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火盖及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2207发布日期:2023-03-01 01:1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内环火盖及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环火盖及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内环火盖稳焰方式通常是上稳焰结构或下稳焰结构,仅在火盖的主火孔上方或者仅在其下方局部设计稳焰孔或者稳焰槽,稳焰效果不佳,容易离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内环火盖的局部稳焰结构的稳焰效果不佳、容易离焰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环火盖及灶具燃烧器。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内环火盖,其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上设置有主火孔、第一稳焰孔、第二稳焰孔、第三稳焰孔和下稳焰槽,所述主火孔连通所述火盖本体的内部和外部,所述第一稳焰孔设置于所述主火孔的上方,所述第二稳焰孔设置于所述主火孔的下方,所述第三稳焰孔、所述下稳焰槽均位于所述第二稳焰孔的下方,所述第三稳焰孔自所述火盖本体内部向外部凹陷,所述下稳焰槽自所述火盖本体外部向内部凹陷,且所述第三稳焰孔与所述下稳焰槽连通。
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火盖本体的主火孔上方设置第一稳焰孔即一重上稳焰结构,在主火孔下方设置第二稳焰孔、第三稳焰孔和下稳焰槽,即多重下稳焰结构,且第三稳焰孔与下稳焰槽连通,使一重上稳焰结构和多重下稳焰结构同时从上方和下方对主火孔的火焰起到稳焰效果,极大提升了稳焰性能。
7.优选地,所述第二稳焰孔由内而外向上倾斜,所述下稳焰槽为环绕所述火盖本体外壁面设置的环槽,由所述火盖本体外壁面水平方向向内延伸,所述下稳焰槽与所述第二稳焰孔、所述第三稳焰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壁面一侧相切连通。
8.在本方案中,第二稳焰孔由内而外向上倾斜,有利于燃气从第二稳焰孔下方往上流通。下稳焰槽为环绕火盖本体外壁面设置的环槽,使下稳焰槽在其周向上均匀稳焰;其由火盖本体外壁面水平方向向内延伸,能够更好地满足下稳焰槽同时与第二稳焰孔、第三稳焰孔相连通,通过第二稳焰孔、第三稳焰孔给下稳焰槽供气,使下稳焰槽产生的环缝火焰燃烧更加充分,提升对第二稳焰孔和主火孔的稳焰作用。
9.优选地,所述第一稳焰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稳焰孔由内而外向上倾斜。
10.在本方案中,第一稳焰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利于内环火盖内顶部的燃气通过第一稳焰孔;第三稳焰孔由内而外向上倾斜,有利于内环火盖内底部的燃气通过第三稳焰孔,有效提升稳焰效果。
11.优选地,在所述火盖本体上方设置防堵帽沿,所述防堵帽沿向外凸出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壁面。
12.在本方案中,在火盖本体上方设置防堵帽沿,有效防止溢液沿内环火盖向下,造成
熄火、部分熄火、堵塞火孔等不良后果。
13.优选地,在所述火盖本体上设置上稳焰槽,所述上稳焰槽为形成于所述防堵帽沿的下方的凹槽,所述上稳焰槽位于所述第一稳焰孔的上方。
14.在本方案中,在防堵帽沿下方设置上稳焰槽,使其位于第一稳焰孔的上方,上稳焰槽对第一稳焰孔的火焰下压形成整圈的环缝火焰,上稳焰槽结合第一稳焰孔使用,组成双重上稳焰结构,对主火孔的上半部分火焰进行稳焰,并且双重上稳焰结构与多重下稳焰结构结合,提升稳焰效果。
15.优选地,所述防堵帽沿设置溢液缺口。
16.在本方案中,在防堵帽沿上设置溢液缺口,使溢液等物沿溢液缺口直接排出内环火盖外,有效防止溢液熄灭火焰、堵塞火孔等。
17.优选地,所述防堵帽沿在所述溢液缺口处向下延伸形成下沉边沿,所述下沉边沿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壁面之间间隔设置。
18.在本方案中,防堵帽沿在溢液缺口处向下延伸形成下沉边沿,能够更好地引导溢液等物排出内环火盖外。
19.优选地,所述下沉边沿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壁面通过凸起连接部连接。
20.在本方案中,下沉边沿与火盖本体的外壁面通过凸起连接部连接,加强下沉边沿的结构强度,使下沉边沿稳定地与火盖本体的外壁面连接。
21.优选地,所述凸起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稳焰孔的上方,所述凸起连接部的两端具有斜面。
22.在本方案中,凸起连接部设置在第一稳焰孔的上方,能够提供第一稳焰孔在该位置连续设置的空间。凸起连接部两端具有斜面,能够有效引导凸起连接部下方第一稳焰孔的火焰与左右两边的第一稳焰孔的火焰快速连接起来,在上稳焰槽形成整圈的环缝火焰,从而确保内环火盖上主火孔周圈的火焰所受的上方的稳焰效果相当,减少离焰产生。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一种灶具燃烧器,其特点在于,该灶具燃烧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内环火盖。
24.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2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火盖本体的主火孔上方设置第一稳焰孔即一重上稳焰结构,在主火孔下方设置第二稳焰孔、第三稳焰孔和下稳焰槽,即多重下稳焰结构,且第三稳焰孔与下稳焰槽连通,使一重上稳焰结构和多重下稳焰结构同时从上方和下方对主火孔的火焰起到稳焰效果,极大提升了稳焰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环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内环火盖1
30.火盖本体2
31.灶具燃烧器3
32.主火孔20
33.第一稳焰孔21
34.第二稳焰孔22
35.第三稳焰孔23
36.下稳焰槽24
37.上稳焰槽25
38.防堵帽沿26
39.溢液缺口261
40.下沉边沿262
41.凸起连接部27
42.斜面271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4.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内环火盖1,如图1所示,其包括火盖本体2,火盖本体2上设置有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1、第二稳焰孔22、第三稳焰孔23和下稳焰槽24,主火孔20连通火盖本体2的内部和外部,第一稳焰孔21设置于主火孔20的上方,第二稳焰孔22设置于主火孔20的下方,第三稳焰孔23、下稳焰槽24均位于第二稳焰孔22的下方,第三稳焰孔23自火盖本体2内部向外部凹陷,下稳焰槽24自火盖本体2外部向内部凹陷,且第三稳焰孔23与下稳焰槽24连通。
4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火盖本体2的主火孔20上方设置第一稳焰孔21即一重上稳焰结构,在主火孔20下方设置第二稳焰孔22、第三稳焰孔23和下稳焰槽24,即多重下稳焰结构,且第三稳焰孔23与下稳焰槽24连通,使一重上稳焰结构和多重下稳焰结构同时从上方和下方对主火孔20的火焰起到稳焰效果,极大提升了稳焰性能。
46.具体地,内环火盖1整体呈圆柱状,内部有内腔。燃气从内环火盖1的内腔经过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1、第二稳焰孔22、第三稳焰孔23和下稳焰槽24排出而形成火焰。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1、第二稳焰孔22均连通火盖本体2的内部和外部。第三稳焰孔23从火盖本体2的内部直接连通到下稳焰槽24的顶部。主火孔20、第二稳焰孔22、第三稳焰孔23由火盖本体2内部朝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一侧向上倾斜。第一稳焰孔21的轴向为水平方向。各稳焰孔径可以略小于主火孔20的孔径。第一稳焰孔21与主火孔20、主火孔20与第二稳焰孔22以及第二稳焰孔22与第三稳焰孔23分别呈上下两排设置,并沿着火盖本体2环绕方向交错间隔设置,使外周一圈的火焰均匀,不易离焰。
4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稳焰孔22由内而外向上倾斜,下稳焰槽24为环绕火盖本体2外壁面设置的环槽,由火盖本体2外壁面水平方向向内延伸,下稳焰槽24与第二稳焰孔22、第三稳焰孔23在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一侧相切连通。
48.第二稳焰孔22由内而外向上倾斜,有利于燃气从第二稳焰孔22下方往上流通并形成火焰。下稳焰槽24为环绕火盖本体2外壁面设置的环槽,使下稳焰槽24在其周向上均匀稳焰,其由火盖本体2外壁面水平方向向内延伸,能够更好地满足下稳焰槽24同时与第二稳焰
孔22、第三稳焰孔23相连通。第二稳焰孔22、第三稳焰孔23同时给下稳焰槽24供气,使下稳焰槽24产生的环缝火焰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下稳焰槽24对第二稳焰孔22和主火孔20的稳焰作用。
4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稳焰孔2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三稳焰孔23由内而外向上倾斜。第一稳焰孔21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利于内环火盖1内顶部的燃气通过第一稳焰孔21形成火焰;第三稳焰孔23由内而外向上倾斜,有利于内环火盖1内底部的燃气通过第三稳焰孔23给下稳焰槽24供气,有效提升稳焰效果。可以在内环火盖1内的底部设置环形台阶,第三稳焰孔23设置在环形台阶上,自环形台阶由内而外向上倾斜,使燃气在内环火盖1各个方向都能供气,气流均匀,提升稳焰效果。
5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火盖本体2上方设置防堵帽沿26,防堵帽沿26向外凸出于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是在火盖本体2上方的四周向外延伸设置防堵帽沿26。防堵帽沿26与火盖本体2的顶面可以形成喇叭状,自下而上扩大。防堵帽沿26的设置有效防止溢液沿内环火盖1向下而造成熄火、部分熄火、堵塞火孔等不良后果。
5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火盖本体2上设置上稳焰槽25,上稳焰槽25为形成于防堵帽沿26的下方的凹槽,上稳焰槽25位于第一稳焰孔21的上方。上稳焰槽25是环切在防堵帽沿26下方的凹槽。第一稳焰孔21的火焰向上燃烧,上稳焰槽25对第一稳焰孔21的火焰下压形成整圈的环缝火焰。上稳焰槽25结合第一稳焰孔21使用,组成双重上稳焰结构,对主火孔20的上半部分火焰进行稳焰,并且双重上稳焰结构与多重下稳焰结合,提升稳焰效果。
5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沿第一稳焰孔21的中心连线绕火盖本体2环切形成凹槽。
53.在再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稳焰孔21可以由内而外向上倾斜,并不贯通火盖本体2。相应地,可以将上稳焰槽25环绕设置在火盖本体2的上方四周,且在防堵帽沿26下方,由外向内延伸与第一稳焰孔21相切贯通。
5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防堵帽沿26上设置溢液缺口261,使溢液沿溢液缺口261直接排出内环火盖1外,有效防止溢液熄灭火焰、堵塞火孔等。可以将溢液缺口261设置在远离点火针所对的火孔的一侧,避免在点火的时候,溢液等物掉落到点火针使点火困难甚至点火失败。
5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防堵帽沿26在溢液缺口261处向下延伸形成下沉边沿262,下沉边沿262向下凸出防堵帽沿26底部,能够更好地引导溢液排出内环火盖1外。下沉边沿262与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之间间隔设置,防止溢液顺着下沉边沿262流到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导致熄火、离焰等。同时,下沉边沿262也能够使该溢液缺口261下方的上稳焰槽25更深,从而提升上稳焰槽25的稳焰性能。
5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下沉边沿262与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通过凸起连接部27连接,加强下沉边沿262、溢液缺口261处防堵帽沿26的结构强度,使下沉边沿262稳定地与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连接,使内环火盖1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提升防溢液及稳焰等性能。
5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凸起连接部27设置于第一稳焰孔21的上方,凸起连接部27的两端具有斜面271。具体地,凸起连接部27上端连接在上稳焰槽25顶面,其底部不超过下沉边沿262,下沉边沿262的内壁面、凸起连接部27的底面以及火盖本体2的外壁面形
成凹槽,该凹槽与上稳焰槽25连通,是上稳焰槽25的一部分。凸起连接部27设置在第一稳焰孔21的上方,能够提供在该位置连续设置第一稳焰孔21的空间。在该位置上,设置与左右两侧相连续的第一稳焰孔21,避免此处的火焰长短明显,与周圈其他火焰不一致,或者在恶劣状态下会出现局部离焰,提升稳焰效果。凸起连接部27两端具有斜面271,该斜面271设置为45度的斜面271,能够有效引导凸起连接部27下方第一稳焰孔21的火焰与左右两边的第一稳焰孔21的火焰快速连接起来,在上稳焰槽25形成整圈的环缝火焰,从而确保内环火盖1主火孔20周圈的火焰所受的上方的稳焰效果是相当的,减少离焰产生。
58.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一种灶具燃烧器3,如图2所示,该灶具燃烧器3包括如上的内环火盖1。
59.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