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介质二次传导散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00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原子介质二次传导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冬季进行蔬菜种植、大棚冬季养花、室内养殖、发酵食用菌及冬季建筑内等场所都需要进行取暖。常见的取暖方式是水暖取暖,水暖取暖器是集中供暖的一种,用泵提供压力,把锅炉里热水送到各家各户,然后通过散热片热交换后,温度下降后的水有的回收,有的排入下水道。这种水暖取暖存在的问题是,用水量大,严重浪费水资源,而且散热效率较低。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能够降低用水量且散热效率高的取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原子介质二次传导散热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暖取暖方式用水量大、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原子介质二次传导散热器,包括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内设有金属内胆,所述金属内胆内部的底端设置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金属内胆的外部;所述金属内胆内为负压状态,且内部填装有原子介质液,所述加热管浸没在所述原子介质液内;所述金属内胆上设有真空阀和介质填充口。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胆内的压强为100-1000帕斯卡。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胆的数量为两个,上下设置;位于上方的金属内胆的加热管的出水口与位于下方的金属内胆的加热管的入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外壳为铝制外壳,包括两片散热面、位于散热面上方的上壳、位于散热面下方的下壳和位于散热面两端的端壳。进一步地,所述端壳的上下两端设有扣盖。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外壳的后侧固定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靠近所述散热外壳的一侧的表面设有红外线反射板。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外壳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铁50份、碳25-30份、铜5-8份、镍2-5份、锰2-4份、氮0.5-2份。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外壳包括两片散热面、位于散热面上方的上壳、位于散热面下方的下壳和位于散热面两端的端壳。进一步地,所述原子介质液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原子介质液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少量热水在加热管内循环,原子介质液受到热水热量的激发,迅速将热量导出,将真空的金属内胆加热,然后外传导到散热外壳上,热传导效率高。本发明中设置红外线反射板,将散热器与墙体隔开,且将散热器向墙体方向散发的热量反射到室内,较大程度地避免墙体吸收热量,有助于提高室内的供暖效率,保证热量的最大利用率,同时有助于节约供暖燃料的使用。散热外壳采用铁、碳、铜、镍、锰、氮的合成材料,打破现有暖气片纯合金的材料限制,非金属元素的加入,不但未影响其散热性,而且使材料更易于加工,减少加工时的焊接点,不易破裂。本发明比普通的散热器节水35倍以上,节省能源4倍以上,热传导速度快,散热器上下热量均匀。结构简单,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热量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防护板与散热外壳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面;2、上壳;3、下壳;4、端壳;5、扣盖;6、金属内胆;7、加热管;8、入水口;9、出水口;10、原子介质液;11、真空阀;12、介质填充口;13、防护板;14、红外线反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原子介质二次传导散热器,包括散热外壳,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为铝制外壳,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散热面1、位于散热面1上方的上壳2、位于散热面1下方的下壳3和位于散热面1两端的端壳4,端壳4的上下两端设有扣盖5。散热面1、上壳2、下壳3和端壳4组合为散热外壳,散热面1上具有散热鳍片,增加散热效率。扣盖5可进行拆卸,方便对端壳4内部的部件进行检视。在散热外壳内设有金属内胆6,金属内胆6内部的底端设置加热管7,加热管7具有入水口8和出水口9,入水口8和出水口9位于金属内胆6的外部,用于与热水循环系统连接;金属内胆6内为负压状态,且内部填装有原子介质液10,加热管7浸没在原子介质液10内;金属内胆6上设有真空阀11和介质填充口12,通过真空阀11对控制金属内胆6进行抽真空,介质填充口12用于填充原子介质液10。本实施例中,金属内胆6内的压强为200帕斯卡,实际应用中100-1000帕斯卡都可以。金属内胆6设置为负压状态,是为了平衡原子介质液10受热后蒸发引起的压强增加,避免金属内胆6因压强过大而破损。本实施例中,金属内胆6的数量为两个,上下设置;位于上方的金属内胆6的加热管7的出水口9与位于下方的金属内胆6的加热管7的入水口8连通。这样,热水从上方的加热管7的入水口8进入,经过上方的加热管7、下方的加热管7后,从下方的加热管7的出水口9流出,完成循环。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更换金属内胆6的数量、形状、位置关系等,以适应应用需求。如图2所示,在散热外壳的后侧固定有防护板13,防护板13靠近散热外壳的一侧的表面设有红外线反射板14。防护板13可以保护散热器,红外线反射板14用于将散热器向墙体方向散发的热量反射到室内,防护板13和红外线反射板14用于将散热器与墙体隔开,防止墙体吸收大量的热量。本实施例中,原子介质液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原子介质液的物质重量份的比例可以进行更改,如:或或通常情况下,原子介质液的物质重量份的比例如下都可以,本实施例中,热水在加热管7内循环,热量通过原子介质液10导出、迅速将真空的金属内胆6加热,然后外传导到散热外壳上,热传导效率高,比普通的散热器节水35倍以上,节省能源4倍以上。实施例2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外壳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铁50份、碳25份、铜6份、镍3份、锰2份、氮1份;或者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铁50份、碳27份、铜5份、镍2份、锰3份、氮0.5份;或者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铁50份、碳30份、铜8份、镍5份、锰4份、氮2份。通常,在应用中散热外壳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铁50份、碳25-30份、铜5-8份、镍2-5份、锰2-4份、氮0.5-2份。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采用铁、碳、铜、镍、锰、氮的合成材料,打破现有暖气片纯合金的材料限制,非金属元素的加入,不但未影响其散热性,而且使材料更易于加工,减少加工时的焊接点,不易破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