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2698发布日期:2024-01-23 10:3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家用灶具,具体涉及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1、上进风燃烧器为了避免溢液导致的喷嘴堵塞而采用了喷嘴上置式设计,引射管横置在燃烧器底部,且引射管的长度受燃烧器外径的限制而小于常规引射管的长度,因此引射结构的引射性能会弱于常规下进风结构的引射性能。

2、为了弥补上进风燃烧器一次空气不足的问题,本技术人在外环火盖的顶壁采用了薄壁多孔形式,如申请号为202121878439.6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215863399u),包括有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有环状顶壁,该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共同形成有混气腔,环状顶壁沿径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圈连通所述混气腔的环缝,环状顶壁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隔块,相邻隔块将各个环缝分隔成各自对应的出火区域。

3、但是实际使用时,外环火盖内侧、内环火盖外侧的二次空气需要同时补充给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导致上述专利存在外环火盖之内圈上的火孔(即相对靠近内环火盖的火孔)处二次空气补充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提高燃烧效率的外环火盖。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外环火盖的燃烧器。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环火盖,包括有:

4、火盖本体,具有环状顶壁、自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内环壁、自环状顶壁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所述环状顶壁、内环壁以及外环壁之间共同形成有环形混气腔,所述环状顶壁设有周向延伸并连通环形混气腔的环缝,所述环缝至少有两个并沿径向间隔分布;所述环状顶壁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设有内外延伸的径向筋条,所述径向筋条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径向筋条将各个环缝分隔成各自对应的出火孔;

5、其特征在于:

6、对于径向上相邻的两个环缝,位于内侧的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位于外侧的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

7、如此,外侧二次空气充足,对应的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较大,外界的二次空气足以补入至位于外侧的环缝处,进而能降低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燃烧效率更高;内侧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不大于外侧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且径向筋条处无火孔,径向筋条的上表面形成内外延伸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外侧的部分二次空气能沿着径向筋条的上表面流动至内侧,也能保证内侧环缝二次空气的补入,使得整体燃烧器的燃烧效率提升。

8、优选地,所述环状顶壁之位于相邻两个环缝之间的部分为环形筋条;

9、单个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与对应的单个环形筋条在径向上的宽度的比值为1.5~2。如此,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为:一、有利于二次空气补充,且此比值能够满足出火面积对二次空气的需求;二、环形筋条的宽度尺寸影响传火的同时,还会影响火盖强度,而上述比值能保证火盖强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径向上的传火。

10、而当单个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与对应的单个环形筋条在径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小于1.5时,由于家用燃气灶火盖面积有限,此时出火孔面积过小,无法合理排布,不能满足大负荷的设计要求;当单个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与对应的单个环形筋条在径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2时,环缝间供二次空气流通的通道过小,无法满足内部火孔对二次空气的需求,影响燃烧效率。

11、优选地,单个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为1.5~3mm。若单个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1.5mm,使得出火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大负荷的要求;若单个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大于3mm,在火盖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使得环缝间供二次空气流通的通道过小,无法满足火孔对二次空气的需求,影响燃烧效率。

12、优选地,所述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由下至上不变或增大。即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由下至上不减小,从而能降低出气阻力;且由于环缝上端尺寸较大,使得径向上相邻环缝的上端口相对靠拢,有利于径向上的传火;且环缝上端口尺寸较大能提高与二次空气的接触面积。上述的由下至上指的是燃气流动方向。

13、在上述方案中,为了进一步促进二次空气的补充,优选地,所述环状顶壁由内至外向下倾斜。倾斜的环状顶壁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一、空气受热后向上流动,倾斜设置的环状顶壁有利于二次空气由外至内流动,使得外环火盖内圈上的出火孔以及内环火盖的出火孔处的二次空气补充更顺畅,燃烧效率更高;二、结合径向筋条,有利于导流溢液,使得溢液能沿着径向筋条流下;三、在火盖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倾斜设置的环状顶壁相对于平面状的环状顶壁可设置更多出火孔,保证足够大出火面积;四、环状顶壁的外侧边缘所处的高度较低,降低燃烧器整体高度。

14、径向筋条可凸设于环状顶壁的上表面或/和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径向筋条凸设于环状顶壁的下表面。径向筋条设置于环状顶壁的下表面,使得出火孔根部位于相邻径向筋条形成的槽内,使得周向传火更容易,火从环缝出来之后向两边散开。同时,能隔开相邻的出火孔而起到防堵作用,使得溢液能沿着径向筋条流下,避免溢液沿着环状顶壁的下表面周向流动而蔓延至周围的其他出火孔,从而能防止周围的出火孔堵塞。

15、优选地,所述径向筋条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为1.5~7mm。该厚度范围内的径向筋条能起到较好的防堵导流作用,且燃气从相邻径向筋条之间向上流动、通过时,径向筋条能对燃气进行预热,反之燃气吸收了径向筋条的热量后有利于火盖散热。若径向筋条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大于7mm,一会导致火盖下方的混气室空间不足,影响混气效果,二会导致溢液无法沿着径向筋条流下,而残留在径向筋条上,从而堵塞出火孔。若径向筋条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小于1.5mm,则无法较好地隔开周向相邻的出火孔,溢液无法完全沿着径向筋条流下。

16、优选地,单个出火孔在周向上的长度与对应的单个径向筋条在周向上的宽度之比为0.8~2。如此,能保证传火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火孔强度和出火面积。若宽度之比小于0.8,会导致传火效果不佳。径向筋条的上表面形成内外延伸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外侧的部分二次空气能沿着径向筋条的上表面流动至内侧,若宽度之比大于2,则会导致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小,影响二次空气的补入,从而影响燃烧效率。

17、优选地,单个径向筋条在周向上的宽度为1.5~4mm。

18、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径向筋条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缩小。如此,燃气从相邻径向筋条之间向上流动、通过时,能得到加速。且上述的由下至上指的是燃气流动方向。

1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径向筋条之间的间距由外至内逐渐缩小。从而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一、火盖下方的燃气在相邻两个径向筋条之间由外至内流动时,能得加速;二、使得由外至内,各出火孔的出火面积减小,即位于内侧的出火孔所需的二次空气小于位于外侧的出火孔所需的二次空气,而外侧二次空气充足,对应的出火孔的出火面积较大,燃烧效率更高;外侧的部分二次空气能沿着径向筋条流动至内侧,也能保证内侧出火孔对应的二次空气的补入,使得整体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0、优选地,所述径向筋条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环状顶壁对应的圆心。从而有利于燃气的输出。

21、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火孔呈四边形。

2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外环火盖。

23、优选地,所述燃烧器用于灶具。

24、所述燃烧器优选为上进风燃烧器。当然,所述燃烧器也可为下进风燃烧器。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位于内侧的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设计为小于或等于位于外侧的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外侧二次空气充足,对应的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较大,外界的二次空气足以补入至位于外侧的环缝处,进而能降低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燃烧效率更高;内侧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不大于外侧环缝在径向上的尺寸,且径向筋条处无火孔,径向筋条的上表面形成内外延伸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外侧的部分二次空气能沿着径向筋条的上表面流动至内侧,也能保证内侧环缝二次空气的补入,使得整体燃烧器的燃烧效率提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