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2644发布日期:2022-10-29 03:5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喷吹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何种炉、窑,均会涉及到燃料供应的环节,目前国内清洁能源还没有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中,煤粉作为首选燃料,供给各种炉、窑正常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因而要求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尤其在喷吹入燃烧室后能保持均匀、平稳、精准等状态。
3.对于梁式石灰窑,主要采用煤粉作为燃料。每座窑共设7根燃烧梁,上层4根,下层3根,每根燃烧梁上左右两侧各有5个进煤口,合计70个进煤口。传统的煤粉喷吹主要煤粉仓、螺旋分配输送机、计量螺旋和煤粉喷射装置的设计。通过调节气量的大小来控制控制喷吹量,此种工艺方式的缺点是很容易造成煤粉泄露,污染石灰窑周围环境,喷吹量不稳定、不均匀,很容易造成堵管,窑膛内燃烧不均匀,燃烧不充分等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旨在解决喷吹量不稳定、不均匀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所述石灰窑包括4根上梁和3根下梁,所述上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25个进煤口,所述下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15个进煤口;所述系统包括储料仓、储料罐、喷吹罐、立式旋转给料器、风机、储气罐以及输送主管道;
7.所述储气罐通过气管分别连接所述储料仓、储料罐和喷吹罐;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输送主管道的一端;
8.所述储料仓安装在所述储料罐的上方并且其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储料罐的进料口,所述储料罐安装在所述喷吹罐的上方并且其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喷吹罐的出料口,所述喷吹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立式旋转给料器的进料口,所述立式旋转给料器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输送主管道;
9.所述输送主管道通过三通分成第一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
10.所述第一支管道通向所述下梁,所述第一支管道通过一分二分配器分成第一左支管道和第一右支管道,所述第一左支管道和第一右支管道分别连接一个一分十五分配器,所述第一左支管道对应的一分十五分配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下梁的左侧的15个进煤口;第一右支管道对应的一分十五分配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下梁的右侧的15个进煤口;
11.所述第二支管道通向所述上梁,所述第二支管道通过一分二分配器分成第二左支管道和第二右支管道,所述第二左支管道和第二右支管道分别连接一个一分二十五分配器,所述第二左支管道对应的一分二十五分配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上梁的左
侧的25个进煤口;第二右支管道对应的一分二十五分配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上梁的右侧的25个进煤口。
12.较佳地,所述喷吹罐安装在一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承重单元,所述承重单元用于称量喷吹罐的重量变化。
13.较佳地,所述储料仓出料口与所述储料罐进料口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手动插板阀、气动插板阀、柔性节以及圆顶阀。
14.较佳地,所述储料仓上设有氮气保护流化装置。
15.较佳地,所述储料罐上设有料位计和平衡管路圆顶阀,所述储料罐的进气管路设有压力变送器,所述储料罐的出料口连接柔性节。
16.较佳地,所述喷吹罐的进料口安装有圆顶阀,所述喷吹罐的进气管路设有压力变送器,所述喷吹罐的底部设有料位计。
17.较佳地,所述立式旋转给料器通过混合三通连通所述输送主管道。
18.较佳地,所述喷吹罐的下方设有两个并联的所述立式旋转给料器。
19.较佳地,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
2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能够提高喷吹精度,达到平稳、顺畅的喷吹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石灰窑上梁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石灰窑下梁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5和图6是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8.参阅附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石灰窑包括4根上梁19和3根下梁20,上梁1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25个进煤口,下梁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15个进煤口。这些进煤口都是5个为一组均匀排列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包括储料仓1、储料罐2、喷吹罐3、立式旋转给料器4、风机5、储气罐6以及输送主管道7。
29.储气罐6通过气管分别连接储料仓1、储料罐2和喷吹罐3;风机5的出风口连通输送主管道7的一端。储料仓1安装在储料罐2的上方并且其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料罐2的进料口,储料罐2安装在喷吹罐3的上方并且其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喷吹罐3的出料口,喷吹罐3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立式旋转给料器4的进料口,立式旋转给料器4的出料口连通输送主管道7。
30.参阅附图2至图4,输送主管道7通过三通8分成第一支管道9和第二支管道10。第一支管道9通向下梁20,第一支管道9通过一分二分配器11分成第一左支管道12和第一右支管
道13,第一左支管道12和第一右支管道13分别连接一个一分十五分配器14,第一左支管道12对应的一分十五分配器14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下梁20的左侧的15个进煤口。第一右支管道13对应的一分十五分配器14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下梁20的右侧的15个进煤口。第二支管道10通向上梁19,第二支管道10通过一分二分配器11分成第二左支管道16和第二右支管道17,第二左支管道16和第二右支管道17分别连接一个一分二十五分配器18,第二左支管道16对应的一分二十五分配器18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上梁19的左侧的25个进煤口;第二右支管道17对应的一分二十五分配器18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对应连接上梁19的右侧的25个进煤口。
31.参阅附图5和图6,喷吹罐3安装在一固定架21上,固定架21上安装有承重单元22,承重单元22用于称量喷吹罐3的重量变化,该承重单元22可以是承重传感器。储料仓1的出料口与储料罐2的进料口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手动插板阀23、气动插板阀24、圆顶阀25以及柔性节26。储料仓1上设有氮气保护流化装置27。储料罐2上设有料位计28、平衡管路圆顶阀29和排气圆顶阀30,储料罐2的进气管路设有压力变送器31,储料罐2的出料口连接柔性节26。喷吹罐3的进料口安装有圆顶阀25,喷吹罐3的进气管路设有压力变送器31,喷吹罐3的底部设有料位计28。立式旋转给料器4通过混合三通32连通输送主管道7。
32.该输送主管道7是由一些管道、柔性节26、耐磨陶瓷弯头33、静电跨接34等结构件组装而成。上述主管道、支管道或各零部件间的结合面处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柔性密封垫。
33.喷吹罐3的下方设有两个并联的立式旋转给料器4,喷吹罐3的出料口与立式旋转给料器4的进料口之间的管道上也可以设有圆顶阀25。该立式旋转给料器4是具有防爆变频减速电机的立式旋转给料机。风机5为罗茨风机。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系统运行的plc控制柜、mcc配电柜等构件。
34.下面通过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详细介绍:
35.在系统的正常操作过程中可燃物料除尘粉尘(例如,煤粉)会收集储存在储料仓1中。输送时这些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上储料罐2内。随后将物料导入喷吹罐3内,随后物料通过罗茨风机5和立式旋转给料器4、分配器和输送管道,终将可燃物料除尘粉尘喷吹到石灰梁式窑中。
36.安装在储料仓1上的氮气保护流化装置27,实时向仓内注入新鲜氮气,保证储料仓1内为微正压氮气环境,防止可燃物料除尘粉尘自燃或爆炸等事故发生,更能活化储料仓1锥部物料,防止板结、挂壁、搭桥、鼠洞等现象,保证顺利落料。
37.在正常喷吹时,储料罐2空置,其进料口的圆顶阀25、平衡管路圆顶阀29、出料口的圆顶阀25均处于关闭状态。喷吹罐3气源管路不间断供应,立式旋转给料器4按设定转速运行。当喷吹罐3低于设定的重量或者低料位时,其料位计28发出信号,储料罐2的排气圆顶阀30打开,释放储料罐2余留压力,平衡管路圆顶阀29及出料口的圆顶阀25仍处于关闭状态。等到储料罐2压力降到0.2barg时,储料罐2进料口的圆顶阀25打开并开始装料。装料时储料罐2的进气管路打开,防止储料罐2物料堆积结块。当储料罐2装料到高料位时,其料位计28发出信号,经过短暂延时后,储料罐2的进料口的圆顶阀25和排气圆顶阀30依次关闭,装料停止。此时,储料罐2进气管路仍在不停地对储料罐2充气,储料罐2压力上升,当储料罐2压力达到与喷吹罐3压力一致时,平衡管路圆顶阀29打开,喷吹罐3进料口的圆顶阀25打开,储料罐2内的物料靠自身重力落入喷吹罐3。经过设定时间后,储料罐2进气气源、喷吹罐3进料
口圆顶阀25和平衡管路圆顶阀29关闭,完成倒罐。
38.喷吹罐3下设有两台立式旋转给料器4,每台立式旋转给料器4连通输送主管道7,依靠罗茨风机5提供动力,经由输送主管道7、第一支管道9、第二支管道10、第一左支管道12、第一右支管道13、第二左支管道16和第二右支管道17以及分配器,分配给石灰梁的共计80个进煤口。据此,可燃物料除尘粉尘通过立式旋转给料器4平稳均匀的喷吹到石灰窑内,保证煤粉均匀的燃烧。当喷吹罐3物料降到设定重量或者低料位以下时,储料罐2排气阀打开,储料罐2开始新一轮装料,以此循环。
39.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石灰窑连续计量喷吹系统,具有喷吹精度高、连续稳定,耐磨损、不易堵管等特点。有利于可燃物料除尘粉尘的回收再利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周围环境。
4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