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703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供热方法消耗燃料多,造成人员密集区污染严重,由于新能源(例如:光伏和风电)产生的电力具有不稳定性,很难使用。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够减少燃料消耗,扩大不稳定电力使用量且增加电网稳定性的新型的供热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方案1:一种供热方法,利用电能对液体加热,利用热泵从所述液体中吸收热量。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停止对所述液体加热后,所述热泵仍然能够继续工作1小时以上。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加热的过程是通过热泵自大气中吸热实现的或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加热的过程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式实现的,或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制热的过程是通过热泵向中水吸热实现的,或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加热的过程是通过热泵向废水吸热实现的,或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加热的过程是通过热泵向生活废水吸热实现的。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加热的过程是通过热泵自大气中吸热实现的或利用电能对所述液体加热的过程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式实现的。方案5: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电能为谷电电能。方案6: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停止对所述液体加热后,所述热泵仍然能够继续工作1小时以上、1.5小时以上、2小时以上、2.5小时以上、3小时以上、3.5小时以上、4小时以上、4.5小时以上、5小时以上、5.5小时以上、6小时以上、6.5小时以上、7小时以上、7.5小时以上、8小时以上、8.5小时以上、9小时以上、9.5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上、10.5小时以上、11小时以上、11.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上。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和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本发明人认为,天体相互运动必然产生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必然产生物质流动和/或物体形变,由于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均为不可逆过程,即均为产生热量的过程,因此引力场作用下的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必然产生热量,这种形式产生的热量必然消耗天体的动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漫长的过程,天体会逐渐丧失动能,最终天体会相互合并(或相互吞噬),最终宇宙形成一个质点,这个质点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剧烈上升,从而形成剧烈的爆炸(由于温度和压力剧烈上升也会引起化学反应和核反应),爆炸重新形成天体运动状态,即使天体具有动能,天体之间再次形成相互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可以认为宇宙的存在与发展其实是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这种过程的本质可以简单、易懂地概括为“你惹我,我就一定吞噬你”,由此可见,存在交替作用的主体其最终结局就是相互吞噬、相互合并。本发明人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认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只阐述了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功,这一定律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的。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将热定义为能量的最低形式,或者简称为这是宇宙的垃圾。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过程都是放热的。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或任何一个循环(不局限于热力学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生物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都包括在内)其最大做功能力守恒,本发明人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生长过程是不能提高其做功能力的,也就是说,豆芽的做功能力是不可能高于豆子的做功能力加上其吸收的养分的做功能力之和;之所以一棵树木的做功能力要大于树苗的做功能力,是因为阳光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参与了由树苗到树木的生长过程。本发明人认为:热机工作的基本逻辑是收敛-受热-发散。所谓收敛是工质的密度的增加过程,例如冷凝、压缩均属收敛过程,在同样的压力下,温度低的工质收敛程度大;所谓受热就是工质的吸热过程;所谓发散是指工质的密度降低的过程,例如膨胀或喷射。任何一个发散过程都会形成做功能力的降低,例如,气态的空气的做功能力要远远低于液态空气的做功能力;甲醇加水加中等温度的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燃烧热大于甲醇的燃烧热20%左右,但其做功能力大于甲醇的做功能力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虽然吸了20%左右的热,但是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发散程度远远大于甲醇。因此,利用温度不高的热参加化学反应是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生成物的做功能力的。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的研究都授予过诺贝尔奖,可见交易双方拥有信息的状态决定交易成败、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的利润。交易的本质其实是信息交易。为本发明人认为,专利具有信息零对称性,即交易双方对专利的真正价值都知之甚少。专利信息零对称属性,如不破解,运营很难实现。专利的信息零对称性决定了专利运营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在普通商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促进交易,提高利润。而对专利而言,则完全不同,专利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专利的价值在专利运用中很快被知晓,所以专利必须货真价实,信息零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必然都会严重阻碍专利运营,解决专利信息零对称问题,使交易双方在高水平上信息对称是专利运营企业的根本工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述的供热方法能够减少燃料消耗,扩大不稳定电力使用量且能够增加电网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泵,2电热装置,3容器,4热泵。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供热方法,如图1所示,利用电能通过电热装置2对容器3内的液体加热,利用热泵1从所述液体中吸收热量。实施例2一种供热方法,如图2所示,利用电能通过热泵4自大气中吸热并对容器3内的液体加热,并通过热泵1从所述液体中吸收热量。实施例3一种供热方法,如图3所示,利用电能通过热泵4向中水吸热并对容器3内的液体加热,并通过热泵1从所述液体中吸收热量。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3可选择性地选择利用电能通过热泵4向工业废水或生活废水吸热并对所述液体加热。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3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电能为谷电电能。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上述所有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停止对所述液体加热后,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热泵仍然能够继续工作1小时以上、1.5小时以上、2小时以上、2.5小时以上、3小时以上、3.5小时以上、4小时以上、4.5小时以上、5小时以上、5.5小时以上、6小时以上、6.5小时以上、7小时以上、7.5小时以上、8小时以上、8.5小时以上、9小时以上、9.5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上、10.5小时以上、11小时以上、11.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液体可选择性地盛放在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或几乎不发生热交换的容器内。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容器3可选择性地设为包括保温层和/或承压层的容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热泵1和热泵4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或引射式热泵。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