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8465发布日期:2022-04-21 18: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焚化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蓄热室焚化炉普遍采用直线排列蓄热室与管道组合,废气燃烧处理后,灰尘杂质在反吹后只能够清洁蓄热床,而无法与处理后的气体分离,导致排出的气体洁净度不达标,且直线排列蓄热室体积较大,气体流经距离较长,且管道均位于焚化炉外部,保温效果较差,导致焚化炉整体热损失较大,则热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气体与灰尘杂质无法分离导致排出气体洁净度不达标,且热损失较大导致热回收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包括炉罐,所述炉罐内设有相连的柱形腔和锥形腔,所述炉罐的内壁分别环形对称开设有多个上直角蓄热室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多个所述上直角蓄热室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的上端均连通柱形腔,每个所述上直角蓄热室的下端均开设有上锥形灰槽,每个所述上锥形灰槽的下端均开设有上反吹孔,每个所述下直角蓄热室的下端均开设有下锥形灰槽,每个所述下锥形灰槽的下端均开设有下反吹孔,多个所述上反吹孔和多个下反吹孔的下端均连通柱形腔,每个上直角蓄热室和下直角蓄热室内均分别安装有上蓄热床和下蓄热床,所述炉罐的外侧壁上分别对称插设有多个第一废气管和第二废气管,多个所述第一废气管和多个第二废气管分别延伸至多个上锥形灰槽内和多个下锥形灰槽内,所述炉罐的上端插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下端延伸至柱形腔内并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下端直径略小于柱形腔的内径。
5.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侧壁内开设有燃气腔,所述排气管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喷焰孔,多个所述喷焰孔连通燃气腔,多个所述喷焰孔位于柱形腔内,所述排气管的上端延伸至炉罐的上方,所述排气管位于炉罐上端的一段侧壁上插设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连通燃气腔。
6.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环和通风架,所述通风架位于密封环的上方,所述通风架上居中滑动插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塞设在密封环上,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密封塞上和通风架上的密封弹簧。
7.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废气管上均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二废气管上均安装有第二控制阀,多个所述第一废气管和多个第二废气管远离炉罐的一端共同安装有环形废气管,所述环形废气管上插设有进气管。
8.进一步,每个所述上直角蓄热室的上端和下直角蓄热室的上端均切向连通柱形
腔,多个所述上直角蓄热室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与柱形腔的切角旋转方向一致,每个所述上反吹孔和下反吹孔的下端均切向连通柱形腔,多个所述上反吹孔和多个下反吹孔与柱形腔对的切角旋转方向一致,多个所述上反吹孔和多个下反吹孔与柱形腔的连接处高度相同,所述防尘罩的下端位于多个上反吹孔和多个下反吹孔的下方。
9.进一步,所述炉罐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的上端安装有落灰管,所述落灰管的上端延伸至锥形腔的底部,所述集尘盒的下端安装有排灰管。
10.优点在于:通过采用环形切向分布的上直角蓄热室和下直角蓄热室实现利用废气动力在炉罐内产生旋流,达到处理后的气体与灰尘杂质的分离排放,更加环保,且实现在较小体积的炉罐内设置较多的蓄热室,蓄热效率更高,且排气管、上反吹孔、下反吹孔均设置在炉罐内,保温效果更佳,热损失更低,热回收率更高。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的炉罐部分剖除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的排气管部分剖除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的下直角蓄热室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的上直角蓄热室部分放大示意图。
12.图中:1炉罐、11柱形腔、12锥形腔、2第一废气管、21第一控制阀、3第二废气管、31第二控制阀、4环形废气管、41进气管、5集尘盒、51落灰管、52排灰管、6排气管、61防尘罩、62燃气腔、63喷焰孔、64密封环、65通风架、66导杆、67密封塞、68密封弹簧、7上直角蓄热室、71上锥形灰槽、72上反吹孔、73上蓄热床、8下直角蓄热室、81下锥形灰槽、82下反吹孔、83下蓄热床、9燃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照图1-5,一种蓄热式焚化炉的改良结构,包括炉罐1,炉罐1内设有相连的柱形腔11和锥形腔12,炉罐1的内壁分别环形对称开设有多个上直角蓄热室7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8,多个上直角蓄热室7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8的上端均连通柱形腔11,每个上直角蓄热室7的下端均开设有上锥形灰槽71,每个上锥形灰槽71的下端均开设有上反吹孔72,每个下直角蓄热室8的下端均开设有下锥形灰槽81,每个下锥形灰槽81的下端均开设有下反吹孔82,多个上反吹孔72和多个下反吹孔82的下端均连通柱形腔11,每个上直角蓄热室7和下直角蓄热室8内均分别安装有上蓄热床73和下蓄热床83,炉罐1的外侧壁上分别对称插设有多个第一废气管2和第二废气管3,多个第一废气管2和多个第二废气管3分别延伸至多个上锥形灰槽71内和多个下锥形灰槽81内,炉罐1的上端插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的下端延伸至柱形腔11内并安装有防尘罩61,防尘罩61的下端直径略小于柱形腔11的内径。
14.多个上直角蓄热室7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8在炉罐1的内壁中环形分布,较普通直线焚化炉增加了蓄热室数量且降低了焚化炉的体积,使得焚化效率更高;第一废气管2和第二废气管3交替开启和关闭,废气从第一废气管2进入上锥形灰
槽71内后,受到上蓄热床73加热后向上流动至柱形腔11内,则柱形腔11内压力增大,而防尘罩61下端直径过大导致气流无法直接向下流动至锥形腔12内,则使得部分气流从下直角蓄热室8的上端流入,并通过下锥形灰槽81和下反吹孔82再次流入到柱形腔11内,同理,废气从第二废气管3进入下锥形灰槽81后,受到下蓄热床83加热后向上流动至柱形腔11内,则柱形腔11内压力增大,而防尘罩61下端直径过大导致气流无法直接向下流动至锥形腔12内,则使得部分气流从上直角蓄热室7的上端流入,并通过上锥形灰槽71和上反吹孔72再次流入到柱形腔11内,则实现上蓄热床73和下蓄热床83的除灰功能,避免上蓄热床73和下蓄热床83上灰尘积累导致蓄热能力下降。
15.排气管6的侧壁内开设有燃气腔62,排气管6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喷焰孔63,多个喷焰孔63连通燃气腔62,多个喷焰孔63位于柱形腔11内,排气管6的上端延伸至炉罐1的上方,排气管6位于炉罐1上端的一段侧壁上插设有燃气管9,燃气管9连通燃气腔62。
16.燃气管9将燃气通过排气管6内的燃气腔62通入,并从喷焰孔63喷入到柱形腔11内点燃,使得柱形腔11内废气被加热燃烧处理,无需额外增加点燃结构,使得焚化炉结构更加简单,且排气管6位于柱形腔11内,则保温效果更好,排出气体温度损失更小,则使得焚化炉热回收效率增加。
17.排气管6的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环64和通风架65,通风架65位于密封环64的上方,通风架65上居中滑动插设有导杆66,导杆6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塞67,密封塞67塞设在密封环64上,导杆66上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密封塞67上和通风架65上的密封弹簧68。
18.密封塞67通过密封弹簧68堵住密封环64,使得排气管6需要一定压力打开,则使得炉罐1内的柱形腔11和锥形腔12处于高压状态,则使得燃烧反应更加充分,且释放和存储的热能更多。
19.每个第一废气管2上均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1,每个第二废气管3上均安装有第二控制阀31,多个第一废气管2和多个第二废气管3远离炉罐1的一端共同安装有环形废气管4,环形废气管4上插设有进气管41。
20.第一控制阀21和第二控制阀31控制第一废气管2和第二废气管3的启闭,第一控制阀21和第二控制阀31交替开启,进气管41与外部风机连接向环形废气管4内输入废气。
21.每个上直角蓄热室7的上端和下直角蓄热室8的上端均切向连通柱形腔11,多个上直角蓄热室7和多个下直角蓄热室8与柱形腔11的切角旋转方向一致,每个上反吹孔72和下反吹孔82的下端均切向连通柱形腔11,多个上反吹孔72和多个下反吹孔82与柱形腔11对的切角旋转方向一致,多个上反吹孔72和多个下反吹孔82与柱形腔11的连接处高度相同,防尘罩61的下端位于多个上反吹孔72和多个下反吹孔82的下方。
22.上直角蓄热室7的上端和下直角蓄热室8的上端切向连通柱形腔11,使得上直角蓄热室7或下直角蓄热室8向柱形腔11内输送气体时,使得气体沿柱形腔11的切线角度流入,则使得气体在柱形腔11内旋流,则使得灰尘等杂质下沉,下沉的灰尘杂质沿防尘罩61下落并沿防尘罩61和柱形腔11的内壁间隙下落至锥形腔12内,实现灰尘杂质的收集净化,避免排气管6排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灰尘杂质;上反吹孔72和下反吹孔82的下端切向连通柱形腔11,则气流反吹时,含有大量灰尘的气体切向流入柱形腔11内,加速柱形腔11内气体旋流速度,使得灰尘杂质能够快速沉
降,灰尘杂质和气体通过防尘罩61和柱形腔11的内壁间隙后,旋流被阻挡,则使得气体从防尘罩61向排气管6流动,而灰尘杂质则向下坠落至锥形腔12的底部,实现灰尘杂质与气体的分离。
23.炉罐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集尘盒5,集尘盒5的上端安装有落灰管51,落灰管51的上端延伸至锥形腔12的底部,集尘盒5的下端安装有排灰管52。
24.锥形腔12底部聚集的灰尘杂质通过落灰管51进入集尘盒5内,当集尘盒5收集到一定量时,打开排灰管52,使得集尘盒5内灰尘排出,除尘更加方便。
25.燃气管9通入燃气,燃气通过燃气腔62和喷焰孔63在柱形腔11内喷出点燃,使得柱形腔11内温度快速上升,风机将废气通过进气管41排入环形废气管4内,第一控制阀21打开,第二控制阀32关闭,则废气通过第一废气管2进入上锥形灰槽71内并向上直角蓄热室7流动,则切向流入柱形腔11内,使得柱形腔11内废气形成旋流并被燃烧,柱形腔11内压力逐渐增大,则部分气流从防尘罩61和柱形腔11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至锥形腔12,另一部分气流从下直角蓄热室8的上端流入,通过下蓄热床83使得下蓄热床83蓄热,且继续流动至下锥形灰槽81并通过下反吹孔82进入柱形腔11内,进一家增加旋流速度,旋流使得灰尘杂质下沉并通过防尘罩61和柱形腔11内壁之间的间隙下落至锥形腔12的底部,然后从落灰管51进入集尘盒5内收集,使得焚烧处理的气体与灰尘杂质分离,排出气体更加洁净;第一控制阀21关闭,第二控制阀31开启,则废气通过第二废气管3进入下锥形灰槽81内并被下蓄热床83加热上流至柱形腔11内形成旋流,并在柱形腔11内再次燃烧,同上,燃烧后的气体从上直角蓄热室7的上端进入并加热上蓄热床73,然后沿上锥形灰槽71和上反吹孔72进入柱形腔11内加速旋流,且上蓄热床73上的灰尘被气流反吹进入柱形腔11内,清洁了上蓄热床73,且再次切换废气排入时,会清洁下蓄热床83,实现上蓄热床73和下蓄热床83的反吹清洁,避免蓄热效率下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