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和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1044发布日期:2021-12-08 13:0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灶具燃烧器,其一般是采用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配合的燃烧结构,为增大燃烧器的火力和燃烧面积,部分燃烧器会采用多环火盖的燃烧结构,即燃烧器上设有多个逐层套设的环形燃气通道,每个环形燃气通道均盖设有火盖。这样的燃烧器,虽然燃烧面积较大,但是由于环形燃气通道设有多个且逐层套设,最内侧和最外侧的燃气通道的燃气输送距离的差异较大,最外侧的环形燃气通道的燃气输送距离较长,燃气在最外侧的环形燃气通道中输送,燃气压力的递减程度较大,燃气分布容易不均匀,造成最外侧的燃烧火焰在靠近其进气口处较大,而在远离其进气口处则较小;其次,中心燃气通道的燃气输送距离较短,燃烧器在使用大火档位时,燃气的输出压力较大,中心燃气通道的燃气输出燃烧,容易出现离火的现象,因此,现有的多环燃烧器的燃烧加热效果较差,不便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器,其通过采用多环火燃烧结构,能够实现较大的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且通过设置调节管连通中心燃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能够较好地平衡燃烧器的外环和中心处的燃气压力,实现较好的燃烧加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具。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其包括主体座、火盖组件、调节管和第一阀体,所述主体座上设有中心燃气通道、内环燃气通道、外环燃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三进气通道,所述中心燃气通道位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围成的环内侧,所述内环燃气通道位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围成的环内侧,所述中心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内环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与所述第三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火盖组件连接于所述主体座,所述中心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燃气通道以及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均能够通过所述火盖组件输出燃气;所述调节管连接于所述主体座并能够连通所述中心燃气通道和所述外环燃气通道;所述第一阀体连接于所述调节管并能够控制所述调节管内的通道启闭。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燃气分别从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三进气通道进气,并对应分别输送至中心燃气通道、内环燃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燃气从对应的燃气通道通过火盖组件输出燃烧。当控制调节燃烧器的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时,可通过控制各个进气通道的进气情况,使得中心燃气通道输出燃气,或中心燃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均输出燃气,或中心燃气通道、内环燃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均输出燃气,从而对应实现燃烧器的小火、中火或大火档位的调节;当需要调节到小火或中火档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阀体关闭调节管内的通道连通,使得中心燃
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断开连通,实现中心燃气通道输出燃气或中心燃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均输出燃气;当需要调节到大火档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阀体打开调节管内的通道连通,使得中心燃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连通,中心燃气通道中的较高压力的燃气部分补充至外环燃气通道中的较低压力处,使外环燃气通道的燃气能够实现较为均匀的分布,同时降低中心燃气通道的燃气输出压力,降低燃烧时出现离火现象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环火燃烧结构,能够实现较大的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且通过设置调节管连通中心燃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能够较好地平衡燃烧器的外环和中心处的燃气压力,实现较好的燃烧加热效果。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管上连接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能够根据所述中心燃气通道的燃气压力情况而启闭。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阀体包括阀主体、弹性件和封堵件,所述阀主体内设有第四进气通道、通气口和出气通道,所述第四进气通道与所述中心燃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第四进气通道通过所述通气口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封堵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阀主体并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封堵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封堵所述通气口,所述封堵件能够在所述第四进气通道的燃气压力作用下解除对所述通气口的封堵。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阀体还包括调节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调节件和所述封堵件,所述调节件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阀主体旋合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阀主体移动,以能够调节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封堵件上的弹性力。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上设有外环进气口和外环调节口,所述外环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外环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外环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外环调节口与所述调节管内的通道连通,所述外环调节口位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上远离所述外环进气口的一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座上设有缓冲通道,所述中心燃气通道和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之间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上设有外环进气口,所述外环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外环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外环进气口的上方设置有外环分流片;所述内环燃气通道上设有内环进气口,所述内环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内环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内环进气口的上方设置有内环分流片。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心燃气通道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之间设有供空气进入的第一空气通道,所述内环燃气通道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之间设有供空气进入的第二空气通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火盖组件包括中心火盖、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中心火盖盖设于所述中心燃气通道并设有与所述中心燃气通道连通的中心出气孔,所述内环火盖盖设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并设有与所述内环燃气通道连通的内环出气孔,所述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并设有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连通的外环出气孔;所述内环火盖呈圆环状,所述内环火盖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呈倒圆台状,所述内环出气孔呈长条状并设置于所述内环火盖的内侧面,所述内环出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内环出气孔沿所述内环火盖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螺旋设置,以使多个所述内环出气孔输出的燃
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所述外环火盖呈圆环状,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呈倒圆台状,所述外环出气孔呈长条状并设置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面,所述外环出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外环出气孔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螺旋设置,以使多个所述外环出气孔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燃气灶具,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气灶具,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燃烧器,其能够实现较大的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且通过设置调节管连通中心燃气通道和外环燃气通道,能够较好地平衡燃烧器的外环和中心处的燃气压力,实现较好的燃烧加热效果,方便烹饪使用。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燃烧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燃烧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4为图1中燃烧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5为图1中燃烧器的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第二阀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主体座100、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内环进气口121、内环分流片122、外环燃气通道130、外环进气口131、外环调节口132、外环分流片133、第一进气通道140、第二进气通道150、第三进气通道160、缓冲通道170、第一空气通道180、第二空气通道190;
27.火盖组件200、中心火盖210、中心出气孔211、内环火盖220、内环出气孔221、外环火盖230、外环出气孔231;
28.调节管300;
29.第一阀体400;
30.第二阀体500、阀主体510、第四进气通道511、通气口512、出气通道513、弹性件520、封堵件530、调节件540。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34.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参照图1、图2和图5,一种燃烧器,其包括主体座100、火盖组件200、调节管300和第一阀体400,主体座100上设有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外环燃气通道130、第一进气通道140、第二进气通道150和第三进气通道160,中心燃气通道110位于内环燃气通道120围成的环内侧,内环燃气通道120位于外环燃气通道130围成的环内侧,中心燃气通道110与第一进气通道140连通,内环燃气通道120与第二进气通道150连通,外环燃气通道130与第三进气通道160连通;火盖组件200连接于主体座100,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以及外环燃气通道130均能够通过火盖组件200输出燃气;调节管300连接于主体座100并能够连通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第一阀体400连接于调节管300并能够控制调节管300内的通道启闭。
37.可理解的是,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主体座100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主体座100的下侧设有与之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40、第二进气通道150和第三进气通道160,主体座100分别连接有与三个进气通道一一对应的引射管(图中未示出),通过阀控系统(图中未示出)分别控制引射管的燃气输入情况而控制各个进气通道的进气情况;主体座100上连接有点火针(图中未示出),以对应能够点燃由火盖组件200输出的燃气。使用时,燃气分别从第一进气通道140、第二进气通道150和第三进气通道160进气,并对应分别输送至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燃气从对应的燃气通道通过火盖组件200输出燃烧。
38.当控制调节燃烧器的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时,可通过控制各个进气通道的进气情况,使得中心燃气通道110输出燃气,或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内环燃气通道120均输出燃气,或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均输出燃气,从而对应实现燃烧器的小火、中火或大火档位的调节;当需要调节到小火或中火档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阀体400关闭调节管300内的通道连通,使得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断开连通,实现中心燃气通道110输出燃气或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内环燃气通道120均输出燃气;当需要调节到大火档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阀体400打开调节管300内的通道连通,使得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连通,中心燃气通道110中的较高压力的燃气部分补充至外环燃气通道130中的较低压力处,使外环燃气通道130的燃气能够实现较为均匀的分布,同时
降低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输出压力,降低燃烧时出现离火现象的可能性。
39.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环火燃烧结构,能够实现较大的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且通过设置调节管300连通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能够较好地平衡燃烧器的外环和中心处的燃气压力,实现较好的燃烧加热效果。
40.实际应用时,第一阀体400可以是开关阀,如旋塞阀、球阀等,其可以是通过手动操作控制控制调节管300内的通道启闭,或通过在第一阀体400上设置有联动结构,与灶具中的阀控系统联动,在切换火力档位时,通过联动件使第一阀体400实现启闭控制,或通过设置驱动器驱动控制等;当然,第一阀体400也还可以是电控阀,如电磁阀等,通过在阀控系统中设置微动开关和在燃烧器上设置热电偶实现其启闭控制。主体座100、火盖组件200、调节管300等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以下再作具体说明。
41.在某些实施例中,调节管300上连接有第二阀体500,第二阀体500能够根据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情况而启闭。
42.可理解的是,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通过在调节管300上设置第二阀体500,当需要调节到大火档位使用时,第一阀体400打开,第二阀体500能够根据调节管300内的燃气压力情况而启闭,当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较高时,第二阀体500打开,使中心燃气通道110中的部分燃气能够补充至外环燃气通道130中的较低压力处;当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较低时,第二阀体500关闭,使得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不能连通,有助于避免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因补充至外环燃气通道130而压力降低,降低其输出燃烧时出现回火的现象,能够有利于保障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水平,便于使用。
43.实际应用时,第二阀体500可沿调节管300内燃气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一阀体400的前侧或后侧,第二阀体50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如止回阀、安全阀等,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以下再作具体说明。
44.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阀体500包括阀主体510、弹性件520和封堵件530,阀主体510内设有第四进气通道511、通气口512和出气通道513,第四进气通道511与中心燃气通道110连通,出气通道513与外环燃气通道130连通,第四进气通道511通过通气口512与出气通道513连通,封堵件530活动连接于阀主体510并与弹性件520连接,封堵件530能够在弹性件520的作用下封堵通气口512,封堵件530能够在第四进气通道511的燃气压力作用下解除对通气口512的封堵。
45.可理解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第四进气通道511通过调节管300与中心燃气通道110连通,出气通道513通过调节管300与外环燃气通道130连通,第四进气通道511通过通气口512与出气通道513连通,常态下,封堵件530在弹性件520的作用下封堵通气口512,使得第四进气通道511与出气通道513断开连通。当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较高时,部分较高压力的燃气通过调节管300进入至第四进气通道511,在第四进气通道511和出气通道513的压差作用下,第四进气通道511中较高压力的燃气顶开封堵于通气口512处的封堵件530,压缩弹性件520,并使第四进气通道511与出气通道513连通,使得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能够补充至外环燃气通道130中的较低压力处;当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较低时,第四进气通道511和出气通道513的压差不足以克服弹性件520的弹性力使封堵件530移动,第四进气通道511与出气通道513保持断开连通,有助于避免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因补充
至外环燃气通道130而压力降低,有利于保障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水平,其结构简单合理,且能够起到一定的限制燃气流动方向的效果,提高两个燃气通道之间燃气补充平衡的可靠性,便于使用。
46.实际应用时,封堵件530可以为球形件或设有橡胶结构,以方便其对通气口512的封堵和解除封堵,其具体结构可参照止回阀的具体结构相应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均可理解。
47.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阀体500还包括调节件540,弹性件520的两端分别作用于调节件540和封堵件530,调节件540通过螺纹结构与阀主体510旋合连接并能够相对阀主体510移动,以能够调节弹性件520作用于封堵件530上的弹性力。
48.可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使用时,通过螺纹结构使得调节件540相对阀主体510旋合移动,以改变对弹性件520的压缩程度,调节弹性件520作用于封堵件530上的弹性力,从而可调节第二阀体500的开启压力值,有利于调节保障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压力水平,提高适应性。实际应用时,调节件540的具体连接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49.在某些实施例中,外环燃气通道130上设有外环进气口131和外环调节口132,外环燃气通道130通过外环进气口131与第三进气通道160连通,外环燃气通道130通过外环调节口132与调节管300内的通道连通,外环调节口132位于外环燃气通道130上远离外环进气口131的一侧。
50.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由于燃气压力沿外环燃气通道130的燃气输送方向递减,因此外环进气口131处的燃气压力较高,而在远离外环进气口131处较低,通过设置外环调节口132位于远离外环进气口131的一侧,能够较好地使中心燃气通道110的燃气补充至外环燃气通道130的较低燃气压力处,使外环燃气通道130实现较为均匀的燃气分布,实现较好的出气燃烧效果。实际应用时,外环调节口132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51.在某些实施例中,主体座100上设有缓冲通道170,中心燃气通道110和第一进气通道140之间通过缓冲通道170连通。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中心燃气通道110和第一进气通道140之间通过缓冲通道170连通,燃气从第一进气通道140进入,通过缓冲通道170能够降低一定程度的燃气压力,降低燃烧时出现离火现象的可能性。实际应用时,缓冲通道17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52.在某些实施例中,外环燃气通道130上设有外环进气口131,外环燃气通道130通过外环进气口131与第三进气通道160连通,外环进气口131的上方设置有外环分流片133;内环燃气通道120上设有内环进气口121,内环燃气通道120通过内环进气口121与第二进气通道150连通,内环进气口121的上方设置有内环分流片122。
53.可理解的是,如图3和图5所示,通过在外环进气口131的上方设置外环分流片133对第三进气通道160输出的燃气进行分流,使得各个第三进气通道160输出的燃气均能较为均匀地分布于外环燃气通道130;通过在内环进气口121的上方设置内环分流片122对第二进气通道150输出的燃气进行分流,使得各个第二进气通道150输出的燃气均能较为均匀地分布于内环燃气通道120,外环分流片133和内环分流片122的设置,能够使外环燃气通道130和内环燃气通道120实现较好的均匀出气效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现较好的燃烧加热
效果。实际应用时,外环分流片133和内环分流片122的具体结构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54.在某些实施例中,中心燃气通道110与内环燃气通道120之间设有供空气进入的第一空气通道180,内环燃气通道120与外环燃气通道130之间设有供空气进入的第二空气通道190。
55.可理解的是,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中心燃气通道110、内环燃气通道12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通过火盖组件200输出燃气燃烧时,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空气通道180和第二空气通道190分别补充进入至中心燃气通道110与内环燃气通道120之间以及内环燃气通道120与外环燃气通道130之间,方便输出的燃气与空气补充混合,以实现较好的充分燃烧效果,提高燃气的利用率。实际应用时,第一空气通道180和第二空气通道190的具体形状等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56.在某些实施例中,火盖组件200包括中心火盖210、内环火盖220和外环火盖230,中心火盖210盖设于中心燃气通道110并设有与中心燃气通道110连通的中心出气孔211,内环火盖220盖设于内环燃气通道120并设有与内环燃气通道120连通的内环出气孔221,外环火盖230盖设于外环燃气通道130并设有与外环燃气通道130连通的外环出气孔231;内环火盖220呈圆环状,内环火盖220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呈倒圆台状,内环出气孔221呈长条状并设置于内环火盖220的内侧面,内环出气孔221设有多个,多个内环出气孔221沿内环火盖22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螺旋设置,以使多个内环出气孔221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外环火盖230呈圆环状,外环火盖230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呈倒圆台状,外环出气孔231呈长条状并设置于外环火盖230的内侧面,外环出气孔231设有多个,多个外环出气孔231沿外环火盖23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螺旋设置,以使多个外环出气孔231输出的燃气能够形成旋涡气流。
57.可理解的是,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火盖组件200包括中心火盖210、内环火盖220和外环火盖230,各个火盖分别一一对应盖设于各个燃气通道上并设有与之对应连通的出气孔,内环火盖220和外环火盖230均呈圆环状,且其的内侧面均倾斜设置以呈倒圆台状,多个长条状的内环出气孔221沿内环火盖22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螺旋设置,多个长条状的外环出气孔231沿外环火盖23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螺旋设置,燃气从内环出气孔221和外环出气孔231输出时,由于内环火盖220和外环火盖230的内侧面均呈倒圆台状倾斜,且多个内环出气孔221之间以及多个外环出气孔231之间均螺旋设置,多个内环出气孔221输出的燃气之间以及多个外环出气孔231输出的燃气之间均能够形成旋涡气流,从而带动第一空气通道180中的空气、第二空气通道190中的空气以及外侧周围的空气流动,增加内环火盖220和外环火盖230燃烧处空气的补充量,增加燃气的一次空气补充混合机会,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燃气的利用率。
58.实际应用时,火盖组件200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各个火盖以及各个出气孔的具体结构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变化,如内环火盖220和外环火盖230的内侧面倾斜程度、各个出气孔的设置数量和分布情况等,在此不作限制。
5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
6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通过采用上述的燃烧器,其能够实现较大的
燃烧火力和燃烧面积,且通过设置调节管300连通中心燃气通道110和外环燃气通道130,能够较好地平衡燃烧器的外环和中心处的燃气压力,实现较好的燃烧加热效果,方便烹饪使用。
61.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的其他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