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组件和灶具。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点火针和热电偶分开设置在燃烧器的内外两侧,安装繁琐,点火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组件和灶具。
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烧器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
3、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器呈环形,并在内周缘形成有第一火孔;
4、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器呈环形,并在内周缘形成有第二火孔,所述第二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器上方,所述第二燃烧器的内径比所述第一燃烧器的内径大;
5、点火模块,所述点火模块包括点火针、热电偶和第一支架,所述点火针和所述热电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点火模块被配置成,所述点火针靠近所述第一火孔设置。
6、上述燃烧器组件,点火模块通过将点火针和热电偶集成为一体,使得点火针靠近第一火孔并位于燃烧器组件内部,以提高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的点火成功率,安装简便。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器和所述第二燃烧器之间。
8、如此,使得点火模块设置在燃烧器组件内部,避免意外碰撞造成损坏,从而提高点火模块的稳定性和点火效率。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针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的中轴线成α角,所述α角的范围为(30°,90°)。
10、如此,使得点火针从第一燃烧器内周缘的上方靠近第一火孔,以点燃第一火孔的燃气,从而提高点火成功率。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针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的中轴线成α角,所述α角的范围为(60°,70°)。
12、如此,保证点火针与第一火孔的位置较适宜,使得第一燃烧器的点火成功率较高。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器内侧。
14、如此,使得点火针从第一燃烧器内周缘的下方靠近第一火孔,以点燃第一火孔的燃气,从而提高点火成功率。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固定片及自所述固定片伸出的两组弹片,每组所述弹片形成对应的一个卡槽,所述点火针和所述热电偶分别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16、如此,保证点火针和热电偶稳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从而保证燃烧器组件的正常点火和熄火保护。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燃烧器包括第一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板上的第一上板和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下板形成有第一下孔道,所述第一上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下孔道对应的第一上孔道,所述第一下孔道与所述第一上孔道正对形成所述第一火孔,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板与所述第一上板之间,并将所述第一下孔道与所述第一上孔道分隔开。
18、如此,第一上板的第一上孔道和第一下板的第一下孔道正对设置,以使第一燃烧器的第一火孔正对成型,从而提高第一燃烧器的火孔总面积,进而提高第一燃烧器的火焰强度和负荷上限。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隔板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被配置成与所述点火针产生的电弧接触。
20、如此,第一分隔板形成突起部,与点火针产生的电弧接触以防电弧乱跑,从而提升点火成功率,提高用户体验。
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燃烧器包括第二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板上的第二上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下板形成有第二下孔道,所述第二上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下孔道对应的第二上孔道,所述第二下孔道与所述第二上孔道正对形成所述第二火孔,所述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板与所述第二上板之间,并将所述第二下孔道与所述第二上孔道分隔开。
22、如此,第二上板的第二上孔道和第二下板的第二下孔道正对设置,以使第二燃烧器的第二火孔正对成型,从而提高第二燃烧器的火孔总面积,进而提高第二燃烧器的火焰强度和负荷上限。
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燃烧器的内径为所述第一燃烧器的内径的1.2倍至2.5倍。
24、如此,以保证燃烧器组件产生的火焰可较好地包覆锅底,从而提高烹饪效率。
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燃烧器的内径为所述第一燃烧器的内径的1.5倍。
26、如此,通过调整适宜的火焰位置,在保证火焰较好地包覆锅底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锅底的受热面积和烹饪效率。
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有固定孔,所述点火模块通过所述固定孔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28、如此,在保证点火模块稳定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情况下,使得点火针朝向并靠近突起部,从而保证点火效率。
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二火孔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的范围为(15mm,40mm)。
30、如此,以提高燃烧器组件的点火效率和散热效率。在第一高度差大于40mm时,第一高度差过大,使得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的距离过远,难以通过第一燃烧器的火焰辅助第二燃烧器点火。在第一高度差小于15mm时,第一高度差过小,使得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的距离过近,散热效果较差,使得燃烧器组件内部热量过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3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二火孔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的范围为(20mm,30mm)。
32、如此,进一步提高燃烧器组件的点火效率和散热效率。在第一高度差大于30mm时,第一高度差过大,使得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的距离过远,难以通过第一燃烧的火焰辅助第二燃烧器点火。在第一高度差小于20mm时,第一高度差过小,使得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的距离过近,散热效果较差,使得燃烧器组件内部热量过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3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二火孔存在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为23.65mm。
34、如此,使得燃烧器组件的点火效率和散热效率较高,从而保证燃烧器组件的安全性。
3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器和所述第二燃烧器之间,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火孔顶部存在第二高度差,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二火孔底部存在第三高度差,所述第三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高度差。
36、如此,使得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分别与导流板之间保持适宜间距,以提高燃烧器组件内部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燃烧器组件的燃烧效率。
3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差的范围为(0,8mm)。
38、如此,使得第一燃烧器顶部与导流板保持适宜间距,以提高二次空气的供应,从而提高第一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3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差为5mm。
40、如此,在保证第一燃烧器顶部与导流板存在适宜间距的情况下,使得二次空气的供应量充足,从而使得第一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较高。
4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高度差的范围为(0,15mm)。
42、如此,使得第二燃烧器底部与导流板保持适宜的距离,以提高二次空气的供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保证燃烧器组件的火焰均匀性。
4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高度差为9mm。
44、如此,在保证第二燃烧器底部与导流板存在适宜距离的情况下,使得二次空气的供应量充足,从而使得燃烧器组件的燃烧效率较高,火焰均匀性较好。
4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传火间隙,所述第一传火间隙连通相邻两个第一火孔。
46、如此,使得相邻两个独立的第一火孔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形成整体火焰,进而提高第一燃烧器的传火能力和抗脱火能力。
4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上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传火间隙,所述第二传火间隙连通相邻两个第二火孔。
48、如此,使得相邻两个独立的第二火孔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形成整体火焰,进而提高第二燃烧器的传火能力和抗脱火能力。
4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燃烧器组件。
50、上述灶具,点火模块通过将点火针和热电偶集成为一体,使得点火针靠近第一火孔并位于燃烧器组件内部,以提高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的点火成功率,安装简便。
5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