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1351发布日期:2020-12-11 15:1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燃煤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好、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等优点,在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布风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流化床锅炉的流化状况以及燃烧室内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而影响到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其中,流化方式为:燃烧所需空气通过炉膛底部的布风板由下而上进入燃料床层,在适当的气体流速下,床料粒子形成悬浮状态而流化,掺混剧烈,燃烧充分,由此可见,如何使床料达到优质的流化状态是整个燃烧系统的关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风机将空气提供至空气预热器预热,预热的空气进入炉膛底部的风室,并从底部的风室经过布风板进入炉膛以参与燃烧,可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装置是使床料流化的核心环节,然而,循环流化床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炉膛内床面流化不均的现象,从而导致流化质量变差,床温偏差严重,大大影响燃烧效率;流化恶化严重时甚至根本不能实现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形态,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

经过多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运行及调试后研究发现,造成床层流化不均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布风装置仅从底部送风,使得燃料在燃烧时可能会出现燃料与送风无法充分混合的情况,导致燃料无法充分燃烧,导致了整个床层流化不均,使得co和n0x排放量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流化更均匀,燃烧效果更好,co和nox排放量更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包括风室和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区和第二出风区,所述第一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一风帽,所述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二风帽,所述第二出风区呈环形且围绕在第一出风区周侧,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出风区高于第一出风区。

上述技术方案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炉膛的下方,相较于现有的布风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风室通入布风板的一次风进行分流,使部分一次风通过第一风帽进入炉膛内,剩余的一次风通过第二风帽进入炉膛内,使密相区实现欠氧+富氧燃烧区,使进入炉膛的固体燃料充分燃烧,有效降低nox生成,并提高固体燃料和一次风混合强度,消除因混合不均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co。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区的出风量与第二出风区的出风量之比在75:25~65:35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区和第二出风区的出风量在该比例之间时,使固体燃料能在密相区充分燃烧,能有效降低nox生成,并能有效消除co的产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与布风板形状一致的环形的风帽组,所述风帽组包括多个等高设置的第二风帽,距离布风板中心越远的所述风帽组高度越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风帽组之间的高差在100mm~150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风帽组内的第二风帽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间隔行的所述风帽组内的第二风帽个数一致且两两对齐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风帽的位置设置保证第二出风区的出风效果,保证能稳定形成欠氧+富氧燃烧区,保证投入炉膛的固体燃料充分燃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高度最低的所述第二风帽与第一风帽之间的高度差在450mm~550mm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高度差在该范围内时,使密相区能稳定形成欠氧+富氧燃烧区,保证固体燃料的充分燃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风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风帽直接安装在布风板上,所述第二风帽与布风板通过连接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风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布风板和设置在第一布风板外沿的第二布风板,所述第二布风板由外沿向内沿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风帽设置在第二布风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设计不同,第二风帽可安装在倾斜设置的布风板上,也可通过连接管与布风板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实际运行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平铺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使用以下术语比如“上”和“下”,“右”和“左”或类似的表述时,是指本实用新型实际的使用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包括风室01和布风板02,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06,风室01设置在炉膛06下方,布风板02设置在风室01和炉膛06之间,布风板02下方设有排渣管07,布风板02上设有第一出风区和第二出风区,第一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一风帽031,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二风帽0411,第二出风区呈环形且围绕在第一出风区周侧,在竖直方向上,第二出风区高于第一出风区,附图3中,虚线方框03为第一出风区,虚线方框04为第二出风区,点线方框内为一个风帽组041,第一出风区的出风量与第二出风区的出风量之比在75:25~65:35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区与第二出风区的出风量之比为70:30,本实施例中,布风板02呈水平设置,布风板02的上表面呈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线,第一风帽031直接安装在布风板02上,第二风帽0411与布风板02通过连接管05连接,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与布风板02的外沿形状一致的环形的风帽组041,本实施例中,形状一致不代表风帽组041与布风板02的完全一致,形状大致相似即可,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风帽组041,风帽组041包括多个等高设置的第二风帽0411,距离布风板02中心越远的风帽组041高度越高,相邻风帽组041之间的高差在100mm~15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相邻风帽组041之间的高差为100mm,相邻风帽组041内的第二风帽0411交错设置,间隔行的风帽组041内的第二风帽0411个数一致且两两对齐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间隔行是指最靠近布风板02轴线的风帽组041和第三靠近布风板02轴线的风帽组041,高度最低的第二风帽0411与第一风帽031之间的高度差在450mm~550mm,本实施例中高度差为450mm,第二风帽0411的位置设置保证第二出风区的出风效果,保证能稳定形成欠氧+富氧燃烧区,保证投入炉膛06的固体燃料充分燃烧。

相较于现有的布风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风室01通入布风板02的一次风进行分流,使部分一次风通过第一风帽031进入炉膛06内,剩余的一次风通过第二风帽0411进入炉膛06内,使密相区实现欠氧+富氧燃烧区,使进入炉膛06的固体燃料充分燃烧,有效降低nox生成,并提高固体燃料和一次风混合强度,消除因混合不均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co。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二不设置连接管05,实施例二中布风板2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布风板201和设置在第一布风板201外沿的第二布风板202,第二布风板202由外沿向内沿向下倾斜设置,第二风帽0411设置在第二布风板202上。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