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4350发布日期:2021-01-15 11:3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煤灰燃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等设备运行时,为了有效降低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量和因飞灰而导致大量可燃物浪费的现象,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将锅炉燃烧产生的粉煤灰进行集中收集,然后再通过锅炉的送风系统再次返回到锅炉中进行燃烧,从而达到降低飞灰产生量;同时实现对粉煤灰进行充分燃烧。在实际使用中,采用现有的送风风口,极易因粉煤灰与送风气流间混合比例不当、混合不均匀而造成的粉煤灰在锅炉中的燃烧位置不合适,从而导致粉煤灰燃烧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粉煤灰在进行输送时易磨损风口内的炉管,长时间使用易发生爆管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本装置内设置混合导流管用于将粉煤灰与送风气流进行混合;混合导流管内设置有黄铜片,可有效防止粉煤灰磨损混合导流管,防止爆管事故;喷射管处设置喷嘴,可增大喷射的压力和速度,保证粉煤灰输送到锅炉内的合适位置,以使其充分燃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包括进风管、导流管和喷射管,所述进风管、导流管和喷射管一体成型;所述导流管内通过固定环固定设置有混合导流管,所述喷射管内固定设置有喷嘴;所述混合导流管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有导流帽,所述导流帽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混合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和混合导流管上均开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固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端部连通环形容纳器,所述环形容纳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导流管的内壁上,且所述环形容纳器上设置有喷淋口;所述混合导流管的内壁上贴设有黄铜片。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风管用于连接外部送风系统,进料管与粉煤灰收集系统进行连通,喷射管与锅炉的连接口进行连接固定;外部送风系统将送风气流由进风管输送到导流管内,在导流管中,一部分气流通过导流孔进入到混合导流管内进行流通,在混合导流管内与通过加料管和喷淋口进入的粉煤灰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另一部分气流在混合导流管的外侧流通,最后在混合导流管的尾部与混合导流管内的混合物料相接触,共同经过喷嘴喷射到锅炉内部,进行供风和粉煤灰的充分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口设置有四个,且沿环形容纳器的内壁均匀设置,所述喷淋口的中轴线与所述混合导流管的中轴线的夹角α为30°-60°,且所述喷淋口朝向混合导流管的出风口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四个喷淋口均匀设置,从而两两喷淋口正对设置,此设计使得粉煤灰输送到混合导流管后,便于输出;喷淋口将粉煤灰喷出后,在送风气流的带动作用下,粉煤灰与送风气流混合的同时以较高的速度向混合导流管的出风口移动,当移出混合导流管后,与外面的送风气流混合,继续在其带动作用下经由喷嘴向锅炉内部喷射。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包括外壳、旋流芯管、旋片和密封环片,所述密封环片固定在所述外壳出口处的内壁上,所述旋片设置于外壳与旋流芯管之间,且所述旋流芯管通过旋片与外壳进行固定,所述旋片的端部与所述密封环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片设置有8个,且沿外壳的内壁均匀设置;所述旋流芯管为一端封闭的空心管,其封闭一端远离所述密封环片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片的内径与所述旋流芯管的外径相等,所述旋流芯管的外径为所述外壳内径的一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送风气流带动粉煤灰在进入外壳后,到达旋流芯管的封闭一侧,由于旋流芯管的存在使得通道变小,送风气流带动粉煤灰经过外壳和旋流芯管构成的环形通道,流动方向不变,其流速增大,可达到原气流的1.2到1.4倍,产生局部气流扰动,经过前段的整流及稳流后,增速的送风气流携带粉煤灰进入旋片,通过旋片的结构改变流动方向,使其产生旋转,同时由于密封环片的阻挡,送风气流方向呈径向沿8个旋片组成的通道向旋流芯管中心汇集,汇集过程中由于通道变窄,流通面积减少,气流流速继续提高,可提高到原来的2倍左右,形成高速旋转气流;之后该高速旋转气流进入到喷嘴旋流芯管中心后,其流向改为轴向流动,且其流速可达到初始流速的4倍,在一定风压的作用下,该高速的送风气流携带粉煤灰旋转喷入到锅炉的内部,且可喷入到锅炉的深部进行充分地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为缩径管,其缩口一端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风管为缩径管,当送风气流在进入到进风管时因通道变窄,其整体的流速逐渐地增加,从而可以提高进入导流管时送风气流的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固定环上均匀开有若干个通风口。

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固定环便于使得混合导流管保持稳定,且设置通风口,便于送风气流的正常输送,以实现将粉煤灰高速输送到锅炉内部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上套设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导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混合导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用于将进料管与定位孔之间进行密封,防止设备漏气而使得风压变小,从而影响粉煤灰以及送风气流的输送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锅炉,所述锅炉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喷射管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喷射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口和喷射管通过螺纹进行固定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连接口和喷射管螺纹固定,使得该装置与锅炉便于安装与拆卸,当发生损坏时,便于更换新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设置混合导流管用于将粉煤灰与进风气流进行混合,使其混合均匀;喷射管内设置有喷嘴,用于将粉煤灰和进风气流的混合物高速喷射到锅炉内,以实现其充分燃烧;在本装置中,进风管为缩颈设计,当进风由进风管进入到导流管中时,因内径缩小,故其压力加大,使得气流的压力增强,进而增加其流通速度,之后在混合导流管内便于与粉煤灰进行充分混合,便于后续输入到锅炉内进行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与锅炉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中喷嘴的机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方向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中送风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中:1-进风管,2-导流管,3-喷射管,4-固定环,41-通风口,5-混合导流管,51-进风口,52-出风口,6-导流帽,7-导流孔,8-定位孔,9-进料管,91-第一密封环,92-第二密封环,10-环形容纳器,11-喷淋口,12-喷嘴,121-外壳,122-旋流芯管,123-旋片,124-密封环片,13-黄铜片,15-锅炉,16-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口装置,包括进风管1、导流管2和喷射管3,所述进风管1、导流管2和喷射管3一体成型;所述进风管1为缩径管,其缩口一端与所述导流管2相连通;进风管1用于连接外部送风系统,进料管9与粉煤灰收集系统进行连通,喷射管3与锅炉的连接口进行连接固定;进风管1设置为缩径管用于对送风气流进行增速。所述导流管2内通过固定环4固定设置有混合导流管5,所述喷射管3内固定设置有喷嘴12;喷嘴12用于对输出的送风气流进行加速,所述混合导流管5的进风口51固定连接有导流帽6,所述导流帽6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7,所述导流孔7与混合导流管5相连通;一部分送风气流通过导流孔7进入到混合导流管5内与粉煤灰进行混合,所述导流管2和混合导流管5上均开有定位孔8,所述定位孔8内固定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的端部连通环形容纳器10,所述环形容纳器10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导流管5的内壁上,且所述环形容纳器10上设置有喷淋口11;粉煤灰由进料管9输送到环形容纳器10内,之后由喷淋口11喷入到混合导流管5内与送风气流进行混合;所述混合导流管5的内壁上贴设有黄铜片13,设置黄铜片13防止粉煤灰对混合导流管5造成磨损,进而防止爆管事故。在本装置中,外部送风系统将送风气流由进风管1输送到导流管2内,在导流管2中,一部分气流通过导流孔7进入到混合导流管5内进行流通,在混合导流管5内与通过加料管9和喷淋口11进入的粉煤灰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另一部分气流在混合导流管5的外侧流通,最后在混合导流管5的尾部与混合导流管5内的混合物料相接触,共同经过喷嘴12喷射到锅炉15内部,进行供风和粉煤灰的充分燃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口11设置有四个,且沿环形容纳器10的内壁均匀设置,所述喷淋口11的中轴线与所述混合导流管5的中轴线的夹角α为30°-60°,且所述喷淋口11朝向混合导流管5的出风口52设置。四个喷淋口11均匀设置,从而两两喷淋口11正对设置,此设计使得粉煤灰输送到混合导流管5后,便于输出;喷淋口11将粉煤灰喷出后,在送风气流的带动作用下,粉煤灰与送风气流混合的同时以较高的速度向混合导流管5的出风口52移动,当移出混合导流管5后,与外面的送风气流混合,继续在其带动作用下经由喷嘴12向锅炉15内部喷射。

如图6和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12包括外壳121、旋流芯管122、旋片123和密封环片124,所述密封环片124固定在所述外壳121出口处的内壁上,所述旋片123设置于外壳121与旋流芯管122之间,且所述旋流芯管122通过旋片123与外壳121进行固定,所述旋片123的端部与所述密封环片124固定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片123设置有8个,且沿外壳121的内壁均匀设置;所述旋流芯管122为一端封闭的空心管,其封闭一端远离所述密封环片124设置;所述密封环片124的内径与所述旋流芯管122的外径相等,所述旋流芯管122的外径为所述外壳121内径的一半。送风气流携带粉煤灰在由喷嘴12进行喷射的过程中,送风气流带动粉煤灰在进入外壳121后,到达旋流芯管122的封闭一侧,由于旋流芯管122的存在使得通道变小,送风气流带动粉煤灰经过外壳121和旋流芯管122构成的环形通道,此过程流动方向不变,其流速增大,可达到原气流的1.2到1.4倍,产生局部气流扰动,经过前段的整流及稳流后,增速的送风气流携带粉煤灰进入旋片123,通过旋片123的结构改变流动方向,使其产生旋转,同时由于密封环片124的阻挡,送风气流方向呈径向沿8个旋片组成的通道向旋流芯管122中心汇集,汇集过程中由于通道变窄,流通面积减少,气流流速继续提高,可提高到原来的2倍左右,形成高速旋转气流;之后该高速旋转气流进入到旋流芯管122中心后,其流向改为轴向流动,且其流速可达到初始流速的4倍,在一定风压的作用下,该高速的送风气流携带粉煤灰旋转喷入到锅炉15的内部,且可喷入到锅炉15的深部进行充分地燃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4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混合导流管5的两端,用于将混合导流管5与导流管2进行固定;且所述固定环4上均匀开有若干个通风口41,设置通风口41便于送风气流进行流通。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管9上套设有第一密封环91和第二密封环92,所述第一密封环91与所述导流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92与所述混合导流管5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第一密封环91和第二密封环92用于将进料管9与定位孔8之间进行密封,防止设备漏气而使得风压变小,从而影响粉煤灰以及送风气流输送到锅炉15中的位置。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锅炉15,所述锅炉15上设置有连接口16,所述喷射管3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口16内。连接口16用于与喷射管3进行固定,进而将该装置固定在锅炉15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口16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喷射管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口16和喷射管3通过螺纹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口16和喷射管3螺纹固定,使得该装置与锅炉15便于安装与拆卸,当发生损坏时,便于更换新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首先,将本装置的喷射管3与锅炉15的连接口16进行固定,使得该装置与锅炉15进行连接;同时将进风管1连接外部送风系统,将进料管9与粉煤灰收集系统进行连通。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进行流通时,外部送风系统将送风气流由进风管1输送到导流管2内,在导流管2中,其中一部分气流通过导流孔7进入到混合导流管5内进行流通,在混合导流管5内与通过加料管9和喷淋口11进入的粉煤灰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另一部分气流在混合导流管5的外侧流通,最后在混合导流管5的尾部与混合导流管5内的混合物料相接触,此时,混合物料在这部分气流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流动,共同经过喷嘴12,在喷嘴12的增压与旋流作用下旋转喷射到锅炉15内部,进行供风和粉煤灰的充分燃烧。其中,送风气流的流动方向如图8所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