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用打捆秸秆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9124发布日期:2021-11-06 02: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用打捆秸秆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户用打捆秸秆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秸秆、树枝等可燃物应运而生。 秸秆合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大气污染程度。但过度还田仍存在一些弊端:秸秆分解时间的延长,秸秆累积过多,土壤空隙过大,水肥流失增加,影响作物生长;易发病虫害,藏匿在秸秆中的病菌、虫卵得到了很好的生存空间,害虫也就越来越多。
3.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燃烧后污染物多,后续处理成本高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的。秸秆作为新能源,打捆后比重大,耐燃烧,便于储存和运输,热值高成为高挥发的固体燃料,可代替原煤和液化气等,越来越被社会认可而重视。因此,以秸秆为燃料的户用燃烧装置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4.目前,市场上相继开发有散装秸秆燃烧采暖炉,其燃烧速度快,热效率低,燃料填装频繁,难以实现持续燃烧,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且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和灰尘给环境造成污染, 使居住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户用打捆秸秆燃烧装置,以打捆秸秆为燃料,实现分层、缓慢、充分的燃烧,其燃烧速度慢、热效率高,且具有低氮氧化物、低一氧化碳排放的特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使用新型包括自上而下设置在炉体内的料仓、燃烧室和清灰鼓风室,所述料仓与燃烧室之间设有喂料器,所述燃烧室与清灰鼓风室之间设有炉排,所述炉排开设的槽口与炉排下方清灰疏松器上的疏松爪对应,所述清灰疏松器设置在清灰鼓风室内,所述清灰鼓风室与清灰口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喂料器包括与炉体可转动连接、一端设有进风口的旋转轴、两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支撑筒和沿所述支撑筒轴向、径向、等间距设置的喂料爪,所述旋转轴、支撑筒和喂料爪均为中空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喂料爪的末端设有出风口。
10.进一步的,所述喂料爪的末端为90度折弯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与设置在炉体内的刮料板相切,所述刮料板上开设的槽口与喂料爪对应,刮料板与下方炉排的夹角为10

20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炉排为l型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清灰疏松器包括与炉体可转动连接的转轴和两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径向、轴向等间距设有疏松爪。
14.进一步的, 所述疏松爪的末端为90度折弯设置。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采用层燃兼具直燃的燃烧方式,使打捆秸秆在喂料器的作用下缓慢、分层的被送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形成一个稳定连续的燃烧状态:上层是新燃料,中层是旺火燃烧的燃料,底层是即将燃尽的燃料。上层新燃料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在高温作用下迅速燃烧,中层和底层燃料中燃烧的碳元素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热源,热效率高。
17.所述清灰疏松器的设置增加了底部未燃尽燃料的通透性,增加了氧气的供应量,保证了燃料的完全燃烧。底层氧气的充足供应,为燃料的持续、稳定、充分燃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能使燃烧后的灰渣在清灰疏松器的作用下及时落入清灰鼓风室内,通过清灰口排出。
18.农作物秸秆燃料中氮、硫的含量相对较低,因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含量也较低,具有低氮氧化物、低一氧化碳排放的特点。
19.可见,本实用新型燃烧室内的燃料燃烧效果好,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实现了秸秆打捆直燃供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大力推广的必要。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喂料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疏松疏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炉体;2、支撑筒;3、料仓;4、喂料爪;5、喂料器;6、旋转轴;7、燃烧室; 8、清灰鼓风室;9、转轴;10、清灰口;11、清灰疏松器;12、疏松爪;13、转筒;14、炉排;15、进风口;16、出风口;17、刮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农作物秸秆在农用打捆机械的作用下打捆成圆柱状,具有体积小、密度大,热值高的特点,且打捆秸秆易堆放运输。打捆秸秆用于清洁燃料缓和了秸秆焚烧现象,实现了秸秆的充分利用。
27.一种户用打捆秸秆燃烧装置,如图1

4所示,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在炉体1内的料仓3、燃烧室7和清灰鼓风室8,所述料仓3与燃烧室7之间设有喂料器5,被送入料仓3内的圆柱状的打捆秸秆在喂料器5的作用下送入燃烧室7内。
28.如图1

3所示,所述喂料器5包括与炉体1可转动连接、一端设有进风口15的旋转轴6、两端与所述旋转轴6连接的支撑筒2和沿所述支撑筒2轴向、径向、等间距设置的喂料爪4,所述旋转轴6、支撑筒2和喂料爪4均为中空设置。
29.所述喂料器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大气连通的进风口15将燃烧需要的氧气依次送入中空设置的旋转轴6、支撑筒2和喂料爪4,最后经喂料爪4末端的出风口16送入燃烧室7内帮助燃料燃烧;另一方面喂料爪4的末端设有90度折弯,当喂料器5在电机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时,喂料爪4的弯曲方向与打捆秸秆最外缘的切线方向一致,便于将组成圆柱状打
捆秸秆的秸秆一层层刮下随喂料器5的转动送入燃烧室7内燃烧。使得燃料在燃烧室7内形成上层为新燃料,中层为旺火燃烧燃料,底层为即将燃尽的燃料,上层新燃料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在高温作用下迅速燃烧,中层和底层的燃料中燃烧的碳元素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热源,实现了层燃兼具直燃的燃烧方式。
30.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筒2与设置在炉体1内的刮料板17相切,所述刮料板17上开设的槽口与喂料爪4对应,所述刮料板17与下方炉排14的夹角为10

20度。刮料板17的设置一方面可将喂料爪4上夹带的燃料刮下并使其落入下方的燃烧室7内;另一方面起到挡风的作用,可阻止出风口16送入燃烧室7内助燃的空气进入料仓3内,保证燃烧室7内燃料的充分燃烧。
31.如图2所示,所述燃烧室7与清灰鼓风室8之间设有炉排14,所述炉排14为l型设置,l型的炉排14方便将被刮下的燃料聚集到炉排14的底部一起燃烧,燃烧效率明显。
32.如图1所示,所述炉排14开设的槽口与炉排14下方清灰疏松器11上的疏松爪12对应,炉排14上未燃尽的燃料在疏松爪12的作用下,通透性增加使氧气的供应量更充分,保证炉排14上未燃尽的燃料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灰渣又能够在清灰疏松器11的作用下及时落入下方的清灰鼓风室8内。所述清灰疏松器11设置在清灰鼓风室8内,所述清灰鼓风室8与清灰口10连接。通过清灰口10将灰烬排出。
33.如图4所示,所述清灰疏松器11包括与炉体1可转动连接的转轴9和两端与所述转轴9连接的转筒13,所述转筒13的径向、轴向等间距设有疏松爪12,所述疏松爪12的末端为90度折弯设置。所述清灰疏松器11在电机的带动顺时针转动,与疏松爪12弯曲方向相反,使得疏松爪12能够将未燃尽的棒状燃料顶起,增加了燃料的通透性,使氧气供应量更充分利于完全燃烧,燃尽的细小灰渣则在其转动的过程中落入下方的清灰鼓风室8内,最后经清灰口8排出。
34.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做的举例,绝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此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