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固体燃烧器。
背景技术:2.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多用不锈钢或金属钛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燃烧器的作用是通过火焰燃烧使试样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液进入燃烧器,在火焰温度和火焰气氛作用下,经过干燥、熔融、蒸发、离解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基态原子,以及部分激发态原子、离子和分子。一个设计良好的燃烧器应具有原子化效率高、噪声小、火焰稳定的性能,以保证有较高的吸收灵敏度和测定精密度;
3.固体燃烧器以原油、煤炭提炼物和煤粉等作为燃料,输送煤粉的空气为一次风,燃烧所需的另一部分空气为二次风,现有的固体燃烧器存在着煤粉燃烧不充分、火焰不稳定、使用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出固体燃烧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固体燃烧器喷出的火焰不稳定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固体燃烧器,包括用于与燃料输送装置连通的喷焰管,增设旋流装置,所述旋流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喷焰管外的外筒体及圆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侧的第一旋流片,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喷焰管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旋流片为若干个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喷焰管的出口处,相邻的所述第一旋流片之间形成产生涡流气体的开口。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7.若干所述第一旋流片转动设置,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开闭。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9.所述第一旋流片为两侧具有凹凸面的弧形板,所述第一旋流片的凹面朝向所述喷焰管。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11.所述外筒体内套设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喷焰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喷焰管外圆周上转动设置有若干控制所述第二通道开闭的第二旋流片,所述第二旋流片为若干个且位于所述喷焰管和第二通道的出口处,相邻的所述第二旋流片之间形成产生涡流气体的开口。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13.所述喷焰管内设置有发散装置,所述发散装置包括沿所述喷焰管轴线设置的固定轴和圆周设于所述固定轴上的分散片。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15.所述固定轴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发散段和输送段,所述发散段直径沿燃料输送方向逐渐变大。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17.还包括具有若干卡槽的支架,所述卡槽内卡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外筒体及所述喷焰管设于所述定位杆上。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喷焰管的进口用于与燃料输送装置连通,喷焰管用于输送燃料和空气,并在管口形成燃烧,增设了旋流装置,包括套设于喷焰管外的外筒体,外筒体与喷焰管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外筒体内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旋流片,相邻的第一旋流片之间形成产生涡流气体的开口,气体经过此开口会形成涡流并喷向喷焰管的管口;
19.工作时,燃料输送装置将燃料和空气输送至喷焰管内,空气与燃料混合,经打火后,火焰由喷焰管的管口喷出,实现燃烧,外筒体与喷焰管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外界空气经第一通道输送到喷焰口处,借助第一旋流片形成涡流状的风力,与随着燃料共同进入的空气汇合,从而产生负压,将高温烟气卷吸到火焰上,让喷出的火焰更加集中,聚拢,使得燃烧火焰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正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中a-a向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轴立体图;
26.图中:1、喷焰管,2、外筒体,3、第一旋流片,4、第一通道,5、内筒体,6、第二通道,7、第二旋流片,8、固定轴,9、分散片,10、发散段,11、输送段,12、卡槽,13、支架,14、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固体燃烧器,包括用于与燃料输送装置连通的喷焰管1,增设旋流装置,所述旋流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喷焰管1外的外筒体2及圆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2内侧的第一旋流片3,所述外筒体2与所述喷焰管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4,所述第一旋流片3为若干个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和所述喷焰管1的出口处,相邻的所述第一旋流片3之间形成产生涡流气体的开口。
29.本实施例中,固体燃烧器的具体结构如下:喷焰管1的进口用于与燃料输送装置连通,喷焰管1用于输送燃料和空气,并在管口形成燃烧,增设了旋流装置,包括套设于喷焰管1外的外筒体2,外筒体2与喷焰管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4,外筒体2内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第
一旋流片3,相邻的第一旋流片3之间形成产生涡流气体的开口,气体经过此开口会形成涡流并喷向喷焰管1的管口;工作时,燃料输送装置将燃料和空气输送至喷焰管1内,空气与燃料混合,经打火后,火焰由喷焰管1的管口喷出,实现燃烧,外筒体2与喷焰管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4,外界空气经第一通道4输送到喷焰口处,借助第一旋流片3形成涡流状的风力,与随着燃料共同进入的空气汇合,从而产生负压,将高温烟气卷吸到火焰上,让喷出的火焰更加集中,聚拢,使煤粉能得到充分燃烧的同时,燃烧火焰更加稳定,防止火苗窜动,保证了安全。
30.进一步,还包括,
31.若干所述第一旋流片3转动设置,控制所述第一通道4的开闭。
32.本实施例中,第一旋流片3转动设置在外筒体2圆周上,在不工作时,若干第一旋流片3闭合,防止尘土进入第一通道4,保证内部整洁卫生。
33.进一步,还包括,
34.所述第一旋流片3为两侧具有凹凸面的弧形板,所述第一旋流片3的凹面朝向所述喷焰管1。
35.本实施例中,第一旋流片3具有弧度,弧度使得第一旋流片3内外两侧分别形成凹凸面,凹面朝向喷焰管1的喷焰口,空气经过第一旋流片3,弧度使空气产生内卷,更加容易形成涡流,起到进一步聚拢火焰的作用。
36.进一步,还包括,
37.所述外筒体2内套设有内筒体5,所述内筒体5与所述喷焰管1之间形成第二通道6,所述喷焰管1外圆周上转动设置有若干控制所述第二通道6开闭的第二旋流片7,所述第二旋流片7为若干个且位于所述喷焰管1和第二通道6的出口处,相邻的所述第二旋流片7之间形成产生涡流气体的开口。
38.本实施例中,内筒体5与喷焰管1之间形成第二通道6,喷焰管1管口外圆周上转动设置若干第二旋流片7,第二旋流片7的转动方向垂直于喷焰管1轴线,第二旋流片7设于喷焰管1与内筒体5之间,当所有第二旋流片7不在同一平面内时,第二通道6打开,空气经过第二旋流片7时形成旋流,更加充分的和燃料混合,当不工作时,所有的第二旋流片7位于同一平面,就能将第二通道6封堵住,避免进入灰尘,防止第二通道6内落灰后因灰尘燃烧造成的燃烧不稳定,保证内部整洁和燃烧质量。
39.进一步,还包括,
40.所述喷焰管1内设置有发散装置,所述发散装置包括沿所述喷焰管1轴线设置的固定轴8和圆周设于所述固定轴8上的分散片9。
41.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空气流动的稳定性,喷焰管1内设置有发散装置,包括沿喷焰管1轴线设置的固定轴8,固定轴8圆周上具有若干发散片,发散片均沿送料方向设置,同时发散片还起到防止燃料堆积的作用,燃料经发散片后向四周发散,便于与空气更加充分的混合,从而使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
42.进一步,还包括,
43.所述固定轴8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发散段10和输送段11,所述发散段10直径沿燃料输送方向逐渐变大。
44.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燃料的扩散效果,固定轴8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发散段
10和输送段11,发散段10的直径沿燃料输送方向逐渐变大,燃料和空气经发散段10后,将四周散开再进行输送,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效果。
45.进一步,还包括,
46.还包括具有若干卡槽12的支架13,所述卡槽12内卡紧设置有定位杆14,所述外筒体2及所述喷焰管1设于所述定位杆14上。
47.本实施例中,外筒体2和喷焰管1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杆14,燃烧器两侧设有支架13,定位杆14两端分别卡进两侧支架13上的卡槽12内,实现燃烧器的定位,卡槽12沿高度方向具为多个,通过将定位杆14卡进不同高度的卡槽12内来调节燃烧机使用时的高度,操作方便,适配更多使用环境。
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