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涉及一种火力可直观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根据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主要利用线圈盘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产生低频(20~25KHZ)的交变磁场,经过导磁性(铁质)锅具产生大量密集涡流,兼有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食物,其中,近年来,为了提高广大用户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各种功能的电磁炉,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目前,电磁炉的加热火力大小是通过电磁炉功率大小来调节和反馈的,例如可以在电磁炉面板的操作区域上设有显示功率大小的数码管、LCD屏或者LED显示指示灯,例如,专利(201520802318.1)公开一种虚拟火焰电磁炉,具体包括(如图1和2所示):锅具1和底座,所述锅具1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炉体、主控板2、线圈3以及操作界面6,所述主控板2固定安装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所述线圈3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控板2的上端,且所述线圈3与所述主控板2连接,所述操作界面6安装在所述炉体的正前方,且所述操作界面6在炉体的内部与所述主控板2进行连接,所述线圈3对应所述炉体的上端表面区域为加热区域7,在所述炉体的内部还设有升降结构4,在所述升降结构4上设有发光元件5,在电磁炉工作的时候激活升降电控设备,让发光元件拔高到电磁炉表面,投射虚拟火焰,在电磁炉停止工作的时候关闭升降电控设备,让发光元件落回电磁炉内。
然而,上述专利中采用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投射虚拟火焰来显示火力大小时,火力显示效果不够理想,而且还需设置升降结构4使得电磁炉的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火力显示效果不理想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火力显示效果较佳且结构简单的电磁炉。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面板包括加热区、操作区和火力可视区,所述底壳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射到所述火力可视区内,所述火力可视区位于所述加热区和所述操作区之间,其中,所述火力可视区沿着平行于所述操作区延伸的方向朝所述面板的外边缘延伸。
通过在面板表面包括加热区、操作区和火力可视区,火力可视区位于所述加热区和所述操作区之间,在底壳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射到所述火力可视区内,使火力可视区呈现出火的形状,从而直观地观察到火力大小,同时,所述火力可视区沿着平行于所述操作区延伸的方向朝所述面板的外边缘延伸,使得火力可视区在面板上呈长条形状,这样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射到火力可视区呈现出火的形状时,整个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内均呈现出火形状,使得火力显示更加直观,而且,在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内显示火力大小时,直接通过火在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内的高低判断得知,火力显示效果更佳,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并不需要设置升降结构,简化了电磁炉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火力可视区为长方形,且所述长方形的长边沿着所述操作区延伸的方向延伸至所述面板的外边缘。
可选的,所述火力可视区与所述加热区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火力可视区与所述操作区之间的间隔。
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体,且所述多个发光体在所述底壳内沿着所述火力可视区延伸的方向排列形成一排。
可选的,还包括:
反光组件,所述反光组件与所述多个发光体相对应,且所述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经过所述反光组件反射之后射到所述火力可视区。
可选的,所述底壳内设有与所述火力可视区对应的火力可视盒;
所述火力可视盒包括盒主体,所述反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盒主体内,所述多个发光体在所述盒主体的内表面上排成形成一排。
可选的,所述反光组件包括:可转动的旋转轴和反光件,所述反光件以不同角度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盒主体上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多个发光体排列形成的一排平行。
可选的,所述火力可视盒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盖设在所述盒主体上,所述盒盖划分为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其中,所述不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盒盖靠近所述发光体的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位于盒盖靠近所述反光件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金属散热板,所述多个发光体并联或串联设置在所述金属散热板上,所述金属散热板设置在所述盒主体的内侧面上。
可选的,所述反光件为反光纸、反光铝膜和镜子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虚拟火焰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虚拟火焰电磁炉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磁炉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安装示意图。
标记说明:
底壳-10;
面板-20;
加热区-201;
火力可视区-202;
操作区-203;
火力可视盒-30;
盒主体-31;
底板-312;
侧板-311;
盒盖-32;
透光区域-321;
不透光区域-322;
发光组件-40;
金属散热板-402;
发光体-401;
反光组件-50
反光件-501;
旋转轴-502;
驱动单元-70;
连接件-701;
轴承-70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电磁炉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安装示意图,如图3-6所示,电磁炉包括:底壳10和盖设在底壳10上的面板20,面板20表面包括加热区201、操作区203和火力可视区20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火力可视区202位于加热区201和操作区203之间,这样在使用时,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火力可视区202所呈现的火力大小。其中,本实施例中,火力可视区202用于显示火力大小,因此,火力可视区202具体可以为透明的可视区域,也可以为半透明的可视区域,还可以将火力可视区202朝向底壳10的一面进行磨砂处理,形成磨砂面,使得火力可视区202只能透过光线即可。
其中,本实施例中,底壳10内设有发光组件40,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射到火力可视区202内,而射到火力可视区202的光线在火力可视区202内形成火的形状,根据火的形状大小直观地判断出电磁炉的火力大小。
其中,为使火力可视区202内火力显示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如图4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火力可视区202沿着平行于操作区203延伸的方向朝面板20的外边缘延伸,其中,操作区203延伸的方向如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火力可视区202的两端向面板20的外边缘延伸,使得火力可视区202在面板20上呈长条形状,这样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射到火力可视区202呈现出火的形状时,整个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202内均呈现出火形状,使得火力显示更加直观,而且,在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202内显示火力大小时,直接通过火在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202内的高低判断得知,火力显示效果更佳,而且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到火力可视区202即可,发光组件40并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升降结构来完成光线投射,因此,本实施例中,简化了电磁炉的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火力可视区202具体可以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边沿着操作区203延伸的方向朝面板20的外边缘延伸,具体的,可以将长方形的火力可视区202的长边延伸至面板20的外边缘,即长方形的两个短边位于面板20的外边缘上,这样在操作区203操作时,从面板20的左侧到右侧均能观察到火力大小,从而使得火力大小更加直观,更加方便对电磁炉的操作。
由于面板20上包括加热区201、操作区203和火力可视区202这三个区域,为使电磁炉工作时,放置在电磁炉加热区201上的锅具对火力可视区202造成遮挡,本实施例中,将火力可视区202与加热区201之间的间隔大于火力可视区202与操作区203之间的间隔,即可以将火力可视区202靠近操作区203设置,从而避免锅具对火力可视区202的遮挡。
如图5所示,发光组件40包括多个发光体401,且多个发光体401在底壳10内沿着火力可视区202延伸的方向排列形成一排,这样多个发光体401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到整个长方形的火力可视区202内,火力可视区202内呈现出的火的形状连续显示在整个长条形的火力可视区202内,使得形成的火的形状更加整体,避免了形成杂乱的火焰形状。
本实施例中,发光体401具体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灯,其中,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LED灯发出的光线颜色进行改变,以形成的不同的火焰颜色。
由于发光组件40在底壳10内设置时,为了使得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射到火力可视区202,往往将发光组件40正对着火力可视区202设置,这样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可能不仅射到火力可视区202,而且能射到火力可视区202之外的区域,为了降低发光组件40对其他区域的干扰,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光组件50,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经过反光组件50反射之后射到火力可视区202,这样发光组件40可以不正对着火力可视区202设置,发光组件40通过反光组件50反射作用将光线射到火力可视区202,在实际运用中,通过调整反光组件50的位置使得反射的光线集中射到火力可视区202,这样有效降低了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对面板20其他区域的影响,同时,由于火力可视区202呈现的火的形状是通过反光组件50反射发光组件40的光线来形成,这样,通过调整反光组件50的位置可以使得反光组件50对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进行选择性地反射,从而能够形成不同形状的火焰,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体验。
发光组件40和反光组件50在底壳10内设置时,为了便于进行控制与检修,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底壳10内设有与火力可视区202对应的火力可视盒30,其中,火力可视盒30与火力可视区202相对应,火力可视盒30位于火力可视区202的正下方,其中,火力可视盒30包括盒主体31,反光组件50设置在盒主体31内,多个发光体401在盒主体31的内表面上排成形成一排,具体的,盒主体31包括底板312以及与底板312垂直的侧板311,且底板312与侧板311围成凹槽,如图6所示,多个发光体401具体设置在侧板311的内表面,反光组件50设置在凹槽中。
如图5所示,反光组件50包括:可转动的旋转轴502和反光件501,反光件501以不同角度设置在旋转轴502上,这样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可以被不同角度的反光件501进行反射,从而使形成的火的形状能更接近于实际明火灶的火焰。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转轴502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311上且旋转轴502与多个发光体401排列形成的一排平行,旋转轴502位于发光体401的正前方,其中,旋转轴502与发光体401之间的距离具体根据实际运用进行设定,可以将旋转轴502靠近发光体401设置,这样旋转轴502上的反光件501能更好地将发光体401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
本实施例中,通过包括旋转轴502和反光件501,旋转轴60的转动带动反光件501旋转,反光件501的旋转使得反射出的光线发生变化从而在火力可视区202呈现出的火焰处于动态变化中,实现了电磁炉火力的动态显示。
本实施例中,反光件501具体可以为反光纸,也可以为反光铝膜,或者还可以为镜子,或者选取的反光只要能对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即可,本实施例中,当反光件501为反光纸和发光铝膜时,反光纸和发光铝膜会按照不同角度不规则地弯折并沿着旋转轴502的轴向穿设在旋转轴502上,当反光件501为镜子时,会选取多个镜子,并将多个镜子按照不同角度不规则地排列设在旋转轴502上。
其中,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旋转轴502旋转时需借助外力进行旋转,因此,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包括:驱动单元70,其中驱动单元70分别与旋转轴502相连,驱动单元70驱动旋转轴502以不同转速旋转,其中,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70具体为直流马达,其中,旋转轴502的一端通过连接件701与直流马达相连,旋转轴5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702与盒主体31转动相连,电磁炉工作时,当电磁炉的工作功率较大时,则供给直流马达两端的电压较高,电流较大,则直流马达的转速较快,相应的,旋转轴502的转速较高,从而呈现出的火焰的形状较大,相反,则直流马达两端的电压较低,电流较小,直流马达的转速较慢,旋转轴502的转速较低,呈现出的火焰的形状较小,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直流马达的转速控制,可以在直流马达上设置减速齿轮,通过减速齿轮对直流马达的转速进行控制。
如图3-6所示,火力可视盒30还包括:盒盖32,盒盖32盖设在盒主体31上,具体盖设在盒主体31的侧板311上,而且盒盖32划分为透光区域321和不透光区域322,其中,不透光区域322位于盒盖32靠近发光组件40的区域;透光区域321位于盒盖32靠近反光件501的区域,如图5-6所示,由于发光组件40设置在侧板311上的,所以,不透光区域322位于盒盖32靠近设置发光组件40的侧板311处,盒盖32的不透光区域322用于将发光组件40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发光组件40发出的部分光线对火力可视区202造成干扰,本实施例中,反光件501反射的光线需穿过盒盖32的透光区域321投影到火力可视区202,所以,盒盖32上的透光区域321靠近反光件501设置。其中,盒盖32上的透光区域321和不透光区域322具体可以通过在盒盖32上粘上不透光的胶纸或涂上遮光的油墨来形成透光区域321和不透光区域32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除了将盒盖32设置为透光区域321和不透光区域322方式外,还可以将盒盖32划分为连个盒盖32,其中一个盒盖32为不透光材料,另一个盒盖32为透光材料,或者发光组件40对应的火力可视区202的区域丝印不透光油墨从而达到对发光组件40光线遮挡的作用。
其中,本实施例中,透光区域321具体可以设置为半透明的透光区域,或者透光区域321进行磨砂处理,形成磨砂面。
如图5所示,多个发光体401在盒主体31上设置时,为了便于设置以及便于将发光体401与电磁炉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40还包括金属散热板402,多个发光体401(即LED灯)设置在金属散热板402上,通过金属散热板402将多个发光体401进行串联或并联并与电磁炉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板402具体设置在盒主体31的侧板311的内表面上,而且金属散热板402除了起到连接发光体401的作用外,还可以对多个发光体401进行散热,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散热板402为现有的板材,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金属散热板,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板402具体可以选取铝基板,铝基板散热快轻便,不易生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