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9004发布日期:2022-01-05 11:3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气体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


背景技术:

2.玻璃制品在it、光伏产业、多晶硅、单晶硅、半导体、航天、军工、大型高速集成电路、化工、冶炼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材料。玻璃是用纯度达到99%以上的二氧化硅作原料,加入铝、钙、钠等助熔剂材料,在14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熔制而成的,它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力、耐腐蚀、透光性好、易成型等优点。玻璃的生产方法有多种,如电熔法、燃气熔法等,熔制温度大于1400℃。以生产玻璃棒、玻璃管、玻璃板、玻璃瓶和异形玻璃制品等。因为玻璃的物理特性,其粘度较小,热传导性好,而在玻璃的应用中有很多特殊的用途,如制作玻璃工艺品和异形工业用品,因此对玻璃制品热处理时的温度控制要求很高,在控制温度的关建设备中,高温火头是关建设备中的关建设备。传统的高温火头是用铜质材料制作的,在单管内混合燃气和助燃气,再由出火口燃烧,喷出火焰对玻璃进行加热加工。由于玻璃火头是用单管内混合燃气和助燃气进行燃烧的,因此经常出现燃气和助燃气混合不均匀,造成火焰燃烧不均回火和熄火等现象,影响玻璃制品的生产,还会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3.现有产品的玻璃火头是在一根直管内,用两个进气口从两端分别进入燃气和助燃气,在管腔内混合并燃烧,因气体在直管内混合空间小、时间短,燃气和助燃气不能充分混合而出现回火现象。轻则熄火和回火,重则引起爆炸,造成安全事故。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正面设置有阀门,所述壳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一,所述进气管一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一,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管——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二,所述进气管二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二,所述壳体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顶端的侧边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所述下隔板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铜丝毛组件一,所述下隔板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与所述下隔板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二,所述上隔板的顶端设置有铜丝毛组件二,所述下隔板和所述上隔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若干铜丝毛支撑组件,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的底端与所述下隔板和
所述上隔板的顶端均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一连接的导气管一,所述导气管一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一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二连接的导气管二,所述导气管二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二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位于所述分流组件底部的气体混合筒,所述气体混合筒位于所述导气管一和所述导气管二远离所述进气管一和所述进气管二一端的顶部,所述气体混合筒的底端与所述导气管一和所述导气管二之间均通过弯管相配合连接,所述弯管与所述导气管一、所述导气管二和所述气体混合筒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结构;
8.其中,所述分流组件由驱动电机和分流盘构成,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下隔板底端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下隔板之间为卡扣式连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分流盘与所述转轴相配合连接,所述分流盘与所述转轴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由支撑立柱和若干支撑横梁构成,所述支撑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隔板和所述上隔板的顶端,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侧边,所述气体混合筒由筒体、支撑臂、支撑转轴和若干扇叶构成,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筒体内部顶端的一侧,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筒体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支撑转轴穿插于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支撑转轴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臂之间通过轴承相配合连接,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组件相匹配的排气口。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由下壳体和顶盖构成,所述顶盖位于所述下壳体的顶端,所述下壳体、所述顶盖和所述支撑架均为不锈钢材质。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部顶端的侧边设置有螺纹槽,所述顶盖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槽相匹配的螺纹连接头。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顶盖相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
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所述进气管一、所述进气管二和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壳体均为焊接连接结构,所述排水管、所述进气管一、所述进气管二和所述排气管均为不锈钢材质。
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侧边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下隔板相匹配的支撑块一,所述壳体内部侧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上隔板相匹配的支撑块二。
14.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盘为锥形结构,所述分流盘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分流肋条。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和所述支撑横梁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支撑横梁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柱。
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侧边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防泄漏燃气监测传感器。
17.进一步的,所述下隔板、所述上隔板、所述铜丝毛组件一和所述铜丝毛组件二均为可拆卸式结构。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双向双层混合进汽结构和双层隔板加铜丝毛使燃气和助燃气能充分混合,使燃烧更充分,克服了燃烧不均匀和熄火、回火的缺陷,保证了设备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爆炸图;
22.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主视图;
23.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剖视图;
24.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俯视图;
25.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下隔板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上隔板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分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气体混合筒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的铜丝毛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支撑架;2、壳体;3、排水管;4、阀门;5、进气管一;6、流量控制阀一;7、进气管二;8、流量控制阀二;9、排气管;10、下隔板;11、透气孔一;12、铜丝毛组件一;13、分流组件;14、上隔板;15、透气孔二;16、铜丝毛组件二;17、铜丝毛支撑组件;18、导气管一;19、导气管二;20、气体混合筒;21、弯管;22、驱动电机;23、分流盘;24、转轴;25、支撑立柱;26、支撑横梁;27、筒体;28、支撑臂;29、支撑转轴;30、扇叶;31、轴承;32、进气口;33、排气口;34、下壳体;35、顶盖;36、螺纹槽;37、螺纹连接头;38、密封圈;39、支撑块一;40、支撑块二;41、分流肋条;42、限位柱;43、防泄漏燃气监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

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成型火头燃烧用外接气体混合器,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为固定
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的正面设置有阀门4,所述壳体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一5,所述进气管一5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一6,所述壳体2远离所述进气管一5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二7,所述进气管二7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二8,所述壳体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气管9,所述壳体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下隔板10,所述下隔板10顶端的侧边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11,所述下隔板10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铜丝毛组件一12,所述下隔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流组件13,所述分流组件13与所述下隔板10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隔板14,所述上隔板14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二15,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设置有铜丝毛组件二16,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均设置有若干铜丝毛支撑组件17,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17的底端与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均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一5连接的导气管一18,所述导气管一18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一5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二7连接的导气管二19,所述导气管二19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二7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位于所述分流组件13底部的气体混合筒20,所述气体混合筒20位于所述导气管一18和所述导气管二19远离所述进气管一5和所述进气管二7一端的顶部,所述气体混合筒20的底端与所述导气管一18和所述导气管二19之间均通过弯管21相配合连接,所述弯管21与所述导气管一18、所述导气管二19和所述气体混合筒20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结构;
36.其中,所述分流组件13由驱动电机22和分流盘23构成,所述驱动电机22连接于所述下隔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下隔板10之间为卡扣式连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轴24,所述分流盘23与所述转轴24相配合连接,所述分流盘23与所述转轴24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17由支撑立柱25和若干支撑横梁26构成,所述支撑立柱2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所述支撑横梁2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25的侧边,所述气体混合筒20由筒体27、支撑臂28、支撑转轴29和若干扇叶30构成,所述支撑臂28位于所述筒体27内部顶端的一侧,所述支撑臂28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7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支撑转轴29穿插于所述支撑臂28远离所述筒体27的一端,所述支撑转轴29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臂28之间通过轴承31相配合连接,所述筒体27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32,所述筒体27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组件13相匹配的排气口33。
37.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向双层混合进汽结构和双层隔板加铜丝毛使燃气和助燃气能充分混合,使燃烧更充分,克服了燃烧不均匀和熄火、回火的缺陷,保证了设备使用安全。
38.实施例二:
39.如图1

10所示,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的正面设置有阀门4,所述壳体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一5,所述进气管一5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一6,所述壳体2远离所述进气管一5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二7,所述进气管二7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二8,所述壳体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气管9,所述壳体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下隔板10,所述下隔板10顶端的侧边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11,所述下隔板10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铜丝毛组件一12,所述下隔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流组件13,所述
分流组件13与所述下隔板10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隔板14,所述上隔板14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二15,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设置有铜丝毛组件二16,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均设置有若干铜丝毛支撑组件17,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17的底端与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均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一5连接的导气管一18,所述导气管一18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一5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二7连接的导气管二19,所述导气管二19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二7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位于所述分流组件13底部的气体混合筒20,所述气体混合筒20位于所述导气管一18和所述导气管二19远离所述进气管一5和所述进气管二7一端的顶部,所述气体混合筒20的底端与所述导气管一18和所述导气管二19之间均通过弯管21相配合连接,所述弯管21与所述导气管一18、所述导气管二19和所述气体混合筒20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结构;
40.其中,所述分流组件13由驱动电机22和分流盘23构成,所述驱动电机22连接于所述下隔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下隔板10之间为卡扣式连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轴24,所述分流盘23与所述转轴24相配合连接,所述分流盘23与所述转轴24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17由支撑立柱25和若干支撑横梁26构成,所述支撑立柱2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所述支撑横梁2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25的侧边,所述气体混合筒20由筒体27、支撑臂28、支撑转轴29和若干扇叶30构成,所述支撑臂28位于所述筒体27内部顶端的一侧,所述支撑臂28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7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支撑转轴29穿插于所述支撑臂28远离所述筒体27的一端,所述支撑转轴29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臂28之间通过轴承31相配合连接,所述筒体27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32,所述筒体27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组件13相匹配的排气口33,所述壳体2由下壳体34和顶盖35构成,所述顶盖35位于所述下壳体34的顶端,所述下壳体34、所述顶盖35和所述支撑架1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下壳体34内部顶端的侧边设置有螺纹槽36,所述顶盖35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槽36相匹配的螺纹连接头37,所述下壳体34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顶盖35相匹配的密封圈38,所述密封圈38为橡胶材质,所述排水管3、所述进气管一5、所述进气管二7和所述排气管9与所述壳体2均为焊接连接结构,所述排水管3、所述进气管一5、所述进气管二7和所述排气管9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壳体2内部侧边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下隔板10相匹配的支撑块一39,所述壳体2内部侧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上隔板14相匹配的支撑块二40。
41.实施例三:
42.如图1

10所示,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的正面设置有阀门4,所述壳体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一5,所述进气管一5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一6,所述壳体2远离所述进气管一5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二7,所述进气管二7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二8,所述壳体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气管9,所述壳体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下隔板10,所述下隔板10顶端的侧边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11,所述下隔板10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铜丝毛组件一12,所述下隔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流组件13,所述分流组件13与所述下隔板10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隔板14,
所述上隔板14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二15,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设置有铜丝毛组件二16,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均设置有若干铜丝毛支撑组件17,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17的底端与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均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一5连接的导气管一18,所述导气管一18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一5的一端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二7连接的导气管二19,所述导气管二19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二7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壳体2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位于所述分流组件13底部的气体混合筒20,所述气体混合筒20位于所述导气管一18和所述导气管二19远离所述进气管一5和所述进气管二7一端的顶部,所述气体混合筒20的底端与所述导气管一18和所述导气管二19之间均通过弯管21相配合连接,所述弯管21与所述导气管一18、所述导气管二19和所述气体混合筒20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结构;
43.其中,所述分流组件13由驱动电机22和分流盘23构成,所述驱动电机22连接于所述下隔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下隔板10之间为卡扣式连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轴24,所述分流盘23与所述转轴24相配合连接,所述分流盘23与所述转轴24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铜丝毛支撑组件17由支撑立柱25和若干支撑横梁26构成,所述支撑立柱2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隔板10和所述上隔板14的顶端,所述支撑横梁2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25的侧边,所述气体混合筒20由筒体27、支撑臂28、支撑转轴29和若干扇叶30构成,所述支撑臂28位于所述筒体27内部顶端的一侧,所述支撑臂28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7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支撑转轴29穿插于所述支撑臂28远离所述筒体27的一端,所述支撑转轴29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臂28之间通过轴承31相配合连接,所述筒体27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32,所述筒体27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组件13相匹配的排气口33,所述分流盘23为锥形结构所述分流盘2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分流肋条41,所述支撑立柱25和所述支撑横梁26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支撑横梁26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柱42,所述壳体2侧边的顶端设置有若干防泄漏燃气监测传感器43,所述下隔板10、所述上隔板14、所述铜丝毛组件一12和所述铜丝毛组件二16均为可拆卸式结构。
44.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进气管一5和进气管二7分别导入燃烧气体和助燃气体,然后通过气体混合筒20进行气体的初步混合均匀,混合后的气体吹向分流组件13,分流组件13的转动实现对混合气体的分流,使得混合气体向四周扩散,然后气体依次通过下隔板10、铜丝毛组件一12、上隔板14和铜丝毛组件二16,实现气体的进一步混合均匀,通过铜丝毛组件一12和铜丝毛组件二16的作用能够避免回火现象。
45.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向双层混合进汽结构和双层隔板加铜丝毛使燃气和助燃气能充分混合,使燃烧更充分,克服了燃烧不均匀和熄火、回火的缺陷,保证了设备使用安全。
4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定



旋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