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发明属于燃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0002]
由红外式燃烧器和大气式燃烧器组合的燃烧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高效低污染的效果,但就现有的技术来看,该技术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结合方式过于简单,大气式燃烧结构和红外式燃烧结构独立作用,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整体,导致燃烧器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红外式燃烧器的作用,提升空间受限;2.在大负荷条件下,红外式燃烧器容易引起回火,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000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升燃烧效率并且避免回火现象的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0004]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5]
<燃烧器火盖>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中心大气式火盖,围绕该中心大气式火盖设置的中心红外式火盖;和至少两个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由内至外依次围绕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设置,每个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环状大气式火盖,设置在外侧的环状红外式火盖,其中,中心红外式火盖的高度为中心大气式火盖高度的1.2~1.5倍;环状红外式火盖的高度为环状大气式火盖高度的 1.2~1.5倍;中心红外式火盖和环状红外式火盖上的火孔形状均为自火孔底部向上内径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的细腰状。
[0007]
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08]
本发明提供的燃烧器火盖,由中心大气式火盖、高度为中心大气式火盖高度 1.2~1.5倍的中心红外式火盖、环状大气式火盖、高度为环状大气式火盖高度的 1.2~1.5倍的环状红外式火盖共同形成多重聚能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使得位于外侧的红外式火盖能够将位于内侧的大气式火盖产生的高温烟气充分聚集,防止内部高温烟气向四周扩散,有效地延长了高温烟气在锅底的停留换热时间,进而强化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另一方面,红外式火盖多孔介质辐射板的下表面在一定程度上被加热,使得预混燃气温度提高,能够有效提升燃烧效率。本发明提供的燃烧器火盖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热量损失更小,且热效率更高。并且,本发明中,在将红外式火盖设置为比大气式火盖更高后,将进一步红外式火盖的火孔结构设计为自火孔底部向上内径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的细腰状,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燃气在进入火孔后,在细腰处产生高流速区,燃气流速远高于火焰传播速度,在实现聚能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燃烧时发生动态回火,切实保障了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0009]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中心红外式火
盖的高度为中心大气式火盖高度的1.2~1.3倍,环状红外式火盖的高度为环状大气式火盖高度的1.2~1.3倍,这样聚能效果更好。
[0010]
优选地,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还可以包括:中心红外式火盖和环状红外式火盖上的火孔内径最小处为入口孔径的10%~40%,这样防回火效果更好。
[0011]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中心红外式火盖和环状红外式火盖上的火孔内径最小处为入口孔径的20%~30%,这样防回火效果最佳。
[0012]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与相邻的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外径的10%~20%;中心大气式火盖与中心红外式火盖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中心红外式火盖宽度的30~50%;相邻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环状红外式火盖宽度的 30~50%;环状大气式火盖与环状红外式火盖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环状红外式火盖宽度的30~50%,这样聚能效果更好。
[0013]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中心大气式火盖上,火孔密布中部区域;在环状大气式火盖上,火孔均沿着周向均匀排布;在中心红外式火盖、环状红外式火盖上,火孔均沿着周向均匀密布,这样聚能效果更好。
[0014]
<燃烧器>
[0015]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文<燃烧器火盖> 中所描述的燃烧器火盖。
[0016]
<燃气灶>
[0017]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文<燃烧器>中所描述的燃烧器。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燃烧器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0021]
图4是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0022]
图5是图2中将a-a方向旋转45
°
角后的b-b方向剖视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红外式火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作详细阐述。
[0025]
<实施例>
[0026]
如图1至5所示,燃烧器10包括燃烧器火盖20、混气腔30、引射管40以及安装件50。
[0027]
燃烧器火盖20安装在混气腔30顶部,它包括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1 和两个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2。
[0028]
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1包括中心大气式火盖211和中心红外式火盖 212。
[0029]
中心大气式火盖211呈圆盘状设置在中心位置处,表面密布有火孔。
[0030]
中心红外式火盖212围绕该中心大气式火盖211设置,呈圆环状,且高度为中心大气式火盖211高度的1.3倍。如图4至6所示,在中心红外式火盖212上,沿着周向均匀密布有火孔212a,火孔212a的形状为自孔底向上内径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的细腰状。本实施例中,中心红外式火盖212采用堇青石蜂窝陶瓷红外燃烧板或金属蜂窝红外发热板,火孔212a内径最小处为底部入口孔径(孔底内径)的20%。
[0031]
本实施例中,中心大气式火盖211与中心红外式火盖212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中心红外式火盖212宽度的30%。
[0032]
两个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2呈同心环状、由内至外依次围绕中心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1设置。相邻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环状红外式火盖222宽度的30%。
[0033]
每个外环聚能燃烧器火盖单元22均包括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和环状红外式火盖222。环状大气式火盖221与环状红外式火盖222呈同心环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间距为环状红外式火盖222宽度的30%。如图1至3所示,环状大气式火盖221上沿着周向均匀布设有一圈火孔。环状红外式火盖222设置在环状大气式火盖221的外侧,且高度为环状大气式火盖221高度的1.3倍。如图4至 6所示,在环状红外式火盖222上,沿着周向均匀密布有火孔222a,火孔222a 的形状为自孔底向上内径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的细腰状。本实施例中,环状红外式火盖222采用堇青石蜂窝陶瓷红外燃烧板或金属蜂窝红外发热板,火孔 222a内径最小处为底部入口孔径(孔底内径)的20%。
[0034]
如图4和5所示,混气腔30包括与中心大气式火盖211对应相连的第一混气腔31,与中心红外式火盖212对应相连的第二混气腔32,与位于内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对应相连的第三混气腔33,与位于内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 对应相连的第四混气腔34,与位于外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对应相连的第五混气腔35以及与位于外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对应相连的第六混气腔36。这六个混气腔均相互隔离。
[0035]
引射管40与混气腔30底部连通,它包括与第一混气腔31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41,与第二混气腔32相连通的第二引射管42,与第三混气腔33相连通的第三引射管43,与第四混气腔34相连通的第四引射管44,与第五混气腔35相连通的第五引射管45以及与第六混气腔36相连通的第六引射管46。
[0036]
如图3所示,安装件50呈十字状,将燃烧器火盖20、混气腔30、引射管 40进行可拆卸相连相连形成整体。
[0037]
以上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燃烧器10的具体结构,基于该结构其工作过程为:预混燃气从第一引射管41、第二引射管42、第三引射管43、第四引射管44、第五引射管45、第六引射管46分别进入第一混气腔31、第二混气腔32、第三混气腔33、第三四混气腔34、第五混气腔35,然后再从位于顶部的中心大气式火盖211、中心红外式火盖212、位于内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位于内圈的内圈环状红外式火盖222、位于外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和环状红外式火盖222 喷出燃烧。在此过程中,中心大气式火盖211和中心红外式火盖212形成了第一级聚能结构,位于内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和环状红外式火盖222形成了第二级聚能结构,位于外圈的环状大气式火盖221和环状红外式火盖222形成了第三级聚能结构。三级聚能结构通过大气式和红外式火盖特殊结构的耦合作用将能量有效聚集,防止热量向四周耗散,有效提高燃烧热效率,并且切实避免回火现象。
[0038]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它包括上文所描述的燃烧器10、壳体、面板、燃气阀、开关等。
[0039]
以上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