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7355发布日期:2023-03-29 15:4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多用不锈钢或金属钛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燃烧器的作用是通过火焰燃烧使试样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液进入燃烧器,在火焰温度和火焰气氛作用下,经过干燥、熔融、蒸发、离解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基态原子,以及部分激发态原子、离子和分子,一个设计良好的燃烧器应具有原子化效率高、噪声小、火焰稳定的性能,以保证有较高的吸收灵敏度和测定精密度,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缝隙燃烧器产生原子蒸气。根据所用燃气和助燃气的种类不同,燃烧器缝隙的长度,宽度各有不同,一般燃烧器上都标注有适用的燃气和助燃气。
3.但是现有的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燃烧器由于火焰喷射的距离受限,其加工的范围也受到限制,使得燃烧器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燃烧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通过的燃烧器喷管、隔热槽、隔热垫真空、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相互配合,使得燃烧器主体在运作的过程中,其火焰通过燃烧器主体内壁壁管途径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的结构时,由于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组合形成“拉瓦尔喷管”结构,使得火焰有第一喷管槽进入后再由第三喷管槽喷出时会使得火焰喷射的距离更远,使得燃烧器主体的燃烧的火焰喷射距离大大提高,使得燃烧器主体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所述燃烧器主体一端插嵌有燃烧器喷管,所述燃烧器喷管一端开设有第一喷管槽,所述第一喷管槽一侧贴合开设有第二喷管槽,所述第二喷管槽一侧贴合开设和有第三喷管槽,所述燃烧器喷管内部开设有隔热槽,所述隔热槽内部设置有隔热垫真空,所述第三喷管槽设置的截面形状为喇叭状,所述第一喷管槽设置的截面同为喇叭状,所述第三喷管槽与第一喷管槽设置的喇叭状截面较小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喷管槽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组合设置形成“拉瓦尔喷管”结构。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槽内壁填涂有丙烯酸树脂涂料,所述隔热垫真空内部处于真空状态。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喷管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圆块,所述第一限位圆块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金属块,所述燃烧器主体内部开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固定放置有磁吸块,所述磁性金属块顶部外壁穿过移
动槽与放置槽和磁吸块相互贴合,所述放置槽一侧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部固定插嵌设置有抵块,所述抵块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圆块,所述第二限位圆块一端固定有挤压块,所述抵块外壁缠绕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挤压块穿过挤压槽固定连接有挤压圆板。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吸块内部开设有孔槽,所述抵块外壁口径大小小于磁吸块内部开设有孔槽内壁口径大小,所述抵块外壁与磁吸块内部开设的孔槽内壁相互贴合。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回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限位圆块上,所述回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挤压槽内壁上。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圆板在燃烧器喷管外壁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挤压圆板设置的组合形状为环形形状,所述挤压圆板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的燃烧器喷管、隔热槽、隔热垫真空、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相互配合,使得燃烧器主体在运作的过程中,其火焰通过燃烧器主体内壁壁管途径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的结构时,由于第一喷管槽、第二喷管槽和第三喷管槽组合形成“拉瓦尔喷管”结构,使得火焰有第一喷管槽进入后再由第三喷管槽喷出时会使得火焰喷射的距离更远,使得燃烧器主体的燃烧的火焰喷射距离大大提高,使得燃烧器主体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强。
13.2、通过的移动槽、第一限位圆块、磁性金属块、放置槽、磁吸块、挤压槽、抵块、第二限位圆块、挤压块、回复弹簧和挤压圆板相互配合,使得擦做人员按压挤压圆板,使得燃烧器主体与燃烧器喷管解除固定,继而提高装置的便携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换或维修燃烧器喷管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主体处立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喷管处立体结构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结构放大图。
18.其中:1、燃烧器主体;2、燃烧器喷管;3、隔热槽;4、隔热垫真空;5、第一喷管槽;6、第二喷管槽;7、第三喷管槽;8、移动槽;9、第一限位圆块;10、磁性金属块;11、放置槽;12、磁吸块;13、挤压槽;14、抵块;15、第二限位圆块;16、挤压块;17、回复弹簧;18、挤压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1,燃烧器主体1一端插嵌有燃烧器喷管2,燃烧器喷管2一端开设有第一喷管槽5,第一喷管槽5一侧贴合开设有第二喷管槽6,第二喷管槽6一侧贴合开设和有第三喷管槽7,燃烧器喷管2内部开设有隔热槽3,隔热
槽3内部设置有隔热垫真空4,第三喷管槽7设置的截面形状为喇叭状,第一喷管槽5设置的截面同为喇叭状,第三喷管槽7与第一喷管槽5设置的喇叭状截面较小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喷管槽6两侧设置,第一喷管槽5、第二喷管槽6和第三喷管槽7组合设置形成“拉瓦尔喷管”结构;火焰喷射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因此气流不断加速,当到达第三喷管槽7时,流速已经超过了音速,而跨音速的流体在运动时却不再遵循“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越大,流速越快,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从而使得燃烧器主体1内的火焰喷射的距离更长。
21.继而,隔热槽3内壁填涂有丙烯酸树脂涂料,隔热垫真空4内部处于真空状态;该结构使得燃烧器喷管2内壁的温度能够得到一定的隔热,从而不会由于温度过高影响燃烧器喷管2外壁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
22.接下来,燃烧器喷管2内部开设有移动槽8,移动槽8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圆块9,第一限位圆块9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金属块10,燃烧器主体1内部开设置有放置槽11,放置槽11内部固定放置有磁吸块12,磁性金属块10顶部外壁穿过移动槽8与放置槽11和磁吸块12相互贴合,放置槽11一侧开设有挤压槽13,挤压槽13内部固定插嵌设置有抵块14,抵块1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圆块15,第二限位圆块15一端固定有挤压块16,抵块14外壁缠绕设置有回复弹簧17,挤压块16穿过挤压槽13固定连接有挤压圆板18;通过该结使得燃烧器喷管2插入燃烧器主体1内部后,通过转动使得磁性金属块10与放置槽11相互对应,此时通过磁吸块12的吸力从而使得磁性金属块10与第一限位圆块9向磁吸块12处移动,当磁性金属块10与磁吸块12相互贴合吸附的同时,磁性金属块10也形成了燃烧器喷管2对燃烧器主体1的限位,从而使得燃烧器喷管2能够固定在燃烧器主体1内部,反之,通过按动挤压圆板18,受到推力的影响挤压块16带动第一限位圆块15与抵块14向下接触并推动磁性金属块10与移动槽9向移动槽8内部复位,当磁性金属块10与移动槽9复位至移动槽8内部的时候,便解除了磁性金属块10对放置槽11的限位,此时及时转动燃烧器喷管2,燃烧器喷管2便可以将自身快速且便捷的拆卸下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燃烧器喷管2能够得到及时更换与保养维护,延长了燃烧器喷管2与燃烧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
23.此时,磁吸块12内部开设有孔槽,抵块14外壁口径大小小于磁吸块12内部开设有孔槽内壁口径大小,抵块14外壁与磁吸块12内部开设的孔槽内壁相互贴合;通过此结构使得抵块14能够顺利穿过磁吸块12接触磁性金属块10并向下抵压磁性金属块10,使得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24.接着,回复弹簧17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圆块15上,回复弹簧17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挤压槽13内壁上;利用该结构使得挤压块16在不受到推力或外力的影响下后会利用回复弹簧17的弹性性能进行复位,从而使得挤压圆板18能够正常复位,保障了装置的完整性。
25.需要说明是,挤压圆板18在燃烧器喷管2外壁设置有四组,四组挤压圆板18设置的组合形状为环形形状,挤压圆板18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利用该结构使得操作人员在对挤压圆板18进行挤压的时候,手可以更好的贴合挤压圆板18,从而更好得对挤压圆板18进行推动,此外通过防滑纹路的设置,使得装置的打滑操作失误得到降低。
2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
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