一种用于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灰的组合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3518发布日期:2019-11-19 20:0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灰的组合风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锅炉、垃圾锅炉或生物质锅炉的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灰的组合风门。



背景技术:

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空气预热器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堵灰现象,堵灰的原因通常是未完全反应的氨水或尿素溶液与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氢铵,硫酸氢铵的熔点是147℃,即当烟温低于147℃时,会出现硫酸氢铵结晶,熔化,与飞灰粘结,造成堵塞,技术人员会定期将输送烟气的管道拆开,并对空气预热器进行清理与维护,如此操作繁琐又困难,也易造成零部件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简单且用于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灰的组合风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灰的组合风门,其用于控制两组空气预热器是否连通,两组所述空气预热器均包括有一次风空气预热器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所述一次风空气预热器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包括有总框架和小风门,所述总框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小风门的门腔,所述小风门包括有分别与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对应的两个门板,所述门腔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门腔划分成相互独立的两个子门腔,两个门板分别与两个子门腔适配,第一通气管的一端和第二通气管的一端均连接至总框架且分别与两个子门腔连通,所述总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两个门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总框架外并连接至一个驱动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框架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弹性铰接有扣件,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上均延伸出卡件,所述扣件与总框架之间形成可供卡件伸入的卡腔,当第一通气管或第二通气管的端口与总框架的端面相贴合且卡件伸入卡腔到位时,第一通气管或第二通气管的端口与隔离板相贴合,卡件与扣件相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供隔离板卡入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门腔的高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门板中的一个延伸出能够穿过隔离板且能够相对隔离板转动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穿过隔离板的端部上延伸出能够卡入另一个门板内并带动该门板一起运动的卡轴,当隔离板在门腔内安装到位后,转轴能够从总框架外穿入至门腔内并卡入其中一个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腔未与隔离板连接的两个腔壁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与转轴穿入总框架的位置对应,另一端沿门腔的高度方向延伸至总框架的端面上,两个所述门板上均设置有与滑槽宽度相匹配且能在滑槽中滑动的滑轴,所述滑轴能相对滑槽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框架上设置有多个门腔,多个所述门腔沿总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门腔均能外接一根第一通气管和一根第二通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两组空气预热器之间的通气管上设置总框架,在总框架内设置隔离板以及两个门板,并通过一根转轴将两个门板串联起来,通过一个驱动器带动转轴已达到同时控制两个门板甚至更多个门板同时转动,如此设计相比将每根通气管独立控制在用料上更加节约,操作简单,控制效率更高,响应快;且在不拆除空气预热器的情况下就能对空气预热器内积累的硫酸氢铵晶体进行清理,相比现有中的维护方法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空气预热器的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锅炉系统中时的主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一体成型后与本实用新型相互拆分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过个门腔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空气预热器;11、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2、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3、第一通气管;14、第二通气管;15、凹槽;16、滑槽;17、滑轴;2、总框架;3、小风门;31、门板;32、定位轴;33、卡轴;4、门腔;41、子门腔;5、隔离板;6、转轴;7、驱动器;8、扣件;9、卡件;10、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灰的组合风门,其用于控制两组空气预热器1是否连通,两组空气预热器1均设置在锅炉系统中用于烟气流动的烟气管道中,两组空气预热器1均沿烟气管道内烟气流动的方向设置且两组空气预热器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两组空气预热器1均包括有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两个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位于两个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之间,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组合风门包括有总框架2和小风门3,总框架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小风门3的门腔4,小风门3包括有分别与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对应的两个门板31,门腔4内设置有隔离板5,隔离板5将门腔4划分成相互独立的两个子门腔41,两个门板31分别与两个子门腔41适配,第一通气管13的一端和第二通气管14的一端均连接至总框架2且分别与两个子门腔41连通,总框架2上设置有用于带动两个门板31转动的转轴6,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总框架2外并连接至一个驱动器7;

在生产安装的过程中,若隔离板5与总框架2一体成型,则总框架2可由一个长方体毛坯挖去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子门腔41;若隔离板5和总框架2不是一体成型,则可先将隔离板5插接在总框架2上,隔离板5将门腔4分隔成两个子门腔41,两个子门腔41的腔口分别与两个门板31的板面相匹配,在总框架2平行于隔离板5的一侧壁上打孔并在隔离板5上对应打孔,同样地,在两个门板31上也开设通孔,将一个门板31先置于靠近总框架2开设有孔的侧壁的子门腔41内,且该门板31上的通孔与总框架2侧壁上的通孔以及隔离板5上的通孔均处于同一直线上,将转轴6从总框架2外穿入子门腔41内,转轴6继续穿入该门板31中,继续推动转轴6,转轴6的一端穿入隔离板5内,将另一个门板31置于另一个子门腔41内并将该门板31的通孔与隔离板5的通孔对应,继续推动转轴6,转轴6穿入另一个门板31内,转轴6可分为四段,由转轴6位于总框架2外的一端向子门腔41内的另一端延伸,依次为第一圆柱、第一棱柱、第二圆柱和第二棱柱,第二棱柱的端面轮廓比第二圆柱的端面轮廓小,第二圆柱的端面轮廓比第一棱柱的端面轮廓小,第一棱柱的端面轮廓比第一圆柱的端面轮廓小,相应地,远离转轴6伸入总框架2内处的门板31上的通孔与第二棱柱相匹配,隔离板5上的通孔与第二圆柱相匹配,靠近转轴6伸入总框架2内处的门板31上的通孔与第一棱柱相匹配,总框架2供转轴6穿入的孔与第一圆柱相匹配,两个门板31置于子门腔41中时,两者的倾角一致,当转轴6安装到位时,两个门板31均与转轴6相卡接,转轴6能相对隔离板5和总框架2转动,第一圆柱和总框架2之间以及第二圆柱和隔离板5之间采用机械密封,避免两个子门腔41之间发生窜风现象且气体不会外露,将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分别对应两个子门腔41连接至总框架2的端面上,因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输送空气的温度高,所以第一通气管13、第二通气管14、总框架2、小风门3和转轴6均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钢等,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均可与总框架2焊接在一起,并将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连接在一起,转轴6可与驱动器7共同组成旋转电机,也可将驱动器7选用为旋转电机,并通过联轴器将转轴6露于总框架2外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为保证干烧的效率,为避免门板31与子门腔41之间存在狭小的空隙导致干烧温度下降,可在门板31的边沿上包裹一层可行变且耐高温的密封层,以此保证门板31与子门腔41之间的密封性,干烧温度高便于提高干烧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先通过驱动器7带动转轴6转动一定角度使得两个门板31均未截断子门腔41,即锅炉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由现有的锅炉系统的公众常识所知,硫酸氢铵在147℃以下呈固态,硫酸氢铵在147℃-207℃呈液态,硫酸氢铵在207℃以上呈气态,待锅炉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因流经空气预热器1的烟气温度会降低至147℃以下,空气预热器1内会有硫酸氢铵晶体析出,硫酸氢铵晶体积聚于空气预热器1内无法被排出且导致烟气排量发生改变,效率降低,此时控制驱动器7带动转轴6转动,直至两个门板31均转动到位,两个门板31分别将两个子门腔41阻隔成上下两部分,即连接至总框架2上下两个端面上的两个第一通气管13相互不连通,两个第二通气管14相互不连通,两组空气预热器1内的空气停止流动,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无法得到冷却,空气预热器1就处于干烧状态,烟气温度高于207℃,硫酸氢铵晶体转换为硫酸氢铵气体并随着烟气流出空气预热器1外,充分干烧一段时间,待硫酸氢铵晶体均转化为硫酸氢铵气体后,控制驱动器7带动转轴6转动,转轴6带动两个门板31转动一定角度是的门板31不会阻断子门腔41,两组空气预热器1重新连通,空气由一组空气预热器1流到另一组空气预热器1内,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又可以被冷却;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驱动器同时控制两个门板31转动,从而能够同时控制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是否通风,控制效率高,响应快;且在不拆除空气预热器1的情况下就能对空气预热器1内积累的硫酸氢铵晶体进行清理,相比现有中的维护方法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空气预热器1的维护操作;

进一步补充,每组空气预热器1内可能不仅包含有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还可能包含更多个与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或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一样的部件,那么隔离板5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将门腔4划分成对应数量的子门腔41以及通气管的数目也会增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5所示,总框架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弹性铰接有扣件8,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上均延伸出卡件9,扣件8与总框架2之间形成可供卡件9伸入的卡腔10,在生产安装中,在总框架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槽,转轴6穿入总框架2的位置与通槽互不干扰,若转轴6穿入总框架2的位置与通槽均位于相同的侧壁上,可在总框架2两个端面分别向转轴6处开设通槽,转轴6位于两个通槽端部之间,若转轴6穿入总框架2的位置与通槽位于相邻的侧壁上,则通槽两端均延伸至总框架2的端面,两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接着在通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上打孔,扣件8上也开设有通孔,将扣件8的通孔对准通槽上的孔,通过一根销钉先后穿过通槽上的孔和扣件8上的通孔,在销轴未穿出扣件8时,在扣件8未穿出销钉的一侧设置扭簧,待销轴穿出扣件8后,随即穿过扭簧,并最终穿过通槽另一个槽壁上的孔,销钉相对总框架2固定,扣件8能相对销钉转动,扭簧包括有两根直臂,其中一根直臂可与扣件8通过粘胶或是点焊而固定在一起,另一根直臂与总框架2相抵触,扣件8远离通槽的槽底设置,扣件8与通槽之间形成卡腔10,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扭簧处于自然状态,扣件8靠近总框架2端口的一端贴近通槽的槽底,当需要将第一通气管13或第二通气管14与总框架2连接时,以第一通气管13为例,先手动挤压扣件8远离通槽槽底的一端,扭簧的两个直臂相互靠近,扭簧被挤压,扣件8原本贴近通槽槽底的一端渐渐远离通槽的槽底,卡件9能够深入卡腔10内,直至第一通气管13的端口与总框架2的端面以及隔离板5的端面相互紧密贴合,也可在总框架2的端面上以及隔离板5的端面上均沾附橡胶层,以便于提高密封性,松开扣件8,扭簧在恢复形变的同时推动扣件8,扣件8的一端与总框架2一起夹住卡件9,如此可以完成第一通气管13与总框架2的连接定位,前述提到的扣件8的动作以及相关结构连接就是对弹性铰接的解释,当需要将两者分离,则只需按住扣件8并将卡件9从卡腔10中拔出即可,第二通气管14同第一通气管13一样的操作;如此设计相比直接将第一通气管13或第二通气管14与总框架2焊接的方式能够减少浪费,即可将第一通气管13或第二通气管14与总框架2进行拆分,将出现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无需所有零件都进行更换,且相比焊接的方式在安装上更加简便,将两个扣件8设置于总框架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便于操作者用一只手同时按动两个扣件8,便于操作;

进一步优化,若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是相互独立的,则位于第一通气管13或第二通气管14上的卡件9的数量最少为两个,且两个卡件9相对设置;若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是一体成型的,且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上均只有一个卡件9时,则将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两者的卡件9分别卡接在总框架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两种方式均是为了提高第一通气管13或第二通气管14与总框架2之间的密封性和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参照图3所示,在卡件9上开设定位孔,在扣件8上延伸出卡齿,通过将卡齿卡入定位孔使得卡件9被扣件8定位于总框架2上,如此设计相比扣件8夹紧卡件9的方式能够避免卡件9与扣件8相对滑移而影响第一通气管13或第二通气管14与总框架2之间的密封性的情况,同时使得卡件9和扣件8连接稳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5所示,门腔4的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供隔离板5卡入的凹槽15,凹槽15沿门腔4的高度方向延伸,凹槽15的宽度与隔离板5的厚度一致,两个门板31的形态结构不同,将两个门板31分别取名为主门板和副门板,主门板的侧壁上延伸出定位轴32,定位轴32呈圆柱状且与隔离板5上的孔适配,定位轴32未与主门板连接的一端上延伸出卡轴33,卡轴33为棱柱且卡轴33的端面轮廓尺寸小于定位轴32端面的轮廓尺寸,在副门板上开设有与卡轴33相匹配的槽,在主门板或副门板上开设有供转轴6卡接的槽,定位轴32和卡轴33两者共同的结构与转轴6相同,在安装过程中,先将主门板上的卡轴33从隔离板5的一侧穿至隔离板5的另一侧且定位轴32位于隔离板5内,将副门板往卡轴33上安装,即副门板与卡轴33卡接在一起,直至副门板的一侧与隔离板5贴合,再将隔离板5插接入凹槽15中并沿着凹槽15移动到位,用手保持隔离板5相对总框架2的位置不变,此时主门板或副门板上开设的槽与总框架2上的通孔对应,转轴6能够先后穿过通孔和槽,即转轴6可相对总框架2转动且与主门板或副门板卡接在一起,如此设计相比将隔离板5与总框架2一体成型的方式能够便于门板31、转轴6以及相应的密封件进行定位与安装,操作简便,且容易进行检修与维护。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5所示,门腔4未与隔离板5连接的两个腔壁上均设置有滑槽16,滑槽16与门腔4相通,滑槽16的一端与转轴6穿入总框架2的位置对应,另一端沿门腔4的高度方向延伸至总框架2的端面上,两个门板31上均设置有与滑槽16宽度相匹配且能在滑槽16中滑动的滑轴17,滑轴17能相对滑槽16转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滑轴17与门板31一体成型,且滑轴17为圆柱状,当需要将隔离板5与门板31安装入门腔4中时,将滑轴17对准滑槽16,隔离板5对准凹槽15,并将隔离板5顺着凹槽15渐渐往门腔4中移动,滑轴17在滑槽16内移动,直至滑轴17移动至滑槽16的末端并两者相抵触,隔离板5在凹槽15安装到位,滑轴17与转轴6同轴设置,且靠近转轴6穿入总框架2的滑轴17能够与转轴6相卡,在转轴6带动门板31转动时,滑轴17相对滑槽16转动,如此设计能够省去人用手扶着隔离板5来保持隔离板5在门腔4中的位置不变的操作,通过滑轴17在滑槽16中的定位使得门板31在子门腔41中定位准确,便于转轴6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示,总框架2上设置有多个门腔4,多个门腔4沿总框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门腔4均能外接一根第一通气管13和一根第二通气管14,将连接两组空气预热器1的第一通气管13和第二通气管14一体成型并看成一根总的通气管,且转轴6穿入总框架2的位置与扣件8所在总框架2的位置均位于同一个侧壁上,每组通气管与多个门腔4一一对应连接,多组通气管可一一外接多组空气预热器1,多组空气预热器1并排设置于烟气管道内,每个门腔4外均对应连接有驱动器7且互不干扰,通过控制其中一个门腔4内空气无法流通,其余门腔4保持流通,以达到多组空气预热器1中存在一组能够处于干烧状态,其余空气预热器1依旧保持冷却效果,如此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流经空气预热器1后的烟气温度变化小,以避免烟气温度过高导致后续烟气流过的零部件出现故障或是老化的问题,逐一控制驱动器7来达到逐组干烧空气预热器1,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还能对每组空气预热器1进行维护,防止堵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