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1078发布日期:2022-11-16 01:2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急冷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方式主要使用填埋、焚烧、热分解、沼气化等手段处理,其中焚烧手段为处置的主要手段,且随着国家对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固体废物焚烧也是大势所趋。在固废焚烧系统中,急冷塔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其位于余热锅炉之后,550℃~600℃的高温烟气自下向上进入急冷塔,急冷塔顶部的喷枪喷出雾化水,与烟气充分接触,在瞬间达到饱和温度而蒸发,烟气温度随之急剧下降至170℃左右,最终与水蒸气共同从急冷塔排出。雾化喷淋水由辅机车间的喷淋泵提供,同时一路压缩空气送至喷枪,对喷淋水进行雾化,保证雾化水在瞬间(小于1秒)全部蒸发,目的是防止二噁英的产生。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急冷塔一般采用喷淋冷却降温,但是在对尾气进行降温时,喷淋而下的冷却水也会带走一些尾气中的杂质,使其沉降至污水中,杂质沉淀形成污泥,发生堵塞排水口的情况,需要定期清理,但塔内清理十分不方便,高温气体在和雾化水接触后,排出的气体中可能带有水分,不仅会损伤排气管,还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以解决现在的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急冷塔一般采用喷淋冷却降温,但是在对尾气进行降温时,喷淋而下的冷却水也会带走一些尾气中的杂质,使其沉降至污水中,杂质沉淀形成污泥,发生堵塞排水口的情况,需要定期清理,但塔内清理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包括急冷塔外壳、淤泥清理机构和阻水机构,所述淤泥清理机构和阻水机构均设置于急冷塔外壳的内部,所述急冷塔外壳上靠近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急冷塔外壳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急冷塔外壳靠近顶部一侧固定连通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底部等距分布有多个喷头,所述淤泥清理机构包括支撑板、卡箍和淤泥收集布袋,所述支撑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安装于急冷塔外壳的内壁两侧,所述卡箍安装于两个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淤泥收集布袋卡接于卡箍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淤泥清理机构还包括排污管、第一阀门、清理门和把手,所述排污管的顶端固定连通于急冷塔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一阀门固定连接于排污管上。
9.进一步的,所述清理门转动连接于急冷塔外壳的外部,所述把手安装于清理门的表面一侧,所述清理门位于淤泥收集布袋的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阻水机构包括第一阻水板、第二阻水板和干燥板,所述第一阻水板、第二阻水板和干燥板从下到上依次排列设置于急冷塔外壳和排气管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水板上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折弯孔,所述第二阻水板上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折弯孔,每个所述第二折弯孔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吸水棉。
12.进一步的,所述急冷塔外壳靠近底部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
13.进一步的,所述急冷塔外壳的外部固定套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的淤泥清理机构,急冷塔使用一定周期后,淤泥因重力作用会沉积在淤泥收集布袋的内部,在需要清理时,打开清理门即可将淤泥收集布袋取出,从而将污泥进行清理,使污泥的排放清理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污泥中的水会积聚在排污口处,便于排出,排水管的位置高于淤泥收集布袋,在急冷塔正常使用时,沉淀的污泥不影响水的排放,不会堵塞排水管;
16.2、通过设置阻水机构,气体在经过这些通道时,所携带的一部分水雾会附着在第一阻水板的第一折弯孔内壁上,促进水雾凝结,接着,会被第二阻水板的第二折弯孔内吸水棉进行吸收,最后,经过干燥板水雾被吸收,避免含水量的烟气直接排出。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2.1、急冷塔外壳;2、进气管;3、排气管;4、喷淋管;5、淤泥清理机构;51、支撑板;52、卡箍;53、淤泥收集布袋;54、排污管;55、第一阀门;56、清理门;57、把手;6、排水管;7、第二阀门;8、喷头;9、阻水机构;91、第一阻水板;92、第一折弯孔;93、第二阻水板;94、第二折弯孔;95、吸水棉;96、干燥板;10、支撑架;11、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物焚烧急冷塔装置,包括急冷塔外壳1、淤泥清理机构5和阻水机构9,淤泥清理机构5和阻水机构9均设置于急冷塔外壳1的内部,急冷塔外壳1上靠近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急冷塔外壳1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3,急冷塔外壳1靠近顶部一侧固定连通有喷淋管4,喷淋管4的底部等距分布有多个喷头8,550℃~600℃的高温烟气从进气管2进入急冷塔外壳1的内部,急冷塔外壳1内顶部的喷头8喷出雾化水,与烟气充分接触,在瞬间达到饱和温度而蒸发,烟气温度随之急剧下降至170℃左右,最终与水蒸气共同从排气管3排出,淤泥清理机构5包括支撑板51、卡箍52和淤泥收集布袋53,支撑板51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撑板51分别安装于急冷塔外壳1的内壁两侧,卡箍52安装于两个支撑板51的顶部,淤泥收集布袋53卡接于卡箍52的内部,急冷塔外壳1使用一定周期后,淤泥因重力作用会沉积在淤泥收集布袋53的内部。
29.在其他实施例中,淤泥清理机构5还包括排污管54、第一阀门55、清理门56和把手57,排污管54的顶端固定连通于急冷塔外壳1的底部,第一阀门55固定连接于排污管54上,如图2所示,污泥中的水会积聚在排污管54处,打开第一阀门55即可排出。
30.在其他实施例中,清理门56转动连接于急冷塔外壳1的外部,把手57安装于清理门56的表面一侧,清理门56位于淤泥收集布袋53的一侧,如图2所示,烟气温度随之急剧下降至170℃左右,最终与水蒸气共同从排气管3排出,急冷塔外壳1使用一定周期后,淤泥因重力作用会沉积在淤泥收集布袋53的内部,在需要清理时,握住把手57,打开清理门56,打开卡箍52即可将淤泥收集布袋53取出,从而将污泥进行清理,使污泥的排放清理操作变得简单易行。
31.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水机构9包括第一阻水板91、第二阻水板93和干燥板96,第一阻水板91、第二阻水板93和干燥板96从下到上依次排列设置于急冷塔外壳1和排气管3的内部,如图4所示,气体在排出时,会依次经过第一阻水板91、第二阻水板93和干燥板96进行阻水。
3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水板91上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折弯孔92,第二阻水板93上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折弯孔94,每个第二折弯孔94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吸水棉95,如图4所示,所携带的一部分水雾会附着在第一阻水板91的第一折弯孔92内壁上,促进水雾凝结,接着,会被第二阻水板93的第二折弯孔94内吸水棉进行吸收,最后,经过干燥板96水雾被吸收,避免含水量的烟气直接排出,有效保护了排气管3。
33.在其他实施例中,急冷塔外壳1靠近底部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水管6,排水管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7,如图2所示,排水管6的位置高于淤泥收集布袋53,在急冷塔外壳1正常使用时,沉淀的污泥不影响水的排放,不会堵塞排水管6。
34.在其他实施例中,急冷塔外壳1的外部固定套设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腿11,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支撑架10和支腿11配合使用,对急冷塔外壳1进行支撑。
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6.本实用新型中,550℃~600℃的高温烟气从进气管2进入急冷塔外壳1的内部,急冷塔外壳1内顶部的喷头8喷出雾化水,与烟气充分接触,在瞬间达到饱和温度而蒸发,烟气温度随之急剧下降至170℃左右,最终与水蒸气共同从排气管3排出,急冷塔外壳1使用一定周期后,淤泥因重力作用会沉积在淤泥收集布袋53的内部,在需要清理时,握住把手57,打开清理门56,打开卡箍52即可将淤泥收集布袋53取出,从而将污泥进行清理,使污泥的排放清理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污泥中的水会积聚在排污管54处,打开第一阀门55即可排出,同时,排水管6的位置高于淤泥收集布袋53,在急冷塔外壳1正常使用时,沉淀的污泥不影响水的排放,不会堵塞排水管6;
37.气体在排出时,会依次经过第一阻水板91、第二阻水板93和干燥板96,所携带的一部分水雾会附着在第一阻水板91的第一折弯孔92内壁上,促进水雾凝结,接着,会被第二阻水板93的第二折弯孔94内吸水棉进行吸收,最后,经过干燥板96水雾被吸收,避免含水量的烟气直接排出,有效保护了排气管3。
3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