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燃式焚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6401发布日期:2022-12-13 23:1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燃式焚化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燃式焚化炉。


背景技术:

2.直燃式废气焚烧工艺(to)是利用辅助燃料(如,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把有机混合废气的温度加热到自燃温度以上(如,800℃),使污染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分解成co2、h2o并释放出反应热的一种技术。由于其装置简易,处理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工业企业的含vocs废气处理,尤其是需要大量热源利用的企业。
3.传统的to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废气在to装置内出现偏流、死角,未形成有效湍流,导致高温集中,受热不均匀,从而废气燃烧不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燃式焚化炉。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直燃式焚化炉,包括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固定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上固定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隔板二相连接,所述隔板二与隔离筒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一、隔板二、隔离筒体将内筒体内部分隔成排气区、换热区、进气区、过渡区、燃烧区,所述排气区与燃烧区位于内筒体的两端,所述燃烧区内装有燃烧器,所述进气区与燃烧区连通处设置有整流组件一,所述整流组件一内设置有若干整流件一,所述整流件一的两侧均为球弧面,全部所述整流件一的球弧面有至少一个交点,该交点在燃烧器燃烧的范围内。
7.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组件一包括边缘件一和边缘件二,所述边缘件一和边缘件二外侧壁均固定在固定板一上,所述固定板一内侧面上且边缘件一与边缘件二之间设置有若干整流件一,每相邻两个整流件一之间、整流件一与边缘件一之间、整流件一与边缘件二之间为烟气通过区。
8.进一步的,所述边缘件一的内侧面为球弧面,整流件一的球弧面的一个交点在边缘件二的球弧面上。
9.进一步的,所述边缘件一的外端面固定在隔离筒体的外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边缘件二的内侧面为球弧面,整流件一的球弧面的一个交点在边缘件二的球弧面上。
11.进一步的,所述边缘件二的外端面固定在内筒体内壁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区内的换热管用于连通过渡区与排气区,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固定在隔板一上,且端面伸入排气区内,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隔板二上,且端面伸入过渡区内。
13.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一的直径等于内筒体的内径,所述隔板二的直径小于内筒体的内径。
14.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一与隔板二的中心还设置有直排管,所述直排管一端固定在
隔板一上,且端面伸入排气区内,所述直排管的另一端固定在隔板二上,且端面伸入过渡区内。
15.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区相连通。
16.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整流件一、边缘件一、边缘件二上的球弧面对待燃烧的烟气进行整流,使得烟气可以以更佳的角度进入燃烧区的燃烧范围内进行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分区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左视图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组件一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组件一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组件二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组件二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组件二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内筒体,2保温层,3外筒体,4进风口,5隔板一,6换热管,7导流板一,8导流板二,9隔板二,10隔离筒体,11燃烧器,12直排管,13调节阀,14排风口,15整流组件一,16整流组件二,17底座,18防爆口,19检修口,20排气区,21换热区,22进气区,23过渡区,24燃烧区。
26.1501边缘件一,1502整流件一,1503边缘件二,1504固定板一;1601边缘件三,1602整流件二,1603直排件,1604固定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参照图1-3,一种直燃式焚化炉,包括内筒体1,所述内筒体1内固定有隔板一5,所述隔板一5上固定有若干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与隔板二9相连接,所述隔板二9与隔离筒体10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一5、隔板二9、隔离筒体10将内筒体1内部分隔成排气区20、换热区21、进气区22、过渡区23、燃烧区24,所述排气区20与燃烧区24位于内筒体1的两端,所述燃烧区24内装有燃烧器11,所述进气区22与燃烧区24连通处设置有整流组件一15,所述整流组件一15内设置有若干整流件一1502,所述整流件一1502的两侧均为球弧面,全部所述整流件一1502的球弧面有至少一个交点,该交点在燃烧器11燃烧的范围内。
30.参照图4-5,所述整流组件一15包括边缘件一1501和边缘件二1503,所述边缘件一1501和边缘件二1503外侧壁均固定在固定板一1504上,所述固定板一1504内侧面上且边缘
件一1501与边缘件二1503之间设置有若干整流件一1502,每相邻两个整流件一1502之间、整流件一1502与边缘件一1501之间、整流件一1502与边缘件二1503之间为烟气通过区。
31.所述边缘件一1501的内侧面为球弧面,整流件一1502的球弧面的一个交点在边缘件二1503的球弧面上。所述边缘件一1501的外端面固定在隔离筒体10的外壁上。
32.所述边缘件二1503的内侧面为球弧面,整流件一1502的球弧面的一个交点在边缘件二1503的球弧面上。所述边缘件二1503的外端面固定在内筒体1内壁上。
33.所述换热区21内的换热管6用于连通过渡区23与排气区20,所述换热管6的一端固定在隔板一5上,且端面伸入排气区20内,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固定在隔板二9上,且端面伸入过渡区23内。
34.所述隔板一5的直径等于内筒体1的内径,所述隔板二9的直径小于内筒体1的内径。所述隔板一5与隔板二9的中心还设置有直排管12,所述直排管12一端固定在隔板一5上,且端面伸入排气区20内,所述直排管12的另一端固定在隔板二9上,且端面伸入过渡区23内。
35.所述内筒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换热区21相连通。所述排气区20上设置有排风口。
36.所述换热区21内设置有导流板一7和导流板二8,所述导流板一7固定在内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导流板二8固定在直排管12的外壁上,所述换热区21内的导流板一7与导流板二8交错设置。
37.参照图6-8,所述过渡区23内设置有整流组件二16,所述整流组件二16内设置有若干整流件二1602,所述整流件二1602的两侧均为球弧面,全部所述整流件二1602的球弧面有至少一个交点,该交点在燃烧器11燃烧的范围内,整流组件二16上的球弧面还与隔板二9相交。
38.所述整流组件二16包括边缘件三1601和直排件1603,所述边缘件三1601和直排件1603的同一侧端面均固定在固定板二1604上,所述固定板二1604内侧面上且边缘件三1601和直排件1603之间设置有若干整流件二1602,每相邻两个整流件二1602之间、整流件二1602与边缘件三1601之间、整流件二1602与直排件1603之间为烟气通过区。
39.所述边缘件三1601的内侧面为球弧面,整流件二1602的球弧面的一个交点在边缘件三1601的球弧面上。所述边缘件三1601的外侧面固定在隔离筒体10的内壁上。直排件1603的外侧面为球弧面,整流件二1602的球弧面的一个交点在边缘件三1601的球弧面上,所述直排件1603的端面中心设置有中心孔。
40.所述内筒体1外部设置有外筒体3,所述内筒体1与外筒体3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外筒体3下部固定在底座17上。所述内筒体1外壁上还设置有防爆口18和检修口19。
41.燃烧机功能在于提供完整燃烧所需之必要热能。众多燃烧机种类可供选择,包括单燃料/双燃料,in-line/pre-mix,low nox等型式。燃烧机的最大容量设计为起机时所需之能量,实际操作时可依温度自动比例控制燃料耗用。
42.烟气从进风口穿过外筒体3、保温层2进入内筒体1中的换热区21内,在换热区21内的换热管6外部随着导流板一7和导流板二8的导流向燃烧器11的方向前进,在移动的过程中,经过燃烧器11燃烧后的一部分烟气进入换热管6内部,与在换热区21内的待燃烧烟气进行换热,使得待燃烧烟气的温度升高,之后通过隔板二9的外边缘进入内筒体1与隔离筒体
10之间的进气区22,在隔离筒体10末端与内容的末端为直角弯,在此处装有的整流组件一15,通过整流件一1502、边缘件一1501、边缘件二1503上的球弧面对待燃烧的烟气进行整流,使得烟气可以以更佳的角度进入燃烧区24的燃烧范围内进行充分燃烧,该烟气燃烧完毕后,进入过渡区23内,在过渡区23内首先经过整流组件二16的整流,一部分烟气通过整流件二1602、边缘件三1601、直排件1603上的球弧面的整流进入换热管6内,在换热管6内与新进入的待燃烧烟气进行热交换后,从换热管6的另一端进入排气区20,通过排气区20的排风口排出,另一部分烟气通过直排件1603中心的中心孔的整流进入直排管12中,排烟管末端装有调节阀13,可以通过调节阀13的开度来控制直排管12的排气量,在直排管12中,烟气也可以与换热区21内的待燃烧烟气进行热交换,然后从直排管12的另一端进入排气区20,最终通过排气区20的排风口排出。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