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89415发布日期:2021-01-08 14:2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lownoxburnerhavingcombustionheadofperforatedplatetype),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轻易地对燃烧头进行维修更换以及调整,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nox)(以下简称为“氮氧化物”)的生成,配备有适合于作为烟管式锅炉的燃烧器使用的冲孔板型扩散器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是在化石燃料燃烧时生成的如一氧化氮以及二氧化氮等氮与氧的化合物。

氮氧化物能够根据其形成机理分为燃料型氮氧化物(fuelnox)、热力型氮氧化物以及瞬时型氮氧化物(promptnox)。燃料型氮氧化物是因为燃料中所包含的氮在燃烧过程中发生氧化而生成。热力型氮氧化物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包含于燃烧用空气中的氮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发生游离之后再发生氧化而生成。瞬时型氮氧化物是因为高浓度状态的燃料在与燃烧用空气混合之前暴露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而生成。

如上所述的氮氧化物与碳化氢一起成为在太阳光的影响下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原因。而且,氮氧化物即使是在只有1~3ppm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嗅到气味,而且不仅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力的下降,还会因为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并因此阻碍氧气的传递。此外,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的刺激性气体,其毒性大于一氧化氮,会导致急性肺水肿、闭塞性气管炎、肺炎等。因此,人们始终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出能够减少氮氧化物的相关技术。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通过对燃料与氧气结合的燃烧器形态进行改良使其能够对氮氧化物的生成进行抑制,一直以来都在向通过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而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开发。

此外,适用燃烧器的锅炉分为水管式锅炉和烟管式锅炉。

水管式锅炉是一种通过对在蒸汽锅筒与水锅筒上循环的水进行加热而生成高压蒸汽的锅炉,具有燃烧室面积宽广、长度较短且根据燃烧室的特性需要较大且较短的火焰的特性,能够借助于燃烧室体积较大的结构实现较多的热传递,是一种有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燃烧室结构。

如图1所示,适用于水管式锅炉的水管式燃烧器1,包括:第1级燃料喷射体10,配置在形成于燃烧室fr前方的开口部的中央;第2级燃料喷射体20,在围绕第1级燃料喷射体的同时贴紧配置在开口部的内测;旋流器30,配置在第1级燃料喷射体10的前端;第1级管40,以围绕第1级燃料喷射体10以及旋流器30的方式配置;再循环诱导部50,采用双重管类型,具有配置在第1级管40与第2级燃料喷射体20之间的第2级管51以及再循环管52。

如上所述的水管式燃烧器1能够通过在燃烧室较宽广的水管式锅炉中加大第2级燃料喷射体20的配置直径d而将外侧火焰之间的距离极大化,同时能够使通过第1级燃料喷射体10喷射并生成的中心火焰在旋流器30的作用下形成距离较短且广泛扩散的火焰,而且能够通过在到达旋流器30之前使一部分第1级燃料气体反向喷射并与空气一起旋回而形成部分预混(partialpremix)火焰并借此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但是,如上所述的部分预混火焰会因为火焰的长度较短而导致在以第1级侧的燃料气体量为整体燃料气体量的约20%以下的状态运行时燃烧不稳定性增加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中国公开专利cn107690557a(公开日期:2018.02.13.)

专利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将结构变更为适合于作为烟管式锅炉的燃烧器的状态并适用冲孔板型燃烧头而轻易地对燃烧头进行维修更换以及调整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配备有因为燃烧室的体积相对较小且火焰温度的减少相对较慢而难以实现氮氧化物减少的燃烧室结构的烟管式锅炉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借助于稳定的中心火焰而即使是在第1级侧的气体燃料量为整体气体量的约10%以下的状态运行时也可以确保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减少第2级燃料喷射体的配置直径并增加再循环燃料气体的流入量而减少氮氧化物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适用本发明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包括:第1级管,以向燃烧室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安装,用于将空气引导到燃烧室的内部;第1级燃料供应管,配置在第1级管的内部,用于实现第1级的燃料供应;冲孔板型燃烧头,以与第1级管的末端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的前端,在对第1级管所引导的空气进行扩散的同时将通过第1级燃料供应管实现第1级供应的燃料以放射状喷射;第2级管,以围绕第1级管的方式配置,用于将燃烧室的未燃烧气体诱导到第1级管之间并进而引导喷射到燃烧室的内部;第2级燃料喷射体,以围绕第2级管的方式配置多个,用于对第2级燃料进行喷射;以及,距离调整器具,用于使冲孔板型燃烧头沿着轴方向进行移动并借此对与第1级管的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整。

距离调整器具,包括:法兰,固定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的外侧面;连接杆,连接到法兰;以及,调节棒,与连接杆结合,通过使第1级燃料供应管移动而对其位置进行调节。

第1级管连接到固定于燃烧室壁并用于将空气诱导引导到第1级管的内部以及外部的空气诱导管的内部。

在空气诱导管的前方形成向第1级管的外侧面倾斜的倾斜部,在倾斜部与第2级管之间形成可供燃烧室的燃烧气体循环并再供应到燃烧室内部的燃烧气体循环间隔。

在第1级管与第2级管之间配备在对齐中心的情况下提供支撑的多个第1支撑肋,在空气诱导管倾斜部中配备向第2级管侧突出并对第2级管的外侧面进行支撑的多个第2支撑肋。

在第1级管的前端部形成配备向冲孔板型燃烧头以特定角度倾斜的截面的轴径部。

在第2级管中形成用于使圆筒部的燃烧室侧端部的空气向燃烧室的外侧扩散的扩管部,在扩管部的外周面配备用于对第2级燃料喷射体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在第2级燃料喷射体中用于喷射第2级燃料的喷嘴管的端部配备可供燃烧室的燃烧气体流入并将其重新引导喷射到燃烧室中的叉管。

在叉管的端部形成用于使第2级燃料以及燃烧气体的混合物向燃烧室的外侧倾斜喷射的倾斜面。叉管的中心长度为内径的10倍以上。

通过如上所述的适用本发明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能够更轻易地对燃烧头进行维修更换以及调整,而且能够适用于配备有因为燃烧室的体积相对较小且火焰温度的减少相对较慢而难以实现氮氧化物减少的燃烧室结构的烟管式锅炉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此外,能够借助于稳定的中心火焰而即使是在第1级侧的气体燃料量为整体气体量的约10%以下的状态运行时也可以确保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而且能够通过减少第2级燃料喷射体的配置直径并增加再循环燃料气体的流入量而减少氮氧化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对适用于现有的水管式锅炉的水管式燃烧器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2是对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进行图示的构成图。

图3是从图2的前侧(燃烧头侧)观察的正面图。

图4是图2中的燃烧器的端部详细图。

图5是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作用状态图。

图6是对与适用本发明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燃烧器进行图示的构成图。

图7是对图2中的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与图6中的比较例燃烧器的氮氧化物生成量进行测试的结果图表。

【符号说明】

100: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110:第1级管

111:轴径部

112:间隔维持肋

113:连接肋

120:第1级燃料供应管

121:第1级辅助燃料喷嘴

130:冲孔板型燃烧头

131:冲孔板

132:燃料喷射管

140:第2级管

141:圆筒部

142:扩管部

143:支撑部

144:第1支撑肋

150:第2级燃料喷射体

151:第2级燃料供应管

152:喷嘴管

153:叉管

160:距离调整器具

161:法兰

162:连接杆

163:调节棒

170:空气诱导管

171:圆筒管部

172:倾斜部

173:第2支撑肋

180:空气供应腔

fr:燃烧室

fc:燃烧气体循环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这只是为了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轻易地实施本发明而提供的详细说明,并不代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范畴因此而受到限定。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对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进行图示的构成图,图3是从图2的前侧(燃烧头侧)观察的正面图,图4是图2中的燃烧器的端部详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100,包括第1级管110、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第2级管140、第2级燃料喷射体150以及距离调整器具160。

第1级管110以向燃烧室fr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安装,用于将空气引导到燃烧室fr的内部。在第1级管110的前端部形成配备向冲孔板型燃烧头130以特定角度倾斜的截面的轴径部111。倾斜的轴径部111通过使空气聚集在燃烧器的中心而对中心火焰的宽度变宽的现象进行抑制,同时通过减少供应到燃烧室fr内部的空气的供气通道的空气通过面积而提升供气速度。

在第1级管110的端部内周面沿着第1级管110的内周面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3个)间隔维持肋112,上述间隔维持肋112在对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同时维持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的冲孔板与第1级管110的轴径部111之间的间隔c。在间隔维持肋112的外侧末端形成阻挡坎112a,从而对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的突出距离进行限制。间隔维持肋112的阻挡坎112a的相反一侧向第1级管110的半径方向折曲并固定到第1级管110的内周面。间隔维持肋112的中间部将在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的后续说明的冲孔板移动时对其进行滑动引导。

此外,第1级管110通过多个连接肋113沿着圆周方向连接到与后续说明的空气供应腔连通的空气诱导管170的内部。

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是配置在第1级管110的内部并用于实现第1级的燃料供应的管,其端部与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结合。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末端处于封闭状态,其端部与冲孔板型燃烧头130的后续说明的燃料喷射管连接,从而使第1级燃料以放射状喷射。

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内部能够配备以火焰为中心部独立地对空气进行喷射的中央空气喷射管。在第1级管110的直径较大时会因为所生成的火焰的直径较大而导致火焰中心部达到高温状态,中央空气喷射管用于解决上述问题(适当地降低温度),为了能够向火焰的中心部独立地供应空气而使其前端部向燃烧室fr开放。

冲孔板型燃烧头130以与第1级管110的末端相距一定间隔c的方式配置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前端,在对第1级管110所引导的空气进行扩散的同时将通过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实现第1级供应的燃料以放射状喷射,包括冲孔板131、多个燃料喷射管132以及点火器(igniter)133。

冲孔板131可供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端部以贯通中心的方式安装,在各个燃料喷射管132之间排列形成多个空气喷射孔131a。通过空气喷射孔131a供应到燃烧室内部的空气形成多个高速气流,在如上所述的多个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将在其周边形成涡流,而通过如上所述的涡流能够实现燃料与空气的均匀混合。

多个燃料喷射管132在冲孔板130的外侧(燃烧室侧)以放射状连接到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外周面,在其端部单独形成第1级主燃料喷嘴132a。各个燃料喷射管132能够沿着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轴线方向分别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因此,配备于燃料喷射管132中的各个第1级主燃料喷嘴132a的喷射位置也将互不相同,从而在较宽广的区域内实现均匀的燃料喷射,并借此进一步防止特定区域内的燃料浓度升高的现象。

此外,在与燃料喷射管132相邻的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前端外周面以放射状形成多个第1级辅助燃料喷嘴121。各个第1级辅助燃料喷嘴121与各个第1级主燃料喷嘴相同,能够通过分别配置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前端的互不相同的位置而实现均匀的燃料喷射作用。

点火器(igniter)133通过支撑台安装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端部外周面,以贯通穿孔板131的方式配置火花塞。

第1级管140以围绕第1级管110的方式配置,用于将燃烧室fr的未燃烧气体诱导到第1级管110之间并进而引导喷射到燃烧室fr的内部。第2级管140,包括:圆筒部141;扩管部142,用于使圆筒部141的燃烧室侧端部的空气扩散到燃烧室fr的外侧;以及,支撑部143,用于在扩管部142的外周面对第2级燃料喷射体150进行支撑。此外,在第1级管110与第2级管140的圆筒部141之间配备在轻易地对其中心的情况下对管进行支撑的多个第1支撑肋144,而在第2级管140的外周面配备后续说明的多个第2支撑肋。

第2级燃料喷射体150以围绕第2级管140以及空气诱导管170的方式配置多个,从而实现第2级的燃料喷射。第2级燃料喷射体150,包括:喷嘴管152,连接到贯通燃烧室壁并供应第2级燃料的第2级燃料供应管151的端部;以及,叉管153,通过从喷嘴管152的端部喷射燃料而将燃烧室的未燃烧气体流入后与燃烧气体混合的第2级燃料诱导喷射到燃烧室fr。

在叉管153的端部形成用于使第2级燃料以及燃烧气体的混合物向燃烧室fr的外侧倾斜喷射的倾斜面153a。通过配备向燃烧室fr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153a的结构,能够防止第2级燃料向中心喷射并使其在周边的较低温度条件下与未燃烧气体一起燃烧,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此外,叉管153的中心长度l为内径d1的10倍以上。因为在叉管153的长度较短时会因为燃料与燃烧气体的稀释不充分而无法确保稳定的流路,从而导致燃烧效率的降低。

距离调整器具160用于使冲孔板型燃烧头130沿着轴方向进行移动并借此对与第1级管110的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整,包括:法兰161,固定在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的外侧面;连接杆162,连接到法兰161;以及,调节棒163,与连接杆162结合,通过使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移动而对其位置(移动距离)进行调节。调节棒163在燃烧器的外部通过把手或调整机构进行调整。

空气诱导管170通过将圆筒管部171固定到燃烧室壁而将空气诱导引导到第1级管110的内部以及外部,被突出安装到安装于燃烧室fr的前方外部的空气供应腔180的内部。

在空气诱导管170的圆筒管部171的前方形成向第1级管110的外侧面倾斜的倾斜部172,在倾斜部172与第2级管140之间形成可供燃烧室fr的燃烧气体循环并再供应到燃烧室fr内部的燃烧气体循环间隔rc。此外,在倾斜部172中沿着圆周方向配备向第2级管14侧突出并对第2级管140的外侧面进行支撑的多个第2支撑肋173。此时,第2支撑肋173能够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对第2级管140的外侧面进行支撑,从而提升其稳定性并使得第2级管140的中心对齐变得更加容易。

如上所述构成的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如图5所示,第1级燃料将沿着箭头a方向通过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供应到燃烧室的中心,而第2级燃料将沿着箭头b方向通过第2级燃料喷射体150的多个第2级燃料供应管151供应到燃烧室的中心周边,空气将沿着箭头e方向通过空气诱导管170经由第1级管110的内部以及外部供应到燃烧室,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将发生燃烧并形成中心火焰(第1级火焰)以及周边火焰(第2级火焰)。

通过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供应的第1级燃料在冲孔板型燃烧头130中通过燃料喷射管132在第1级主燃料喷嘴132a中以放射状喷射并在与通过第1级管110的末端以及冲孔板131之间的间隔c喷射出的空气一起混合之后喷射到燃烧室中发生燃烧,同时通过第1级辅助燃料喷嘴121喷射并在与空气混合之后喷射到燃烧室中发生燃烧。此时,通过第1级主燃料喷嘴132a喷射的燃料与通过第1级管110的末端以及冲孔板13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c供应的空气将相互直角相交,借此,所供应的空气与通过多个喷嘴告诉喷射的燃料将相互直角相交混合,从而实现空气与燃料的极速混合作用。

通过如上所述的极速混合能够使燃料与空气实现均匀混合,从而避免在燃烧室fr中燃烧的燃料出现部分性的空气不足的现象。完全燃烧的条件在于在燃料燃烧时及时地从周边接收燃烧所需空气的供应,极速混合能够通过使空气与燃料实现适当的混合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此时,通过借助于极速混合使空气与燃料实现适当的混合,不仅能够将燃料燃烧时的不完全燃烧的发生最小化,同时还能够将瞬时型氮氧化物的生成最小化。这是指燃料能够实现接近于完全燃烧的燃烧状态,此时因为燃料呈现出接近于完全燃烧的燃烧特性,能够将一氧化碳(co)的生成最小化。

此外,虽然使空气与燃料以180的角度相向喷射混合的相向喷流方式有助于混合效果的极大化,但是在适用于需要对燃烧量进行调节的大部分燃烧器时如上所述的相向喷流方式会出现空气阻碍燃料流动的情况,因此实际上应在空气的流动角度不会对燃料的喷射造成阻碍的范围内设计成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相向喷流方式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中沿着间隔c供应的空气的行进方向应采用与第1级管110的轴径部111的倾斜角度对应的角度,借此,空气与燃料混合的交叉角度能够形成略大于90度的钝角,从而使其更加接近于相向喷流。

如上所述,在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借助于第1级管110的轴径部111将空气的供应速度最大化并使得通过第1级主燃料喷嘴132a高速喷射的燃料的喷射方向与空气的供应方向接近于直角而实现空气与燃料的极速混合,而通过如上所述的极速混合,不仅能够防止瞬时型氮氧化物(promptnox)的生成,还能够进一步实现更加紧凑的火焰。

此外,通过使经由第2级燃料供应管151供应的第2级燃料在喷嘴管152的端部通过叉管153进行喷射,燃烧室fr的未燃烧气体将沿着箭头f方向流入到叉管153内部并在于未燃烧气体混合之后喷射到燃烧室。此时,因为叉管153的端部配备向燃烧室fr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153a,因此能够防止第2级燃料向中心喷射并使其在周边的较低温度条件下与未燃烧气体一起燃烧,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此外,通过空气供应腔180流入到空气诱导管170内部的空气(箭头e方向)中的一部分将在经过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以及第1级管110之间的空间(箭头e1方向)之后通过冲孔板131的空气喷射孔131a喷射到燃烧室fr的内部,同时通过第1级管110的末端与冲孔板131之间的间隔c喷射到燃烧室fr的内部。

此外,在流入到空气诱导管170的内部的空气(箭头e方向)中,被空气诱导管170的倾斜部172引导的空气(箭头e2方向)将在经过第1级管110与第2级管140之间的间隔的过程中与沿着箭头g方向通过燃烧气体循环间隔rc再循环的未燃烧气体混合并喷射到燃烧室。此时,因为第2级管140采用与现有的双重管类型不同的“单重管类型”,因此能够使未燃烧气体更加轻易地流入到内部并缩短与第2级燃料喷射体150之间的间隔(减少第2级燃料喷射体的配置直径),从而提升其制造以及加工性。此外,因为在燃烧气体循环间隔rc中的第2级管140处于水平状态(在现有方式中为折曲状态),因此能够使得未燃烧气体的流入变得更加容易并提升其流入量(循环量),从而提升未燃烧气体的燃烧效率。

使未燃烧气体沿着箭头f以及箭头g方向进行再循环,并不仅仅是为了向燃料供应空气,而是为了能够通过形成涡流而使旋流空气与燃料发生混合,从而实现燃料与空气的均匀混合。在燃料粒子与空气粒子均匀混合的状态下,在各个燃料粒子燃烧时周边的空气粒子能够有效地帮助燃料粒子的燃烧,从而将不完全燃烧最小化,此时将不完全燃烧最小化是指因为不完全燃烧而导致的副产物(例如一氧化碳)的生成减少。

表1中记载了在适用于烟管式锅炉中的配备燃烧头(旋流器型以及冲孔板型)的燃烧器中的不同燃料(lng)以及空气(o2)供应量下的氮氧化物(nox)与一氧化碳(co)的生成量。

【表1】

如表1所示,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燃烧器与配备旋流器型燃烧头的燃烧器相比,可以发现在相对于第2级燃料减少第1级燃料的量的状态(第1级燃料的量为整体燃料量的10%以下)下,虽然一氧化碳(co)的量有所增加,但是氮氧化物(nox)的量却显著减少,是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图7是具体地对不同结构的燃烧器进行比较的实例,是对图2中的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100与图6中的比较例燃烧器c100的氮氧化物生成量进行测试的结果图表。图6中的比较例燃烧器c100与图2中的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在端部形成扩管部c121并在第1级管c110的内部之间的空间上形成用于形成预混合区域的喷射口c122,且使扩管部c121的端部水平形成并安装旋流器c130,在叉管c153的端部形成向燃烧室fr的内测倾斜的倾斜面c154。

在比较例中的燃烧器的剩余结构与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图2)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比较测试。测试时的整体燃料(lng)供应量为330nm3/h以及260nm3/h,按照一般的测试方法(与表1中的测试方法相同)对不同空气(o2)供应量下的氮氧化物(nox)的变化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图表可以发现,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图2)与比较例中的配备旋流器型燃烧头的燃烧器(图6)相比,氮氧化物(nox)的量减少了约40%左右。

此外,本发明能够通过采用可以将第1级管110内部的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以及燃烧头130与第1级燃料110单独分离的结构而使燃烧头的维修更换变得更加容易。此外,本发明能够通过采用可以利用距离调整器具160对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以及燃烧头130进行移动的结构而根据燃烧条件轻易地对喷射到燃烧室的空气通道面积进行调整。关于燃烧头130的位置调整,能够通过在燃烧器的外部旋转调节棒163的方式对连接杆162进行推拉,从而使固定到法兰161中的第1级燃料供应管120以及燃烧头130进行移动调整。

如上所述,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配备冲孔板型燃烧头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能够更轻易地对燃烧头进行维修更换以及调整,而且能够适用于配备有因为燃烧室的体积相对较小且火焰温度的减少相对较慢而难以实现氮氧化物减少的燃烧室结构的烟管式锅炉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此外,能够借助于稳定的中心火焰而即使是在第1级侧的气体燃料量为整体气体量的约10%以下的状态运行时也可以确保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而且能够通过减少第2级燃料喷射体的配置直径并增加再循环燃料气体的流入量而减少氮氧化物。

在上述内容中以附图中所图示的实施例作为参考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内容仅为示例性目的,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应能够理解,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多种变形以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实现。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做出定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