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悬浮式加湿器,更详细地,涉及具有能够使向悬浮体内部流入的水容易地向外部排出的结构的悬浮式加湿器。
背景技术:
通常,加湿器为用于向干燥的室内提供湿气的装置,根据加湿方式,加湿器分为利用超声波的超声波式加湿器和利用加热器的加热式加湿器。
首先,超声波加湿器利用设置于水槽的超声波振子来将水变换为微细的水滴之后,利用送风风扇来以雾化状态喷射微细的水滴,相反,加热式加湿器利用设置于水槽的加热器的热量来使水蒸汽化之后,利用送风风扇来以雾化状态喷射蒸汽。
上述两种加湿器在设置于固体设置面的状态下使用,细菌增殖及洗涤问题成为了主要问题,为了解除上述问题,较多地利用洗涤等的管理比较方便的天然式加湿器。
在上述天然式加湿器中,较多使用洗涤等的管理比较简单的悬浮式加湿器,上述悬浮式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可在悬浮在收容水的水槽的内部的状态进行移动。
如上所述,以往的悬浮式加湿器在水槽的内部悬浮在规定高度,利用超声波振子来将向内部流入的水变换为微细的水粒子之后,利用送风风扇来以雾化状态排出水粒子。
但是,在以往的悬浮式加湿器中存储在水槽内的水向加湿器内部流入的情况下,使上述流入的水向加湿器的外部排出的结构不足。因此,在以往的悬浮式加湿器存在根据流入加湿器内部的水的荷载使加湿器沉淀于水中的问题。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文献为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74967号(2014年03月10日),在上述现有文献中公开了悬浮式加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向悬浮体的上部面流入的水容易地向悬浮体外部排出,能够改善存储在水槽的水的水面高度降低引起的加湿器的不均衡的姿势的悬浮式加湿器。
技术手段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包括:悬浮体,在收容有水的水槽内悬浮;超声波发生部,插入设置于上述悬浮体,通过超声波的振动来使向上述悬浮体的下部流入的水雾化成水粒子状态;引导管,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上述悬浮体相结合,设置于上述超声波发生部的上部来引导上述水粒子,在侧部沿着水平方向贯通形成风扇安装孔;送风风扇,设置于上述风扇安装孔内,通过向上述引导管的内部喷射空气来使上述水粒子向上述引导管的上部排出;以及排出槽,以能够与安装有上述送风风扇的风扇安装孔连通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悬浮体的上部面。
上述悬浮体的上部面从边缘越靠近中央部可越向下倾斜,上述排出槽沿着上述悬浮体的上部面越靠近中央部越向下倾斜,并使逆流而向上述悬浮体的上部面流入的水排出。
可在上述悬浮体的底面以相互隔开规定间距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突起。
在上述悬浮体的底面可形成有多个水流入孔,上述多个水流入孔形成于上述多个突起之间且相互隔开规定间距。
上述引导管可将上述水粒子引导成沿着向水平方向形成圆的内部的引导孔向上移动,上述送风风扇向上述引导孔的内周面喷射空气,使上述水粒子借助空气的旋转涡流来向上排出。
上述送风风扇能够以中心与上述引导孔的垂直中心轴线错开的方式配置,向上述引导孔的一侧壁面斜向喷射空气。
上述送风风扇可向上述引导孔的壁面向上倾斜地喷射空气。
在上述引导孔的内周面可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形成螺旋的引导槽或引导突起。
上述引导孔越靠近上部,其直径可逐渐变小。
上述超声波发生部可沿着与上述送风风扇的空气排出方向错开的方向排出水粒子。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使向悬浮体的上部面流入的水容易地向悬浮体外部排出,由此避免悬浮体在水槽内的水中沉淀。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通过多个突起改善存储在水槽的水的水面高度降低引起的加湿器的不均衡的姿势,从而可持续地维持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仰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送风风扇斜向设置的状态的俯面剖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设置在水槽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参照与附图一同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及特征,用于实现上述优点及特征的方法变得更加明确。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体现为不同的多种形态,只是,本实施例使本发明的公开变得完整,并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本发明的完整范畴,本发明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范畴来定义。
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相关的公知技术等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仰视图,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正面剖视图。而且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的送风风扇斜向设置的状态的俯面剖视图,图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设置在水槽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浮式加湿器100包含悬浮体110、超声波发生部120、引导管130、送风风扇140以及排出槽150。
上述悬浮体110在收容有水w的水槽510内悬浮。为此,上述悬浮体110的上部面从边缘越靠近中央部越向下倾斜,在其内部可形成有用于产生浮力的浮力空间112。
例如,上述悬浮体110中,用于在内部产生浮力的浮力空间112能够以碟子形状形成,以便在存储于上述水槽510的水中悬浮。
因此,向上述悬浮体110的上部面流入的水通过上述悬浮体110的上部面形状容易捕集在上述悬浮体110的中央部。
在上述悬浮体110的底面可形成有相互隔开规定间距的多个突起114,在上述多个突起114之间可形成有相互隔开规定间距的多个水流入孔116。
其中,在水槽510没有水w的情况下,上述突起114使上述悬浮体110垂直站立,在上述水槽510的底面和上述悬浮体110的底面之间形成用于流入或排出水或空气的缝隙。
而且,通过形成于上述突起114的缝隙来流入或排出的水或空气可通过上述水流入孔116。
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插入设置于上述悬浮体110,通过超声波的振动来使向上述悬浮体110的下部流入的水雾化成水粒子状态。即,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可通过形成于上述悬浮体110的底面的多个水流入孔116使流入的水雾化。
其中,在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可与单独的电源电缆c相连接,上述电源电缆c通过上述悬浮体110可延伸到外部。
而且,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可将水粒子沿着上述引导孔132的垂直中心轴线方向排出。
即,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可沿着与上述送风风扇140的空气排出方向错开的方向排出水粒子。
上述引导管130从上述悬浮体110向上延长而垂直设置,以能够与上述悬浮体110装拆的方式相结合。上述引导管130位于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的上部。
而且,在上述引导管130的侧部的沿着水平方向贯通形成有风扇安装孔134,以便设置上述送风风扇140。
上述引导管130设置于上述超声波发生部120的上部来起到引导上述水粒子作用。
此时,上述引导管130可使上述水粒子引导成沿着向水平方向形成圆的内部的引导孔132向上移动。
其中,上述引导孔132可具有越靠近上部,其直径逐渐变小的形态,在上述引导管130的上端形成有向外部贯通的排出口。
如上所述,上述引导孔132越靠近上部其直径逐渐变小,在空气从上述送风风扇140送风的情况下,以螺旋状旋转的空气a可通过直径小的部位时其旋转速度会增加。
因此,在上述引导孔132的排出部位产生更大的旋转涡流,从而能够期待增加加湿距离的效果。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上述引导孔132的内周面可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形成螺旋的引导槽或引导突起。
上述送风风扇140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于上述风扇安装孔134内,通过向上述引导管130的内部喷射空气来使上述水粒子向上述引导管130的上部排出
此时,上述送风风扇140向上述引导孔132的内周面喷射空气,可使上述水粒子借助空气的旋转涡流来向上排出。
为此,上述送风风扇140可包括旋转叶片142和驱动马达144,上述驱动马达144可与电源电缆c相连接。
上述送风风扇140以空气喷射的排出口的中心与上述引导孔132的垂直中心轴线错开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向上述引导孔132的一侧壁面斜向喷射空气。
与上述引导孔132的内周面斜向碰撞的空气通过上述引导孔132的内周面以单方向旋转。此时,可借助空气的旋转涡流来排出更多的空气,由此能够防止水粒子因空气而变为水滴,获得更多的加湿量。
并且,上述送风风扇140可向上述引导孔132的壁面向上倾斜地喷射空气。
在此情况下,上述送风风扇140具有与空气和水粒子排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性,因此,能够更加提升空气和水粒子的排出速度。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送风风扇140以具有方向性的方式喷射空气,可使上述水粒子借助空气的旋转涡流来向外部排出。
由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能够排出多量的空气及水粒子,水粒子不与空气接触,因而防止水粒子变为水滴,从而增加加湿量。
并且,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由于上述送风风扇140的送风方向朝向上述引导孔132的内周面,因此在空气送风过程中不产生冲击,由此,能够使噪音最小化。
上述排出槽150以能够与安装有上述送风风扇140的风扇安装孔134连通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悬浮体110的上部面。
上述排出槽150沿着上述悬浮体110的上部面越靠近中央部越向下倾斜,从而可使逆流而向上述悬浮体110的上部面流入的水重新向形成于上述悬浮体110的底面的水流入孔116排出。
如上所述,对与本发明的悬浮式加湿器的相关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实施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和与其等同的技术方案下定义。
即,上述实施例仅是例示性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体现在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而并非体现在详细说明中,从上述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含义及范围、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