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3109发布日期:2020-10-23 12: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燃气炉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炉燃烧炉头的外环只连接一根进气管,连接在炉头的一侧底部,燃气进入外环混合腔后要通过燃气本身气压环绕流动分布,燃气进入后即上升,外环混合腔的头尾气压不一致,导致燃烧环面的火苗高低不一致,火力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至少外环为双进气,外环能均匀分布燃气燃烧的燃烧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底座、点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有至少两个外环燃气引射喷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底环座,底环座的中间固定有中心燃烧器;所述底环座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外凸环壁及内凸环壁,中心燃烧器的外环壁与内凸环壁之间形成有环绕式的中心上气孔,外凸环壁与内凸环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外环燃气混合腔,外环燃气混合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独立下凹腔,每个独立下凹腔均包括内侧壁、外侧壁、腔底壁;所述独立下凹腔的腔底壁与外凸环壁之间设有燃气导流壁;所述内侧壁包括中部的弧形内侧壁、两端的平面内侧壁;所述独立下凹腔的外侧壁至外凸环壁之间形成有半缺圆凸台,外侧壁在半缺圆凸台的内侧;相邻两个独立下凹腔两端的平面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外环燃气混合腔的底环壁,底环壁及半缺圆凸台是外环燃气混合腔底壁未下凹的剩余部分,底环壁及半缺圆凸台相对于独立下凹腔是凸起的;在每个独立下凹腔的外侧壁中部设有垂直于外侧壁的管道孔,外环燃气引射喷头对准在管道孔的外孔口,管道孔的外孔口与外环燃气引射喷头之间形成有空气进气间隙;在每个独立下凹腔的内侧壁均固定有一个内镶嵌件,内镶嵌件与管道孔的内孔口沿周边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燃气分流喉部及环形燃气扩张部;所述内凸环壁的外壁面套有内环件,内环件整体布置在外环燃气混合腔内,内环件的顶部外壁往外横向延伸有环形凸檐,环形凸檐遮盖了部分外环燃气混合腔,同时也遮盖了独立下凹腔的中部,未遮盖独立下凹腔的两端形成有上气孔;所述外凸环壁与内凸环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外环火盖,外环火盖为一体成型,外环火盖包括顶环壁,顶环壁的外侧往下延伸有火盖外环壁、内侧往下延伸有火盖内环壁,火盖外环壁与火盖内环壁之间形成有环绕混合腔,顶环壁设有外环火孔组,外环火孔组与环绕混合腔相通;所述火盖外环壁与外凸环壁固定连接,火盖内环壁与内凸环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凸檐的边沿与火盖顶环壁之间形成有限流通道;燃气通过外环燃气引射喷头、管道孔引射进入经过环形燃气分流喉部再到环形燃气扩张部,然后布满整个独立下凹腔,之后由独立下凹腔分布至外环燃气混合腔,外环燃气混合腔的燃气通过限流通道进入环绕混合腔,最后在顶部的外环火孔组喷出燃烧;所述半缺圆凸台顶部与环形凸檐之间形成有燃气限流间隙;所述独立下凹腔相对的反面为隆起部,相邻的两个隆起部与底环壁形成有横向的空气进入缺口部;所述底座与底环座连接后空气进入缺口部变成空气进入孔,外部空气从空气进入孔进入后再从中心上气孔往上升,给中心燃烧及外环燃烧补充氧气。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内镶嵌件固定连接在内环件底部,内环件的底部与相邻两个内镶嵌件之间形成安装缺口部,内镶嵌件嵌入独立下凹腔时,安装缺口部的内环件底部与底环壁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镶嵌件的外壁面为锥形外壁面,锥形外壁面的中部设有一个平整的圆形平面,圆形平面同心对准管道孔、并与外侧壁的壁面平行;所述圆形平面与外侧壁的壁面之间形成环形的燃气分流喉部,锥形外壁面与外侧壁的壁面之间形成有锥形的燃气扩张部;所述独立下凹腔的燃气导流壁为弧形;所述半缺圆凸台的顶部内边沿中部凸起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外凸环壁之间形成有燃气汇聚槽,凸起部的顶部与环形凸檐之间形成有燃气限流间隙。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内环件包括内侧凸环壁、外侧凸环壁、底部环壁,内侧凸环壁、外侧凸环壁、底部环壁三者之间形成有环绕凹槽;所述外侧凸环壁的顶部外侧延伸有环形凸檐;所述内侧凸环壁套在与内凸环壁的外壁面上。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底环座反面的管道孔外孔口两侧固定有燃气挡风片,两侧的燃气挡风片之间设有定位卡口。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中心燃烧器包括中心火盖一、中心火盖二、双层混气头部、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所述双层混气头部包括外环壁、内环壁、环形底壁,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设有环形外燃气混合腔,内环壁的中心为内燃气混合腔;所述中心火盖一的顶部设有正中心燃烧分火孔组;所述中心火盖二的侧壁设有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中间往下延伸有空心短管;所述中心火盖一层叠在中心火盖二上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火盖二的外壁固定连接于对应的外环壁顶部,空心短管插入在内环壁内与内燃气混合腔连通,外燃气混合腔与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连通;所述底环座的外底部固定有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并分别布置在两个空气进入缺口部处,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的其中一条与内燃气混合腔连接连通,另一条与外燃气混合腔连接连通。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包括燃气引射管一、燃气引射管二,内燃气混合腔与燃气引射管一连接连通,外燃气混合腔与燃气引射管二连接连通;所述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外燃气混合腔、燃气引射管二连通;所述正中心燃烧分火孔组、空心短管、内燃气混合腔、燃气引射管一连通;所述燃气引射管一、燃气引射管二固定在底环座的反面,燃气引射管一、燃气引射管二的部分管段及引射孔口布置在两个的空气进入缺口部处;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及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对准在燃气引射管一的引射孔口,引射孔口与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之间形成有空气补充环绕间隙;所述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对准在燃气引射管二的引射孔口,引射孔口与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之间形成有空气补充环绕间隙。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燃气引射管一、燃气引射管二的引射孔口的空气进入缺口部的中间均下延伸有左、右、后侧相连的燃气挡风片,燃气挡风片将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半包围;所述燃气引射管一、燃气引射管二内藏着固定有文丘里管;所述燃气挡风片的左、右壁之间设有定位卡口;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及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的顶部均固定有定位柱,底座与底环座连接后定位柱插入在定位卡口上定位。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燃气引射管一、燃气引射管二与对应的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均仰倾式布置,仰倾角度一致,仰倾角度为5度~20之间的任一度数;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均包括中心喷嘴座及中心燃气引射喷嘴,中心喷嘴座内设有中心燃气输入通道,中心燃气引射喷嘴固定连接在中心燃气输入通道出口,中心燃气输入通道的进口用于待连接输入燃气的燃气管;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的中心喷嘴座连接有中心燃气进气管。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包括外环喷嘴座及外环燃气引射喷嘴,外环喷嘴座内设有外环燃气输入通道,外环燃气引射喷嘴固定连接在外环燃气输入通道出口,外环燃气输入通道进口固定连接有外环燃气进气管,两个外环燃气引射喷头之间通过外环燃气进气管连接连通;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仰倾式布置;所述管道孔仰倾式布置且与外环燃气引射喷头仰倾角度一致,仰倾角度为5度~20度之间的任一度数;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柱,底座与底环座连接后定位柱插入在定位卡口上定位;所述外环燃气进气管可与中心燃气进气管连通或不连通。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底座中间纵向穿接固定有火焰监测针、点火针;所述双层混气头部的外环壁延伸有环形凸缘,在环形凸缘上设置有火焰监测针定位半圆缺口及点火针定位半圆缺口,火焰监测针定位半圆缺口、点火针定位半圆缺口与火焰监测针、点火针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有益效果为:本产品主要是在外环燃气混合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独立下凹腔,在每个独立下凹腔的外侧壁中部(中间)设有垂直于外侧壁的管道孔,外环燃气引射喷头对准在管道孔,燃气进入后往独立下凹腔的上、左、右流动分散;在内凸环壁的外壁面套有内环件,内环件整体布置在外环燃气混合腔内,内环件的顶部外壁往外横向延伸有环形凸檐,环形凸檐遮盖了部分外环燃气混合腔,同时也遮盖了独立下凹腔的中部,未遮盖独立下凹腔的两端形成有上气孔;所述外凸环壁与内凸环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外环火盖,在环形凸檐的边沿与火盖顶环壁之间形成有限流通道;使用时,燃气通过外环燃气引射喷头、管道孔引射进入经过环形燃气分流喉部再到环形燃气扩张部,然后布满整个独立下凹腔,之后由独立下凹腔分布至外环燃气混合腔,外环燃气混合腔的燃气通过限流通道进入环绕混合腔,最后在顶部的外环火孔组喷出燃烧;本产品燃气分布更加饱满、均匀,燃烧火力布置均匀。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底座与底环座连接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内环件与底环座连接的立体图;

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底环座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底环座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爆炸图;

图14、图1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内环件的立体图;

图16、图17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底环座的立体图。

底座1、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底环座2、中心燃烧器3、外凸环壁21、内凸环壁22、中心上气孔4、外环燃气混合腔23、独立下凹腔24、内侧壁241、外侧壁242、腔底壁243、燃气导流壁244、弧形内侧壁2411、平面内侧壁2412、半缺圆凸台245、底环壁246、管道孔25、空气进气间隙26、内镶嵌件5、环形燃气分流喉部247、环形燃气扩张部248、内环件27、环形凸檐271、上气孔28、外环火盖29、顶环壁291、火盖外环壁292、火盖内环壁293、外环火孔组2911、环绕混合腔294、限流通道295、燃气限流间隙272、隆起部6、空气进入缺口部61、安装缺口部51、锥形外壁面52、圆形平面53、凸起部2451、燃气汇聚槽2452、内侧凸环壁2701、外侧凸环壁2702、底部环壁2703环绕凹槽270、燃气挡风板62、中心火盖一31、中心火盖二32、双层混气头部33、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34、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外环壁331、内环壁332、环形底壁333、环形外燃气混合腔334、内燃气混合腔335、正中心燃烧分火孔组311、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321、空心短管322、空气补充环绕间隙71、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定位卡口63、定位柱64、中心喷嘴座81、中心燃气引射喷嘴82、中心燃气输入通道83、中心燃气进气管72、外环喷嘴座111、外环燃气引射喷嘴112、外环燃气输入通道113、外环燃气进气管114、火焰监测针101、点火针102、环形凸缘301、火焰监测针定位半圆缺口302、点火针定位半圆缺口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底座1、点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固定有至少两个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底环座2,底环座2的中间固定有中心燃烧器3;所述底环座2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外凸环壁21及内凸环壁22,中心燃烧器3的外环壁与内凸环壁22之间形成有环绕式的中心上气孔4,外凸环壁21与内凸环壁22之间形成环形的外环燃气混合腔23,外环燃气混合腔23上设有至少两个独立下凹腔24,两个独立下凹腔24对称平行,每个独立下凹腔24均包括内侧壁241、外侧壁242、腔底壁243;所述独立下凹腔24的腔底壁243与外凸环壁21之间设有燃气导流壁244,燃气导流壁244为弧形燃气导流壁或平面斜坡燃气导流壁;所述内侧壁241包括中部的弧形内侧壁2411、两端的平面内侧壁2412(弧形内侧壁2411的两端为平面内侧壁2412);所述独立下凹腔24的外侧壁242至外凸环壁21之间形成有半缺圆凸台245(半缺圆凸台245的顶壁表面可以是平面),外侧壁242在半缺圆凸台245的内侧;相邻两个独立下凹腔24两端的平面内侧壁2412之间形成有外环燃气混合腔23的底环壁246(底环壁246表面是平面的),两底环壁246对称平行,底环壁246及半缺圆凸台245是外环燃气混合腔23底壁未下凹的剩余部分,底环壁246及半缺圆凸台245相对于独立下凹腔24是凸起的;在每个独立下凹腔24的外侧壁242中部设有垂直于外侧壁242的管道孔25,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对准在管道孔25的外孔口,管道孔25的外孔口与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之间形成有空气进气间隙26,空气进气间隙26用于燃气引射时与空气一起引入独立下凹腔24、外环燃气混合腔23进行混合;在每个独立下凹腔24的内侧壁241均固定有一个内镶嵌件5,内镶嵌件5与管道孔25的内孔口沿周边的外侧壁242之间形成有环形燃气分流喉部247及环形燃气扩张部248;所述内凸环壁22的外壁面套有内环件27,内环件27整体布置在外环燃气混合腔23内,内环件27的顶部外壁往外横向延伸有环形凸檐271,环形凸檐271遮盖了部分外环燃气混合腔23,同时也遮盖了独立下凹腔24的中部,未遮盖独立下凹腔24的两端形成有上气孔28,上气孔28共形成有四个,大概分布在12点、3点、6点、9点钟的四个位置,独立下凹腔24的主要燃气从上气孔28上升流动分布至整个外环燃气混合腔23;所述外凸环壁21与内凸环壁2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外环火盖29,外环火盖29为一体成型,外环火盖29包括顶环壁291,顶环壁291的外侧往下延伸有火盖外环壁292、内侧往下延伸有火盖内环壁293,火盖外环壁292与火盖内环壁293之间形成有环绕混合腔294,顶环壁291设有外环火孔组2911,外环火孔组2911与环绕混合腔294相通;所述火盖外环壁292与外凸环壁21固定连接,火盖内环壁293与内凸环壁22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凸檐271的边沿与火盖顶环壁291之间形成有用于燃气往上流动的限流通道295;燃气通过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管道孔25引射进入经过环形燃气分流喉部247再到环形燃气扩张部248,然后布满整个独立下凹腔24,之后由独立下凹腔24分布至外环燃气混合腔23,外环燃气混合腔23的燃气通过限流通道295进入环绕混合腔294,最后在顶部的外环火孔组2911喷出燃烧;所述半缺圆凸台245顶部与环形凸檐271之间形成有燃气限流间隙272;所述独立下凹腔24相对的反面为隆起部6,相邻的两个隆起部6与底环壁246形成有横向的空气进入缺口部61;所述底座1与底环座2连接后空气进入缺口部61变成空气进入孔,外部空气从空气进入孔进入后再从中心上气孔4往上升,给中心燃烧及外环燃烧补充氧气。

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也可以三个或四个,对应的独立下凹腔24也为三个或四个,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的数量与独立下凹腔24数量相同、结构相同。

所述内镶嵌件5固定连接在内环件27底部,内环件27的底部与相邻两个内镶嵌件5之间形成安装缺口部51,内镶嵌件5嵌入独立下凹腔24时,安装缺口部51的内环件27底部与底环壁246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镶嵌件5的外壁面为锥形外壁面52,锥形外壁面52的中部设有一个平整的圆形平面53,圆形平面53直径大于管道孔25的内孔口的直径,圆形平面53同心对准管道孔25、并与外侧壁242的壁面平行;所述圆形平面53与外侧壁242的壁面之间形成环形的燃气分流喉部247(不包括圆形平面53直接对准管道孔25的内孔口的平面),锥形外壁面52与外侧壁242的壁面之间形成有锥形的燃气扩张部248(燃气扩张部248由内窄往外拓宽形成的锥形环绕空间);所述独立下凹腔24的燃气导流壁为弧形;所述半缺圆凸台245的顶部内边沿中部凸起有凸起部2451(凸起部2451为半切圆形),凸起部2451与外凸环壁21之间形成有燃气汇聚槽2452,凸起部2451的顶部与环形凸檐271之间形成有燃气限流间隙272,燃气限流间隙272、燃气汇聚槽2452用于使独立下凹腔24的燃气分布汇聚布满整个半缺圆凸台245的顶部,使外环燃气混合腔23的燃气分布均匀。

所述内环件27包括内侧凸环壁2701、外侧凸环壁2702、底部环壁2703,内侧凸环壁2701、外侧凸环壁2702、底部环壁2703三者之间形成有环绕凹槽2704,环绕凹槽2704用于增加环绕混合腔294的空间,使环绕混合腔294的燃气分布更加饱满、均匀,燃烧火力布置均匀;所述外侧凸环壁2702的顶部外侧延伸有环形凸檐271;所述内侧凸环壁2701套在与内凸环壁22的外壁面上。

所述底环座2反面的管道孔25外孔口两侧固定有燃气挡风片62,两侧的燃气挡风片62之间设有定位卡口63。燃气挡风片62防止外部有风将燃气吹散或者是防止燃气对外扩散,使燃气集中引射进入管道孔25,防止燃气泄漏等好处。

所述中心燃烧器3包括中心火盖一31、中心火盖二32、双层混气头部33、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34;所述双层混气头部33包括外环壁331、内环壁332、环形底壁333,外环壁331与内环壁332之间设有环形外燃气混合腔334,内环壁332的中心为内燃气混合腔335;所述中心火盖一31的顶部设有正中心燃烧分火孔组311;所述中心火盖二32的侧壁设有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321、中间往下延伸有空心短管322;所述中心火盖一31层叠在中心火盖二32上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火盖二32的外壁固定连接于对应的外环壁331顶部,空心短管322插入在内环壁333内与内燃气混合腔335的内壁面连接连通,内燃气混合腔335通过空心短管322与正中心燃烧分火孔组311连通,外燃气混合腔334与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321连通;所述底环座2的外底部固定有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34并分别布置在两个空气进入缺口部61处,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34的其中一条与内燃气混合腔335连接连通,另一条与外燃气混合腔334连接连通。

所述两条中心燃气引射管34包括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内燃气混合腔335与燃气引射管一341连接连通,外燃气混合腔334与燃气引射管二342连接连通;所述中心侧燃烧分火孔组321、外燃气混合腔334、燃气引射管二342连通;所述正中心燃烧分火孔组311、空心短管322、内燃气混合腔335、燃气引射管一341连通;所述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固定在底环座2的反面,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的部分管段及引射孔口布置在两个的空气进入缺口部61处(即:两个空气进入缺口部61各固定一条中心燃气引射管);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及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对准在燃气引射管一341的引射孔口,引射孔口与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之间形成有空气补充环绕间隙71;所述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对准在燃气引射管二342的引射孔口,引射孔口与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之间形成有空气补充环绕间隙71。空气补充环绕间隙71用于燃气引射时与空气一起引入进行空燃混合。

所述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的引射孔口的空气进入缺口部61的中间均下延伸有左、右、后侧相连的燃气挡风片62(防止外部有风将燃气吹散或者是防止燃气对外扩散,使燃气集中引射进入中心燃气引射管,防止燃气泄漏等好处),燃气挡风片62将中心燃烧引射喷头半包围;所述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内藏着固定有文丘里管;所述燃气挡风片62的左、右壁之间设有定位卡口63;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及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的顶部均固定有定位柱64,底座1与底环座2连接后定位柱64插入在定位卡口63上定位。定位卡口63设在底环座的反面。

所述燃气引射管一341、燃气引射管二342与对应的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均仰倾式布置,仰倾角度一致,仰倾角度为5度~20度之间的任一度数;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第二中心燃烧引射喷头8均包括中心喷嘴座81及中心燃气引射喷嘴82,中心喷嘴座81内设有中心燃气输入通道83,中心燃气引射喷嘴82固定连接在中心燃气输入通道83出口,中心燃气输入通道83的进口用于待连接输入燃气的燃气管;所述第一中心燃烧引射喷头7的中心喷嘴座连接有中心燃气进气管72。

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包括外环喷嘴座111及外环燃气引射喷嘴112,外环喷嘴座111内设有外环燃气输入通道113,外环燃气引射喷嘴112固定连接在外环燃气输入通道113出口,外环燃气输入通道113进口固定连接有外环燃气进气管114,两个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之间通过外环燃气进气管114连接连通;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仰倾式布置;所述管道孔25仰倾式布置且与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仰倾角度一致,仰倾角度为5度~20度之间的任一度数;所述外环燃气引射喷头11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柱64,底座1与底环座2连接后定位柱64插入在定位卡口63上定位;所述外环燃气进气管114可与中心燃气进气管72连通或不连通。

所述底座1中间纵向穿接固定有火焰监测针101、点火针102;所述双层混气头部33的外环壁延伸有环形凸缘301,在环形凸缘301上设置有火焰监测针定位半圆缺口302及点火针定位半圆缺口303,火焰监测针定位半圆缺口302、点火针定位半圆缺口303与火焰监测针101、点火针102一一对应。

所述内镶嵌件的外壁面可用纯平壁面替代锥形外壁面,管道孔的内孔口沿周边的外侧壁面可用一凸起平面环圈替代,平面环圈延伸有锥形壁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