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的余热利用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1537发布日期:2022-01-29 16:3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的余热利用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的余热利用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3亿吨。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危险废物包括固体、半固体及膏状、液体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随意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制约可持续发展。对危险废物的处置需要专门的焚烧处置系统。
3.现有的危废焚烧处置系统在进行危废焚烧时,回转窑和等离子体气化炉会排出大量高温烟气,若不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而直接采用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对高温烟气进行降温、净化处置,将导致热量能源的浪费。所以,研发一种能够对危废焚烧处置系统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利用的系统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的余热利用节能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以实现对危废焚烧处置系统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热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的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包括对危废焚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的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上设置有用于提供待换热水的余热锅炉进水管以及用于将换热后蒸汽排出的余热锅炉排汽管,余热锅炉进水管通过锅炉给水系统进行给水,余热锅炉排汽管分别连通设置有用于进行供暖或补水的主管网以及用于对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烟气进行升温的烟气换热器,余热锅炉排汽管为主管网和烟气换热器供给换热后蒸汽;所述烟气换热器上设置有用于为烟气换热器提供蒸汽的烟气换热器进汽管以及用于将经烟气换热器换热后冷却水排出的烟气换热器出水管,烟气换热器出水管分别与锅炉给水系统以及用于对等离子气化炉降温用去离子水进行冷却的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通。
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锅炉给水系统包括与余热锅炉进水管相连通的锅炉给水管、与烟气换热器出水管相连通的锅炉进水管以及设置在锅炉进水管和锅炉给水管之间的给水锅炉,锅炉给水管上设置有锅炉给水泵。
8.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包括用于通入外界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进水管、与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用于对去离子水制备系统中的去离子水进行冷却的换热器以及与换热器相连通用于将换热后冷却水排出的冷却水出水管,烟气换热器出水管通过补水管与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
9.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去离子水制备系统包括用于通入厂区脱盐水的脱盐水进水管、与脱盐水进水管相连通的去离子水制水系统、与去离子水制水系统相连通用于与换热器进行换热的去离子水罐以及与等离子气化炉上的水冷管道相连通的去离子水供水
管路,去离子水供水管路上设置有去离子水泵。
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烟气换热器出水管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经烟气换热器换热后冷却水进一步降温的冷却器。
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余热锅炉排汽管上设置有分汽缸,主管网和烟气换热器进汽管分别与分汽缸相连通。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通过余热锅炉对危废焚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换热后蒸汽一部分进入到主管网中进行供暖或补水,一部分作为烟气换热器的热源,对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烟气进行升温处理;经烟气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却水一部分作为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的补水,一部分回流至锅炉给水系统形成循环水,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危废焚烧处置系统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热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目的,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危废焚烧处置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余热锅炉,11、余热锅炉进水管,12、余热锅炉排汽管,13、分汽缸,14、汽包,2、烟气净化处理系统,21、急冷塔,22、干式脱酸塔,23、布袋除尘器,24、湿法洗涤塔,3、烟气换热器,31、烟气换热器进汽管,32、烟气换热器出水管,4、锅炉给水系统,41、锅炉给水管,42、锅炉给水泵,43、锅炉进水管,44、给水锅炉,5、主管网,6、冷却器,7、去离子水制备系统,71、脱盐水进水管,72、去离子水制水系统,73、去离子水罐,74、去离子水泵,75、去离子水供水管路,8、去离子水冷却系统,81、冷却水进水管,82、换热器,83、冷却水出水管,84、补水管,9、等离子气化炉,10、预处理及上料系统,15、二次燃烧室,16、回转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结合图2所示,包括预处理及上料系统10、回转窑16、等离子气化炉9、二次燃烧室15、余热锅炉1和烟气净化处理系统2。烟气净化处理系统2包括依次连接的急冷塔21、干式脱酸塔22、布袋除尘器23以及湿法洗涤塔24。
20.一种危废焚烧处置系统的余热利用节能系统,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对危废焚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的余热锅炉1,二次燃烧室15出口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1,采用余热锅1炉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余热回收,经在二次燃烧室15充分燃烧的高温烟气由烟道进入余热锅炉,烟气温度从1100℃冷却至500-550℃,同时产生1.0mpag的饱和蒸汽。余
热锅炉1的出烟口与烟气净化处理系统2相连通。
21.余热锅炉1上设置有汽包14,用于通入待换热水,使得待换热水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余热锅炉1的汽包14上设置有用于提供待换热水的余热锅炉进水管11以及用于将换热后蒸汽排出的余热锅炉排汽管12。
22.余热锅炉进水管11通过锅炉给水系统4进行给水,余热锅炉排汽管12分别连通设置有主管网5以及烟气换热器3,余热锅炉排汽管12为主管网5和烟气换热器3供给换热后蒸汽。
23.主管网5用于进行供暖或对电池破碎萃取系统进行补水。电池破碎萃取系统为在废旧锂电池进行回收时采用的对废旧锂电池进行破碎并对可回收粉末进行萃取的系统。在萃取过程中需要进行萃取剂加热处理步骤,主管网5中的蒸汽能够通入到电池破碎萃取系统中进行补水。
24.烟气换热器3用于对烟气净化处理系统2处理后烟气进行升温,具体设置在湿法洗涤塔24后端,用于对湿法洗涤塔24碱洗后的烟气进行升温。
25.烟气换热器3上设置有用于为烟气换热器3提供蒸汽的烟气换热器进汽管31以及用于将经烟气换热器3换热后冷却水排出的烟气换热器出水管32,烟气换热器出水管32分别与锅炉给水系统4以及去离子水冷却系统8相连通。
26.锅炉给水系统4包括与余热锅炉进水管11相连通的锅炉给水管41、与烟气换热器出水管32相连通的锅炉进水管43以及设置在锅炉进水管43和锅炉给水管41之间的给水锅炉44,锅炉给水管41上设置有锅炉给水泵42。
27.去离子水冷却系统8用于对等离子气化炉降温用去离子水进行冷却。去离子水冷却系统8包括冷却水进水管81、换热器82以及冷却水出水管83。冷却水进水管81用于通入外界循环冷却水。换热器82与冷却水进水管81相连通,用于对去离子水制备系统7中的去离子水进行冷却。冷却水出水管83与换热器82相连通用于将换热后冷却水排出,排出后的冷却水进入到凉水塔中。
28.烟气换热器出水管32通过补水管84与冷却水进水管81相连通。
29.去离子水制备系统7包括用于通入厂区脱盐水的脱盐水进水管71、与脱盐水进水管71相连通的去离子水制水系统72、与去离子水制水系统72相连通的去离子水罐73以及与等离子气化炉上的水冷管道相连通的去离子水供水管路75,去离子水供水管路75上设置有去离子水泵74。去离子水罐73用于与换热器82进行换热。
30.烟气换热器出水管32上还设置有冷却器6,用于对经烟气换热器3换热后冷却水进一步降温。
31.余热锅炉排汽管12上设置有分汽缸13,主管网5和烟气换热器进汽管31分别与分汽缸13相连通。
3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工作时,危废焚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1,采用余热锅1炉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余热回收,烟气温度从1100℃冷却至500-550℃,同时产生1.0mpag的饱和蒸汽。产生的饱和蒸汽通过余热锅炉排汽管12进入到分汽缸13,由分汽缸13将饱和蒸汽分别输送至主管网5及烟气换热器3。
33.主管网5中的蒸汽进入到电池破碎萃取系统进行补水,对萃取剂进行加热。或者主管网5中的蒸汽进行供暖。实现了对热量的充分利用。
34.烟气换热器3与经烟气净化处理系统2中的湿法洗涤塔24处理后的烟气进行换热,烟气经过升温后,能够通过烟囱排入到大气。经烟气换热器3换热后的蒸汽温度降低,形成液体状态,进入到冷却器6内进行降温。
35.经冷却器6降温后的冷却水部分作为去离子水冷却系统8的补水,部分直接回流至锅炉给水系统4。
36.经冷却器6降温后的冷却水通过补水管84进入到冷却水进水管81中,与通入的外界循环冷却水汇合,进入到换热器82中,去离子水罐73中的去离子水在换热器82内与冷却水进行换热,有效地实现了对去离子的冷却降温目的。冷却后的去离子进入到等离子气化炉9中的氧气等离子炬上设置的水冷通道中,与水冷通道连通成循环水冷回路,以对工作中的氧气等离子体冷却。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