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及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262发布日期:2020-05-20 02:4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及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及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将水或其他流体加热到一定温度的设备。

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这些烟气通过锅炉的烟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排出的烟气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热量,直接通过锅炉的烟囱排放至大气中,会造成热量的浪费,使得燃料的利用率降低,同时,烟气中含有大量灰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及锅炉,以解决燃料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水箱形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隔离,所述水箱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

供气管,所述供气管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所述供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供气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水箱外;

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供气管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内腔;

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包括供液管,所述供液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

一种锅炉,包括上述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锅炉热量回收装置中,锅炉的烟气由供气管进入水箱,流经导气管在第一内腔换热后,通入第二内腔进行水洗除尘处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对烟气中残余的热量进行回收。此种方案能够回收烟气中的热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烟气中灰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含量,从而降低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排气管与滤网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水箱、101-顶板、102-底板、110-第一内腔、120-第二内腔、130-隔离板、140-排气管、150-滤网、160-第一排水管、170-第二阀体、180-第二排水管、190-第三阀体、200-供气管、300-导气管、310-第一管段、320-第二管段、330-第一阀体、400-供液装置、410-供液管、411-第一供液管、412-第二供液管、420-供液泵、430-抽水管、500-搅拌装置、510-驱动源、520-搅拌部、521-驱动杆、522-搅拌杆、600-空心球、700-分流盒、800-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该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水箱100、供气管200、导气管300以及供液装置400。

水箱100内设置有隔离板130,该隔离板130与水箱100形成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第一内腔110与第二内腔120相隔离,水箱100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与第二内腔120相连通。具体地,该排气口开设在水箱100的顶板101上。上述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在水箱100中可以左右分布,也可以上下分布,该水箱100的具体结构本文不作限制。该水箱100可以采用钢板或者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上述水箱100的箱体可以一体焊接成型,然后在水箱100内部焊接一块钢板,将水箱100分隔为两个内腔;上述水箱100还可以是两个箱体叠置,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设置于两个独立的箱体内。上述水箱100在焊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防漏处理,以防止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漏水的现象。

供气管200设置于水箱100上,供气管200的一端位于第一内腔110,供气管200的另一端位于水箱100外。该供气管200位于水箱100外的一端可以与锅炉的烟囱相连通,也可以直接与锅炉的排烟口相连通。上述供气管200焊接在水箱100的底板102上,供气管200与水箱100的焊缝处可以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其漏水。为了使供气管200和水箱100的连接更加紧固,还可以设置固定装置800,将水箱100与供气管200固定。

导气管300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供气管200相连通,该出气口位于第二内腔120。具体地,上述隔离板130上开设有第一穿孔,导气管300穿过该第一穿孔伸入第二内腔120中。导气管300和隔离板130可以焊接,该导气管300可以是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管。

供液装置400包括供液管410,供液管410分别与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相连通。具体地,供液装置400还包括供液泵420,该供液泵420与上述供液管410相连通,供液泵420上设置有抽水管430,抽水管430与外部水池相连通,供液泵420通过相连通的抽水管430和供液管410将外部水池中的水泵入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炉的烟气由供气管200进入水箱100,流经导气管300在第一内腔110换热后,通入第二内腔120进行水洗除尘处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对烟气中残余的热量进行回收。此种方案能够回收烟气中的热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烟气中灰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含量,从而降低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上述实施例中,导气管300周围的水的温度较高,而导气管300较远处的水的温度较低,此时,水箱100内的水受热不均匀,导致烟气热量回收的效率降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搅拌装置500,该搅拌装置500设置于水箱100上,搅拌装置500包括驱动源510和搅拌部520,该搅拌部520位于水箱100内,驱动源510与搅拌部520相连接,以驱动搅拌部520运动。此时,搅拌装置500能够对水箱100内部的水进行混合搅拌,使得水箱100内部的水能够均匀受热,避免出现导气管300周围的水的温度过高,而降低烟气热量回收的效率。具体地,该驱动源510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其他提供动力的结构,本文对此不做限制。上述搅拌部520可以是与气缸相连接的圆盘,通过气缸的伸缩带动圆盘移动,从而对水箱100内的水进行搅拌。上述搅拌部520可以设置于第一内腔110或者第二内腔120,还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

然而上述实施例中的圆盘占用较多的水箱100内部空间,因此使得水箱100内部的注水量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另一实施例中,搅拌部520可以包括驱动杆521和搅拌杆522,驱动杆521与驱动源510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搅拌杆522的一端与驱动杆521固定连接,搅拌杆5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此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占用水箱100内部空间较小,从而不影响水箱100的注水量。具体地,驱动源510可以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驱动杆521相连接,以驱动驱动杆521转动,驱动杆521带动搅拌杆522转动,从而对水箱100内的水进行搅拌。可选地,该搅拌杆522与驱动杆521相垂直,该搅拌杆5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搅拌杆522间隔设置,此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大搅拌部520与水箱100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搅拌部520对水箱100内的水的搅拌效果更好,促使水箱100内的水受热更加均匀。

为了使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中的水均能够均匀受热,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均设有搅拌杆522,驱动杆521的一端穿过隔离板130,驱动杆521可相对于隔离板130转动。此时,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中的水均能够均匀受热,进一步提高了烟气热量回收的效率。具体地,该隔离板130上开设有第二穿孔,上述搅拌杆522可以从第二穿孔中穿出,从而使驱动杆521能够跨越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驱动杆521与第二穿孔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密封件密封。

为了使烟气换热更加充分,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气管300包括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该第一管段310与第二管段320相连通,进气口设置于第一管段310上,出气口设置于第二管段320上,第一管段310位于第一内腔110,第一管段310为螺旋结构。此方案加长了烟气的流动路径,从而使得烟气能够更加充分的换热。

上述实施例中,当水箱100内的水的温度升高时,需要排出水箱100内的高温水,重新注入冷水,此时,烟气还在持续通入,致使烟气直接从水箱100内不经过换热和水洗除尘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就会造成热量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体330,该第一阀体330安装于导气管300上。此方案中,当水箱100需要排出高温水时,可以先关闭第一阀体330,从而阻止导气管300中的烟气流通,然后将水箱100内的高温水排出,重新注入冷水进行换热和水洗除尘处理,从而降低热量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具体地,上述第一阀体330可以是电磁阀。

为了进一步提高烟气热量回收的效率,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导气管300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导气管300间隔设置,多个导气管300与供气管200均相连通。此时,多个导气管300同时通入烟气进行换热和水洗除尘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烟气热量回收的效率。具体地,多个导气管300和供气管200可以采用弯通相连接。为了使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既有较好的热量回收效率,同时又使其结构相对简单,该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可以设置两个导气管300。

上述实施例中,多个导气管300与供气管200采用弯通相连接,但是由于供气管200的横截面尺寸较大,导气管300的横截面尺寸较小,因此在制作弯通时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分流盒700,该分流盒700分别与上述导气管300和上述供气管200相连通。此时可根据供气管200与导气管300的横截面的尺寸,在分流盒700上开孔,然后将分流盒700分别与供气管200和导气管300焊接。此方案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烟气由供气管200直接通入导气管300,由于烟气的流速大,会造成烟气换热不充分,致使换热效率较低,此时,烟气通过供气管200首先进入分流盒700,烟气进入分流盒700中流速减小,从而使得烟气缓慢进入导气管300,促使烟气能够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热回收效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气管300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球600,空心球600位于第二内腔120,空心球600与出气口相连通,空心球60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气孔。此方案增大了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水洗除尘的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中可以设置排液泵,从而将水箱100内的水排出。当水箱100内的水的温度升高时,通过水箱100内的排液泵,将水箱100内的水排出,此种结构需要在水箱100内部安装排液泵,使得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结构复杂,同时,导致制造成本较高。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水管160、第二阀体170、第二排水管180和第三阀体190,第一排水管160和第二排水管180均设置于水箱100上,第一排水管160与第一内腔110相连通,第二排水管180与第二内腔120相连通,第二阀体170安装于第一排水管160上,第三阀体190安装于第二排水管180上。此结构中,当水箱100需要排水时,仅需要打开第一阀体330和第二阀体170,就可以直接将水箱100内的水排出,此方案中,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具体地,第二阀体170和第三阀体190可以是电磁阀。第一排水管160与第二排水管180均设置于水箱100的侧壁上,第一排水管160靠近水箱100的底板102,第二排水管180靠近隔离板130。

烟气在经过水洗除尘处理后,从水中溢出,通过水箱100的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由于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一般架设于烟囱上,因此高空中的杂物或者飞行动物,容易由排气口进入水箱100内部,造成水箱100内部零件损坏,或者封堵水箱100内部的气管以及水管等部件,从而导致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损坏。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还包括排气管140,该排气管140与排气口相连通,排气管140内部设有滤网150。此时,滤网150能够防止杂物或者飞行动物进入水箱100的内部,从而提高了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的可靠性。

当供液管410同时对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注水时,由于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一般架设于烟囱上,因此无法直接观察到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中的水是否已注满,因此只能凭人为经验判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供液管410包括第一供液管411和第二供液管412,该第一供液管411具有第一出液口,上述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内腔110,第二供液管412的一端与第一供液管411的侧壁相连接,且与第一供液管411相连通,第二供液管412具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位于第二内腔120。此方案中,供液管410先对第一内腔110进行注水,此时第二内腔120中没有水流入,当第一内腔110中的水注满后,第一内腔110中形成液封,促使水进入第二供液管412,从而对第二内腔120开始进行注水,当第二内腔120中水注满后,水从水箱100的排气口溢出,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观察到,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内腔110和第二内腔120中的水均已注满。上述第一供液管411和第二供液管412可以设置多个,从而提高注水效率。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锅炉,所公开的锅炉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