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6563发布日期:2019-05-31 20: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为根据用途、目的使规定空间中的空气维持在最合适的状态的设备。通常,上述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及蒸发器,可通过驱动执行冷凝剂的压缩、冷凝、膨胀及蒸发过程的冷冻循环来对上述规定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根据使用上述空气调节器的场所,上述规定空间可分为多种。作为一例,当上述空气调节器配置于家庭或办公室时,上述规定空间可以为房屋或建筑的室内空间。相反,当上述空气调节器配置于汽车时,上述规定空间可以为供人乘坐的乘坐空间。

上述空气调节器包括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及设置于上述规定空间的室内机。作为一例,上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外送风扇,上述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送风扇。

当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可分别起到冷凝器及蒸发器作用。相反地,当空气调节器进行制热运行时,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可分别起到蒸发器及冷凝器作用。

上述室内机还包括排出装置,上述排出装置用于引导完成热交换的空气向上述规定空间排出。作为一例,上述排出装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由此,可朝向上述规定空间的多个地点形成多种空气排出方向。

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如下。

1.公开编号(公开日):KR10-2009-0017289(2009年2月18日)

2.发明名称: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使室内机内部的空气流动达到稳定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入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后方部,用于吸入空气;热交换器,对从上述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多个排出装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侧;送风扇,设置于上述多个排出装置的内部;排出装置流路,从上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侧向上述多个排出装置的流入部引导空气的流动;以及划分装置,设置于上述多个排出装置之间,用于划分上述排出装置流路,上述多个排出装置的各旋转中心位于相对于上述划分装置相对称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送风扇的第一旋转中心相对于上述多个排出装置的第二旋转中心偏心。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排出装置按预先设定的第一旋转角度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上述送风扇的第一旋转中心位于相对于上述划分装置相对称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使上述多个排出装置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在上述送风扇的第一旋转中心按已设定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并且上述多个排出装置按预先设定的第二旋转角度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从上述送风扇的第一旋转中心到上述划分装置的纵向中轴线为止的距离可变。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排出装置包括第一排出装置及第二排出装置,上述第一排出装置以及上述第二排出装置以上述多个排出装置的前方为基准,排列在左右方向。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排出装置流路包括:第一排出装置流路,用于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的流入部引导经过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以及第二排出装置流路,用于向上述第二排出装置的流入部引导经过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划分装置用于划分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划分装置包括隔板,上述隔板用于阻断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的空气向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流入。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从上述热交换器隔开设定距离S1。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划分装置包括:第一划分部,用于形成上述室内机的前部面外观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划分部,从上述第一划分部向上述热交换器延伸。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划分部包括用于划分上述排出装置流路的隔板。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划分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密封装置的至少一面。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密封装置用于封堵上述排出装置和上述划分装置的缝隙。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送风扇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的第一送风扇及设置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的第二送风扇,上述第一送风扇及第二送风扇可按互不相同的转速驱动。

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入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后方部,用于吸入空气;热交换器,对从上述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排出装置以及第二排出装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侧;第一送风扇以及第二送风扇,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的内部,在使上述第一排出装置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一送风扇以及上述第二送风扇进行偏心旋转;以及划分装置,从上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侧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之间的空间延伸,上述划分装置包括:显示部;以及隔板,从上述显示部朝向上述热交换器延伸,上述隔板将上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侧流路划分为第一排出装置流路及第二排出装置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在旋转的两个排出装置之间设置有隔板,从而可划分为朝向设置于各个上述排出装置的送风扇的空气流路,因此具有可使空气流动维持稳定的效果。

尤其,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可通过分别独立控制设置于两个排出装置的上述送风扇,使上述送风扇按互不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可通过上述隔板划分空气流路,从而可防止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偏向转速高的送风扇侧流动。

并且,可通过使上述空气流动达到稳定,防止在转速低的送风扇中空气流动不稳定的现象,作为一列,可防止使空气的压力或风速发生变动的波动(surging)现象,由此,可改善空气流动性能、降低噪音。

并且,上述隔板可位于从上述两个排出装置的旋转中心隔开相同距离的位置,因此,被划分的上述空气流路的大小可相同,由此,可防止空气偏向一排出装置或一送风扇侧流动。

并且,在使两个排出装置进行旋转的过程中,设置于各排出装置的送风扇以排出装置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按规定半径进行旋转,旋转的上述两个送风扇的路径以上述隔板为中心相对称,因此,能够以与上述两个送风扇的转速相对应地分配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

即,当上述两个送风扇中的一送风扇配置于比另一个送风扇更接近上述隔板或上述热交换器的位置时,可防止空气按与独立控制的两个送风扇的转速比率不同的比率向上述两个送风扇流动的现象。

并且,虽然理想的结构为上述隔板与热交换器的前部面相接触来使上述隔板完全划分出两个空气流路,但考虑到在空气调节器的运行过程中在热交换器的表面产生冷凝水的问题,上述隔板可配置于从上述热交换器的前部面隔开设定距离的位置。由此,可解决因隔板引起的冷凝水的排水受限的问题。

并且,密封装置设置于排出装置与室内机的壳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可防止室内空间的空气向室内机流入的回风问题。最终,可防止因室内空气与室内机的排出空气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露水。而且,可防止因上述室内空气与排出空气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噪音及排出空气的风量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沿着图1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为沿着图1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为沿着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排出装置、第二排出装置和隔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图6为放大图4的“A”部分的剖视图。

图7为放大图4的“B”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排出装置、第二排出装置处于旋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9A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不存在隔板的情况下的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偏向一排出装置流动的形态的图。

图9B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以与送风扇的转数相对应地向两个排出装置分配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相同思想范围内容易地提出其它实施例。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为沿着图1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为沿着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10包括用于形成外观的壳体20。上述壳体20包括:底座21,设置于上述壳体20的下部;前部面面板23,设置于上述底座21的上侧;侧面面板25,设置于上述壳体20的左侧方和右侧方;以及后方面板27,设置于上述壳体20的后侧。

上述前部面面板23配置于上述室内机10的前方下部。上述侧面面板25用于形成上述室内机10的两侧面部,上述后方面板27用于形成上述室内机10的后面部。

上述室内机10包括排出装置110、150,上述排出装置110、150用于向室内空间排出在室内机10的内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上述排出装置110、150可设置于上述壳体20的前方上部,即,上述排出装置110、150可设置于上述前部面面板23的上侧。

而且,上述排出装置110、150能够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作为一例,上述排出装置110、150能够以上述室内机10的前部面为基准向左右方向进行旋转,即,上述排出装置110、150能够以上述室内机10的纵向轴为基准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详细地,上述排出装置110、150包括可相互独立驱动的第一排出装置110及第二排出装置150。作为一例,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均可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作为另一例,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中的一个可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而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中的另一个可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而且,能够控制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排出的风量互不相同。作为一例,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排出的风量可大于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排出的风量。相反,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排出的风量可大于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排出的风量。

可根据分别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提供的送风扇的转速来确定在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或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排出的风量。作为一例,若上述送风扇的转速变大,则可使排出的上述风量变多。而且,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可并排配置于室内机的前部面的左侧和右侧。

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包括:第一排出本体111,用于形成第一排出流路115;以及第一排出部112,形成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前部面,用于排出空气。上述第一排出部112可沿着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纵向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上部延伸至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下部。在上述第一排出部112设置有第一排出叶片114。

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大致呈内部形成中空的圆筒形,在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上部及下部可形成开口。而且,在上述圆筒形的第一排出本体111的后方部形成有流入部119,上述流入部119使经过热交换器80的空气朝向送风扇130流入,在上述圆筒形的第一排出本体111的前方部形成有上述第一排出部112。

详细地,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包括后部引导器118,上述后部引导器118配置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吸入侧。上述后部引导器118可以与下板121及上板125中的至少一个相结合。当第一送风扇130进行旋转时,上述后部引导器118引导吸入空气顺畅地向上述第一送风扇130侧流动。而且,上述后部引导器118可防止通过上述第一送风扇130流动的空气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脱离的现象。

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还包括稳定器117,上述稳定器117配置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排出侧。上述稳定器117可以与上述下板121及上述上板125中的至少一个相结合。而且,上述稳定器117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外周面隔开设置,从而上述稳定器117防止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排出的空气向上述热交换器80侧逆流的现象。上述后部引导器118和上述稳定器117向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纵向延伸。

上述第一排出流路115作为形成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内部的空间,可将上述第一排出流路115理解为在供热交换器80中完成热交换的空气流动的流路。

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包括:下板121,用于遮蔽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下部;以及上板125,用于遮蔽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上部。作为一例,上述下板121及上述上板125能够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或者上述下板121及上述上板125能够以借助规定的连接部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

上述室内机10包括:第一支架250,用于支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下部;以及第二支架260,用于支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上部。上述第一支架250可用于支撑上述下板121的下侧,上述第二支架260可用于支撑上述上板125的上侧。

在上述上板125设置有突出部126,上述突出部126用于提供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旋转中心。上述突出部126可从上述上板125向上方突出,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上述第二支架260支撑。在上述第二支架260可形成有槽,上述槽用于收容上述突出部126。

上述室内机10包括驱动装置140、145,上述驱动装置140、145用于使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进行旋转。上述驱动装置140、145包括:驱动电机140,用于产生驱动力;以及驱动齿轮145,与上述驱动电机140相结合并进行旋转。

上述驱动齿轮145可使上述排出本体111旋转。详细地,在上述排出本体111或上述下板121可形成有从动齿轮123,上述从动齿轮123与上述驱动齿轮145连动。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从动齿轮123形成于上述下板121。

详细地,上述下板121包括电机收容部122,上述电机收容部122用于收容风扇电机135。上述电机收容部122与上述下板121形成为一体,或者分别单独形成上述电机收容部122和上述下板121,并且上述电机收容部122紧固于上述下板121。作为一例,上述从动齿轮123可形成于上述电机收容部122的外周面。

通过上述驱动齿轮145及从动齿轮123将上述驱动电机140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下板121及上述排出本体111,上述排出本体111能够以上述突出部126为中心进行旋转。

上述室内机10包括:第一送风扇130,用于产生空气流动;以及,风扇电机135,用于驱动上述第一送风扇130。上述第一送风扇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内部。

详细地,在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上部设置支撑部132,上述支撑部1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上板125相结合。而且,上述上板125还可以包括与上述支撑部132相结合的槽或孔。上述第一送风扇130能够以上述支撑部132为中心进行旋转。即,上述支撑部132用于形成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旋转中心。

上述风扇电机135可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下侧相结合。详细地,与上述风扇电机135相结合的电机轴136可向上述风扇电机135的上侧延伸,并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下部相结合。而且,上述风扇电机135可收容于上述电机收容部122,并由上述第一支架250支撑。

综上所述,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及风扇电机135,即,风扇电机组件可沿着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纵向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的下板121延伸至上板125。而且,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可设置于与上述第一排出部112相对应的高度。即,从吸入部31经过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并延伸至上述第一排出部112的空气流路可从壳体20的后方上部朝向上述壳体20的前方上部形成直线流路。

在使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旋转的过程中,可使上述第一送风扇130按已设定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详细地,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第一旋转中心A1(参照图5)和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第二旋转中心B1(参照图5)隔开形成,即,相互偏心。因此,当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以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为基准进行旋转时,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可将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1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之间的距离作为旋转半径来进行旋转。

此时,上述风扇电机135可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一同进行旋转。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1形成于与上述支撑部132相对应的位置,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26相对应的位置。

当然,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可借助上述风扇电机135的驱动自行旋转,并产生空气流动。即,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可同时进行自转运动及公转运动。作为一例,在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以使上述第一排出部112开放的方式进行旋转的状态下,可通过运行上述第一送风扇130来排出空气。

在上述室内机10形成有吸入部31,上述吸入部31形成于上述室内机10的后方部,用于向上述室内机10吸入空气。作为一例,上述吸入部31可形成于上述后方面板27的上部。而且,在上述吸入部31可设置有吸入隔栅32。

上述室内机10还包括过滤装置70,上述过滤装置70设置于上述吸入部31的内侧,即,上述过滤装置70设置于上述吸入部31的前方,上述过滤装置70用于净化通过上述吸入部31吸入的空气。上述过滤装置70可包括多个过滤部件71、73。

上述室内机10还包括热交换器80,上述热交换器80设置于上述过滤装置70的前方,用于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在上述热交换器80的下侧可设置有排水部86,上述排水部86用于储存在上述热交换器80产生的冷凝水。而且,在上述热交换器80的前方设置划分装置200,上述划分装置200用于划分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

综上所述,上述过滤装置70设置于上述吸入部31与上述热交换器80之间,上述热交换器80设置于上述过滤装置70与上述划分装置200之间。

作为一例,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可包括贯流风扇。因此,可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一圆周方向吸入空气,并向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另一圆周方向排出空气。

当驱动上述第一送风扇130时,使通过上述吸入部31吸入的空气流经上述过滤装置70及上述热交换器80来使上述空气经过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并使上述空气流经上述第一排出流路115,从而可从上述第一排出部112向室内排出空气。

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结构相似。作为一例,风扇电机组件设置于排出本体的内部的思想、使送风扇的旋转中心从排出本体的旋转中心偏心的结构以及在圆筒形状的排出本体的后方部形成有流入部159且在上述圆筒形状的排出本体的前方部形成有排出部15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结构相似。但是,在将设置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风扇电机175配置于排出本体151的上侧的方面,与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结构存在差异。

详细地,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包括:第二排出本体151,用于形成第二排出流路155;以及第二排出部152,形成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前部面,用于排出空气。上述第二排出部152可沿着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纵向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上部延伸至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下部。在上述第二排出部152设置有第二排出叶片154。

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包括稳定器157及后部引导器118。对上述稳定器157及上述后部引导器118的说明引用对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稳定器117的说明以及对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后部引导器118的说明。

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还包括:下板161,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形成开口的下部相结合;以及上板165,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形成开口的上部相结合。作为一例,上述下板161及上板165可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形成为一体,或者上述下板161及上板165可借助规定的连接部件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相结合。

在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内部可设置有能够旋转的第二送风扇170。而且,在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上侧设置有风扇电机175,上述风扇电机175用于向上述第二送风扇170提供驱动力。上述上板165包括用于收容上述风扇电机175的电机收容部165a。

在上述下板161设置有突出部166,上述突出部166用于提供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旋转中心。上述突出部166可从上述下板161向下方突出,上述突出部16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上述第一支架250支撑。在上述第一支架250可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突出部166的槽。

上述室内机10包括驱动装置180、185,上述驱动装置180、185用于使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进行旋转。上述驱动装置180、185包括:驱动电机180,用于产生驱动力;以及驱动齿轮185,以与上述驱动电机18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旋转。

上述驱动齿轮185可使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进行旋转。详细地,在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或上述下板161可形成有从动齿轮163,上述从动齿轮163与上述驱动齿轮185连动。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从动齿轮163形成于上述下板161。

通过上述驱动齿轮185及上述从动齿轮163向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及上述下板161传递上述驱动电机180的驱动力,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能够以上述突出部166为中心进行旋转。

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下部包括支撑部172,上述支撑部17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下板161相结合。而且,上述下板161可包括与上述支撑部172相结合的槽或孔。上述第二送风扇170能够以上述支撑部172为中心进行旋转。即,上述支撑部172用于形成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旋转中心。

综上所述,上述第二送风扇170及风扇电机175,即,风扇电机组件可沿着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纵向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的上板165延伸至下板161。而且,上述第二送风扇170可设置于与上述第二排出部152相对应地高度。即,从上述吸入部31经过上述第二送风扇170并延伸至上述第二排出部152的空气流路可从壳体20的后方上部朝向上述壳体20的前方上部形成直线流路。

在使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旋转的过程中,可使上述第二送风扇170按已设定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详细地,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第一旋转中心A2(参照图5)和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第二旋转中心B2(参照图5)偏心。因此,当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以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2为基准进行旋转时,上述第二送风扇170可将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2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2之间的距离作为旋转半径来进行旋转。上述第一旋转中心R2形成于与上述支撑部172相对应的位置,上述第二旋转中心C2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66相对应的位置。

对上述吸入部31、过滤装置70、热交换器80及划分装置200的说明引用对第一排出装置110的说明。

上述室内机10还包括划分装置200,上述划分装置200将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划分在上述室内机10的左右两侧。即,可将上述划分装置200理解为将从上述热交换器80到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为止的空间划分为左右两侧空间的装置。

详细地,上述划分装置200包括:第一划分部210,设置于上述室内机10的前部面上部;以及第二划分部220,从上述第一划分部210向后方延伸。作为一例,上述第一划分部210可包括显示部,上述显示部用于显示室内机10的运行信息。而且,上述第二划分部220包括结合部221,上述结合部221与上述第一划分部210相结合并向后方延伸,上述结合部221具有用于设置密封装置300的两侧面,即,上述结合部221具有用于设置第二密封部件320的两侧面。

上述第二划分部220还包括隔板225,上述隔板225从上述结合部221向后方延伸,上述隔板225用于将经过上述热交换器80的空气的流路划分为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和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其中,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为将空气引导至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流入部119的流路,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为将空气引导至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流入部159的流路。可将上述第一排出装置251、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统称为“排出装置流路”。

上述隔板225可延伸至与上述热交换器80相邻的位置。详细地,上述隔板225的后端部226可延伸至从上述热交换器80的前部面隔开设定距离S1的位置。作为一例,上述设定距离S1可以为约1~2mm。

理论上,使上述隔板225与上述热交换器80相接触的结构更有利于上述隔板225完全划分经过热交换器80的空气。但是,上述热交换器80可产生冷凝水,并需向上述排水部86排出上述冷凝水,因而为了便于排水,上述隔板225可从上述热交换器80隔开设定距离S1。

图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排出装置、第二排出装置和隔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包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一排出装置110及第二排出装置150。作为一例,当从室内机的前方望去时,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可排列在上述隔板225的左右方向。

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以第一排出本体111的第二旋转中心B1为基准进行旋转。可通过上述突出部126确定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设置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内部的第一送风扇130以第一旋转中心A1为基准进行旋转。可通过上述支撑部132确定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1。

在使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可将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1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旋转半径r1来进行旋转。而且,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第一旋转中心A1的路径用于形成第一旋转路径t1。

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以第二排出本体151的第二旋转中心B2为基准进行旋转。可通过上述突出部166确定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2。设置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内部的第二送风扇170以第一旋转中心A2为基准进行旋转。可通过上述支撑部172确定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2。

在使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二送风扇170可将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2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2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旋转半径r2来进行旋转。而且,在使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第一旋转中心A2的路径形成第二旋转路径t2。而且,上述第一旋转路径t1和上述第二旋转路径t2能够以上述划分装置200为基准相对称。

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以空气流路为基准来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80的出口侧。

在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之间设置有划分装置200。上述划分装置200用于形成上述室内机10的前部面外观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述划分装置200朝向上述热交换器80向后方延伸。上述划分装置200的后方端部226位于从上述热交换器80的前部面隔开设定距离S1的位置。

上述划分装置200可将经过上述热交换器80的空气的流路划分为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和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即,上述划分装置200可将上述热交换器80的出口侧流路划分为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和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而且,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的大小可以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的大小相同。

详细地,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第二旋转中心B1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第二旋转中心B2形成于相对上述划分装置200相对称的位置。即,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到上述划分装置200为止的距离d1与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2到上述划分装置200为止的距离d1相同。

换句话说,连接上述两个第二旋转中心B1、B2的虚拟线经过上述划分装置200,在上述虚拟线上,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1到上述划分装置200的中心为止的距离d1可以与从上述第二旋转中心B2到上述划分装置200的中心为止的距离d1相同。这里所说的到上述划分装置200的中心为止的距离是指到上述划分装置200的纵向中轴线为止的距离。

如此,上述划分装置200位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第二旋转中心B1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第二旋转中心B2之间的中心位置,从而防止空气流动偏向某一个排出装置侧。

即,在使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和第二排出装置150进行旋转的过程中,防止某一个排出装置比另一个排出装置位于更靠近上述热交换器80侧的位置,由此,假设第一送风扇130、第二送风扇170的转速相同,则可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适当地分配经过上述热交换器80的空气,可使从第一送风扇130、第二送风扇170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达到稳定。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能够以图4所示的位置为基准向互相远离的方向进行旋转。即,当将图4中的第一排出装置110、第二排出装置150的位置分别定义为0度旋转角度时,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可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约120度,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可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20度。

图8示出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向上述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度的形态以及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向上述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度的形态。

综上所述,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可从图4中所示的位置进行旋转,即,可在0度旋转角度到逆时针方向的120度之间的范围内,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可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而且,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可从图4中所示的位置进行旋转,即,可在0度旋转角度到顺时针方向的120度之间的范围内,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可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当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分别处于0度(第一旋转角度)旋转角度的状态时,即,当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位于图4中所示的位置时,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第一旋转中心A1和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第一旋转中心A2位于相对上述划分装置200相对称的位置。即,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1、A2位于相对上述划分装置200的中心分别隔开相同距离d3的位置。

但是,在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互相独立旋转,使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第一旋转中心A1沿着上述第一旋转路径t1进行旋转,并使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第二旋转中心A2沿着上述第二旋转路径t2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旋转中心A1与上述划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和上述第二旋转中心A2与上述划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互不相同。此时的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旋转角度被称作“第二旋转角度”。

另一方面,上述隔板225的后方端部226大致配置于以上述热交换器8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的与上述热交换器80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述隔板225划分上述热交换器80的出口侧流路。

而且,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第二旋转中心B1与上述后方端部226之间的距离d2和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第二旋转中心B2与上述后方端部226之间的距离d2相同。

借助上述隔板225的结构,上述热交换器80的出口侧流路被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因此使空气在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的吸入侧及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吸入侧分开,从而可使上述空气容易地被上述第一送风扇110、上述第二送风扇150吸入。

而且,当上述第一送风扇110的转速、上述第二送风扇150的转速互不相同时,即使转速更大的送风扇侧的吸入力更大,向转速更小的送风扇侧分流的空气也被上述隔板225阻断,从而可限制上述转速更小的送风扇侧的空气流向上述转速更大的送风扇侧。

图6为放大图4的“A”部分的剖视图,图7为放大图4的“B”部分的剖视图。

一同参照图4、图6及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还包括密封装置300,上述密封装置300用于防止空气通过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与壳体20之间的空间或缝隙及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与壳体20之间的空间或缝隙流动。上述空间或缝隙可起因于为了使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能够以不受壳体20干扰的方式容易进行旋转而在制备工艺中所需的组装公差。

上述密封装置300包括第一密封部件310,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用于封堵上述壳体20与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之间的空间或缝隙。详细地,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可设置于两个侧面面板25中的一侧面面板与第一排出本体111的外部面之间。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设置于上述稳定器117的外部面与上述一侧面面板25之间,从而可防止室内空气流入上述室内机10的内部。作为一例,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可与上述一侧面面板25相结合,并可与上述稳定器117的外部面相接触。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以具有充足宽度的方式构成,在使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可维持始终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相接触的状态。而且,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可沿着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长度方向以朝向纵向长的方式延伸。

详细地,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安装于侧面面板25的内部与第一排出本体111之间,详细地,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安装于上述侧面面板25的内部与稳定器117的外部面之间。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包括:密封本体311,与上述侧面面板25相结合;以及接触部313,能够以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上述接触部313与上述密封本体311相结合。

上述密封本体311包括附着于上述侧面面板25的胶带。上述接触部313可包括纤维或柔软的塑料材质的刷子(brush)。

借助这种密封本体311及接触部313的结构,便于设置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即便上述接触部313处于被水分等弄湿的状态,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也可紧贴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

上述密封装置300还包括第二密封部件320,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用于封堵上述第一排出装置110与上述划分装置200之间的空间或缝隙。详细地,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可设置于上述划分装置200与上述后部引导器118的外部面之间。作为一例,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能够以与上述后部引导器118的外部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后部引导器118的外部面,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与上述划分装置200的一面相结合。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以具有充足宽度的方式构成,在使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第二密封部件320可维持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相接触的状态。而且,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可沿着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的长度方向以朝向纵向长的方式延伸。

详细地,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10安装于划分装置200的一面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之间,详细地,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10安装于划分装置200的一面与后部引导器118的外部面之间。上述第二密封部件320包括:密封本体321,与上述划分装置200相结合;以及接触部323,能够以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排出本体111,上述接触部323与上述密封本体321相结合。

对上述密封本体321及接触部323的结构的说明引用对上述密封本体311及上述接触部313的结构的说明。

上述密封装置300还包括第三密封部件330,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用于封堵上述壳体20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之间的空间或缝隙。详细地,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可设置于上述两个侧面面板25中的另一侧面面板与第二排出本体151的外部面之间。

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设置于上述稳定器157的外部面与上述另一侧面面板25之间,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用于防止室内空气流入上述室内机10的内部。作为一例,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能够以与上述稳定器157的外部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稳定器157的外部面,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与上述另一侧面面板25相结合。

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以具有充足宽度的方式构成,在使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可维持始终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相接触的状态。而且,上述第三密封部件330可沿着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长度方向以朝向纵向长的方式延伸。

上述密封装置300还包括第四密封部件340,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用于封堵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与上述划分装置200之间的空间或缝隙。详细地,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可设置于上述划分装置200与上述后部引导器158的外部面之间。作为一例,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能够以与上述后部引导器158的外部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后部引导器158的外部面,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与上述划分装置200的另一面相结合。

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以具有充足宽度的方式构成,在使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可维持始终与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相接触的状态。而且,上述第四密封部件340可沿着上述第二排出本体151的长度方向以朝向纵向长的方式延伸。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310、第二密封部件320、第三密封部件330及第四密封部件34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对设置于上述第二排出装置150的第三密封部件330、第四密封部件340的说明引用对上述密封本体311及接触部313的结构的说明。

图9A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不存在隔板的情况下的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偏向一排出装置流动的形态的图。图9B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以与送风扇的转数相对应地向两个排出装置分配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形态的图。

图9A示出如下的形态,即,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不存在划分装置200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作为一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不存在隔板225的情况下,驱动第一送风扇130、第二送风扇170时的经热交换器80的空气的流动。此时,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转速W2更大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转速W1。

即,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送风力大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送风力。因此,可使经过上述热交换器80的空气偏向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侧流动。换句话说,使向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侧流动的空气流量变少。

根据这种空气流动的偏向性,在上述第一送风扇130、上述第二送风扇170产生使空气的压力或风速变动的波动(surging)现象。尤其,在所吸入的流量较少的第一送风扇130可产生更严重的上述波动现象。当产生上述波动现象时,会使空气流动不稳定、增加送风扇的振动及噪音。

相反,图9B示出如下的形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内部设置有划分装置200的情况下驱动第一送风扇130、第二送风扇170时的经热交换器80的空气的流动。此时,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转速W2大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转速W1。

即,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送风力大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送风力。但是,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可被上述隔板225分离,因此可防止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中的一个流路流动的空气向另一个流路流动。

最终,可防止空气流动的偏向性,从而可使经过上述热交换器80的空气以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及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转速相对应地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分配。

作为一例,上述第二送风扇170的转速大于上述第一送风扇130的转速,因此向上述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流动的空气量相对变多。当然,当上述第一送风扇170的转速相对较大时,向上述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流动的空气量变多。

如上所述,在第一排出装置110与第二排出装置150之间设置有划分装置200,从而可向第一排出装置流路251、第二排出装置流路252引导经过热交换器80的空气,因此具有可防止空气流动的偏向性、可防止在第一送风扇130或第二送风扇170产生波动现象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