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1694发布日期:2021-05-18 20:3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2.蓄热燃烧技术在工业炉上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其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蓄热式烧嘴都是成对出现的,在燃烧过程中,需要换向,一个燃烧,另一个排气;火焰只能覆盖燃烧区域的一半的面积。同时,由于换向,造成炉压波动大。
3.如果能发明一种燃烧系统,在原有换热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烧嘴都能同时燃烧,让火焰覆盖真个燃烧区域,可以提高炉子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燃烧系统,在不增加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烧嘴头的持续燃烧,让火焰面覆盖整个炉膛,同时实现炉压平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包括炉子本体、烧嘴系统、助燃排烟环向系统以及中央换热系统,所述炉子本体设有烧嘴口,所述烧嘴系统包括与所述烧嘴口一一对应连接的烧嘴头,所述助燃排烟系统包括助燃风机和排烟风机,所述中央换热系统包括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所述炉子本体还设有烟道口,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其中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所述烧嘴头和所述烟道口,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另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所述助燃风机和所述排烟风机,所述第二蓄热箱的其中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所述烧嘴头和所述烟道口,所述第二蓄热箱的另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所述助燃风机和所述排烟风机;
6.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其中一端口连通所述烧嘴头,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助燃风机,所述第二蓄热箱的其中一端口连通所述烟道口,所述第二蓄热箱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排烟风机;
7.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蓄热箱的其中一端口连通所述烧嘴头,所述第二蓄热箱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助燃风机,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其中一端口连通所述烟道口,所述第一蓄热箱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排烟风机。
8.进一步的,所述烧嘴头、所述第一蓄热箱、所述第二蓄热箱以及所述烟道口通过四通换向阀门连接,所述烧嘴头和所述烟道口分别与所述四通换向阀门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分别与所述四通换向阀门的另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口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炉子本体设有两个所述烧嘴口,所述烧嘴系统包括两个所述烧嘴头,所述两个烧嘴头和所述四通换向阀门的一接口分别连接一e形管的三个自由端口。
10.进一步的,所述炉子本体设有一个所述烟道口,所述烟道口和所述四通换向阀门的一接口分别连接一直管的两个自由端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助燃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阀门a和阀门b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
所述第二蓄热箱,所述排烟风机的进风口通过阀门c和阀门d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
12.进一步的,所述助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阀门a以及所述阀门b分别与一t形管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所述排烟风机的进风口、所述阀门c以及所述阀门d分别与一t形管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热箱、所述阀门a以及所述阀门c分别与一f形管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蓄热箱、所述阀门b以及所述阀门d分别与一f形管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炉子本体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烧嘴口,所述烧嘴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烧嘴头。
15.进一步的,所述炉子本体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烟道口。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热箱中设有蓄热小球或蓄热蜂窝体,所述第二蓄热箱中设有蓄热小球或蓄热蜂窝体。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公开的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其安全性、操作性及实用性较强,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个烧嘴的火焰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同时克服换向过程中炉压波动大的问题。结构新颖,设计独特,实现火焰面覆盖全部炉膛,炉温稳定,燃烧效率高,节能;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19.图1为本发明中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中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21.其中,10、炉子本体;11、烧嘴口;12、烟道口;21、烧嘴头;31、助燃风机;32、排烟风机;41、第一蓄热箱;42、第二蓄热箱;50、四通换向阀门;61、直管;62、e形管;63、第一t形管;64、第二t形管;65、第一f形管;66、第二f形管;71、阀门a;72、阀门b;73、阀门c;74、阀门d。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
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24.以下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参见图1和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包括炉子本体10、烧嘴系统、助燃排烟环向系统以及中央换热系统,炉子本体10设有烧嘴口11,烧嘴系统包括与烧嘴口11一一对应连接的烧嘴头21,助燃排烟系统包括助燃风机31和排烟风机32,中央换热系统包括第一蓄热箱41和第二蓄热箱42,炉子本体10还设有烟道口12,第一蓄热箱41的其中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烧嘴头21和烟道口12,第一蓄热箱41的另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助燃风机31和排烟风机32,第二蓄热箱42的其中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烧嘴头21和烟道口12,第二蓄热箱42的另一端口可切换的连通助燃风机31和排烟风机32;
27.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蓄热箱41的其中一端口连通烧嘴头21,第一蓄热箱41的另一端口连通助燃风机31,第二蓄热箱42的其中一端口连通烟道口12,第二蓄热箱42的另一端口连通排烟风机32;
28.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二蓄热箱42的其中一端口连通烧嘴头21,第二蓄热箱42的另一端口连通助燃风机31,第一蓄热箱41的其中一端口连通烟道口12,第一蓄热箱41的另一端口连通排烟风机32。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烧嘴头21、第一蓄热箱41、第二蓄热箱42以及烟道口12通过四通换向阀门50连接,烧嘴头21和烟道口12分别与四通换向阀门50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口连通,第一蓄热箱41和第二蓄热箱42分别与四通换向阀门50的另两个相对设置的接口连通。
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炉子本体10设有两个烧嘴口11,烧嘴系统包括两个烧嘴头21,两个烧嘴头21和四通换向阀门50的一接口分别连接一e形管61的三个自由端口。
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炉子本体10设有一个烟道口12,烟道口12和四通换向阀门50的一接口分别连接一直管62的两个自由端口。
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助燃风机31的出风口通过阀门a71和阀门b72分别连通第一蓄热箱41和第二蓄热箱42,排烟风机32的进风口通过阀门c73和阀门d74分别连通第一蓄热箱41和第二蓄热箱42。
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助燃风机31的出风口、阀门a71以及阀门b72分别与一第一t形管63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排烟风机32的进风口、阀门c73以及阀门d74分别与一第二t形管64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
3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蓄热箱41、阀门a71以及阀门c73分别与一第一f形管65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第二蓄热箱42、阀门b72以及阀门d74分别与一第二f形管66的三个自由端口连通。
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炉子本体10设有一个或多个烧嘴口11,烧嘴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烧嘴头21。
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炉子本体10设有一个或多个烟道口12。
3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蓄热箱41中设有蓄热小球或蓄热蜂窝体,第二
蓄热箱42中设有蓄热小球或蓄热蜂窝体。
38.如图1所示,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工作过程如下:助燃风机31将空气经第一t形管63输送到阀门a,阀门a71打开,阀门b72关闭,空气经第一f形管65到达第一蓄热箱41,经四通换向阀门50,此时四通换向阀门50在图示所示位置,经e形管62到达烧嘴头21,进行燃烧,完成助燃过程;烟气经过直管61,经经四通换向阀门50,从第二蓄热箱a42出,经第二f形管到达阀门d74,阀门d74打开,阀门d73关闭,烟气经第二t形管到达排烟风机32排出,完成烟气换热过程。
39.如图2所示,持续燃烧的蓄热燃烧系统工作过程如下:助燃风机31将空气经第二t形管64输送到阀门b72,阀门b72打开,阀门a71关闭,空气经第二f形管66到达第二蓄热箱42,经四通换向阀门50,此时四通换向阀门50在图示所示位置(在图1位置转90
°
),再经e形管62到达烧嘴头21,进行燃烧,完成助燃过程;烟气经过直管61,经四通换向阀门50,从第一蓄热箱41排出,经第一f形管65到达阀门c73,阀门c73,阀门d74关闭,烟气经第一t形管到达排烟风机32排出,完成烟气换热过程。
40.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专利解决空气与烟气有效换热的同时,烧嘴头并不需要换向,所有烧嘴头都能持续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41.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