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629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括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拆装式过滤器模块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具有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的制冷器或制热器、通过去除空气中的异物来维持清净度的空气净化器、用于向空气中提供水分的加湿器及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器等。

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吸入并排出空气的风扇。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模块。

以往的空气净化装置中,上述过滤器模块以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为了对过滤器模块进行洗涤,拆装式过滤器模块从本体分离,或者为了空气净化装置的驱动,拆装式过滤器模块与本体相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在于,提供使用人员可简单分离及结合空气净化装置的拆装式过滤器模块的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问题在于,提供在具有多个拆装的过滤器模块的情况下,也可一次性分离多个过滤器并一次性进行结合的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问题在于,提供上述过滤器模块以安装的方式被支撑并形成用于过滤器流路的开口部,且用于过滤器模块的拆装的抽屉结构。

在上述过滤器模块包括电集尘装置的情况下,若在运行中的空气的流入口侧的开口部发生使用人员的手等身体的一部分进入的情况,则发生被高电压触电的危险。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问题在于,提供使用过程中去除触电危险的结构。

本发明的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形成外形,在侧面中的一侧形成过滤器设置开口部;过滤器外罩,配置于上述主体外壳的内部。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至第三问题,作为本发明解决方案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抽屉,包括框架及过滤器盖,上述框架形成空气通过的抽屉开口部,上述过滤器盖与上述框架相结合,用于覆盖上述过滤器设置开口部;以及过滤器模块,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框架,用于对通过抽屉开口部的空气进行过滤。上述抽屉可通过上述过滤器设置开口部从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空间引出。

在上述抽屉在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上述空气净化装置可使空气沿上下方向通过上述抽屉开口部及过滤器模块。

上述过滤器模块可包括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层叠的多个过滤器。

上述框架可包括一对侧框架,相对于上述过滤器外罩,上述侧框架沿前后方向滑动,在之间形成上述抽屉开口部。

上述过滤器盖可配置于上述一对侧框架的前端部,上述框架包括:后框架,用于连接上述一对侧框架的后端部;以及前框架,用于连接上述一对侧框架的前端部,与上述过滤器盖的后部面相结合。

上述一对侧框架、后框架及前框架可形成用于安装上述过滤器模块的安装面,上述一对侧框架的安装面至少与上述后框架的安装面及上述前框架的安装面中的一个具有高度差。

上述过滤器外罩可包括一对抽屉引导部,上述一对抽屉引导部分别配置于上述过滤器外罩的两侧,并用于引导上述框架的引出及引入,上述抽屉还包括一对滑动部,上述一对滑动部分别配置于上述框架的两侧,并沿上述抽屉引导部移动。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可包括以与上述抽屉独立地方式从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空间引出的网状过滤器,上述过滤器外罩还可包括网状过滤器引导部,在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上述网状过滤器引导部的位置以低于上述抽屉引导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一对抽屉引导部之间。上述网状过滤器引导部用于引导上述网状过滤器的引出及引入。

上述过滤器外罩还包括过滤器模块引导部,上述过滤器模块引导部配置于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上侧,当上述过滤器模块与上述抽屉一同引出及引入时,用于引导上述过滤器模块的上侧面的移动。

上述抽屉引导部及上述滑动部中的一个包括辊,上述抽屉引导部及上述滑动部中的另一个包括与上述辊相接触的轨道部。在此情况下,体现抽屉的简单引出及引入动作,并在抽屉坐落(settlement)的状态下,为了防止上下方向游隙,上述轨道部可包括第一区间部及第二区间部。

上述过滤器模块可包括电集尘装置。在此情况下,为了解决上述第四问题,上述过滤器外罩可包括第一切断开关及第二切断开关,上述第一切断开关及第二切断开关用于控制是否能够向上述电集尘装置施加电源,且第一切断开关及第二切断开关相互串联,从而在均按压第一切断开关及第二切断开关的情况下,可施加电源。上述电集尘装置可包括上述第一切断凸起以按压上述第一切断开关的方式从上述电集尘装置凸出的第一切断凸起。并且,上述网状过滤器可包括以按压上述第二切断开关的方式从上述网状过滤器凸出的第二切断凸起。

上述过滤器盖的下侧可以与上述该框架相结合,并向上述框架的垂直方向延伸。

上述过滤器盖可包括:前面部,形成把手;后面部,接触过滤器模块的前方面;以及上面部,配置于上述后面部和上述前面部之间,朝向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上侧面。

上述过滤器盖可包括卡止装置。

上述过滤器盖可包括上侧延伸部,形成位置高于上述过滤器设置开口部的高度规定距离,形成有传感器孔。在此情况下,还可包括传感器模块,上述传感器模块配置于上述上侧延伸部的背面侧,从通过上述传感器孔流入的空气检测规定信息。

上述主体外壳可包括凹陷部,在上述抽屉在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凹陷部与上述上侧延伸部相匹配。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简单分离过滤器模块并对其进行洗涤,且简单再次引入过滤器模块。尤其,在具有多个过滤器模块的情况下,在上述抽屉防止多个过滤器模块,若引入及引出抽屉,则可一次性引入及引出多个过滤器。

并且,借助上述抽屉的细部结构,当引出安装过滤器模块的抽屉时,在引入动作的初期,隔着充分的游隙,由此提高引入动作的便利性,在抽屉完全进入到过滤器外罩的状态下,通过使游隙最小化来实现电源端子等的准确接触。

并且,当从电集尘装置的过滤器外罩引出时,切断开关开放电源电路,从而具有显著降低未使用时的触电危险性的效果。进而,在电集尘装置中,网状过滤器配置于上述流入口侧,并体现形成于网状过滤器的第二切断开关,由此具有显著降低在使用电集尘装置的过程中的触电危险性。

并且,与电集尘装置单独从网状过滤器分离,从而容易进行洗涤,同时并可确保对于触电的安全性。

并且,即使不在利用外部空气的多个传感器追加设置额外的风扇,也因具有音压而引导空气的流入,灰尘传感器的清扫孔借助上述抽屉的过滤器盖开闭,从而需要具有除额外的抽屉之外的额外的灰尘传感器开闭结构。

并且,过滤器盖从前方及上侧从使用人员的手完全隔开,从而减少触电的危险性,并可简单检测与前方空气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上提及的效果,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立体图。

图2为分离图1的加湿装置200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1的空气调节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示出仅分离图1的本体130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分离图4的本体130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图1的本体130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本体130的过滤器组件10的立体图。

图7为图的过滤器组件10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过滤器组件10的仰视图。

图9为切开图8的过滤器组件10的a1-a1’纵向剖视图。

图10为图7的过滤器组件10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从图6的本体130分离过滤器组件10的状态下的本体130的主视图。

图12及图13为垂直切开本体130的剖视图。图12为沿图11的a2-a2’切开的剖视图,图13为沿图11的a3-a3’切开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1的本体130的立体图,图14为示出过滤器外罩140内部的引导部结构146、147的图。

图15为图11的本体130的立体图,图15示出过滤器外罩140内部的引导部结构142的图。

图16为图10的抽屉400的立体图。

图17为从另一侧面观看图16的抽屉400的立体图。

图18为从侧面观看图16的抽屉400的立面图。

图19为切开图18的抽屉400的a4-a4’剖视图。

图20为切开图18的抽屉400的a5-a5’剖视图。

图21为从正面观看图16的抽固体400的立面图。

图22示出图14的过滤器外罩140的抽屉引导部147和抽屉400的滑动部414的配置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图23为示出图14的抽屉引导部147和滑动部414的配置状态的剖面立体图,图23为示出当抽屉开口部的前端400a1比网状过滤器的前端3001更向前方配置时,辊147b与滑动部414相接触的位置的图。

图24为示出在图6的过滤器组件10安装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的电集尘装置500的电路图的示意图。

图25为示出在图6的过滤器组件10从过滤器外罩140引出的状态下电集尘装置500的电路图的示意图。

图26示出简要图24及图25所示的带电部510的电路图的立体图。

图27为简要示出图24及图25所示的集尘部540的电路图的立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空气净化装置200:加湿装置

130:本体131:本体外壳

140:过滤器外罩141:短路凸起

144:切断凸起145:切断开关

148a:带电部电源端子149a:带电部接地端子

148b:集尘部电源端子149b:集尘部接地端子

10:过滤器组件

300:网状过滤器400:抽屉

410:框架413:过滤器盖

500:电集尘装置350:光触媒过滤器

510:带电部540:集尘部

581、581a、581b:高电压发生器582、582a、582b:接地

583、583a、583b:接地线584、584a、584b:高压线

518: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9: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

548: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9: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

600:短路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等的方向根据图1等所示的方式所定义,上述方向用于明确说明本发明,根据基准,能够以不同方式定义各个方向。图中所示的u、d、f、r、le及ri分别为上(up)、下(down)、前(front)、后(rear)、左(left)及右(right)。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可用成可制冷制热或加湿等的空气调节器等中的部分装置,也可用作空气净化的额外的独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成安装于空气调节器的空气净化装置,当并不局限于此。

以下所示的“电位”为电势能。以下表示的“电压”为两个位置的电位差。以下所示的“电连接”不仅意味着以使电流直接流动的方式相接触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在之间隔着其他导电体来相连接的情况。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的表现用于区分结构要素,与结构要素之间的优先顺序或重要度均无关。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空气净化装置100及设置于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上侧加湿装置200。空气净化装置100设置于地面,上述加湿装置200设置于空气净化装置100上方。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吸入外部空气之后进行过滤,并向上述加湿装置200提供被过滤的空气。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向加湿装置200排出去除流入的外部空气中的异物并去除恶臭等的被过滤的空气。上述加湿装置200接收上述被过滤的空气并进行提供水分的加湿,并向外部排出加湿空气。

加湿装置200和空气净化装置100可相互分离。使用人员可分离上述加湿装置200及空气净化装置100之后进行清扫。使用人员从空气净化装置100分离上述加湿装置200之后,向配置于内部的水槽30供水。使用人员也可在上述加湿装置200层叠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状态下供水。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形成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吸入流路101。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形成有用于对上述吸入的空气实施过滤的过滤流路102。

在空气净化装置100层叠于加湿装置200的状态下,上述空气调节器为了向加湿装置200供给在空气净化装置100中被过滤的空气而形成使空气通过的连接流路103。上述形成于空气净化装置100侧的连接流路103定义为清洗连接流路104,将形成于上述加湿装置200侧的连接流路定义为加湿连接流路105。空气净化装置100形成清洗连接流路104。加湿装置200形成加湿连接流路105。

上述加湿装置200形成有用于对通过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被过滤的空气实施加湿的加湿流路106。上述被过滤的空气在通过加湿流路106的过程中接收水分并被加湿。在加湿流路106的下流侧形成排出流路107,从而向外部排出借助空气净化装置100及加湿装置200进行处理的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气净化装置100及加湿装置200的内部中存在空气流动方向一部分弯曲的部分,但是,空气流动方向a整体上为上下方向。具体地,空气流动方向a为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

上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向使用人员显示空气净化装置的运行状态的显示器模块160。

上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用于举起加湿装置200的把手129。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本体130,用于向加湿装置200引导通过上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外部空气;过滤器组件1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本体130,用于对上述吸入的外部空气实施过滤;以及送风单元20,配置于上述本体130的内部,用于对流动的空气提供压力。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设置于底座112,本体130以与底座112隔开的方式形成上述吸入流路101。本体130从底座112隔开,因此,可通过本体130的下侧面整体吸入外部空气。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使从下侧吸入的外部空气向上侧移动。空气沿过滤流路102,从下侧向上侧逆着重力方向向上流动。

通过上述吸入流路101,从水平平面上360度全面方向吸入外部空气。为了隔开上述底座112及本体130,在上述本体130及底座112之间设置连杆框架115。上述连杆框架115使上述底座112及本体130相结合,并支撑上述本体130。

外部空气经由上述连杆框架115向吸入口111流动。在上述连杆框架115中,上下形成多个连杆114。优选地,上述多个连杆114处于细密状态,以便防止手指进入到吸入口111。

本体130包括形成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形的本体外壳131。

在上述本体130中,沿相对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切开的剖面可呈圆形。

过滤器组件1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本体130相结合。上述过滤器组件10可从本体130向水平方向分离。过滤器组件10可相对于本体130沿前后方向引入或引出。多个过滤器可沿上下方向层叠于过滤器组件10。过滤器组件10可包括用于使上述多个过滤器暂时移动的抽屉400。对其的详细说明将后述。

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形成外形并在一侧(前方侧)形成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的本体外壳131。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配置于本体外壳131的内部的过滤器外罩140。

过滤器外罩140形成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收容过滤器组件10的内部空间。过滤器外罩140设置于本体130。过滤器外罩140以固定的方式配置于本体130的内部。过滤器外罩140形成有可插入电集尘装置500等的过滤器模块的内部空间。上述过滤器模块可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向过滤器外罩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上述过滤器模块可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抽屉400可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抽屉400可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抽屉400沿前后方向引入及引出。

过滤器外罩140和过滤器组件10在相结合的状态下形成过滤流路102。过滤流路102的上流侧与吸入流路101相连接。过滤流路102的下流侧与连接流路103相连接。具体地,过滤流路102的下流侧与清洗连接流路104相连接。

在本体外壳131的一侧(前部面)形成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上述过滤器组件10通过上述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向上述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插入。过滤器组件10包括覆盖上述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的过滤器盖413。

在上述本体130的内部设置用于向上述加湿装置200引导从上述送风单元20排出的空气的送风外罩150。上述送风外罩150位于上述过滤器外罩140的上侧。上述送风外罩150固定于上述上述过滤器外罩140。

在上述过滤器外罩140及送风外罩150之间设置送风单元20。上述送风单元20提供用于使空气流动的压力。

上述过滤器组件10以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上述过滤器组件10与过滤流路102交叉配置。上述过滤流路102沿上下方向形成,上述过滤器组件10向水平方向引入及引出。

通过上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气通过上述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向送风单元20流动。上述送风单元20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上侧,并通过吸入过滤流路102的空气向加湿装置200排出。

上述送风单元20包括送风电机22及送风风扇2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送风电机22及送风风扇24均配置于送风外罩150及过滤器外罩140之间,上述送风电机22配置于上侧,且送风风扇24配置于下侧。

上述送风电机22设置于送风外罩150,并被上述送风外罩150支撑。上述送风风扇24与送风电机22组装,并接收上述送风电机22的驱动力来进行旋转。上述送风风扇24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侧。

为使设置空间最小化,上述送风电机2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送风外罩150的内部,上述送风风扇24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

上述送风风扇24向中央吸入被过滤的空气之后,向圆周方向排出被过滤的空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送风电机22以不与空气发生阻抗的方式位于送风风扇24的上侧。上述送风电机22设置于除空气流路之外的位置。

从上述送风风扇24排出的空气沿过滤器外罩140及送风外罩150向上侧的加湿装置200流动。

在上述本体130内部的上述送风单元20的上侧配置水槽30。上述本体130以向上侧插入水槽30的方式形成从上侧向内部凹陷的水槽插入空间。

在上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周围面形成可使空气通过的加湿流路入口123,上述加湿流路入口123与水槽30的内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加湿流路入口123的内侧配置含有水分的加湿媒介50。

在上述水槽30的内部设置用于吸入上述水槽30内部的水,向上侧抽出所吸入的水,并向外侧喷射所抽入的水的灌水单元40。在上述水槽30的下部设置作为灌水单元40的动力源的灌水电机42。上述灌水电机42与上述送风电机22物理性区分。可独立控制上述送风风扇22及灌水电机42。

上述加湿装置200包括:视觉性本体21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层叠于空气净化装置100,由透视材质形成;以及顶盖组件23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视觉性本体210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顶盖组件230及视觉性本体210之间形成排出流路107。上述排出流路107与加湿流路106的下流侧相连接。上述连接流路103与加湿流路106的上流侧相连接。在上述顶盖组件230形成可在外部供水的供水流路109。

参照图6及图15,本体130在外周围面中的一侧面形成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连接。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过滤器组件10。

以引导过滤器组件10的滑动的方式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的两侧可形成引导部142、146、147。引导部142、146、147可至少包括一个提供支撑过滤器组件10的摩擦面的上侧面146、147a。引导部142、146、147可至少包括一个从上侧向下侧按压过滤器组件10的下侧面142。引导部142、146、147可包括辊147b或轴承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142、146、147可包括用于引导抽屉400的滑动的抽屉引导部147。引导部142、146、147可包括用于引括用于引导网状过滤器300的滑动的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引导部142、146、147可包括用于引导安装于抽屉的过滤器模块350、400的上侧面的滑动的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参照图14及图15)。

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左右侧面(配置上述引导部的侧面)断开过滤器组件10的左右方向的流动。

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用于向电集尘装置500供电的电源端子148。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用于向电集尘装置500提供接地的接地端子149。电源端子148及接地端子149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

电源端子148可包括: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用于向带电部510供电;以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用于向集尘部540供电。接地端子149可包括: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用于向带电部510提供接地;以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用于向集尘部540提供接地。

抽屉400包括覆盖上述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的过滤器盖413。过滤器盖413包括高度高于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的高度规定间隔的上侧延伸部413d。上述上侧延伸部形成传感器孔413a。

空气净化装置100可包括设置于本体130的传感器模块135、136、137。传感器模块135、136、137至少包括一部分向外部的空气露出的部分。传感器模块135、136、137用于从外部空气检测规定信息。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配置于本体130的内部。传感器模块135、136、137也可配置于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的上侧。在过滤器组件10与本体130相结合的状态下,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被过滤器盖413所遮挡。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配置于过滤器盖413的上侧延伸部413d的背面侧。传感器模块135、136、137从通过传感器孔413a流入的空气检测规定信息。根据从传感器模块135、136、137检测的信息,可对上述送风单元20进行控制。

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包括检测外部空气中的灰尘浓度的灰尘传感器135。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包括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36。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包括检测外部空气的味道的味道传感器137。

在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的上侧部分形成本体130的外周围面凹陷与过滤器盖413的上侧延伸部413d的厚度相对应的距离的凹陷部134。本体外壳131包括凹陷部134,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凹陷部134与上侧延伸部413d相匹配。当过滤器盖413与本体130相结合时与凹陷部134相匹配。当上侧延伸部413d与本体130相结合时与上述凹陷部134相匹配。

抽屉400在过滤器外壳140的内部空间的“静止(settlement)”状态意味着抽屉400处于无法再向过滤器外罩140引入的状态的完全(fully)引入。在抽屉400向过滤器外罩140引入的状态或者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引出的状态并非为上述“静止”状态。

传感器模块135、136、137可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可横向配置。上述多个传感器横向排列在凹陷部134的后侧。

本体外壳131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的前方分别形成孔135a、136a、137a。在凹陷部134中,形成于各个传感器前方的各个孔横向配置。

在凹陷部134形成湿度传感器孔136a。湿度传感器136配置于上述凹陷部134的后方。湿度传感器136配置于上述湿度传感器孔136a的后方。湿度传感器孔136a可由多个小孔密集而成。

在凹陷部134形成味道传感器孔137a。味道传感器137配置于上述凹陷部134的后方。味道传感器137配置于上述味道传感器孔137a的后方。味道传感器孔137a可由多个小孔密集而成。

在本体外壳131形成用于清扫灰尘传感器135的内部的清扫孔135a。本体外壳131包括用于使空气向灰尘传感器135流入的流入口孔135b。在本体外壳131形成用于使空气从灰尘传感器135流出的流出孔135c。流入孔135b、清扫孔135a及流出孔135c依次从下侧向上侧配置。

灰尘传感器135可包括用于对向灰尘传感器135流入的空气加热的加热部(未图示)。上述加热部可配置于用于开闭清扫孔135a的内部空间。若借助上述加热部对空气进行加热,则借助对流,空气可从下侧向上侧流动。借助上述对流,空气向下侧的流入孔135b流入,且向上侧流出孔135c流出。

灰尘传感器135配置于凹陷部134的后侧。灰尘传感器135配置于上述多个孔135a、135b、135c的后侧。

在过滤器盖413遮挡灰尘传感器135的状态下,为了向灰尘传感器135供给外部空气,在与灰尘传感器135的位置相对应的过滤器盖413的部分形成传感器孔413a。传感器孔413a在与流入孔135b及流出孔135c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呈长缝隙形状。上述多个传感器可沿上述缝隙的长度方向排列。

传感器孔413a可形成于与流入孔135b及流出孔135c相对应的位置。传感器孔413a可分别形成于与流入孔135b及流出孔135c相对应的位置。

传感器孔413a可沿排列上述多个传感器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传感器孔413a可以为以沿水平方向长的方式形成的缝隙。

可形成多个传感器孔413a。传感器孔413a可由多个缝隙沿上下方向隔开而成。传感器孔413a包括配置于上侧的第一传感器孔413a1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传感器孔413a2。第一传感器孔413a1及第二传感器孔413a2可整齐地形成。第一传感器孔413a1可横向以长的方式形成。第二传感器孔413a2可横向以长的方式形成。第一传感器孔413a1沿后侧的多个传感器排列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第二传感器孔413a2沿后侧的多个传感器排列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第一传感器孔413a1形成于与流出孔135c的高度相对应的位置。第二传感器孔413a2形成于与流入孔135b的高度相对应的位置。

上侧延伸部413d可根据抽屉400的引出及引入开闭清扫孔135a。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的状态下,上侧延伸部413d的后侧面关闭清扫孔135a。在抽屉400从顾虑器外罩140引出的状态下,上侧延伸部413d的后侧面打开清扫孔135a。

过滤器组件10包括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模块500、350。过滤器组件10包括支撑过滤器组件500、350的抽屉400。过滤器组件10包括使空气通过网状形网眼之间并去除空气中的异物的网状过滤器300。

抽屉400可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过滤器模块500、350安装于抽屉400。过滤器模块500、350与抽屉400一同通过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

抽屉400支撑过滤器模块500、350的至少一部分。抽屉400沿过滤器外罩140的抽屉引导部147滑动。抽屉400形成有时空气通过的抽屉开口400a。抽屉开口部400a形成于水平面。通过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气向抽屉开口部400a的上下方向通过。空气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抽屉开口部400a。

抽屉400包括形成使空气通过的抽屉开口部的框架410。抽屉400包括覆覆盖过滤器设置开口部的过滤器盖413。过滤器盖413与框架410相结合。

框架410可配置于抽屉400的下侧。过滤器盖413配置于抽屉400的前部面。框架410的前端部与过滤器盖413。过滤器盖413的下侧部与框架410相结合。过滤器盖413可向与框架410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框架410可配置于水平面。过滤器盖413可配置于与本体外壳131的外侧面相同的平面。

过滤器模块500、35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框架410。过滤器模块500、350对通过抽屉开口部400a的空气进行过滤。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使空气沿上下方向通过抽屉开口部400a及过滤器模块500、350。

过滤器模块350、500以能够相互分离的方式可包括层叠的多个过滤器。过滤器模块350、500可包括电集尘装置500。过滤器模块350、500可包括光触媒过滤器350。

电集尘装置500使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并通过集尘带电的灰尘粒子来对空气进行过滤。

光触媒过滤器350在多孔性底座涂敷具有除臭性能的光触媒,从而以物理/化学的方式去除空气中的味道成分。

光触媒过滤器350包括:光触媒过滤器框架353,在过滤流路102的水平剖面形成周围;以及光触媒作用部355,被光触媒过滤器框架353支撑。光触媒作用部355可通过向具有形成过滤流路102的一部分的孔隙的底座部件涂敷具有除臭性能的公知的光触媒来制作,也可在具有光触媒性质的部件形成孔隙来制作。

上述光触媒可包括活性炭。活性炭可借助物理粘结力来在光触媒作用部355捕集味道粒子。可利用活性炭或其他光触媒,通过化学结合方式在光触媒作用部355捕集上述味道粒子。光触媒过滤器350从本体130及过滤器组件10分离并使其露在阳光等中,由此可去除在光触媒作用部355捕集的味道粒子。

抽屉400可支撑电集尘装置500。电集尘装置500可支撑光触媒过滤器350。网状过滤器300、电集尘装置500及光触媒过滤器350以空气流动方向a为基准可从上流向下流依次配置。在过滤器组件10中,可在最下部配置网状过滤器300,在网状过滤器300的上侧配置电集尘装置500,在最上部配置配置光触媒过滤器350。

过滤器模块350、5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抽屉400。电集尘装置5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抽屉400。光触媒过滤器35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电集尘装置500的上侧。

网状过滤器300以与抽屉400独立的方式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网状过滤器300配置于形成电集尘装置500的流入口506的方向。

网状过滤器300配置于电集尘装置500的下侧。网状过滤器300配置于在电集尘装置500中配置带电部510的方向。网状过滤器300配置于在电集尘装置500中形成电集尘装置500的流入口506的方向。网状过滤器300与电集尘装置500层叠。

网状过滤器300配置于抽屉400的下侧。网状过滤器300与抽屉400独立地引入或引出。网状过滤器300与电集尘装置500独立地引入或引出。仅在电集尘装置500和网状过滤器300中的一个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引入或从内部引出。

网状过滤器300包括形成前部面的网状过滤器盖313。在网状过滤器300及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状态下,网状过滤器盖313形成与过滤器盖413的前部面连续的面上的外观。网状过滤器盖313形成从上侧面向下侧凹陷的网状过滤器盖把手313a。

在网状过滤器300及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状态下,为能够使上述网状顾虑器盖把手313a向外部露出,过滤器盖413形成下端中的一部分凹陷的把手露出部413c。把手露出部413c的前部面和下侧面处于开口状态。把手露出部413c从过滤器盖413的前部面凹陷至上述网状过滤器盖把手313a的后端。使用人员将手放入把手露出部413c并把住网状过滤器盖把手313a。

网状过滤器300包括在网状过滤器盖313的后方的水平面上配置于上述过滤器流路102的周围的网状框架315。网状过滤器300可包括向网状框架315所提供的周围内侧划分过滤流路102的水平剖面的网状辅助框架316。网状辅助框架316将过滤流路102的水平剖面划分成多个。

网状过滤器300包括去除所通过空气中的异物并采集的网状物318。网状物318被网状框架315及网状辅助框架316支撑。网状物318与网状框架315315及网状辅助框架316配置于相同平面。从本体130分离网状过滤器300来进行洗涤,由此可去除借助网状物318采集的异物。

参照图16及图21,框架410包括相对于过滤器外罩140向前后方滑动的一对侧面框架410a。在一对侧面框架410a形成抽屉开口部400a。一对侧面框架410a沿前后方向延伸。过滤器盖413配置于一对侧面框架410a的前端部。一对侧面框架410a配置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一对侧面框架410a配置于网状过滤器300的上侧。

框架410可包括连接一对侧框架410a的后端部之间的后框架410b。后框架410b向左右方向延伸。后框架410b的左侧端部与左侧的侧框架410a的后端部相结合。后框架410b的右侧端部与右侧的侧框架410a的后端部相结合。抽屉开口部400a形成于后框架410b和过滤器盖413之间。后框架410b配置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后框架410b配置于网状过滤器300的上侧。

框架410可包括连接一对侧框架410a的前端部之间的前框架410c。前框架410c与过滤器盖413的后部面相结合。前框架410c向左右方向延伸。前框架410c的左侧端部与左侧的侧框架410a的前端部相结合。前框架410c的右侧端部与右侧的侧框架410a的前端部相结合。抽屉开口部400a形成于后框架410b和前框架410c之间。前框架410c配置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前框架410c配置于网状过滤器300的上侧。

框架410形成安装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安装面411。安装面411形成支撑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上侧面。安装面411可分别形成于框架410的左右侧。安装面411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面中的一部分相接触,从而支撑过滤器模块350、500。

过滤器模块350、5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框架410。电集尘装置500以能够分离得分昂视安装于框架410。一对侧框架410a、后框架410b及前框架410c形成有用于安装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安装面411。一对侧框架410a向上侧形成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面相接触的第一安装面411a。后框架410b向上侧形成于过滤器模块350、500相接触的第二安装面411b。前框架410c向上侧形成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面相接触的第三安装面411c。安装面411可包括第一安装面411a、第二安装面411b及第三安装面三安装面411c。

在安装面411的中央部可形成抽屉开口部400a。第一安装面411a、第二安装面411b及第三安装面411c可包围抽屉开口部400a。本发明可包括沿安装面411的周围向上侧凸出并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侧面相接触的引导部件(未图示)。上述引导部件用于引导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安装动作,使得过滤器模块350、500可以与安装面411相接触。

一对侧框架410a的安装面411a可以与后框架410b的安装面411b及前框架410c的安装面411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高度差。一对侧框架410a的安装面411a的位置可以高于前框架410c的安装面411的位置。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下侧面呈与以具有上述高度差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安装面411a、411b、411c相匹配的形状。

过滤器盖413包括形成前部面的前面部4131。前面部4131形成上述传感器孔413a。前面部4131包括把手413b。前面部4131的一部分以向后侧凹陷的方式形成过滤器盖把手413b。若拉动过滤器盖把手413b,则会拉动抽屉400。在过滤器盖把手413b可配置后述的卡止解除按钮417b。前面部4131可形成后述的把手露出部413c。前面部4131可呈向本体外壳131的外侧面延伸的形状。前面部4131可呈在水平剖面上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前面部4131包括配置于上部侧的上述上侧延伸部413d。

过滤器盖413包括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前方面相接触的后面部4132。后面部4132形成过滤器盖413的后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后面部4132引导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前方面的位置。后面部4132呈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前方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模块350、500的前方面形成垂直平面,后面部4132的形状也呈垂直平面。

过滤器盖413可包括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上侧面相向的上面部4133。上面部4133配置于后面部4132和前面部4131之间。在上面部4133配置后述的卡止部417a。过滤器外罩140以能够卡住卡止部417a的方式在与卡止部417a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卡止槽143。上面部4133的后端可以与后面部4132的上端相连接。上面部4133的前端与前面部4131的后部面相连接。上面部4133的前端与上侧延伸部413d的下端相连接。

参照图9,抽屉400包括使抽屉400以安装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的方方式进行卡止的卡止装置417。卡止装置417以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的状态下对抽屉400进行固定。卡止装置417可配置于过滤器盖413。

卡止装置417包括卡止部417a,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卡止部417a卡在过滤器外罩140。卡止部417a配置于上面部4133。上述卡止槽143形成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面。卡止部417a向上侧凸出。卡止部417a的上端的位置高于上面部4133的位置。卡止部417a的后侧面越靠近下侧,则形成靠近后侧的倾斜面。在抽屉400向后侧方向引入的过程中,上述倾斜面紧贴于顾虑器设置开口部133的上端,从而向卡止部417a的下侧移动。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卡止部417a插入于上述卡止槽143并向上侧移动。若卡止部417a插入于卡止槽143,则即使向前方拉动抽屉400,抽屉400也不会被引出。

在卡止部417a插入于卡止槽143的状态下,卡止装置417为了解除卡止而可包括使卡止部417a向下侧移动的卡止解除按钮417b。卡止部417a接触卡止部417a的卡止。卡止部417a和卡止解除按钮417b相连接。若按压卡止解除按钮417b,则卡止部417a可向下侧移动。可向下侧按压卡止解除按钮417b。卡止解除按钮417b可配置于过滤器盖把手413b的下侧面。

卡止装置417可包括向下侧按压情况下,向上侧施加复原力的弹性部417c。弹性部417c可配置于卡止解除按钮417b的下侧。弹性部417c可支撑卡止解除按钮417b的下侧面。

参照图14、图15、图17至图20、图22及图23,说明过滤器外罩140和抽屉400之间的滑动结构及过滤器外罩140和网状过滤器300之间的滑动结构如下。

过滤器外罩140包括分别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两侧的一朵抽屉引导部147。一对抽屉引导部147用于引导框架410的引出及引入。抽屉400包括配分别配置于框架410的两侧的一对滑动部414。一对滑动部414沿一对抽屉引导部147移动。滑动部414以能够进行移动的方式被抽屉引导部147支撑。滑动部414形成于一对侧框架410a的下侧。

抽屉引导部147可包括轨道部147a。抽屉引导部147可包括辊147b。轨道部147a可沿前后方向延伸。轨道部147a形成于滑动部414相接触的上侧面。辊147b可配置于抽屉引导部147的前端部。辊147b的旋转轴的方向为左右为左右方向。抽屉引导部147的辊147b与滑动部414的轨道部414a相接触。

滑动部414可包括轨道部414a。滑动部414可包括辊414b。轨道部414a可沿前后方向形成。轨道部414a形成于抽屉引导部147相接触的下侧面。辊414b可配置于滑动部414的后端部。辊414b的旋转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滑动部414的辊414b图抽屉引导部147的轨道部147a相接触。

辊414b可沿轨道部147a沿前后方向移动。轨道部147a支撑辊414b的下侧。轨道部414b可借助辊147b沿前后方向移动。辊147b支撑轨道部414b。

过滤器外罩140包括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当过滤器模块350、500与抽屉400一同引出及引入时,上述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引导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上侧面的移动。过滤器外罩140包括分别配置与过滤器外罩140的两侧的一对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上侧。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形成于过滤器模块350、500的上侧面相接触的下侧面。

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的状态下,辊147b的支撑点位于前方,轨道部147a的支撑点位于后方。支撑点沿前后方向隔开,从而抽屉400被稳定地支撑。

在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引出的过程中,维持辊147b的支撑点的位置,但是,辊414b向前方移动的过程中,轨道部147a的支撑点向前方移动。辊147b的支撑点和轨道部147a的支撑点之间隔开距离变窄,抽屉400的前方部分以没有支撑点的方向凸出。若在抽屉400安装电集尘装置500及光触媒过滤器350,则光触媒过滤器350的上侧面与过滤器外罩140的过滤器模块引导部142相接触,从而防止抽屉400的前方向下侧旋转。

过滤器外罩140包括用于引导网状过滤器300的引出及引入的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过滤器外罩140包括分别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两侧的一对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网状过滤器300包括滑动部315a,相对应过滤器外罩140,上述滑动部315a能够使网状过滤器315a沿前后方向移动。网状过滤器300包括分别配置于网状况框架315的两侧的一对滑动部315a。

滑动部315a形成于网状框架315的下侧。滑动部315a提供与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相接触的下侧面。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包括用于引导滑动部315a的移动的网状过滤器以电脑间146。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提供与滑动部315a部315a相接触的上侧面。滑动部315a的下侧面在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的上侧面进行滑动的过程中沿前后方向移动。

从下侧观察时,滑动部315a配置于一对滑动部414之间。与相同侧的滑动部414相比,一侧的滑动部315a位于内侧。从上侧观察时,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配置于上述过滤器外罩的内部中的一对抽屉引导部147之间。与相同侧的抽屉引导部147相比,一侧的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位于内侧。

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的位于低于抽屉引导部147的位置。在一对网状过滤器引导部146之间形成于吸入流路101相连接的吸入口111。

抽屉引导部147及滑动部414中的一个包括辊147b、414b,抽屉引导部147及滑动部414中的另一个包括与辊147b、414b相接触的轨道部414a、147a。如本实施例所示,以下说明的第一区间部及第二区间部可设置于滑动部414的轨道部414a,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即使设置于抽屉引导部147的轨道部147a也能够发挥相同功能。以下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上述实施例还说明第一区间部及第二区间部设置于抽屉引导部147的轨道部147a的另一实施例。

参照图22及图23,轨道部414a包括第一区间部414a1,当抽屉400开始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时,上述第一区间部414a1从与辊147b相接触的第一位置p1向规定位置p2形成平坦面。轨道部414a包括第一区间部414a1,在抽屉开口部400a的前端400a1从规定位置p1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之前,上述第一区间部414a1从规定位置p1至与辊147b相接触的第二位置p2形成平坦面。轨道部414a包括第一区间部414a1,当抽屉400开始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时,上述第一区间部414a1从与辊147b相接触的第一位置p1至在抽屉开口部400a的前端400a1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之前与辊147b相接触的第二位置p2形成平坦面。

参照图22及图23,轨道部414a包括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上述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从上述第二位置p2至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与辊147b相接触的第三位置p3以使框架410向上侧移动的方式具有与第一区间部414a1不同的高度。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以使抽屉400向上侧移动的方式具有与第一区间部414a1不同的高度。在第一区一区间部414a1及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形成于滑动部414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的下侧面的位置低于第一区间部414a1的下侧面的位置。在上述第一区间部及第二区间部形成于抽屉引导部147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区间部的上侧面的位置高于上述第一区间部的上侧面的位置。

以此,当安装过滤器模块350、500的抽屉400开始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时,具有安装过滤器模块350、500的抽屉400的上下方向充分的游隙,从而具有插入开始动作方便的效果。

同时,在抽屉开口部400a的前端400a1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的时点,安装过滤器模块350、500的抽屉400最大程度紧贴于过滤器外罩140的上侧面,从而防止抽屉的前端部向下侧倾斜的现象。以此,从而具有不使抽屉开口部400a的前端400a1与下侧的网状过滤器3001的前端(或过滤器设置开口部的前端)碰撞的效果。

同时,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使安装过滤器模块350、500的抽屉400向上侧移动,从而减少抽屉400和过滤器外罩140内侧面之间的上下方向游隙。以此,可准确维持抽屉400的安装状态,并将抽屉400和过滤器外罩140之间的缝隙限定在规定程度,且准确实现电端子之间的接触。

参照图22及图23,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可包括:第一高度形成部414a2,具有与第一区间部414a1相对较大的高度差,配置于相对靠近第二位置p2的位置;以及第二高度形成部414a3,具有与第一区间部414a1相对较小的高度差,配置于相对靠近第三位置p3的位置。在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形成于滑动部414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形成部414a2的下侧面的位置低于第二高度形成部414a3的下侧面的位置。在上述第二区间部形成于抽屉引导部147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高度形成部的上侧面的位置高于上述第二高度形成部的上侧面的位置。

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包括以第二位置p2开始向第三位置p3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第一高度形成部414a2包括以第二位置p2开始向第三位置p3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第一高度形成部包括以第一高度形成部414a2和第二高度形成部414a3相接触的位置开始向第二位置p2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参照图17至图20,抽屉400可包括减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和抽屉屉400的外侧面之间的游隙的游隙防止部412。游隙防止部412向与抽屉400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凸出。在抽屉400引出的方向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与抽屉400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游隙防止部412可呈从框架410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筋形状。

游隙防止部412可包括从与抽屉400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凸出的侧面游隙防止部412a。侧面游隙防止部412a减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和抽屉400的两侧面之间的游隙。一对侧框架410a可包括分别朝向过滤器外罩140的侧面凸出的一对侧面游隙防止部412a。侧面游隙防止部412a可呈从侧面框架410a向过滤器外罩140的侧面凸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筋形状。

游隙防止部412可包括沿上下方向凸出的上下游隙防止部412b。上下游隙防止部412b减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和抽屉400的外侧面之间的上下方向游隙。一对侧框架410a可包括分别朝向抽屉引导部147向下侧凸出的一对上下游隙防止部412b。上下游隙防止部412b可呈从侧框架410a向下侧凸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筋形状。上述第二区间部414a2、414a3呈与上下游隙防止部412b相同的结构。

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游隙防止部412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相接触,在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引出的过程中,解除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的接触。即,游隙防止部412仅形成于侧框架410a的上下方向区间中的一部分区间。以此,当进行向过滤器设置开口部133插入抽屉400的初期动作时,因存在游隙而方便,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通过减少游隙来使抽屉稳定地坐落于准确地位置。

游隙防止部412可包括以使抽屉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并逐渐减少游隙的方式凸出部分倾斜的倾斜部。

在抽屉400在过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游隙防止部412配置于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插入的部分中的前方侧。游隙防止部412配置于框架410的前方侧。游隙防止部412配置于侧框架410a的前方侧。

参照图7至图10,电集尘装置500包括:带电部510,用于使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集尘部540,用于集尘在带电部510中带电的灰尘粒子;以及及外壳501、502收容于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的内部。外壳501/502可形成电集尘装置500的外观。带电部510可配置于下侧,集尘部540可配置于上侧。

在外壳501、502形成用于使电集尘装置500从抽屉400分离并举起电集尘装置的电集尘装置把手503。一对电集尘装置把手503可形成于外壳501、502的左右侧面。电集尘装置把手503由外壳501、502的表面凹陷而成。

外壳501、502可包括:带电代课501,在内部形成用于收容带电部510的空间;以及集尘外壳502,在内部形成用于收容集尘部540的空间。带电外壳501可配置于下侧,集尘外壳502可配置于上侧。外壳501、502连接收容带电部510的上述空间和收容集尘部540的上述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外壳501配置于下部,集尘外壳502配置于上部,带电部510配置于下部,集尘部540配置于上侧,当并不局限于此。

外壳501、502包括:流入口506,用于使包含灰尘粒子的空气流入;以及流出口507,用于使外壳501、502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流出。外壳501、502可形成多个流入口506。外壳501、502可形成多个流出口507。在本实施例中,流入口506形成于带电外壳501的下侧面,流除口507形成于集尘外壳502的上侧面。

观察整体空气流动方向a如下。通过外壳吸入流路101从外部向上述空气调节器内部流入的空气向过滤器流路102流入。向过滤器流路102流入的空气通过上述网状物318之后,通过抽屉开口部400a。通过抽屉开口部400a的空气通过电集尘装置的流入口506向外壳501、502的内部流入。向外壳501、502的内部空间流入的空气依次通过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之后通过流出口507向上侧流动。向上侧流动的空气通过光触媒作用部355。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改变各个结构要素的配置,各个结构要素可横向配置,在此情况下,空气从带电部510朝向集尘部540流动。

参照图26,带电部510可包括:电线放电电极521,用于施加高电压;以及相对电极板523,与电线放电电极521相隔开。因电线放电电极521和相对电极板523之间的电压很大,从而,上述高电压为在电线放电电极521中可产生的数值。

可配置多个相对电极板523。相对电极板523可隔着电线放电电极521来以相向的方式隔开。

可配置多个电线放电电极521。多个电线放电电极521可整齐地配置。在多个电线放电电极521之间,相对电极板523可向与电线放电电极521所排列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配置。

图26中例示了几个电线放电电极521和几个相对电极板523沿空气流动方向a和垂直方向x以交替的方式隔开配置,也可以有更多数量的电线放电电极521及相对电极板523交替配置。

电线放电电极521及相对电极板523可固定于带电外壳501。本发明可包括维持多个电线放电电极521及多个相对电极板523的间隔的间隔维持结构(未图示)。

在向电线放电电极521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电线放电电极521和相对电极板523之间发生电晕放电。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在通过带电部510的过程中带电。

参照图27,集尘部540包括用于集尘带电的灰尘粒子的电极540a。集尘部540包括通过产生电磁场来集尘带电的灰尘粒子的多个电极541、542。电极540a可呈具有长度、宽度及厚度的薄板形状。电极540a可呈电极型。

电极541、542包括:高电位电极541,用于施加相对高电位;以及低电位电极542,相对于高电位电极541,施加相对低电位。多个高电位电极541及多个低电位电极542以向长度方向y相同的方式整齐的配置。

电极541、542以形成相向的缝隙s的方式排列多个。沿与宽度方向z及长度方向y相垂直的方向x,多个高电位电极541及多个低电位电极542以交替形成缝隙s的方式配置。

参照图24至图27,说明电集尘装置500的电路的结构如下。

本体130包括用于向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供电的电源端子148a、148b。本体130包括用于向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供给接地的接地端子149a、149b。电源端子148a、148b配置于过滤器外壳140。接地端子149a、149b配置于过滤器外壳140。

电源端子148a、148b可包括:电源端子148a,用于向带电部510供电;以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用于向集尘部540供电。接地端子149a、149b可可包括: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用于向带电部510供给接地;以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用于向集尘部540供给接地。

本体130包括用于产生高电压的高电压发生器581。本体130包括用于产生向带电部510施加的高电压的高电压发生器581a。本体130包括用于产生向集尘部540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发生器581b。高电压发生器581a与电源端子148a、148b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高电压发生器581a和高电压发生器581b为一个高电压发生器581,在高电压发生器581构成用于分别以并联的方式向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施加电源的线路。本体130包括用于向高电压发生器581施加电源的电源供给线585。

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以分别与电源端子148a、148b及接点端子149a、149b相对应的方式相接触的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及接地收容端子519、549。电源收容端子518、548配置于电集尘装置500。接地收容端子519、549配置于电集尘装置。

在过滤器外壳140配置于用于向与高电压发生器581相连接的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供电的电源端子148a、148b。在本体130配置用于向与接地端子582相连接的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提供接地的接地端子149a、149b。

在过滤器外罩140配置与高电压发生器581a相连接并向带电部510供电的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在过滤器外罩140配置于高电压发生器581b相连接并向集尘部540供电的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在过滤器外罩140配置于接地582a相连接并向带电部510提供接地的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在过滤器外罩140配置于接地582b相连接并向集尘部540提供接地的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

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配置于电源端子148a、148b相接触并连接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与电源的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配置与接地端子149a、149b相接触并使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与接地电连接的接地收容端子519、549。

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包括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接地收容端子519、549包括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接地收容端子549。

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配置于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相接触并连接带电部510与电源的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配置于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相接触并使集尘部540与电源相连接的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配置于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相接触并使带电部510与接地电连接的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配置于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相接触并使集尘部540与接地电连接的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

在电集尘装置500中,配置电源收容端子518、548的侧面与配置接地收容端子519、549的侧面相反。在电集尘装置500中,配置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的侧面与配置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的侧面相反。

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可在相同水平平面上向对角方向隔开。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可在相同水平平面上向对角方向隔开。

当抽屉400向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入时,电源端子148a、148b和电源收容端子518、548相互接触,接地端子149a、149b和接地收容端子519、549相接触。在安装电集尘装置500的抽屉400坐落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静止(settlement)”状态下,电源端子148a、148b和电源收容端子518、548相互接触,接地端子149a、149b和接地收容端子519、549相接触。

在外罩501、502的外侧面中,在分别与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

在外壳501、502的外侧面中,配置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的侧面可以为配置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的侧面的相反侧。在外壳501、502的左右侧面可分别配置上述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及上述接地收容端子529、549。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可配置于外壳501、502的相同侧面上。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可配置于外壳501、502的相的相同侧面上。

具体地,仅在外壳501、502坐落于本体130的状态下,以使上述电源端子148a、148b及上述接地端子149a、149b分别与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及接地收容端子519、549相接触的方式配置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及接地收容端子519、549。

电源端子148a、148b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与抽屉400引入及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侧面。接地端子149a、149b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与抽屉400引入及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侧面。

电源端子148a、148b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两侧的内侧面中的一面。接地端子149a、149b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两侧的内侧面中的另一面。接地端子149a、149b可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配置电源端子148a、148b的侧面的相反侧面。

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可配置于本体130的两侧的内侧面中相同侧面上。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可配置于在本体130的内侧面中相同侧面上。

若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则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和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相接触,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和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相接触。在此情况下,向带电部510施加高电压。

若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则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和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相接触,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与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相接触。在此情况下,向集尘部540施加高电压。

若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则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和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分离,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和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分离,从而断开向带电部510施加的电压。

若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引出,则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和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分离,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和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分离,从而断开向集尘部540施加的电压。

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使相对电极板523与接地582a电连接的接地线583a。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使电线放点电极521与高电压发生器581a电连接的高压接的高压线584a。

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配置于高压线584a。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起到以电的方式开闭高压线584a的开关功能。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配置于接地线583a。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起到以电的方式开闭接地线583a的开关功能。

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低电位电极542和接地582b电连接的接地线583b。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使高电位电极541和高电压发生器581b电连接的高压线584b。

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配置于高压线584b。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起到以电的方式开闭高压线584b的开关功能。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配置于接地线583b。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起到以电的方式开闭接地线583b的开关功能。

参照图11至图13,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配置于与过滤器组件10滑动的方向相垂直的面。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配置于与过滤器组件10滑动的方向相垂直的面。

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配置于与过滤器组件10滑动的方向相垂直的面。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配置于与过滤器组件10滑动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的配置位置与抽屉400引入及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存在位置差异。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的配置位置与抽屉400引入及引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存在位置差异。

电集尘装置500引入及引出的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在此情况下,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在过滤器外罩140的相同内侧面中配置于不同高度。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在过滤器外罩140的相同内侧面上配置于不同高度。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在电集尘装置500的相同侧面上配置于不同高度。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在电集尘装置500的相同侧面上配上配置于不同高度。

在基于抽屉400的引出及引入的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的前后方向移动路径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的前后方向移动路径上,为使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仅与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相接触,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仅与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相接触,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可存在高度差。

在电集尘装置500引入及引出的过程中,通过防止不相互对应的端子的接触来减少基于摩擦的磨损现象,并防止不需要的电源的施加。尤其,在电集尘装置500引出的过程中,即使抽屉400不处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若端子相接触并施加电源,则使用人员由可能存在触电危险,本发明可方式上述危险的发生。

参照图24至图27,过滤器外罩140包括确定电集尘装置500的是否可进行动作的切断开关145。切断开关145可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切断开关145控制是否向高电压发生器581供电。在按压切断开关145的情况下,可施加高电压发生器581的电源。切断开关145可控制是否向需要的部件(例如,传感器、显示器、电机等)电集尘装置500的其他电源。

即使处于电集尘装置500及抽屉400坐落于过滤器外罩140状态,切断开关145也可使空气净化装置100运行。在电集尘装置500及抽屉从过滤器外罩140分离的情况下,切断开关145不使空气净化装置100运行。在电集尘装置500及抽屉400不完全与过滤器外罩140相结合(坐落)的状态下,切断开关145不使空气净化装置100运行。

切断开关145配置于供给线585上。切断开关145控制是否向高电压发生器581a、581b施加电源。在按压切断开关145的情况下连接供电线585,在部按压切断开关145的情况下,可断开供电线585。

切断开关145可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切断开关145可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外壳501、502插入于本体130的方向的侧面。切断开关145可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的后侧面。可向外壳501、502向本体130插入的方向按压切断开关145。

过滤器组件10包括按压切断开关145的切断凸起144。切断凸起144配置于抽屉400向过滤器外罩140插入的方向的侧面。切断凸起144向电集尘装置500引入的方向凸出。在过滤器组件1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切断凸起144按压切断开关145。若切断凸起144按压切断开关145,则切断开关145所开放的供电线585处于短路状态,从而可向高电压发生器581施加电源。以此,在过滤器组件从过滤器外罩140分离的状态下,当使用人员与电源端子148a、148b及接地端子149a、149b相接触时,可防止被触电。电集尘装置500可包括切断凸起144。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切断凸起144可按压切断开关145。

多个切断开关145可以串联。过滤器外罩140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切断开关145a及第二切断开关145b。在第一切断开关145a及第二切断开关145b均被按压的情况下可施加电压。第一切断开关145a及第二切断开关145b控制是否向电集尘装置500施加电源。

切断凸起144包括:第一切断凸起144a,以按压第一切断开关145a的方式从过滤器组件10凸出;以及第二切断凸起144b,以按压第二切断开关145b的方式从过滤器组件10凸出。

电集尘装置500可包括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以按压第一切断开关145a的方式凸出的第一切断凸起144a。第一切断凸起144a向电集尘装置500引入的方向凸出。

网状过滤器300可包括在网状过滤器3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以按压第二切断开关145b的方式凸出的第二切断凸起144b。第二切断凸起144b向网状过滤器300引入的方向凸出。

参照图24至图27,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以使高电位电极541和低电位电极542相互短路的方式打开(on)或不使相互短路的方式关闭(off)的短路开关600。具体地,多个高电位电极541并联,并包括在高电位电极541的并联连接位置与短路开关600的一端子电连接的短路线600a。并且,多个低电位电极542并联,并包括在低电位电极542的并联连接位置与短路开关600的其他端子电连接的短路线600b。短路开关600配置于短路线600a、600b上。

在安装电集尘装置500的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状态下关闭短路开关600,在安装电集尘装置500的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分离的状态下打开短路开关600。

在抽屉400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分离的状态下,高电位电极541及地电位电极542相互短路,从而从集尘部540去除带电电荷。在解除按压的情况下,短路开关600使高电位电极541及地电位电极542处于短路状态。

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高电位电极541及地电位电极542的短路被解除,从而在集尘部540中的电荷带电并发生电磁场。

过滤器外罩140包括在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按压短路开关600的短路凸起141。短路凸起141向抽屉400引出的方向凸出。

短路凸起141配置于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与抽屉400向过滤器外罩140插入的方向相向的侧面。短路凸起141配置于过滤器外罩140的内侧面中的后侧面。

短路开关600包括向与上述短路凸起相对应的位置露出并在外壳501、502从本体130分离的状态下被按压的加压部626。上述短路开关600可包括配置于上述加压部626的加压面的相反侧的弹性体。当按压上述加压部626时,上述弹性体被弹性压缩,当解除上述加压部626的按压时,上述弹性体复原。

可具有多个短路开关600。电集尘装置500可包括多个短路开关。

多个短路开关600在短路线600a、600b上并联。即使多个短路开关600-1、600-2中的至少一个处于短路状态,高电位电极541和低电位电极542也会相互短路。以此,即使多个短路开关600中的一个因夹着异物或故障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若至少另一个正常运行,则高电位电极541和低电位电极542相互短路,从而可进一步强化使用人员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集尘装置500包括两个短路开关600-1、600-2。两个短路开关600-1、600-2可横向隔开配置。电集尘装置500可被包括第一短路开关600-1及第二短路开关600-2。

第一短路开关600-1包括配置于外壳501、502的外侧面的第一加压部652-1。第二短路开关600-2包括配置于外壳501、502的外侧面的第二加压部652-2。第一加压部652-1和第二加压部652-2相互隔开。

过滤器外罩140包括形成于分别与上述多个加压部652-1、652-2相对应的位置的多个短路凸起141a、141b。多个短路凸起141a、141b可包括:第一短路凸起141a,用于按压第一短路开关600-1;以及第二短路凸起141b,用于按压第二短路开关600-2。安装电集尘装置500的抽屉400在过滤器外罩140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多个短路凸起分别按压上述多个加压部652-1、652-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