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2699发布日期:2022-02-12 13:2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2.污泥的处理处置的目的与原则可概括为:一是稳定化,稳定化处理除了能达到效果也是为防附加滋生物的产生;二是无害化,即对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加以处理;三是减量化,目的在于方便运输;四是物尽其用,尽量能使其中的资源性含有量得到再利用。而焚烧是污泥最彻底的处理方法,焚烧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减容,并且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需存储设备。
3.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掺烧污泥是将脱水污泥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令其均匀散落至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只需建立污泥输送及均匀出料管路系统,无需使用额外的能源,就能将污泥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具有投资少、运行灵活及成本较低的特点;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污泥技术,大多需要首先将污泥进行干化,然后再进行焚烧,其投入及运行成本较高,且干化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导致二次污染的干化剂;或者将脱水至含水率80%后的污泥通过管道简单的投放至料斗溜槽中,待垃圾焚烧的给料炉排将其推入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布料不均匀,经项目运行实践显示,其不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焚烧炉的燃烧状况,且很大比例的污泥存在焚烧不充分的现象,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运行低成本、布料均匀、燃烧高效率、控制精准且简便易行的技术。
4.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 207438601 u,公开日:2018年6月1日,公开了一种污泥布料系统及生活垃圾焚烧炉,污泥布料系统包括:污泥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污泥进料装置中的若干个流量调节结构;和对所述若干个流量调节结构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该申请案的污泥布料系统,通过在污泥前进方向上的控制结构依次打开并关闭若干个流量调节结构,使得污泥能够在前进方向上均匀布置,虽然能使得各位置处的出料量能更加均匀,但是出料后均集中在炉内一处位置,难以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包括给料单元,所述给料单元包括:
7.进料管,其水平布置,一端设有污泥进料口,另一端封闭;
8.出料支管一,其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一侧底部;
9.出料支管二,其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另一侧底部;
10.所述出料支管一和出料支管二底部均开设有污泥出料口,且出料支管一底部污泥出料口与出料支管二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不同向。
11.进一步地,各所述出料支管一均沿进料管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于进料管一侧底部;
12.各所述出料支管二均沿进料管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于进料管另一侧底部。
13.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支管一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14.所述出料支管二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
15.进一步地,各所述出料支管一和出料支管二上均设有控制阀。
16.进一步地,各所述出料支管一和出料支管二上均连通有压缩空气管路。
17.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管路的朝向与对应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相同。
18.进一步地,所述给料单元有两个,相互对称式布置,两个给料单元的进料管处于同一轴线方向上。
19.一种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
20.还包括上述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所述污泥给料装置布置于炉体的前拱端上方。
21.进一步地,还包括:
22.智能控制终端、污泥料仓、柱塞泵和燃烧监测端;
23.所述智能控制终端与污泥均匀给料装置的控制阀及压缩空气管路信号连接;
24.所述污泥料仓用于存放污泥,并通过柱塞泵向污泥给料装置的进料管输送污泥,所述柱塞泵与智能控制终端信号连接;
25.所述燃烧监测端布置于炉体内,监测炉体内各区域燃烧状态,燃烧监测端与智能控制终端信号连接。
26.有益效果
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8.(1)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给料单元中若干出料支管一和出料支管二的设置,提高了污泥出料均匀性,降低了单处出料量,降低了污泥聚集导致燃烧不充分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燃烧效率;
29.(2)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出料支管一和出料支管二的出料位置设置,使得污泥出料后能迅速被干化并燃烧,降低了污泥处理时的干化成本,提高了燃烧效率;
30.(3)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各出料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可远程控制各处出料支管的开闭,从而方便对污泥出料情况进行控制,根据实时燃烧情况能及时改变出料策略,有助于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
31.(4)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各出料支管上均连通有压缩空气管路,通过喷吹压缩空气,能辅助对应出料支管加速出料,防止污泥堵塞,同时,压缩空气在喷吹时,气流方向正对污泥出料口,由此能使得管中的污泥在出料时被喷吹成小颗粒状均匀喷洒进焚烧炉中,进一步提高干化效果及燃烧效果;
32.(5)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能迅速干化并充分燃烧污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提高污泥处理效果;
33.(6)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通过设置智能控制终端、燃烧监测端等结构,能够实时监测炉内燃烧状况并通过智能控制终端进行污泥布料策略的调整,最大程度的保证焚烧炉内燃烧体系稳定、高效的运行;
34.(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给料单元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给料单元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实施例6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侧视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示意图;
40.图6为实施例8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示意图;
41.图中:
42.10、给料单元;
43.1、进料管;2、出料支管一;3、出料支管二;4、控制阀;5、压缩空气管路;
44.100、炉体;101、进料口;102、给料炉排;103、焚烧炉排;104、前拱端;105、圈梁端;
45.200、智能控制终端;
46.300、污泥料仓;
47.400、柱塞泵;
48.500、燃烧监测端。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0.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51.实施例1
52.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包括给料单元10,所述给料单元10包括:
53.进料管1,其水平布置,一端设有污泥进料口,另一端封闭;
54.出料支管一2,其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1一侧底部;
55.出料支管二3,其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1另一侧底部;
56.所述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底部均开设有污泥出料口,且出料支管一2底部污泥出料口与出料支管二3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不同向。
57.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污泥技术,大多需要首先将污泥进行干化,然后再进行焚烧,其投入及运行成本较高,且干化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导致二次污染的干化剂;或者将脱水至含水率80%后的污泥通过管道简单的投放至料斗溜槽中,待垃圾焚烧的给料炉排将其推入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经项目运行实践显示,其不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焚烧炉的燃烧状况,且很大比例的污泥存在焚烧不充分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可以对污泥进行均匀的喷洒,在进行焚烧时,可以免去干化步骤,降低了成本,且能保证燃烧效率。
5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包括一个给料单元10,给料单元10包括一根水平布置的进料管1,进料管1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开口端用于通入污泥,进料管1的开口端常与存放污泥的污泥料仓300连通,通过柱塞泵400向进料管1运输污泥,进料管1
的底部两侧,分别连通有若干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均设有多个,分布于进料管1底部两侧,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底部均开设有污泥出料口。
5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各出料支管一2均沿进料管1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于进料管1一侧底部;各出料支管二3均沿进料管1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于进料管1另一侧底部,由此使得进料管1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各处底部两侧均能出料,污泥进入进料管1后,能在进料管1轴线方向多处位置出料,提高了出料均匀性,降低了单处出料量,降低了污泥聚集导致燃烧不充分情况的发生。
6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出料支管一2底部污泥出料口与出料支管二3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不同向,在出料过程中,污泥会被分化布料至焚烧炉内不同的位置处,进一步提高布料均匀性,以提高燃烧效率。
61.实施例2
62.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支管一2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63.所述出料支管二3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
64.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位于焚烧炉排靠近给料炉排的上方,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位于给料炉排的上方,这两处位置均为垃圾焚烧炉内温度较高的区域,通过本实施例的出料支管一2将污泥均匀布料至前拱端处,通过本实施例的出料支管二3将污泥均匀布料至圈梁端处,由此,能使得污泥迅速被干化并燃烧,无需再设置专门的干化设备,降低了污泥处理时的干化成本,并提高了燃烧效率。
65.实施例3
66.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上均设有控制阀4。
67.如图4所示,控制阀4能被远程控制,本实施例的控制阀4为气动球阀,用于控制对应出料支管的开闭,即控制对应出料支管是否输出污泥,通过设置控制阀4,操作人员可以远程对对应的出料支管的出料进行控制,出现某处污泥堆积、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时可以及时关闭该处的出料支管,从而有效的对污泥出料情况进行控制,根据实时燃烧情况能及时改变出料策略,有助于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
68.实施例4
69.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上均连通有压缩空气管路5。
70.如图4所示,各出料支管一2和出料支管二3上均压缩空气管路5,压缩空气管路5能控制压缩空气的喷吹,通过喷吹压缩空气,能辅助对应出料支管中的污泥加速出料,还能有效防止污泥堵塞出料支管。
71.实施例5
72.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空气管路5的朝向与对应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相同。
73.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压缩空气在喷吹时,气流方向正对污泥出料口,由此能使得管中的污泥在出料时被喷吹成小颗粒状均匀喷洒进焚烧炉中,进一步提高干化效果及燃烧
效果。
74.实施例6
75.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料单元10有两个,相互对称式布置,两个给料单元10的进料管1处于同一轴线方向上。
76.如图3所示,单个给料单元10的进料管1长度过长容易存在污泥在进料管1封闭端附近出料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设置两个给料单元10,减小单个进料管1长度,由此保证进料管1各长度位置处能均匀有效的出料,提高出料均匀性。
77.实施例7
78.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100,还包括实施例1~6的污泥均匀给料装置,所述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布置于炉体100的前拱端104上方。
79.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炉体100可采用常规的机械式炉排炉,如图5所示,包括进料口101、给料炉排102及位于炉膛内的焚烧炉排103,焚烧炉排103靠近给料炉排102的上方为前拱端104,给料炉排102上方为圈梁端105,本实施例中污泥均匀给料装置布置于炉体100的前拱端104上方。
80.进一步地,结合本技术污泥均匀给料装置的设计特点,出料支管一2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前拱端104,出料支管二3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圈梁端105,前拱端104和圈梁端105均为焚烧炉内温度较高的区域,由此,使得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能迅速干化并充分燃烧污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提高污泥处理效果。
81.实施例8
82.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83.智能控制终端200、污泥料仓300、柱塞泵400和燃烧监测端500;
84.所述智能控制终端200与污泥均匀给料装置的控制阀4及压缩空气管路5信号连接;
85.所述污泥料仓300用于存放污泥,并通过柱塞泵400向污泥给料装置的进料管1输送污泥,所述柱塞泵400与智能控制终端200信号连接;
86.所述燃烧监测端500布置于炉体100内,监测炉体100内各区域燃烧状态,燃烧监测端500与智能控制终端200信号连接。
87.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以智能控制终端200为中心,以炉体100内燃烧监测端500的反馈信号为依据,经计算后发出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柱塞泵400来控制总的污泥给料量,通过控制各控制阀4以及压缩空气管路5来控制污泥喷洒的具体位置、频率及时长,当污泥被喷洒入炉膛后,对炉膛燃烧产生影响,其燃烧状况再次被燃烧监测端500捕捉并反馈给智能控制终端200,从而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控制逻辑,能够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最大程度的保证焚烧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88.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