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用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消失模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2、消失模铸造浇注时需要燃烧白模,白模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白模燃烧后生成的含有苯类有机物的废气由真空泵排入大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相关技术中,采用燃烧法对消失模的尾气进行处理,尾气经过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目前,很多的消失模废气处理装置,直接将废气通过真空泵排放到燃烧装置内进行燃烧,但是,消失模浇注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碳黑易会覆盖催化剂或与催化剂发生作用,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从而需要更换新的催化剂,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尾气的预处理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失模铸造用尾气处理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尾气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消失模铸造用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集气模块、预处理模块和催化燃烧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吸附箱,所述吸附箱自上而下设置为上箱室、中箱室和下箱室,所述上箱室上设有与集气模块相连通的进气端口,所述上箱室和中箱室之间设有可开闭的第一阀口,所述中箱室和下箱室之间设有可开闭的第二阀口,所述下箱室连通有主风机,所述中箱室内设有吸附机构,所述中箱室通过吸附机构分为自上而下的冷气间和热气间,所述冷气间连通有上风道,所述热气间连通有下风道,所述催化燃烧模块的输入端与上风道连通,输出端与下风道连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系统时,启动主风机,通过集气模块收集消失模铸造车间内的尾气,第一阀口打开时,尾气从上箱室进入中箱室,通过中箱室内的吸附机构对尾气进行吸附处理,可将尾气中的颗粒物及其它固体杂质吸附,完成吸附后的尾气通过上风道进入催化燃烧模块进行尾气的催化燃烧。本技术在进行催化燃烧前,先将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去除,改善尾气的预处理效果,减小了催化燃烧模块中催化剂被污染、覆盖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催化剂的活性及催化燃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催化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可通过下风道进入热气间,可与冷气间中的尾气发生热交换,使自身降温的同时对冷气间中的尾气进行预热,实现余热利用,有利于提升该系统的催化燃烧效率。
5、可选的,所述催化燃烧模块包括底箱和设于底箱上的催化箱和换热箱,所述催化箱内设有催化燃烧机构,所述催化箱上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且所述上开口设于催化燃烧机构的上方,下开口设于催化燃烧机构的下方,所述换热箱上设有冷进口和冷出口,所述冷进口与上风道连通,所述冷出口与下开口连通,所述换热箱的上端设有热进口,下端设有热出口,所述热进口与上开口连通,所述热出口与底箱连通,所述底箱与下风道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催化燃烧前的尾气通过冷进口进入换热箱,与此同时,尾气催化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自上开口经过热进口后进入到换热箱中,催化燃烧前后的气体在换热箱内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尾气在经过催化燃烧机构前实现二次预热,进一步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催化燃烧效率。
7、可选的,所述催化燃烧机构包括催化件和用于放置催化件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方设有加热件,所述放置板和加热件均固定于催化箱内,所述催化燃烧机构设有多组。
8、可选的,所述第一阀口处设有第一阀板,所述第二阀口处设有第二阀板,所述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之间连接有中间杆,所述上箱室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阀板连接。
9、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上箱室内的电磁铁和导磁块,所述第一阀板上端竖直设置有导杆,所述导磁块设于导杆的上端,所述导杆的外侧套设有导筒,所述导筒固定于电磁铁的下侧且所述电磁铁的作用端伸入导筒内。
10、可选的,所述中箱室设有多个,所述上风道上设有上排气盒,所述上排气盒与中箱室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排气盒的上端设有上盒口,所述上盒口位于对应冷气间内,所述中间杆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封闭上盒口的上盖板;
11、所述下风道上设有下排气盒,所述下排气盒与中箱室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排气盒的上端设有下盒口,所述下盒口位于对应热气间内,所述中间杆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封闭下盒口的下盖板;
12、当所述中间杆处于上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呈闭合状态,所述上盒口和下盒口呈打开状态;
13、当所述中间杆处于下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呈打开状态,所述上盒口和下盒口呈闭合状态。
14、可选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于中箱室内的隔板和设于隔板下侧的吸附滤筒,所述隔板上设有供中间杆穿过的穿孔,所述隔板的下侧穿设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吸附滤筒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管与吸附滤筒的内腔连通,所述吸附滤筒的下端设有封闭底板。
15、可选的,所述吸附滤筒的内侧设有连接骨架,所述连接骨架的下端与封闭底板固定,上端设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端设有l型卡槽,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有与l型卡槽相匹配的卡杆。
16、可选的,所述底箱上设有第一抽排管及控制第一抽排管通断的第一通断件,所述第一抽排管远离底箱的一端设有前连接气盒,所述前连接气盒连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输出端设有后连接气盒,所述后连接气盒连通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输出端与下风道连通。
17、可选的,所述后连接气盒和混气盒之间通过混气盒连通,所述底箱上设有第二抽排管及控制第二抽排管通断的第二通断件,所述第二抽排管远离底箱的一端与混气盒连通。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通过吸附箱的设置,本技术在进行催化燃烧前,先将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去除,改善尾气的预处理效果,减小了催化燃烧模块中催化剂被污染、覆盖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催化剂的活性及催化燃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催化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可通过下风道进入热气间,可与冷气间中的尾气发生热交换,使自身降温的同时对冷气间中的尾气进行预热,实现余热利用,有利于提升该系统的催化燃烧效率。
20、2.通过催化箱、换热箱和底箱的设置,催化燃烧前的尾气通过冷进口进入换热箱,与此同时,尾气催化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自上开口经过热进口后进入到换热箱中,催化燃烧前后的气体在换热箱内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尾气在经过催化燃烧机构前实现二次预热,进一步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催化燃烧效率。
21、3.通过电磁铁、导磁块、导杆和导筒的设置,当电磁铁励电生磁时,导磁块受到向上的磁吸力,带动导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阀板向上移动;当电磁铁断电失磁时,导磁块及与之相连的部件受重力作用向下降落,进而带动第一阀板向下移动,实现驱动第一阀板升降的目的。通过导筒可对导杆的升降移动进行导向,此外,由于上箱室中的尾气中含有部分铁粉、铁屑,导筒能够对电磁铁的作用端进行包覆防护,防止电磁铁励电生磁时暴露于上箱室中吸附尾气中的铁粉、铁屑,进而影响导磁块受到的磁吸力。
22、4.通过隔板、吸附滤筒和封闭底板的设置,隔板上侧和吸附滤筒的内腔形成冷气间,隔板下侧和吸附滤筒的外侧形成热气间,热气间内的洁净的气体生成物能够与冷气间内的尾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尾气进行预热。且热气间内的气体生成物的密度低于冷气间内尾气的密度,气体生成物受到上浮的作用力,能够快速运动到吸附滤筒的外侧并与透过吸附滤筒并到达吸附滤筒外侧的尾气进行换热,原先的尾气经过热传递后温度上升而逐渐上浮,从而使得冷气间内的尾气先从内向外、后从外向内两次通过吸附滤筒,实现两次吸附过滤,提升了该系统对尾气的吸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