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燃烧器以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2.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燃气灶火形都较为单一,火形通常为旋火、直火或者旋直火,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因此,设计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选择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其结构简单,可以转换不同火形以供用户选择。
5.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包括:火盖,所述火盖设有朝下开口并且间隔布置的旋火腔和直火腔,在所述旋火腔的顶部设有连通其的若干切槽,在所述直火腔的顶部设有连通其的若干直火孔;炉头,所述炉头设有朝上敞口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旋火腔和/或所述直火腔;定位结构,所述火盖和所述炉头通过所述定位结构相连接。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的数量相等且不少于两个,所述直火腔和所述旋火腔沿所述火盖的周向方向交错布置;所述炉头设有若干沿周向方向交错布置的进气腔和阻隔部,所述进气腔和所述阻隔部的数量均与所述旋火腔的数量相同;在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旋火腔时,所述阻隔部密封所述直火腔的开口;或者在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直火腔时,所述阻隔部密封所述旋火腔的开口;或者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的部分开口连通所述进气腔,另一部分开口被所述阻隔部密封。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部为凸台或者顶部敞开的密封腔,用于密封所述旋火腔的开口或者所述直火腔的开口,或者用于密封所述旋火腔的部分开口和所述直火腔的部分开口。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所述阻隔部的径向外侧或底部设有气流通道,相邻所述进气腔通过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火盖设有若干沿周向或径向方向交错布置的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所述进气腔呈环形结构,且其分别连通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所述密封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火盖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旋火腔的开口或者所述直火腔的开口,或者用于密封所述旋火腔的部分开口和所述直火腔的部分开口。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的数量相等且不少于两个,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沿所述火盖的周向方向交错布置;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与所述旋火腔数量相等的挡板,所述挡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火盖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旋火腔的开口或者所述直火腔的开口,或者用于密封所述旋火腔的部分开口和所述直火腔的部分
开口。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挡板通过连接筋相连接,在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孔。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火腔和所述直火腔均呈环形结构,所述直火腔位于所述旋火腔的径向内侧;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内环挡板和外环挡板,所述内环挡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直火腔的底部并覆盖所述直火腔的开口,所述外环挡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旋火腔的底部并覆盖所述旋火腔的开口。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中环挡板,所述外环挡板的内径>所述中环挡板的内径>所述内环挡板的内径,所述中环挡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火盖之间,并且中环挡板的径向外侧覆盖所述旋火腔的开口内侧,径向内侧覆盖所述直火腔的开口外侧。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的外环气腔,所述外环气腔位于所述直火腔和所述旋火腔的径向外侧,在所述火盖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沿周向方向布置的主火孔,所述主火孔连通所述外环气腔。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还设有位于所述进气腔径向外侧的外环进气腔;所述火盖还设有连通所述外环进气腔的外环气腔,所述外环气腔位于所述直火腔和所述旋火腔的径向外侧,在所述火盖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沿周向方向布置的主火孔,所述主火孔连通所述外环气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的燃烧器,通过在火盖上设置间隔布置的旋火腔和直火腔,并将炉头的进气腔设计为有选择性地连通旋火腔和/或直火腔,使得燃烧器的火形可以在直火、旋火和旋直火之间转换,结构简单,可以转换不同火形以供用户选择。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火盖的仰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炉头的俯视图,图中引起了引射管;
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炉头的俯视图,图中引起了引射管;
2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
‑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包括火盖1、炉头2和定位结构4,其中,火盖1设有朝下开口的旋火腔11和朝下开口的直火腔12,旋火腔11和直火腔
12间隔布置,在旋火腔11的顶部设有连通其的若干切槽110,该切槽110沿径向方向布置,当点燃切槽110处的燃气时,可形成旋火火形;在直火腔12的顶部设有连通其的若干直火孔120,若干直火孔120沿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在直火腔12的顶部,当点燃切槽110处的燃气时,可形成直火火形。炉头2设有朝上敞口的进气腔21,进气腔21有选择性地连通旋火腔11和/或直火腔12,并且炉头2与火盖1通过定位结构4相连接。
29.当进气腔21只连通旋火腔11时,燃气从炉头1的进气腔21向上传输至旋火腔11内,然后从切槽110流出并被点燃,此时燃烧器的火形为旋火;当进气腔21只连通直火腔12时,燃气从炉头1的进气腔21向上传输至直火腔12内,然后从直火孔120流出并被点燃,此时燃烧器的火形为直火;当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均连通进气腔21时,燃气从炉头1的进气腔21向上传输并分流,一部分燃气通过旋火腔11从切槽110流出并被点燃,另一部分燃气通过直火腔12从直火孔120流出并被点燃,此时燃烧器的火形为由旋火和直火组合在一起的旋直火,相比于直火或旋火,由于全部直火孔120和全部切槽110均有燃气通过并被点燃,因此,旋直火的火焰分布更均匀,燃烧火力更大。
30.可见,本实施例的燃烧器,通过在火盖1上设置间隔布置的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并将炉头2的进气腔21设计为有选择性地连通旋火腔11和/或直火腔12,使得燃烧器的火形可以在直火、旋火和旋直火之间转换,结构简单,可以转换不同火形以供用户选择。
31.如图1
‑
2所示,优选地,火盖1设有沿周向方向交错布置的若干直火腔12和若干旋火腔11,旋火腔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直火腔12的数量也至少为两个,并且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的数量相等,这样,通过将直火腔12和旋火腔11设计为沿火盖1的周向方向交错布置,使得直火腔12和旋火腔11的分布更加均匀,确保燃烧器火形为直火或旋火时,燃烧火焰分布均匀,提高加热均匀效果。在每个旋火腔11的顶部均设有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若干切槽110,切槽110沿火盖1的径向方向布置,以确保每个旋火腔11均匀出气,利于提高旋火在径向和周向方向的火力分布均匀性,由于切槽110沿径向方向布置,便于将径向内侧的火焰快速传递至径向外侧,提升传火效果。在每个直火腔12的顶部均设有沿周向和径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若干直火孔120,以确保每个直火腔12均匀出气,利于提高直火在径向和周向方向的火力分布均匀性,由于部分直火孔120沿径向方向布置,便于将径向内侧的火焰快速传递至径向外侧,提升传火效果。
32.优选地,火盖1还设有外环气腔13,该外环气腔13位于直火腔12和旋火腔11的径向外侧,并且外环气腔13连通炉头2的进气腔21。在火盖1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沿周向方向布置的主火孔130,主火孔130连通外环气腔13。由此,通过在火盖1上增设外环气腔13以及连通外环气腔13的主火孔130,当部分燃气在主火孔130处点火燃烧时,可形成外环火,该外环火配合直火、旋火和旋直火中任一火形,使得燃烧器的火力分布更广,燃烧火力更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主火孔130处的燃烧火焰还可以起到良好的稳焰效果。
33.如图1和图3所示,优选地,炉头2设有若干沿周向方向交错布置的进气腔21和阻隔部22,进气腔21的数量和阻隔部22的数量相同,而阻隔部22的数量与旋火腔11或者直火腔12的数量相同。当旋转火盖1,以使每个阻隔部22完全密封对应直火腔12的开口时,此时,每个进气腔21完全连通对应旋火腔11,燃烧器点火燃烧时,可形成旋火火形;或者,旋转火盖1使得每个阻隔部22完全密封对应旋火腔11的开口,此时每个进气腔21完全连通对应直火腔12,燃烧器点火燃烧时,可形成直火火形;者,旋转火盖1使每个阻隔部22位于相邻旋火腔11
和直火腔12之间时,此时每个旋火腔11的开口在周向方向的一侧连通气腔21,并且每个旋火腔11的开口在周向方向的另一侧被阻隔部22密封,对应的,每个直火腔12的开口在周向方向的一侧连通气腔21,并且每个直火腔12的开口在周向方向的另一侧被阻隔部22密封,燃烧器点火燃烧时,可形成旋直火火形。
3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阻隔部22为顶部敞开的密封腔221,该密封腔221不连通气源,用于密封旋火腔11的开口或者直火腔12的开口,或者用于密封旋火腔11的部分开口和直火腔12的部分开口。当密封腔221与对应旋火腔11相连时,可完全覆盖旋火腔11的开口,以使燃气无法进入到旋火腔11内,此时直火腔12与对应进气腔21相连通,从炉头2的进气腔21向上传输的燃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输至直火腔12的直火孔120,另一部传输至外环气腔13的主火孔130;反之,当密封腔221与对应直火腔12相连时,可完全覆盖直火腔12的开口,以使燃气无法进入到直火腔121内,此时旋火腔11与对应进气腔21相连通,从炉头2的进气腔21向上传输的燃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输至旋火腔11的切槽110,另一部传输至外环气腔13的主火孔130。当然,也可以将每个密封腔221横跨相邻直火腔12和旋火腔11,此时每个进气腔21分别连通相邻直火腔12和旋火腔11,此时,从炉头2的进气腔21向上传输的燃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传输至旋火腔11的切槽110,第二部分传输至直火腔12的直火孔120,第三部分输至外环气腔13的主火孔130。
35.如图3所示,优选地,在每个阻隔部22的径向外侧或底部设有气流通道23,相邻进气腔21通过气流通道23相连通。本实施例以气流通道23设置在阻隔部22的径向外侧为例,此时气流通道23连通火盖1的外环气腔13,这样,通过气流通道23,使得相邻进气腔21相连通,便于提高分气均匀性,使得燃气从进气腔21向上传输时,部分燃气分流至气流通道23内并将气流通道23充满,然后燃气向上溢流至外环气腔13,使流入外环气腔13的燃气分布更均匀,提高主火孔130的火力均匀性。
36.如图1所示,炉头2还设有引射管24,每个进气腔21均连通引射管24,以实现同步控制全部进气腔21的燃气通断情况,由于每个进气腔21均连通引射管24,而全部进气腔21沿周向方向均匀布置,使得传输至火盖1的燃烧分布更加均匀。当然,还可以将引射管24设计为连通其中一个进气腔21,或者连通通相对布置的两个进气腔21。
37.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结构4,该定位结构4包括若干定位柱41和若干定位孔42,本实施例中,定位柱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柱41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定位柱41并且与火盖1的内侧壁底面一体成型。定位孔4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定位孔42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于炉头2上并位于进气腔21的径向内侧,相邻两个定位孔42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定位柱41之间的距离,三个定位孔42按照距离点火熄火组件5的远近排序,最靠近点火熄火组件5的定位孔42为第一个,最远离点火熄火组件5的定位孔42为第三个,位于中间的为第二个。
38.火盖1的两个定位柱41可以插设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定位孔42,或者设于第二个和第三个定位孔42。当火盖1的两个定位柱41分别插设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定位孔42时,旋火腔11连通进气腔21,有燃气通过旋火腔11,燃烧器以旋火火形燃烧,对应的,直火腔12的开口被阻隔部22覆盖并密封,无燃气通过直火腔12。当火盖1的两个定位柱41分别插设于第二个和第三个定位孔42时,直火腔12连通进气腔21,有燃气通过直火腔12,燃烧器以直火火形燃烧,对应的,旋火腔11的开口被阻隔部22覆盖并密封,无燃气通过旋火腔11。由此可见,通过
两个定位柱41与三个定位孔43配合,不仅实现了火盖1与炉头2的连接,有效防止火盖1移位,而且还便于在直火与旋火之间可靠转换。
39.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定位孔4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当火盖1的两个定位柱41插设于第三个和第四个定位孔42时,燃烧器以旋直火形燃烧。
40.实施例二
4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阻隔部22的结构不同。具体地,阻隔部22为凸台222,该凸台222设置于进气腔21内部并与进气腔21的内环壁一体成型,并且凸台222的顶面为平面,该凸台222的顶面用于覆盖旋火腔11的开口或者直火腔12的开口,以使燃气无法进入到旋火腔11或者直火腔12内,或者用于覆盖旋火腔11的部分开口和直火腔12的部分开口,其它部位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42.可见,通过将阻隔部22设计为凸台222,并将凸台222的顶面设计为平面,使得阻隔部22的整体结构更简单,更容易快速加工成型,同时利于降低火盖1的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的加工精度。另外,燃烧器处于直火或者旋火状态时,即使火盖1发生微小偏移,也能够有效保证凸台222的顶面可靠覆盖旋火腔11或者直火腔12的开口,避免燃气串流至旋火腔11或者直火腔12内,提高防串气效果。
43.实施例三
4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炉头2的结构不同。具体地,相邻进气腔21之间不连通,或者相邻进气腔21通过位于阻隔部22底部的气流通道(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全部进气腔21均与同一引射管相连通。本实施例的炉头2还设有位于进气腔21径向外侧的外环进气腔25,该外环进气腔25和进气腔21连通不同引射管,即外环进气腔25单独连通一个引射管。火盖1的外环气腔13直接连通外环进气腔25,其它部位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45.可见,通过在炉头2上增设位于进气腔21径向外侧的外环进气腔25,并将外环进气腔25连通火盖1的外环气腔13,使得外环气腔13的燃气供给由外环进气腔25单独提供,这样,通过控制外环进气腔25的燃气通道,可实现控制主火孔130是否点火燃烧,实现了独立控制燃烧室是否形成外环火,使得火力调节范围更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大火力需求。
46.实施例四
47.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炉头2的结构有所不同,并且燃烧器还包括密封结构3。具体地,炉头2的进气腔21呈环形结构,并且进气腔21分别连通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密封结构3可移动地设置于进气腔21与火盖1之间,用于密封旋火腔11的开口或者直火腔12的开口,或者用于密封旋火腔11的部分开口和直火腔12的部分开口。
48.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3包括与旋火腔11或者直火腔12数量相等的挡板31,每个挡板31可移动地设置于进气腔21与火盖1之间,用于密封对应旋火腔11的开口或者对应直火腔12的开口,或者用于密封对应旋火腔11的部分开口和对应直火腔12的部分开口,这样,通过若干挡板31,可实现调节每个旋火腔11连接进气腔21或者挡板31,并且调节每个直火腔12连接进气腔21或者挡板31。对应的,定位结构4中可以省去第一个或者第三个定位孔42,其它部位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49.由此可见,通过增设密封结构3,使燃烧器可以在直火、旋火和旋直火之间灵活转换,并且相比于实施例一所述的炉头,本实施例炉头2的结构更简单,更加便于炉头2快速加
工成型。
50.实施例五
5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点在于,密封结构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密封结构3还包括若干连接筋32,相邻挡板31通过连接筋32相连接,在挡板31之间形成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孔33,其它部位均与实施例四相同。
52.由此,通过连接筋32使得相邻挡板31可靠连接成一整体,便于同步移动每个挡板31,使得火行转换更加快速、高效。
53.实施例六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或五的不同点在于,火盖1以及密封结构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沿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在火盖1上,并且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均呈环形结构,旋火腔11和直火腔12的数量均为一个,其中直火腔12位于旋火腔11的径向内侧。密封结构3包括内环挡板和外环挡板,内环挡板可拆卸地安装于直火腔12的底部并覆盖直火腔12的开口,以实现通过内环挡板密封直火腔12的开口;外环挡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旋火腔11的底部并覆盖旋火腔11的开口,以实现通过外环挡板密封旋火腔11的开口。由此,通过将内环挡板有选择性地覆盖直火腔12的开口,并且采用外环挡板有选择性地覆盖旋火腔11的开口,可实现在直火和旋火之间转换火行。
55.此外,密封结构3还可以包括中环挡板,外环挡板的内径>中环挡板的内径>内环挡板的内径,中环挡板可拆卸地安装于进气腔21与火盖1之间,并且中环挡板的径向外侧覆盖旋火腔11的开口内侧,径向内侧覆盖直火腔12的开口外侧,这样,通过将中环挡板有选择性地覆盖旋火腔11的开口内侧以及直火腔12的开口外侧,使得燃烧器具有旋直火火行。
5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