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助燃气化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3619发布日期:2022-02-12 11:3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颗粒助燃气化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采暖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物质颗粒助燃气化燃烧室。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煤炭采暖炉已经逐渐的被生物质采暖炉所取代,生物质型炭的原材料是农村的秸秆、树枝、废菌棒、柴草等,目前,农村存在着大量的秸秆、树枝和农作物废料等,不仅难以处理,而且堆放易引起环境污染的问题,生物质型炭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效做到废物利用,既顺应了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又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环境。
3.对于现有的生物质采暖炉来说,燃烧室是用于燃烧生物质原料的腔室,现有燃烧室在制作的时候,往往通过在炉体内预先设置好的造型表面涂覆耐火泥来制成,并且还需要配合燃烧室单独的制作好配风盘,不仅整个工艺较为繁琐,而且耐火泥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影响采暖炉的使用效果,此外,现有的燃烧室的配风手段较为单一,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生物质颗粒助燃气化燃烧室,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生物质颗粒助燃气化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所述燃烧室本体为上下开口的中空圆台状结构,所述燃烧室本体的顶端以及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配风结构以及第二配风结构;
6.所述第一配风结构包括沿着燃烧室本体的周向设置的若干配风豁口;
7.所述第二配风结构包括沿着燃烧室本体的周向设置的若干侧配风孔。
8.进一步,所述燃烧室本体的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85
°

9.进一步,所述配风豁口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10-14个。
10.进一步,所述侧配风孔包括设置在燃烧室本体上部的上配风孔和/或设置在燃烧室本体中部的中配风孔和/或设置在燃烧室本体下部的下配风孔。
11.进一步,所述上配风孔、中配风孔以及下配风孔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10-14个。
12.进一步,所述上配风孔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多层。
13.进一步,多层所述上配风孔之间交错设置。
14.进一步,所述燃烧室本体的外侧中部环绕设置有间隔板。
15.进一步,所述燃烧室本体上配合间隔板设置有环形台肩。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配风结构直接集成于燃烧室本体上,同时燃烧室本体采用独立制造的工艺,便于生产装配,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可以大大的延长使用寿命,此外,通过第一配风结构与第二
配风结构的配合,大大的改善了燃烧室的配风效果,提高了燃烧换热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20.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燃烧室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助燃气化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1,燃烧室本体1采用铸造的方式成型,燃烧室本体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圆台状结构,燃烧室本体1的顶端以及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配风结构以及第二配风结构。
27.第一配风结构包括沿着燃烧室本体1的周向设置的若干配风豁口101,配风豁口101的竖直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半圆形等常见的形状。
28.第二配风结构包括沿着燃烧室本体1的周向设置的若干侧配风孔。
29.本实用新型将配风结构直接集成于燃烧室本体上,同时燃烧室本体采用独立制造的工艺,便于生产装配,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可以大大的延长使用寿命,此外,通过第一配风结构与第二配风结构的配合,大大的改善了燃烧室的配风效果,提高了燃烧换热效果,实用性强。
30.燃烧室本体1的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85
°
,优选的,该角度为78
°‑
83
°
,经过多次试验表面,采用该角度范围内的燃烧室本体1具有最优的效果。
31.配风豁口101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10-14个。
32.侧配风孔包括设置在燃烧室本体1上部的上配风孔102和/或设置在燃烧室本体1中部的中配风孔103和/或设置在燃烧室本体1下部的下配风孔104,即上配风孔102、中配风孔103以及下配风孔104可以任意择其一选用,也可以任意择其二选用,当然,最优优选是三
者均存在,这样可以保证为燃烧室内的各个位置均实现良好的配风效果。
33.上配风孔102、中配风孔103以及下配风孔104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10-14个,在本实施例中,配风豁口101、上配风孔102、中配风孔103以及下配风孔104均设置有12个。
34.上配风孔102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多层,多层上配风孔102之间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上配风孔102一共设置有三层,可以为燃烧最为剧烈的燃烧室上部提供充足的配风,当然,上配风孔102的实际设置层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调整。
35.虽然在附图中的中配风孔103与下配风孔104均设置有一层,但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多层。
36.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的时候,底部通过炉排2进行承托,外侧为炉体3,顶部设置有盖板4,盖板4的内侧设置有与燃烧室本体1的顶部出口相对应的开口401,这样的话,炉体3、盖板4与燃烧室本体1的外侧之间围合成环形的进气腔5,炉体3上设置有与进气腔5相连通的配风口(未示出),盖板4盖合固定在配风豁口101的顶部,使得配风豁口101连通进气腔5与燃烧室本体1的内部,上配风孔102、中配风孔103以及下配风孔104均也连通进气腔5与燃烧室本体1的内部,在燃烧室本体1内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内部氧气燃烧产生微负压,进气腔5内的空气顺势通过配风豁口101、上配风孔102、中配风孔103以及下配风孔104进入到燃烧室本体1内,形成良好的配风效果。
37.如图6-7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燃烧室本体1的外侧中部环绕设置有间隔板6,燃烧室本体1上配合间隔板6设置有环形台肩105,通过设置间隔板6,可以将上述的进气腔5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实现空气的分区供给,这样可以使得不同区域的空气补给更为稳定,利于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38.本实用新型真正体现了整体炉膛的气化效果,做到了无烟、无尘,同时由于配风充足,使得炉料得到了充分的燃烧,大大提升了火力的强度。
3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