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36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炉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营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户外野营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选择,当人们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时,无论是用于野餐还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对食物进行熟制加工,针对这种需求,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野外熟制加工食物用的野营炉。然而目前的野营炉仅可以满足低海拔地区的使用,而一旦野营炉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就会出现炉内燃料燃烧不充分,烟雾量大,发热量较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空气的氧气含量较低。因此,如何能够使得野营炉在高海拔缺氧地区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野营炉。该野营炉体积小,结构轻巧,结实耐用,可适应各种野营环境,设置煤气罐,可在高海拔缺氧地区正常使用,适用范围广泛;设置用于防风的炉罩,能够防止野营炉在野外使用时被风吹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气罐、煤气阀、煤气管、炉架、铜管、进气嘴和炉头;所述煤气阀安装于煤气罐的顶部,所述煤气管的一头与煤气阀连接,煤气管的另一头与进气嘴连接,所述铜管的一头与进气嘴螺纹连接,铜管的另一头与炉头的底部连接,所述炉架为三角支架的结构,所述炉头竖直安装在炉架的中心,所述铜管的形状与炉架的形状相对应且固定在炉架上,所述炉架外侧绕炉架一圈设置有用于防风的炉罩,所述炉罩上开设有供煤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炉罩固定焊接与炉架外侧。上述的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与炉架之间垫有防烫层。上述的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层为岩棉或硅棉。上述的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的顶部为花洒小孔结构。上述的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罐为可重复充气的小型气罐。上述的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为M形结构。上述的一种野营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罩的上部边缘焊接于炉架上部,炉罩的底部边缘焊接于炉架下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体积小,结构轻巧,结实耐用,可适应各种野营环境。2、本发明设置煤气罐,可在高海拔缺氧地区正常使用,适用范围广泛。3、本发明设置用于防风的炉罩,能够防止野营炉在野外使用时被风吹灭。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去除炉罩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煤气罐;2—煤气阀;3—煤气管;4—炉架;5—铜管;6—进气嘴;7—炉头;8—炉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野营炉,包括煤气罐1、煤气阀2、煤气管3、炉架4、铜管5、进气嘴6和炉头7;所述煤气阀2安装于煤气罐1的顶部,所述煤气管3的一头与煤气阀2连接,煤气管3的另一头与进气嘴6连接,所述铜管5的一头与进气嘴6螺纹连接,铜管5的另一头与炉头7的底部连接,所述炉架4为三角支架的结构,所述炉头7竖直安装在炉架4的中心,所述铜管5的形状与炉架4的形状相对应且固定在炉架4上,所述炉架4外侧绕炉架4一圈设置有用于防风的炉罩8,所述炉罩8上开设有供煤气管3穿过的通孔,所述炉罩8固定焊接与炉架4外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铜管5与炉架4之间垫有防烫层。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烫层为岩棉或硅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头7的顶部为花洒小孔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煤气罐1为可重复充气的小型气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炉架4为M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炉罩8的上部边缘焊接于炉架4上部,炉罩8的底部边缘焊接于炉架4下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