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943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余热利用循环系统和方法,属于热工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火电厂、钢厂、化工厂等低温余热的循环利用。

技术背景

火力发电厂绝大部分热量经冷却塔白白排放到大气中,即造成了热能的浪费和宝贵水资源的流失,又对环境造成了热污染;火电厂余热量大面广、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对缓解能源的缺乏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意义重大。

火力发电厂余热的特点是水量大、水温低、温差小,余热利用首先提高温度满足热负荷对水温基本要求,现行采用的技术,一是传统的通过凝汽器升温“大流量小温差”循环水直供余热利用技术。二是通过热泵升温余热利用技术。

传统的凝汽器升温循环水直供余热利用技术。是通过凝汽器采用热-热换热方式,降低了换热损耗回收部分通过冷却塔的换热损失,余热能够全部利用;具有厂区内改动工作量小投资低损耗小效率高的优点;主要问题,一是高低背压工况转化对机组的影响较大,不能适时的转换,凝汽器与热网直接连通后,当热网循环水温度、压力变化较大时,发电侧又不能独立调节,严重影响机组安全,凝汽器水室需要强度改造;二是采用降低循环水流量提高温差,满足热平衡和水平衡量的要求,其结果流速降低容易产生污垢,使换热能力成倍下降,换热端差上升,由于热网回水温度较高,使排汽温度升高超出汽轮机运行导则允许的安全温度范围,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安全和降温措施,如采用低压转子互换技术,决绝排气温度升高造成叶片颤震的问题(排汽温度超过85℃时)。转子互换使投资增加,发电出力降低20%-30%,每年需要停机更换转子两次,另外叶片的减少使通流密度降低涡流增加,低压缸温度远超安全温度需增加喷淋疏水等系统,大幅度增加了技改投资。

热泵升温余热利用技术。优点通过热泵提温可以实现余热的全部利用,对电厂机组的影响小。缺点是由于需要高品质能源驱动,增加了压缩机(启动器)、蒸发器和凝汽器等换热设备,以及配套的电源(汽源)和土建工程建设,采用热泵不仅增加了投资,而且还降低了效率,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

供热技术比较,凝汽器循环水直供虽然投资低效率高,经济效益远优于抽汽供热和热泵升温供热技术,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发电机组存在有不安全隐患。

发明的目的

发明的目的在于选择投资低效率高凝汽器循环水直供技术,并重点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进,一是解决热网循环水水温和压力变化对机组的不良影响,使高低背压工况转换简单容易,在发电侧可独立调节安全可控;二是降低排汽温度提高机组安全。改变由减少循环水量提高温差为增加流量提高温差的方案,满足热平衡和水平衡量的要求;通过增加流量成倍提高传热系数,降低换热端差提高余热利用能力和机组效率,不需要采用其它安全和降温措施。为低温余热循环利用提供一种实施容易投资低,安全可控效率高的新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特征在于:通过既有凝汽器形成了两个并联方式的循环系统,采用近路循环和隔离循环泵,降低凝汽器水侧进出口压力和热网回水压力,避免余热利用系统压力变化对凝汽器超温超压的安全影响,适时根据电网和热网的需求加入退出高背压运行,充分发挥电厂供热和发电能力,独立调节安全可控;采用近路循环增加凝汽器水侧的换热流量,提速防垢强化换热,提高传热系数降低换热端差,提高机组发电能力和供热能力;采用近路循环混水升温和凝汽器换热升温实现热泵功能,“大温差小流量”提高输送能力,降低热网投资和输送能耗,使发电和供热系统匹配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直供原理意示图

图2本发明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双近路循环原理意示图

图3本发明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间供原理意示图

图4本发明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间供原理意示图

图5本发明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回水温度原理意示图

图一、二、三、四中

1-凝汽器;21-冷却水循环泵;22-近路循环隔离泵3-冷却塔;4-供水阀门;

5-回水阀门;6-近路循环阀门;61-隔离板换7-单向旁通阀门;8-热网循环泵;

9-热网加热器;10-旁通阀;11-供水管线;12-回水管线;13-换热站

图五中

113-进水阀门;213-出水阀门;313-调节阀门;413-板式换热器;513-直供循环水泵;

613-回水阀门;813-二次热网循环水泵;713-热用户;913-热泵;1013热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如下说明:

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主要由凝汽器1、冷却水循环泵21、近路循环泵22、冷却塔3、供水阀门4、回水阀门5、近路循环阀门6、单向旁通阀门7、热网循环泵8、热网加热器9、旁通阀10、供水管线11、回水管线12、换热站13等组成。如图一、图二所示

采用近路循环环阀门6和近路循环隔离泵22,降低凝汽器水侧进出口压力和热网回水压力,避免凝汽器超压的不良影响,使系统切换容易安全可靠;根据电网和热网需求适时进行切换,既可以实现电网调峰,又可以实现热网调峰。其特征在于:

通过同一凝汽器1形成两个并联方式的循环系统,即由凝汽器1、供水阀门4、热网循环泵8、热网加热器9、供水管线11、换热站13、回水管线12和近路循环阀门6、近路循环隔离泵22、回水阀门5组成,近路循环水与回水经近 路循环隔离泵22和回水阀门5送入凝汽器1形成余热利用循环系统,也叫高温水循环系统;由凝汽器1、循环泵21和冷却塔3组成的冷却循环系统,也叫低温水循环系统;通过开关近路循环隔离泵22,可实现两个系统的安全切换。根据电网和热网的需求适时启动切换,需要增加供热时,启动近路循环隔离泵22,关闭循环水泵21,使凝汽器1的进出口压力降低,冷却水不再通过冷却塔冷却实现热平衡,冷却循环系统停用,热平衡通过低温余热循环利用系统运行实现,增加供热能力。需要增加供电能力时,通过冷却塔冷却实现热平衡,即启动循环水泵21,关闭近路循环隔离泵22和供水阀门4,使凝汽器1进出口压力自动升高,冷却循环系统通过冷却塔冷却循环运行,通过增加凝汽量和降低运行背压,增加机组发电能力满足用电高峰电负荷的需求;同时热网循环系统,通过近路阀门6提供的通道和热网循环泵8实现热网连续换热,将转换到热网中的热能转换到热用户,实现热平衡匹配运行和调峰发电供热。如图一、图二所示

采用近路循环热泵22的隔离作用,降低热网回水压力和凝汽器进出口压力,避免凝汽器超压的不良影响;其特征在于:

热网回水管线12连接到近路循环隔离泵22的进水口,使回水压力降到最低点,从而避免凝汽器的超压不良影响;凝汽器1出口压力,通过供水阀门4、近路循环阀门6连接到近路循环隔离泵22进水口,加上热网循环泵8的作用,使凝汽器1进出口压力远低于原设计通过冷却塔循环的时的压力(约0.2MPa),不再通过冷却塔3实现热平衡,冷却循环运行停用。

采用近路循环隔离泵22后,不仅可以避免热网压力变化对设备凝汽器的不良影响,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热网循环水压力增加压差,有利于热网的安全运行。如图一、图二所示

采用近路循环混水升温和凝汽器换热升温,满足热网“小流量大温差”输 送要求,降低热网投资和能耗。其特征在于:

依据供回水温差和输送能耗变化规律,当供回水温差提高到原来的两倍时,循环水量也降至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管网的沿程阻力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而水泵的功率要降至原来的八分之一。

凝汽器1换热后的部分循环水,通过供水阀门4、近路循环阀门6与回水管线12低温混水升温,再通过近路循环隔离泵22和回水阀门5,送入凝汽器换热再升温,升温后的通过供水阀门4、部分循环水通过热网循环泵8送到热网加热器9、供水管线11、换热站13和回水管线12形成供热循环;部分升温后循环水通过近路循环阀门6、近路循环隔离泵22、回水阀门5和凝汽器换1组成了不断的混水升温和换热升温系统,提高供回水温差,实现大温差小流量输送,提高输送能力增加供热半径,降低热网投资和能耗。如图一、图二所示

近路循环增加通过凝汽器水侧的流量,提高流速强化换热效果,降低换热端差,提高机组效率和供热能力。其特征在于:

传统的低真空技术,通过凝汽器的水量等于热网的水量,满足了高凝结倍率强化换热,满足不了“大温差小流量”降低投资减少能耗的要求,采用近路循环阀门6和近路循环隔离泵22后,不仅满足了“大温差小流量”降低热网投资减少能耗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高凝结倍率强化换热的要求,采用近路循环后,使通过冷却水循环泵22和凝汽器1的流量等于通过近路循环阀门6加通过热网循环泵8的热网流量,凝结倍率一般选择50-120倍,远大于热网流量,凝汽器水侧的流速提高强化换热效果,提高了传热系数降低了换热端差,例如,采用近路循环凝结倍率按80倍计算,凝汽量230t/h,循环水量约为18400t/h,流速约为1.2m/s,如果按热网水量5000t/h换热循环,流速约0.32m/s,按传热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公式计算,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采用近路循环后传热系数 增加约一倍,不仅提高了机组效率,而且增加了余热的供热能力。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二与图一的区别在于凝汽器1水侧进出口端,增加了由阀门41、51和近路循环水泵23组成的近路循环通道,其作用在于增加凝结倍率提高换热效果,即可以提高余热利用循环系统的水温降低流量,又可以提高上塔冷却水系统的温度降低流量,降低输送能耗;同时两个系统的流量降低,有利于高低背压工况切换,降低切换流量变化对机组的影响。

实施例2

实施例2其特征在于:采用热源侧循环冷却水换热循环,两个循环系统通过隔离板换61分隔,降低余热利用系统失水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用利用既有的冷却水循环泵21替代近路循环隔离泵22,形成两个并联方式的循环系统,即由凝汽器1、供水阀门4、近路循环阀门6、隔离板换61、冷却环泵21、回水阀门5组成,形成余热利用循环系统,也叫高温水循环系统;由凝汽器1、循环泵21和冷却塔3组成的冷却循环系统,也叫低温水循环系统;通过开回水阀门5(或者关供水阀门4);可实现两个系统的快速切换。例如开通回水阀门5,凝汽器1的进出口的压力降低,冷却水不再上冷却塔冷却,冷却循环系统停用,冷却水通过循环升温达到所需温度时,通过隔离板换将热能转换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经过隔离板换61换热后的回水与通过近路循环阀门6的循环水混水升温后通过冷却水循环泵21在送入凝汽器1,实现大流量强化换热,大温差供热循环;当余热利用失水严重对生产系统影响较大时,关闭回水阀门5,循环水不再通过近路循环阀门6和隔离板换61循环,使凝汽器1出口压力自动升高,通过冷却循环系统运行。如图三所示

采用部分直供和热泵方法,降低回水温度,解决热网失调,提高低温余热利 用能力和机组的安全性。其特征在于:

换热站13的热负荷部分通过板换间接供热降低二次热网对一次热网的影响,部分采用通过板换换热后具有供热能力的一次热网回水直供,通过充分利用降低回水温度,或再采用热泵进一步提高供热能力满足要求降低回水温度;不但可以提高热网输送能力,而且有利于低温余热利用和机组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回水温度的控制,解决热网失调问题。如图五所示

降低回水温度有利于低温余热利用和机组的安全性。如远距离供热,采用热泵降低回水温度,当回水温度低于20℃,通过隔离板换61换热,换热后的低温水,送到冷却塔3底池,再有循环水泵21实现循环,不存在压力变化对机组的不良影响;循环水升温满足供热水温要求,主要由阀门41、51和近路循环水泵23组成的近路循环通道完成≤75℃的水温热能,并通过隔离板换61将热能转换到热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