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6876发布日期:2022-10-12 08:4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有机热载体炉,特别是在燃烧生物质气的炉体,辐射段空间过小,对流段存在着严重的堵灰等安全运行的隐忧,无法满足新型保温密封结构有机热载体炉用户的需求。譬如公开号为cn211345850u的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分体式有机热载体炉,包括分体式燃煤有机热载体炉、脱硝反应器和辐射部件,分体式燃煤有机热载体炉中设有第一对流段、第二对流段、第三对流段和第四对流段,脱硝反应器设置在第二对流段和第三对流段之间,辐射部件设置在脱硝反应器的一侧,且辐射部件的底部设有链条炉排,第一对流段、第二对流段、第三对流段和第四对流段依次由上至下排列,第一对流段和辐射部件顶部之间设有烟道部件,能满足大型热功率有机热载体炉对结构的要求,但同样,存在着辐射段空间过小的问题,而且容易堵灰,对于新型保温密封结构有机热载体炉用户仍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它能够预防和大大减少对流室堵灰的现象。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生物质气燃烧室和总烟气出口;其中,
5.所述上炉体内横向并列依次设有上辐射室、上烟气沉降室和上对流室,所述上辐射室内设有上辐射段盘管,所述上烟气沉降室内设有上辐射对流炉管,所述上对流室内设有上对流段蛇管;
6.所述下炉体内横向并列依次设有下辐射室、下烟气沉降室和下对流室,所述下辐射室内设有下辐射段盘管,所述下烟气沉降室内设有下辐射对流炉管,所述下对流室内设有下对流段蛇管;
7.所述生物质气燃烧室设于所述下炉体的下方,所述生物质气燃烧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下辐射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下辐射室的顶部与所述上辐射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上辐射室与所述上烟气沉降室相连通,所述上烟气沉降室的底部与所述下烟气沉降室的顶部相连通,所述下烟气沉降室的底部与所述下对流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下对流室的顶部与所述上对流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总烟气出口与所述上对流室相连通。
8.进一步,为了收集储存灰尘,所述下烟气沉降室的下方设有烟气沉降排灰室;
9.所述下对流室的下方设有对流排灰室;
10.所述烟气沉降排灰室与所述对流排灰室相连通。
11.进一步,为了方便介质在炉体内部有序流通,所述上炉体还设有上辐射段出口集管、上对流段出口集管和上对流段进口集管;
12.所述下炉体还设有下辐射段出口集管、下对流段出口集管和下对流段进口集管;
13.所述上对流蛇管的进口与所述上对流段进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上对流蛇管的出口与所述上对流段出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上辐射盘管的进口与所述上对流段出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上辐射对流炉管的进口与所述上对流段出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上辐射盘管的出口和所述上辐射对流炉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上辐射段出口集管相连通;
14.所述下对流蛇管的进口与所述下对流段进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下对流蛇管的出口与所述下对流段出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下辐射盘管的进口与所述下对流段出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下辐射对流炉管的进口与所述下对流段出口集管相连通,所述下辐射盘管的出口和所述下辐射对流炉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下辐射段出口集管相连通。
15.进一步,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还包括进口集管,所述上对流段进口集管的进口和所述下对流段进口集管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进口集管相连通。
16.进一步,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还包括出口集管,所述上辐射段出口集管的出口和所述下辐射段出口集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出口集管相连通。
17.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燃烧室的具体结构,包括燃烧室,所述生物质气燃烧室上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燃烧器接口;所述生物质气燃烧室上设有与所述燃烧室相连的炉门。
18.进一步,所述上烟气沉降室和所述上对流室之间以及所述下烟气沉降室和所述下对流室之间设有烟气挡板,所述烟气挡板的底部留有烟气过渡口。
19.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上下设置的炉体,加大了炉体内辐射段的空间,同时辐射段与对流段之间有烟气沉降室,烟气沉降室内有辐射对流炉管,烟气沉降室和对流段下各有一个有灰尘储存排放室,可预防和大大减少对流段堵灰。简单实用、运输和现场组装便捷,并且便于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对流室和下对流室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生物质气燃烧室1和总烟气出口14;其中,
25.上炉体内横向并列依次设有上辐射室b、上烟气沉降室c和上对流室f,上辐射室b内设有上辐射段盘管5,上烟气沉降室c内设有上辐射对流炉管10,上对流室f内设有上对流段蛇管13;
26.下炉体内横向并列依次设有下辐射室a、下烟气沉降室d和下对流室e,下辐射室a内设有下辐射段盘管2,下烟气沉降室d内设有下辐射对流炉管9,下对流室e内设有下对流段蛇管12;
27.生物质气燃烧室1设于下炉体的下方,生物质气燃烧室1的烟气出口1-2与下辐射
室a的底部相连通,下辐射室a的顶部与上辐射室b的底部相连通,上辐射室b与上烟气沉降室c相连通,上烟气沉降室c的底部与下烟气沉降室d的顶部相连通,下烟气沉降室d的底部与下对流室e的底部相连通,下对流室e的顶部与上对流室f的底部相连通,总烟气出口14与上对流室f相连通。
2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烟气沉降室d的下方设有烟气沉降排灰室1-4;
29.下对流室e的下方设有对流排灰室1-5;
30.烟气沉降排灰室1-4与对流排灰室1-5相连通;
31.上下设置的两个炉体结构设计加大了辐射段的空间,同时加设上下两个烟气沉降室,进一步设置位于下烟气沉降室d和下对流室e的下方的两个排灰室,使得传统有机热载体炉中对流段堵灰的现象大大减少,使得有机热载体炉在保温密封的环境条件下依旧可以安全运行;同时,两个单独的炉体结构也方便运输和安装,且便于日常维护。
32.如图1-2所示,具体地,上炉体还设有上辐射段出口集管7、上对流段出口集管16和上对流段进口集管15;
33.下炉体还设有下辐射段出口集管4、下对流段出口集管18和下对流段进口集管17;
34.上对流段蛇管13的进口与上对流段进口集管15相连通,上对流段蛇管13的出口与上对流段出口集管16相连通,上辐射段盘管5的进口与上对流段出口集管16相连通,上辐射对流炉管10的进口与上对流段出口集管16相连通,上辐射段盘管5的出口和上辐射对流炉管10的出口分别与上辐射段出口集管7相连通;
35.下对流段蛇管12的进口与下对流段进口集管17相连通,下对流段蛇管12的出口与下对流段出口集管18相连通,下辐射段盘管2的进口与下对流段出口集管18相连通,下辐射对流炉管9的进口与下对流段出口集管18相连通,下辐射段盘管2的出口和下辐射对流炉管9的出口分别与下辐射段出口集管4相连通。
3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还包括进口集管19,上对流段进口集管15的进口和下对流段进口集管17的进口分别与进口集管19相连通。
3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还包括出口集管6,上辐射段出口集管7的出口和下辐射段出口集管4的出口分别与出口集管6相连通;
38.互相连通的管路使得介质在炉内能够有序流通,提高了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能。
39.具体地,如图1所示,生物质气燃烧室1可以为以下结构,包括燃烧室1-6,生物质气燃烧室1上设有与燃烧室1-6连通的燃烧器接口1-1,生物质气燃烧室1上设有与燃烧室1-6相连的两个炉门1-3;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炉门1-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
4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烟气沉降室c和上对流室f之间以及下烟气沉降室d和下对流室e之间设有烟气挡板11,烟气挡板11的底部留有烟气过渡口。
41.当本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时,有机热载体介质首先进入进口集管19,然后分别经上对流段进口集管15和下对流段进口集管17对应流入上对流段蛇管13和下对流段蛇管12,再分别经上对流段出口集管16和下对流段出口集管18同时流入到上辐射段盘管5和下辐射段盘管2、上辐射对流炉管10和下辐射对流炉管9,最后经上辐射段出口集管7和下辐射段出口集管4流出汇集到出口集管6后进入供热循环系统管线;
42.当本燃生物质气的有机热载体炉供热状态时,生物质燃烧室内1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依次流经下辐射室a和上辐射室b、然后进入从上部依次进入上烟气沉降室c和下烟气
沉降室d、烟气沉降排灰室1-4和对流排灰室1-5、再依次进入下对流室e和上对流室f,后进入总烟气出口14后进入炉外的烟气回收处理系统。
4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