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33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执行制冷或制热操作都是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温度或风速等参数值进行调节的,而用户预先设定的参数只是按照用户自己以往的习惯来设置,有时并不是真正适合用户的调节参数。例如,有些用户在比较热的环境下设定比较低的温度如20℃,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温度会迅速降低,用户会感觉比较冷,于是又将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调高,如此将引起用户的不舒适感。并且,当用户处在房间内的不同位置时,由于距离空调器的出风口位置不同,用户感受到的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空调器都按照同一个调节参数去运行,会产生过冷或者过热现象,造成用户不舒适感,这样会降低空调器的用户使用体验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空调器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上述空调按照用户设置的空调器调节参数运行,带来过冷或过热从而引起用户不舒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的差值,获得人体的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根据所述冷热感状态,控制空调器运行;优选地,所述根据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之后还包括: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优选地,所述根据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之后还包括:当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运行风速值,根据所述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优选地,所述根据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时,运行风速值越高,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越小,运行风速值越低,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越大。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热感状态控制空调器运行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冷热感状态控制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运行风速以及导风条参数的一种或者多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冷热感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以及房间内辐射温度值获得人体的散热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的冷热感状态控制空调器运行。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红外阵列式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冷热感获取模块在根据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之后还包括:若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则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优选地,所述冷热感获取模块在根据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之后还包括:若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则检测房间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运行风速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优选地,所述冷热感获取模块根据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时,运行风速值越高,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越小,运行风速值越低,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越大。本发明通过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并通过人体表面温度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以及通过人体的散热量获取人体的冷热感状态,最后通过人体的冷热感状态调节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运行风速和导风条状态,实现了空调器根据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对影响用户冷热感受的参数进行自动调节,解决了由于用户自身设置空调器参数带来的过冷过热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图5为本发明中红外阵列传感器扫描物体的热图像示意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值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上述人体表面的温度是人体体表的温度值,辐射温度为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以人在房间内为例,此时辐射温度为房间内的周围环境如四周的墙体、窗户等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值,这两个温度值可通过具有测量热图像功能的传感器测量读取得到,例如阵列式红外传感器模块,其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或者周围环境时会得到热图像,如图5所示,热图像通过阵列排布方式可以获得其中每个小区域即其中一个像素的温度值,如图5所示每个像素的颜色深浅表示了其温度值的高低不同,并可读取每个像素的具体温度值。热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时同样会得到一定面积区域的热图像,因为人体表面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映到对应的热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对应热图像所有像素的温度点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即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表示人体表面温度值。而测量房间内辐射温度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间内的四周区域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形成的热图像后,去掉人体所在热图像部分,读取剩下部分的热图像的各个像素的温度值然后取平均值就获得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即房间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值表示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步骤S20,根据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得人体的散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产生的散热量基本等于人体消耗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即可得到人体的散热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Φ(Tcl-Ta)其中H为人体的散热量,Tcl为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a为辐射温度值,Φ为附加计算系数,这些计算系数为人体热舒适性研究领域的一些通用计算系数,如考虑周围环境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f_eff、着装的人体面积系数f_cl,Φ=f_eff*f_cl,此时H=f_eff*f_cl*(Tcl-Ta),通过计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和辐射温度Ta的差值再结合计算系数Φ,得到人体的散热量H。当然,也可以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与人体散热量的映射关系,预先对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进行取值,并设置与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对应的人体散热量,形成映射表。当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时,就可以查表获得相应的人体散热量。步骤S30,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可通过具体的不同值来体现,如下表:上表中通过冷热感状态值M的大小分为8个区间,分别代表了人体不同的热舒适感觉,其中区间5为稍微凉爽的舒适感,区间6为稍微暖和的舒适感。由于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与人体消耗的热量相关,而人体消耗的热量等于人体的散热量,因此人体的散热量的大小反映了人的冷热感状态,通过前期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对不同用户的冷热感觉进行体验测试,并根据当时计算得到的不同冷热感觉下的散热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例如冷热感状态值M和散热量H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M=a0+a1H+a2H2+a3H3+…..+anHn其中a0、a1、a2、a3、an为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的计算系数值,n为正数值,其取值大小依据具体的H和M数据组之间的形成拟合公式确定,如N可以取值为4。通过以上公式中人体的冷热感值M与散热量H之间的关系式,当计算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H后,代入以上公式就得到了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拟合公式仅仅用来说明人体冷热感值与散热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前期实验过程中H和M数据组也可以根据其他拟合方法拟合,获得其他拟合公式。步骤S40,根据所述冷热感状态控制空调器运行。根据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往舒适的区间变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设定温度、运行风速、导风条状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当人体当前的冷热感状态值为2.5位于区间1即处于热的感觉,通过自动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时的当前空调器的设定温度降低以使得房间内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得人的冷热感状态值逐渐减小,最后保持在区间4内,使得人体冷热感状态变化到舒适状态。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以及房间内辐射温度值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并进一步根据人体的散热量值获得人体的当前冷热感状态值,通过此种方式获取的冷热感状态值准确性高,并进一步在获取冷热感状态值以后根据空调器运行的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对冷热感状态进行修正,使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更加准确的适应于当前空调器运行不同温度环境,最后通过人体当前的冷热感状态值自动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得人体处于舒适的状态,解决了由于用户手动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带来的过冷或者过热的不舒适感。进一步的,参照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步骤S301,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值。在根据散热量计算得到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后,如果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此时可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进一步对冷热感状态值进行修正。具体的调整规则如下:获取空调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T1,根据环境温度值T1值的大小对冷热感状态值M进行修正,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公式对其修正,如:M=aT13+bT12+cT1+d其中a、b、c、d为不同的计算系数值。或者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值T1值分为不同的温度区间,根据不同的温度区间对冷热感状态值M值进行不同的修正,如:T1≤a1时,M=M+b0a1<T1≤a2时,M=M+b1a2<T1≤a3时,M=M+b2T1>a3时,M=M+b3其中a1<a2<a3,b0、b1、b2、b3为不同的修正值,例如具体的修正值可以如下:T1≤21℃时,M=M–218℃<T1≤21℃时,M=M–121℃<T1≤25℃时,M=M–0.5T1>25℃时,M=M+1从以上修正的计算式可以看出,当环境温度值T1处于偏冷状态(18℃<T1≤21℃)或者偏热状态时(T1>25℃),对冷热感状态值M的修正大;当环境温度值T1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21℃<T1≤25℃)时,对冷热感状态值M的修正小。进一步的,冷热感状态值M值可以限定上下限值,如:M≤-3时,取M=-3M≥3时,取M=3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该环境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值,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冷热感状态值所反映的用户当前的冷热感状态更加贴近用户当前的冷热感受,使得后续根据冷热感状态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参数时更加准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S302,当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运行风速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值。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人体对空调器吹出来的热风的感受与制冷状态下的冷风感受不一样,除了与环境温度相关,还与空调器吹出来的热风风速有关系,此时除了需要结合环境温度值,还需要结合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对冷热感状态进行修正,即需要首先根据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获得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然后再根据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对冷热感状态值进行修正。根据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获得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如下:获取空调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T1,根据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大小分为不同的风速区间,根据不同的风速区间对T1值进行计算得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由于人体对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感受比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感受要敏感,且对不同大小的热风风速感受差别明显,因此不适合采取固定的计算法则来根据环境温度值T1来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而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速区间来区别计算。例如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按照风速从小到大分为100个等级,将这100个等级分为10个区间,每个区间采用不同的计算法则:风速区间计算法则[1,10]Ta=T1-c1[11,30]Ta=T1-c2[31,50]Ta=T1-c3[51,70]Ta=T1-c4[71,90]Ta=T1-c5[91,100]Ta=T1-c6其中Ta为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T1为环境温度值,c1、c2、c3、c4、c5、c6为正数值且互不相等。根据实验获知,当风速越高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小,风速越低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大,即上述c1、c2、c3、c4、c5、c6的大小关系为:c1>c2>c3>c4>c5>c6,例如上面的表格列举c1、c2、c3、c4、c5、c6的具体值时可以如下:风速区间计算法则[1,10]Ta=T1-11[11,30]Ta=T1-9.3[31,50]Ta=T1-8.4[51,70]Ta=T1-4.1[71,90]Ta=T1-2.4[91,100]Ta=T1-0.9制热模式下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后,根据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对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M进行修正时,可根据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温度区间,根据不同的温度区间对冷热感状态值M进行修正,如通过不同的温度区间限定M值的具体范围值对M进行修正:T1≤c1时,M≤d1c1<T1≤c2时,d1<M≤d2c2<T1≤c3时,d2<M≤d3T1>a3时,M>d3其中c1<c2<c3,d1、d2、d3为不同的修正值,例如具体修正值可以如下:T1≤17℃时,M≤-117℃<T1≤21℃时,-1<M≤-0.521℃<T1≤26时,-0.5<M≤1T1>26时,M>1进一步的,冷热感状态值M值可以限定上下限值,如:M≤-3时,取M=-3M≥3时,取M=3本实施例中,在根据人体的散热量获取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之后,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房间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运行风速值,根据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最后根据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对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进行修正,使得在制热模式下的获取的冷热感状态值更加贴近于人体的冷热感感受,进一步后续根据冷热感状态值对空调器进行控制时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另外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0,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值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冷热感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以及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得人体的散热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控制模块30,根据所述的冷热感状态控制空调器运行。根据热力学常识,人体表面的温度是人体体表的温度值,辐射温度为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平均温度,以人在房间内为例,此时辐射温度为房间内的周围环境如四周的墙体、窗户等对人体辐射作用的平均温度值,这两个温度值可通过具有测量热图像功能的传感器如松下的阵列式红外传感器模块测量读取得到,其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或者周围环境时会得到热图像,如图5所示,热图像通过阵列排布方式可以获得其中每个小区域即其中一个像素的温度值,如图5所示每个像素的颜色深浅表示了其温度值的高低不同,并可读取每个像素的具体温度值。热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时同样会得到一定面积区域的热图像,因为人体表面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映到对应的热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对应热图像所有像素的温度点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以此平均值代表了人体的平均温度值,即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值代表了人体表面温度值。而测量房间内辐射温度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间内的四周区域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形成的热图像后,去掉人体所在热图像部分,读取剩下部分的热图像的各个像素的温度值然后取平均值就获得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辐射温度值,即房间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值代表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产生的散热量始终等于人体消耗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即可得到人体的散热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Φ(Tcl-Ta)其中H为人体的散热量,Tcl为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a为辐射温度值,Φ为附加计算系数,这些计算系数为人体热舒适性研究领域的一些通用计算系数,如考虑周围环境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f_eff、着装的人体面积系数f_cl,Φ=f_eff*f_cl,此时H=f_eff*f_cl*(Tcl-Ta),通过计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和辐射温度值Ta的差值再结合计算系数Φ,得到人体的散热量H。当然,也可以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与人体散热量的映射关系,预先对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进行取值,并设置与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对应的人体散热量,形成映射表。当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时,就可以查表获得相应的人体散热量。步骤S30,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人体的冷热感觉可通过具体的不同值来体现,如下表:冷热感状态值冷热感区间热舒适感-3≤M<-2区间8冷-2<M≤-1区间7有点冷-1<M≤0.5区间6凉-0.5≤M<0区间5舒适0≤M≤0.5区间4舒适0.5<M≤1区间3暖1<M≤2区间2有点热2<M≤3区间1热上表中通过冷热感状态值M的大小分为8个区间,分别代表了人体不同的热舒适感觉。由于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与人体消耗的热量相关,而人体消耗的热量等于人体的散热量,因此人体的散热量的大小反映了人的冷热感状态,通过前期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对不同用户的冷热感觉进行体验测试,并根据当时计算得到的不同冷热感觉下的散热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例如冷热感状态值M和散热量H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M=a0+a1H+a2H2+a3H3+…..+anHn其中a0、a1、a2、a3、an为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的计算系数值,n为正数值,其取值大小依据具体的H和M数据组之间的形成拟合公式确定,如N可以取值为4。通过以上公式中人体的冷热感值M与散热量H之间的关系式,当计算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H后,代入以上公式就得到了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拟合公式仅仅用来说明人体冷热感值与散热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前期实验过程中H和M数据组也可以根据其他拟合方法拟合,获得其他拟合公式。根据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控制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往舒适的区间变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设定温度、运行风速、导风条状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当人体当前的冷热感状态值为2.5位于区间1即处于热的感觉,通过自动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时的当前空调器的设定温度降低以使得房间内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得人的冷热感状态值逐渐减小,最后保持在区间4内,使得人体冷热感状态变化到舒适状态。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通过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以及房间内辐射温度值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并进一步根据人体的散热量值获得人体的当前冷热感状态值,通过此种方式获取的冷热感状态值准确性高,并进一步在获取冷热感状态值以后根据空调器运行的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对冷热感状态进行修正,使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更加准确的适应于当前空调器运行不同温度环境,最后通过人体当前的冷热感状态值自动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使得人体处于舒适的状态,解决了由于用户手动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带来的过冷或者过热的不舒适感。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温度获取模块20用于:在根据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之后,若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则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值。在根据散热量计算得到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后,如果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此时可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进一步对冷热感状态值进行修正。具体的调整规则如下:获取空调器检测到环境温度值T1,根据环境温度值T1值的大小对冷热感状态值M进行修正,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公式对其修正,如:M=aT13+bT12+cT1+d其中a、b、c、d为不同的计算系数值。或者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值T1值分为不同的温度区间,根据不同的温度区间对冷热感状态值M值进行不同的修正,如:a1<T1≤a2时M=M+b1a2<T1≤a3时M=M+b2T1>a4时M=M+b3其中a1<a2<a3,b1、b2、b3为不同的修正值,例如具体的修正值可以如下:18℃<T1≤21℃时M=M–121℃<T1≤25℃时M=M–0.5T1>25℃时M=M+1从以上修正的计算式可以看出,当环境温度值T1处于偏冷状态(18℃<T1≤21℃)或者偏热状态时(T1>25℃),对冷热感状态值M的修正大;当环境温度值T1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21℃<T1≤25℃)时,对冷热感状态值M的修正小。进一步的,冷热感状态值M值可以限定上下限值,如:M≤-3时,取M=-3M≥3时,取M=3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冷热感状态值所反映的用户当前的冷热感状态更加贴近用户当前的冷热感受,使得后续根据冷热感状态进行空调器调整时更加准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冷热感获取模块20中根据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之后还包括:若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则检测房间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运行风速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修正冷热感状态值。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人体对空调器吹出来的热风的感受与制冷状态下的冷风感受不一样,除了与环境温度相关,还与空调器吹出来的热风风速有关系,此时除了需要结合环境温度值,还需要结合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对冷热感状态进行修正,即需要首先根据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获得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然后再根据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对冷热感状态值进行修正。根据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获得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如下:获取空调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值T1,根据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大小分为不同的风速区间,根据不同的风速区间对T1值进行计算得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由于人体对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感受比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感受要敏感,且对不同大小的热风感受差别明显,因此不适合采取固定的计算法则来根据环境温度值T1来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速区间来区别计算。例如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按照风速从小到大分为100个等级,将这100个等级分为10个区间,每个区间采用不同的计算法则:风速区间计算法则[1,10]Ta=T1-c1[11,30]Ta=T1-c2[31,50]Ta=T1-c3[51,70]Ta=T1-c4[71,90]Ta=T1-c5[91,100]Ta=T1-c6其中Ta为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T1为环境温度值,c1、c2、c3、c4、c5、c6为正数值且互不相等。根据实验获知,当风速越高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小,风速越低时,人体附件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大,即上述c1、c2、c3、c4、c5、c6的大小关系为:c1>c2>c3>c4>c5>c6,例如上面的表格列举c1、c2、c3、c4、c5、c6的具体值时可以如下:风速区间计算法则[1,10]Ta=T1-11[11,30]Ta=T1-9.3[31,50]Ta=T1-8.4[51,70]Ta=T1-4.1[71,90]Ta=T1-2.4[91,100]Ta=T1-0.9本实施例中,在根据人体的散热量获取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之后,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房间环境温度值和空调器运行风速值,根据环境温度值和运行风速值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最后根据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对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进行修正,使得在制热模式下的获取的冷热感状态值更加贴近于人体的冷热感感受,后续进一步根据冷热感状态值对空调器进行调整时控制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