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7633发布日期:2020-05-20 02:4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燃烧调试,通常是由工作人员凭肉眼观察进行调试,其燃烧状况完全由工作人员的经验决定,其往往凭火焰的颜色及形状对燃烧进行调试,这种主观调控往往都达不到理想的燃烧状况。

而燃烧空燃比失控通常是由于欠氧燃烧或者过氧燃烧造成。在欠氧燃烧时,天然气得不到充分燃烧,可燃气体会大量增加,部分天然气会在未经充分燃烧就排放掉了。这种情况肉眼基本无法察觉,只有在非常严重时,才会出现冒黑烟现象,但这时燃料损失已经超过20%。而在过氧燃烧时,肉眼则看不到任何异常,过氧燃烧对锅炉能效的影响非常大,过剩空气系数越大、能耗越高。

另外,燃烧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燃烧系统几乎都有吹扫功能,目的是将燃烧设备炉膛内残留的可燃气体吹扫干净,然后再自动点火。

目前,现有的燃烧器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燃烧器无法调节空气与燃气的比例,造成缺氧燃烧或过氧燃烧,形成资源的浪费。

2、现有的燃烧器无法对气体进行检测,调节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通过对燃气和空气的比例进行调节,使得燃气在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并且通过电子调控空气和燃气的通入量,使得调控更加精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包括总气管、燃气管和空气管,所述总气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有燃气管和空气管,总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

所述总气管的侧壁连接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对气体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空气管、燃气管和总气管,不仅使得空气与燃气先混合,再燃烧,并且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便于控制空气与燃气的通入比例,保证燃气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单片机,所述空气管远离总气管的一端连接有风机,空气管连接有空气阀,所述空气阀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管远离总气管的一端连通于供气管,燃气管内连接有燃气阀,所述燃气阀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总气管连接有总阀,所述总阀设于检测组件远离喷头的一侧,所述总阀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单片机,并且将单片机与空气阀、燃气阀和总阀连接,通过单片机对几个阀门实现精确控制,便于控制燃气和氧气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燃气燃烧环境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连接于总气管的外部,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单元、伸缩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通过伸缩单元连接于固定单元,所述总气管设有与伸缩单元对应的检测口,当伸缩单元收缩时,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隔热环、固定板和两个导杆,所述隔热环连接于总气管,隔热环和固定板之间通过两个导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滑动板和两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分别套接于一个导杆,所述弹簧远离隔热环的一端连接于同一个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着导杆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滑动板靠近总气管的一侧,检测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管和探头,当弹簧收缩时,探头穿过检测口伸入总气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便于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从而对燃气和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实现燃气的充分燃烧。

进一步的,将检测组件设置在总气管的外部,避免高温对检测组件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伸缩单元,在需要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将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单元始终连接于伸缩单元,因此不会落入总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口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螺纹连接于检测口。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密封盖,在检测时打开密封盖便于检测单元的伸入,在检测完成时旋合密封盖防止混合气体的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将检测单元与单片机进行连接,检测数据通过单片机的分析,及时对各个阀门进行调控,提高精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总气管的内壁连接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总阀和检测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多个导风条相互平行并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多个导风条呈环状分布。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导风组件,使得混合气体在通过导风组件时能够形成旋转,从而保证了混合气体的流速,使得火力旺盛。

进一步的,所述总气管的内部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于检测口和导风组件之间,挡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总气管的内壁,挡风板的另一端指向喷头的中心。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挡风板,减少在检测时混合气体由检测口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包括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头连接于总气管,第一喷头设有多个轴线相互平行出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头呈喇叭状,第二喷头较小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喷头,第二喷头设有多个呈发散状设置的出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头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喷头,当第二喷头与第一喷头连接时,第二喷头的出气孔与第一喷头的出气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不同出气孔的喷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性的安装喷头。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报警器,并且将报警器与单片机电连接,在燃烧器发生故障时,报警器能够及时进行报警,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和通信接口,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和通信接口分别电连接单片机。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人机交互设备,并且将人机交互设备与单片机进行连接,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输入,方便更改、调节各种参数。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通信接口,可以通过通信接口进行远程控制,方便人员进行远程调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空气管、燃气管和总气管,不仅使得空气与燃气先混合,再燃烧,并且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便于控制空气与燃气的通入比例,保证燃气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单片机,并且将单片机与空气阀、燃气阀和总阀连接,通过单片机对几个阀门实现精确控制,便于控制燃气和氧气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燃气燃烧环境的控制。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单元,在需要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将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单元始终连接于伸缩单元,因此不会落入总气管内。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风组件,使得混合气体在通过导风组件时能够形成旋转,从而保证了混合气体的流速,使得火力旺盛。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风板,减少在检测时混合气体由检测口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中:1-总气管;2-空气管;3-燃气管;4-检测组件;41-隔热环;42-弹簧;43-导杆;44-连接管;45-探头;46-滑动板;47-固定板;48-密封盖;51-第一喷头;52-第二喷头;53-出气孔;6-总阀;7-燃气阀;8-空气阀;9-报警器;10-导风条;11-挡风板;12-风机;13-供气管;14-检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包括总气管1、燃气管3和空气管2,所述总气管1的其中一端连通有燃气管3和空气管2,总气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

所述总气管1的侧壁连接有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用于对气体进行检测。

通过设置空气管2、燃气管3和总气管1,不仅使得空气与燃气先混合,再燃烧,并且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便于控制空气与燃气的通入比例,保证燃气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包括总气管1、燃气管3和空气管2,所述总气管1的其中一端连通有燃气管3和空气管2,总气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

所述总气管1的侧壁连接有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用于对气体进行检测。

通过设置空气管2、燃气管3和总气管1,不仅使得空气与燃气先混合,再燃烧,并且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便于控制空气与燃气的通入比例,保证燃气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

还包括单片机,所述空气管2远离总气管1的一端连接有风机12,空气管2连接有空气阀8,所述空气阀8电连接单片机,燃气管3远离总气管1的一端连通于供气管13,燃气管3内连接有燃气阀7,所述燃气阀7电连接单片机,总气管1连接有总阀6,所述总阀6设于检测组件4远离喷头的一侧,所述总阀6电连接单片机,检测组件4电连接单片机。

通过设置单片机,并且将单片机与空气阀8、燃气阀7和总阀6连接,通过单片机对几个阀门实现精确控制,便于控制燃气和氧气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燃气燃烧环境的控制。

所述检测组件4连接于总气管1的外部,检测组件4包括固定单元、伸缩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通过伸缩单元连接于固定单元,所述总气管1设有与伸缩单元对应的检测口14,当伸缩单元收缩时,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1内,固定单元包括隔热环41、固定板47和两个导杆43,所述隔热环41连接于总气管1,隔热环41和固定板47之间通过两个导杆43连接,伸缩单元包括滑动板46和两个弹簧42,每个所述弹簧42分别套接于一个导杆43,所述弹簧42远离隔热环41的一端连接于同一个滑动板46,所述滑动板46沿着导杆43滑动,检测单元连接于滑动板46靠近总气管1的一侧,检测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管44和探头45,当弹簧42收缩时,探头45穿过检测口14伸入总气管1内,弹簧42呈压缩状态。

通过设置检测组件4,便于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从而对燃气和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实现燃气的充分燃烧。

将检测组件4设置在总气管1的外部,避免高温对检测组件4造成损坏。

通过设置伸缩单元,在需要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将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1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单元始终连接于伸缩单元,因此不会落入总气管1内。

所述检测口14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48,所述密封盖48螺纹连接于检测口14,通过设置密封盖48,在检测时打开密封盖48便于检测单元的伸入,在检测完成时旋合密封盖48防止混合气体的泄漏。

所述检测单元4电连接单片机,将检测单元与单片机进行连接,检测数据通过单片机的分析,及时对各个阀门进行调控,提高精确性。

所述总气管1的内壁连接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总阀6和检测口14之间,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10,多个导风条10相互平行并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多个导风条10呈环状分布,通过设置导风组件,使得混合气体在通过导风组件时能够形成旋转,从而保证了混合气体的流速,使得火力旺盛。

所述总气管1的内部设有挡风板11,所述挡风板11设于检测口14和导风组件之间,挡风板11的一端连接于总气管1的内壁,挡风板11的另一端指向喷头的中心,通过设置挡风板11,减少在检测时混合气体由检测口14泄漏。

所述喷头包括第一喷头51和第二喷头52,第一喷头51连接于总气管1,第一喷头51设有多个轴线相互平行出气孔53,第二喷头52呈喇叭状,第二喷头52较小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喷头51,第二喷头52设有多个呈发散状设置的出气孔53,第二喷头5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喷头51,当第二喷头52与第一喷头51连接时,第二喷头52的出气孔53与第一喷头51的出气孔53一一对应。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电子比调节能燃烧器,包括总气管1、燃气管3和空气管2,所述总气管1的其中一端连通有燃气管3和空气管2,总气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

所述总气管1的侧壁连接有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用于对气体进行检测。

通过设置空气管2、燃气管3和总气管1,不仅使得空气与燃气先混合,再燃烧,并且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便于控制空气与燃气的通入比例,保证燃气燃烧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

还包括单片机,所述空气管2远离总气管1的一端连接有风机12,空气管2连接有空气阀8,所述空气阀8电连接单片机。

所述燃气管3远离总气管1的一端连通于供气管13,燃气管3内连接有燃气阀7,所述燃气阀7电连接单片机。

所述总气管1连接有总阀6,所述总阀6设于检测组件4远离喷头的一侧,所述总阀6电连接单片机。

所述检测组件4电连接单片机。

通过设置单片机,并且将单片机与空气阀8、燃气阀7和总阀6连接,通过单片机对几个阀门实现精确控制,便于控制燃气和氧气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燃气燃烧环境的控制。

所述检测组件4连接于总气管1的外部,检测组件4包括固定单元、伸缩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通过伸缩单元连接于固定单元,所述总气管1设有与伸缩单元对应的检测口14,当伸缩单元收缩时,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1内。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隔热环41、固定板47和两个导杆43,所述隔热环41连接于总气管1,隔热环41和固定板47之间通过两个导杆43连接。

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滑动板46和两个弹簧42,每个所述弹簧42分别套接于一个导杆43,所述弹簧42远离隔热环41的一端连接于同一个滑动板46,所述滑动板46沿着导杆43滑动。

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滑动板46靠近总气管1的一侧,检测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管44和探头45,当弹簧42收缩时,探头45穿过检测口14伸入总气管1内。

所述弹簧42呈压缩状态。

通过设置检测组件4,便于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从而对燃气和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实现燃气的充分燃烧。

将检测组件4设置在总气管1的外部,避免高温对检测组件4造成损坏。

通过设置伸缩单元,在需要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将检测单元伸入总气管1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单元始终连接于伸缩单元,因此不会落入总气管1内。

所述检测口14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48,所述密封盖48螺纹连接于检测口14。

通过设置密封盖48,在检测时打开密封盖48便于检测单元的伸入,在检测完成时旋合密封盖48防止混合气体的泄漏。

所述检测单元4电连接单片机。

将检测单元与单片机进行连接,检测数据通过单片机的分析,及时对各个阀门进行调控,提高精确性。

所述总气管1的内壁连接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总阀6和检测口14之间。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10,多个导风条10相互平行并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多个导风条10呈环状分布。

通过设置导风组件,使得混合气体在通过导风组件时能够形成旋转,从而保证了混合气体的流速,使得火力旺盛。

所述总气管1的内部设有挡风板11,所述挡风板11设于检测口14和导风组件之间,挡风板11的一端连接于总气管1的内壁,挡风板11的另一端指向喷头的中心。

通过设置挡风板11,减少在检测时混合气体由检测口14泄漏。

所述喷头包括第一喷头51和第二喷头52。

所述第一喷头51连接于总气管1,第一喷头51设有多个轴线相互平行出气孔53。

所述第二喷头52呈喇叭状,第二喷头52较小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喷头51,第二喷头52设有多个呈发散状设置的出气孔53。

所述第二喷头5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喷头51,当第二喷头52与第一喷头51连接时,第二喷头52的出气孔53与第一喷头51的出气孔53一一对应。

通过设置不同出气孔53的喷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性的安装喷头。

还包括报警器9,所述报警器9电连接单片机。

通过设置报警器9,并且将报警器9与单片机电连接,在燃烧器发生故障时,报警器9能够及时进行报警,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安全性。

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和通信接口,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和通信接口分别电连接单片机。

通过设置人机交互设备,并且将人机交互设备与单片机进行连接,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输入,方便更改、调节各种参数。

通过设置通信接口,可以通过通信接口进行远程控制,方便人员进行远程调控。

该装置原理:使用时,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输入,对空气阀8、燃气阀和总阀6进行控制,先开启空气阀8和燃气阀7,再开启总阀6,使燃气和空气先混合,再通入总气管1,控制空气与燃气的比例,使得燃气燃烧充分,开启密封盖48,再压动滑动板46,使得探头45伸入总气管内,对混合气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至单片机,通过单片机的处理,最后通过在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输入,调节多个阀门的开启量,直到空气与燃气的通入量达到最佳比例,将滑动板46进行复位,将密封盖48旋合封堵检测口14,实现整个燃烧过程实现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