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0019发布日期:2021-10-16 09: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燃气灶的火力和加热的均匀性,部分燃烧灶采用三环火的形式供火,即燃烧器工作时从内而外可依次形成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三圈火焰;或者,部分燃烧灶通过增大燃气喷嘴来提高燃气灶具的热负荷。但提高燃气灶具的热负荷后,往往会导致燃气灶的热效率下降和烟气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该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能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气盘,该分气盘呈环状并包括:
5.环状盘周壁;
6.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沿周向间隔布置并沿轴向贯穿地形成在环状盘周壁上;以及
7.多个二次空气孔,沿周向间隔布置并沿径向贯穿地形成在环状盘周壁上,二次空气孔的数量大于等于10个。
8.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空气孔的数量可大于等于16个。
9.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空气孔可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等于50mm2且小于等于120mm2。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空气孔可为圆孔;或者,二次空气孔可为腰形孔且所述腰形孔的平行腰边沿分气盘的轴向布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盘周壁的外侧面可向上延伸以形成顶端环形周壁,顶端环形周壁用于与火盖固定安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次混合气过孔的数量可大于等于10个,二次空气孔与一次混合气过孔沿周向依次交替分布。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次混合气过孔可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等于60mm2且小于等于120mm2。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二次空气孔可沿周向均匀分组以形成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且至少包括两个二次空气孔的二次空气孔组,二次空气孔组与一次混合气过孔沿周向依次交替分布。
15.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
16.炉头,设有外环分配气道;和
17.外环分气盘,外环分气盘为根据上述的分气盘,环状盘周壁的底端盖设于外环分配气道上方且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与外环分配气道连通。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可包括对应设有内环分配气道、中环分配气道以及外环分配气道并依次套装的内环座、中环座以及外环座,内环座包括限定出内环分配气道的内环座内周壁和内环座外周壁,中环座包括限定出中环分配气道的中环座内周壁和中环座外周壁,外环座包括限定出外环分配气道的外环座内周壁和外环座外周壁,其中,
19.中环座外周壁的顶端周缘部与外环座内周壁的顶端周缘部之间设有连接顶壁,连接顶壁设有轴向贯通的顶壁通气口;和/或,内环座内周壁环绕形成有轴向贯通的中心通气口。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还可包括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中环分配气道通过中外环连通气道与外环分配气道连通,内环引射管与内环分配气道连通,外环引射管依次连通外环分配气道、中外环连通气道以及中环分配气道。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该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21.本实用新型的分气盘包括环状盘周壁、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和多个二次空气孔,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沿周向间隔布置并沿轴向贯穿地形成在环状盘周壁上,多个二次空气孔沿周向间隔布置并沿径向贯穿地形成在环状盘周壁上,二次空气孔的数量大于等于10个,如此,二次空气孔的数量增多了,相应地,单个二次空气孔的孔流通面积减少,二次空气形成的涡流效果变小,进气流线比较均匀,进气阻力减少,流阻小,进气量就会更多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和热负荷。
2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展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的分气盘的的另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6.图3展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中的分气盘的的另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28.图5展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和图7分别为图5的燃烧器的不同视角下的安装爆炸图;
30.图8为图5中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和图11分别为图5中的燃烧器的不同位置的剖视图;
32.图10为图9的爆炸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0
ꢀꢀꢀꢀ
火盖
ꢀꢀꢀꢀꢀꢀꢀꢀꢀꢀꢀꢀꢀꢀꢀꢀꢀ
200
ꢀꢀꢀꢀꢀ
炉头
35.201
ꢀꢀꢀꢀ
内环座
ꢀꢀꢀꢀꢀꢀꢀꢀꢀꢀꢀꢀꢀꢀꢀ
2011
ꢀꢀꢀꢀ
内环分配气道
36.2012
ꢀꢀꢀ
内环座内周壁
ꢀꢀꢀꢀꢀꢀꢀꢀꢀ
2013
ꢀꢀꢀꢀ
内环座外周壁
37.2015
ꢀꢀꢀ
内环座底壁
ꢀꢀꢀꢀꢀꢀꢀꢀꢀꢀꢀ
202
ꢀꢀꢀꢀꢀ
中环座
38.2021
ꢀꢀꢀ
中环分配气道
ꢀꢀꢀꢀꢀꢀꢀꢀꢀ
2022
ꢀꢀꢀꢀ
中环座底壁
39.2023
ꢀꢀꢀ
外环座外周壁
ꢀꢀꢀꢀꢀꢀꢀꢀꢀ
203
ꢀꢀꢀꢀꢀ
外环座
40.2031
ꢀꢀꢀ
外环分配气道
ꢀꢀꢀꢀꢀꢀꢀꢀꢀ
2032
ꢀꢀꢀꢀ
外环座内周壁
41.2033
ꢀꢀꢀ
外环座外周壁
ꢀꢀꢀꢀꢀꢀꢀꢀꢀ
2034
ꢀꢀꢀꢀ
外环座底壁
42.204
ꢀꢀꢀꢀ
内环引射管
ꢀꢀꢀꢀꢀꢀꢀꢀꢀꢀꢀ
205
ꢀꢀꢀꢀꢀ
外环引射管
43.2051
ꢀꢀꢀ
外环引射管出气口
ꢀꢀꢀꢀꢀ
206
ꢀꢀꢀꢀꢀ
中外环连通气道
44.2061
ꢀꢀꢀ
连通通道进气口
ꢀꢀꢀꢀꢀꢀꢀ
207
ꢀꢀꢀꢀꢀ
连接顶壁
45.1000
ꢀꢀꢀ
燃烧器
ꢀꢀꢀꢀꢀꢀꢀꢀꢀꢀꢀꢀꢀꢀꢀ
300
ꢀꢀꢀꢀꢀ
分气盘
46.301
ꢀꢀꢀꢀ
环状盘周壁
ꢀꢀꢀꢀꢀꢀꢀꢀꢀꢀꢀ
3011
ꢀꢀꢀꢀ
顶端环形周壁
47.302
ꢀꢀꢀꢀ
一次混合气过孔
ꢀꢀꢀꢀꢀꢀꢀ
3021
ꢀꢀꢀꢀ
混合气过孔径向外端部
48.3022
ꢀꢀꢀ
混合气过孔径向内端部 303
ꢀꢀꢀꢀꢀ
二次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5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气盘300、燃烧器1000和燃气灶,该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能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51.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燃气灶的火力和加热的均匀性,部分燃烧灶采用三环火的形式供火,即燃烧器工作时从内而外可依次形成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三圈火焰;或者,部分燃烧灶通过增大燃气喷嘴来提高燃气灶具的热负荷。然而,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发现,现有的分气盘难以满足高热负荷和高燃烧效率要求的燃烧器。这是由于提高了燃气灶的热负荷后,由于二次空气补充不足,会引起燃烧状况恶化致使热效率下降和烟气排放不达标。而二次空气补充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次空气的补充总量不足,导致空气总量与燃气总量的比例异常,由于缺氧而引起燃烧状况恶化致使热效率下降和烟气排放不达标;另一个是由于二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不均匀或未能充分混合,导致空气二燃气的混合比例异常,从而也会造成燃烧状况恶化致使热效率下降和烟气排放不达标。
52.具体地,由于现有的分气盘的二次空气孔的数量较少,且相应地,二次空气孔的孔流通面积比较大,二次空气经过二次空气孔进入燃烧区域后回向孔的两边扩散,并形成较大的涡流区,这会导致二次空气的进气阻力增大,影响进气量;并且,在进气后,会导致一次混合气体和二次空气的分布不均匀而影响混合比例,从而会造成燃烧状况恶化致使热效率下降和烟气排放不达标的情况。
5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气盘300,该分气盘300呈环状并包括环状盘周壁301、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302和多个二次空气孔303,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302沿周向间隔布置并沿轴向贯穿地形成在环状盘周壁301上,多个二次空气孔303沿周向间隔布置并沿径向贯穿地形成在环状盘周壁301上,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大于等于10个。如此,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多,相应地,单个二次空气孔303的孔流通面积减少,二次空气形成的涡流效果也较小,进气流线比较均匀,进气阻力减少,流阻小,进气量就会更多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和热负荷。
54.其中,分气盘300可呈圆环状、矩形环状或其他形状环状等,与燃烧器1000的炉头200和火盖100匹配即可。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大于等于10个,可例如为10个、12个、15个或者更多个等。二次空气孔303和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形状也可多种多样,例如为圆孔、跑道
孔或其他形状孔等,本技术不限于此。
55.可选地,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大于等于16个。如图1至图4所示,分气盘300呈圆环状,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为20个。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越多,相应地,单个二次空气孔303的孔流通面积越少,二次空气的分布会更加均匀,二次空气形成的涡流效果也更小,进气流线更均匀,进气阻力和流阻更小。
56.可选地,当二次空气孔303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等于120mm2时,二次空气的分布会较为均匀,形成的涡流效果也较小,进气流线较均匀,进气阻力和流阻较小,进气量增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并且,二次空气孔303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可设置大于等于50mm2,如此,可保证二次空气孔303足够的进气量以及进气的流畅性。
57.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二次空气孔303可为圆孔,即二次空气孔303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如此,可使得分气盘300更便于加工,降低加工难度。或者,二次空气孔303可为腰形孔(图中未示出)且腰形孔的平行腰边沿分气盘300的轴向布置,即二次空气孔303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形状可为腰形。当二次空气孔303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一定,若增大腰形孔的轴向尺寸,相应地,则腰形孔的周向尺寸变小,这样,可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更多的二次空气孔303,进一步减弱进气的涡流效果和提高二次空气的进气总量,进而可提高燃烧效率。
58.可选地,环状盘周壁301的外侧面向上延伸以形成顶端环形周壁3011,顶端环形周壁3011用于与火盖100固定安装。如图1和图3所示,顶端环形周壁3011的顶沿形成有环状承台部以与火盖100限位安装。
59.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数量可大于等于10个,二次空气孔303与一次混合气过孔30沿周向依次交替分布。如此,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数量多,相应地,单个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孔流通面积减少,一次混合气过孔302形成的涡流效果也较小,进气流线比较均匀,进气阻力减少,流阻小,进气量就会更多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负荷。更重要的是,二次空气孔303与一次混合气过孔30沿周向依次交替分布,二次空气和一次混合气体的分布会更加均匀,燃烧效率更好。其中,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数量大于等于10个,可例如为10个、12个、15个或者更多个等。如图1和图2所示,一次混合气过孔302和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均为20个且依次交替分布。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数量越多,相应地,单个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孔流通面积越少,一次混合气体的分布会更加均匀,形成的涡流效果也更小,进气流线更均匀,进气阻力和流阻更小。
60.可选地,当一次混合气过孔302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等于120mm2时,一次混合气体的分布会较为均匀,形成的涡流效果也较小,进气流线较均匀,进气阻力和流阻较小,进气量增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热效率和热负荷;并且,一次混合气过孔302垂直于自身轴向的横截面的面积设置大于等于60mm2,如此,可保证一次混合气过孔302足够的进气量以及进气的流畅性。
61.可选地,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混合气过孔径向外端部3021的孔宽大于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混合气过孔径向内端部3022的孔宽。如图1和图2所示,一次混合气过孔302呈一头大一个小的腰型孔状。如此,一次混合气过孔302与环状盘周壁301的环壁形状匹配,可尽可能地增大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302的总进气面积,提高一次混合气体的进气总量,进而
可提高热负荷。其中,定义相对靠近分气盘300的中心的位置为“内”,相对远离分气盘300的中心的位置为“外”。一次混合气体为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
6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二次空气孔303可沿周向均匀分组以形成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且至少包括两个二次空气孔303的二次空气孔组,二次空气孔组与一次混合气过孔302沿周向依次交替分布。其中,多个二次空气孔303可均匀分为2组、3组、4组、5组或更多组;均匀分组可为等数量分组或近似数量的分组,即每个二次空气孔组中的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可均相同,或者,多个二次空气孔组中的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可相差不多,例如相差一个或两个等。每个二次空气孔组中的二次空气孔303的数量可为2个、3个、4个、5个或者更多个。如图3和图4所示,分气盘300设有16个二次空气孔303,16个二次空气孔303沿周向均匀分组以形成沿周向间隔布置且包括4个二次空气孔303的4个二次空气孔组。相较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分气盘300,本实施例的分气盘300的一次混合气过孔的数量减少了,这样更便于分气盘300的加工,更好地兼顾了分气盘300的优化性能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
63.相应地,如图5至图11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1000,该燃烧器1000包括炉头200和外环分气盘,炉头200设有外环分配气道2031,外环分气盘为上述的分气盘300,环状盘周壁301的底端盖设于外环分配气道2031上方且多个一次混合气过孔302与外环分配气道2031连通。由于本技术的燃气器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4.可选地,如图8所示,炉头200可包括依次套装的内环座201、中环座202以及外环座203,内环座201、中环座202以及外环座203对应设有内环分配气道2011、中环分配气道2021以及外环分配气道2031。外环座203、中环座202以及内环座201分别呈环状并从外向内依次套装,相应地,外环分配气道2031、中环分配气道2021以及内环分配气道2011也从外向内依次套装。即炉头200的三个分配气道可相应形成三环火焰,有利于提高炉头和燃烧器的热负荷,也使得火焰能更均匀地弥散在整个火平面上。具有三环火焰的燃烧器1000采用上述的分气盘300,可使得燃烧器1000的综合性能更好,从而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烹饪体验和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65.可选地,外环座203可包括限定出外环分配气道2031的外环座内周壁2032、外环座外周壁2033以及外环座底壁2034,中环座202可包括限定出中环分配气道的中环座内周壁、中环座外周壁2023以及中环座底壁2022,内环座201可包括限定出内环分配气道2011的内环座内周壁2012、内环座外周壁2013以及内环座底壁2015。外环座底壁2034、中环座底壁2022以及内环座底壁2015的顶面均形成为沿气流方向的倾斜爬坡面,有利于减少一次混合气的流阻,出气更流畅,火焰燃烧的稳定性更好。其中,一次混合气体为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
66.由于中心燃烧区域设置了内环分配气道2011和中环分配气道2021,中心燃烧区域的热负荷大大提高,相应的就需要往中心燃烧区域补充更多的空气,会导致空气补充不足从而引起燃烧状况恶化,进而使得热效率下降和烟气排放不达标。因此,可在炉头200上增加设置能补充二次空气的通道。
67.可选地,中环座外周壁2023的顶端周缘部与外环座内周壁2032的顶端周缘部之间可设有连接顶壁207,连接顶壁207可设有轴向贯通的顶壁通气口(图中未示出)。如此,可通
过顶壁通气口在中环座外周壁2023和外环座内周壁2032之间沿轴向向上对中心燃烧区域补充二次空气,使得中心燃烧区域的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更高,且可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顶壁通气口可包括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如此,二次空气的分布会较为均匀,形成的涡流效果也较小,进气流线较均匀,进气阻力和流阻较小,进气量增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68.可选地,内环座内周壁2012可环绕形成有轴向贯通的中心通气口(图中未示出),这样,可通过中心通气口沿轴向向上对中心燃烧区域补充二次空气,由于有足够的空气的补充,使得中心燃烧区域的燃烧更为充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更低,燃烧效率更高,同时燃气在燃烧时,中心燃烧区域的气流稳定,从而燃烧也稳定,解决了内环离焰熄火等问题。同样的,中心通气口也可例如通过分气格栅分为多个横截面积较小的过气口,如此,二次空气的分布会较为均匀,形成的涡流效果也较小,进气流线较均匀,进气阻力和流阻较小,进气量增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69.可选地,炉头200还可包括内环引射管204和外环引射管205,中环分配气道2021通过中外环连通气道206与外环分配气道2031连通,内环引射管204与内环分配气道2011连通,外环引射管205依次连通外环分配气道2031、中外环连通气道206以及中环分配气道2021。内环引射管204连通内环分配气道2011以给内环分配气道2011提供一次混合气体,中环分配气道2021通过中外环连通气道206与外环分配气道2031连通,外环引射管205与外环分配气道2031、中外环连通气道206以及中环分配气道2021依次连通以依次给外环分配气道2031和中环分配气道2021提供一次混合气体。由于火焰越靠近燃烧器的中心区域燃烧,热效率越高,本技术的炉头200将外环分配气道2031的一次混合气体引入至相对靠近中心燃烧区的中环分配气道2021,有利于提升燃烧器的整体燃烧效率。
70.此外,本技术的炉头200仅需两个引射管即可给三个分配气道供气以形成三环火,不仅可使得炉头200的结构更加简单,还能减少引射管和喷嘴等生产部件的设置数量,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和更便于后期的维护。并且,本技术的炉头200仅需两个引射管即可给三个分配气道供气,阀门调控策略和控制逻辑也可更加简单。
71.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11所示,内环座外周壁2013和中环座内周壁可形成为共用的中内环共用周壁。如此,可使得中环分配气道2021更贴近内环分配气道2011布置,可使得中环分配气道2021的火焰更贴近中心区域燃烧,热效率更高。并且在保证大火烹饪时的内环燃烧区域的高热负荷和匀火性要求的情况下,可将内环燃气喷嘴尽量做小,从而能在小火烹饪时提供更小的火力。此外,内环座外周壁2013和中环座内周壁形成为共用的中内环共用周壁,不仅可减少炉头的壁体材料,降低炉头的生产成本,还可使得炉头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72.可选地,外环分配气道2031和中环分配气道2021可通过中间连通通道进行连通,该中间连通通道206的布置形式和布置位置可多种多样,例如中间连通通道206可为弯曲通道且两端分别与外环座底壁2034和中环座底壁2022连接以对应与外环分配气道2031和中环分配气道2021连通;或者,中间连通通道也可为弯曲通道且两端分别外环座底壁2034和中环座外周壁2023连接以对应与外环分配气道2031和中环分配气道2021连通等。或者,如图11所示,中间连通通道可为设置在中环座外周壁2023与外环座内周壁2032之间的中外环连通气道206,且该中外环连通气道206为直通道,如此,不仅可使得炉头200的结构更简单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