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新风入口和排风出口的暖通设备,特别是存在潜在爆炸冲击波以及龙卷风危害的建筑物的新风入口和排风出口的通风阀,尤其是一种双侧抗冲击波及龙卷风防护的通风阀。
背景技术:
爆炸冲击波主要有两个阶段会产生较大破环:第一阶段是爆炸发生时爆炸中心点随之放出几万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冲击波以球面形式高速向四周移动,对物体具有很大的冲击破环力,随着冲击波移动距离的增加,冲击波的压力会迅速衰减。第二阶段是爆炸中心点的空气由于波动的惯性作用,发生空气收缩产生负压,伴随而来的是一次强负压波。负压波产生时,建筑内气压大于室外气压,从而产生一个自内而外的推力。一定强度的负压波同样会对建筑物内设施造成破环,特别是在通风阀靠爆炸中心很近的时候。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往往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有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袭击范围较小,但破坏力极大。由于它是一个空气旋涡,对于建筑物的作用可能是一个高强度的正压,也可能是一个高强度的负压,如不加以阻挡,均会对建筑物内设施造成破坏。
现有市面上所使用的抗爆类风阀多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现有的阵列式平行运动抗冲击波风阀,多采用1个到3个截面为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阀芯A2,通过前后平行运动的方式进行关闭和开启通风通道。正常通风时,阀芯A2处于阀体A1中间平衡位置,提供通风功能。当发生爆炸冲击或龙卷风来袭时,施加于阀芯A2的冲击波压力使阀芯关闭,阻挡冲击波或龙卷风进入建筑物或通风系统受保护的一侧;当冲击波或龙卷风从正压转为负压时,阀芯向另一侧运动,减小通风通道,直至负压使阀芯关闭通风通道。但此类风阀由于通风通道空间较小,通风率低下,面对大通风量的需求时,大量累加阀块单元,导致产品成本升高。阀芯A2与阀体A1接触关闭时,在加工工艺上无法完全消除接触面缝隙,导致气密性较差。
如图2所示,大风量抗冲击波风阀,多采用1个或多个单层或双层矩形薄板的阀芯B1平行设置,通过设定阀芯B1打开角度到关闭角度并旋转运动,从而实现通风通道的开启和关闭。正常通风时,阀芯B1打开至设定开启角度,提供通风功能。当发生爆炸冲击时,施加于阀芯B1的冲击波压力使阀芯关闭,阻挡冲击波进入建筑物或通风系统受保护的一侧。但是此类风阀通风量较大,但只能够单侧抗冲击,当出现拥有破坏性负压的情况时,比如龙卷风,则无法起到防护建筑物内部设施安全的作用。其次,当阀芯B1关闭时,密封性是通过阀芯B1与阀芯B1直接的接触实现密封,导致密封性较差。再者,当冲击波压力较大时,阀芯B1中间的支撑力不够,容易变形。再者,阀芯B1不是跟弹簧B2直接连接的,而是通过旋转执行机构B3再与弹簧B2相连,由于旋转执行机构B3连接的间隙形成配合上的累积误差,导致此类阀芯装配后会有一定的晃动。
如图3所示,圆形抗冲击波风阀,多采用中间一个圆形阀芯,通过前后平行运动的方式进行关闭和开启通风通道。正常通风时,阀芯C1处于阀体C2的平衡位置,提供通风功能。当发生爆炸冲击或龙卷风来袭时,施加于阀芯C1的冲击波压力使阀芯关闭,阻挡冲击波或龙卷风进入建筑物或通风系统受保护的一侧;当冲击波或龙卷风从正压转为负压时,阀芯向另一侧运动,减小通风通道,直至负压使阀芯关闭通风通道。但此类风阀由于外形较大,单位面积的通风量偏小;安装方式单一,必须采用浇铸式安装;相同通风需求下成本较高;阀芯C1与阀体C2接触关闭时,在加工工艺上无法完全消除接触面缝隙,导致气密性较差。
因此,如何在遇到较高等级的爆炸冲击时,在正压冲击和负压冲击的两个阶段均能对建筑物及建筑物内设施进行很好的防护,既能满足大风量通风的需求,又能实现双侧抗冲击波,且具有较佳的密封性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正压冲击和负压冲击的两个阶段均能对建筑物及建筑物内设施进行很好的防护,既能满足大风量通风的需求,又能实现双侧抗冲击波,且具有较佳的密封性的结构简单的模块式双侧抗冲击密闭龙卷风阀。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模块式双侧抗冲击密闭龙卷风阀,包括阀框和阀叶。所述阀框包括框体和底板;所述框体由4块盖板围合固连形成;所述底板固设于两相对的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底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阀叶与所述框体可转动连接,且列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在通风状态下,所述阀叶与所述底板成锐角;即保持所述通风口通风。在关闭通风通道时,底板两侧的所述阀叶转动方向相同,均为顺时针或均为逆时针。即当正冲击波冲击时,一侧阀叶顺时针转动;当负冲击波冲击时,另一侧阀叶也顺时针转动,;反之,即当正冲击波冲击时,一侧阀叶逆时针转动;当负冲击波冲击时,另一侧阀叶也逆时针转动。
上述方案中,底板两侧的所述阀叶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可以是转动轴等等,但不限于此。所述针对同一所述通风口,所述底板的正面的转动机构位于通风口上方,所述底板的反面的转动机构位于通风口下方;或所述底板的正面的转动机构位于通风口下方,所述底板的反面的转动机构位于通风口上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设有密封件;当所述阀叶与所述底板配合关闭通风通道时,所述阀叶的背风面与所述底板平面接触,所述密封件用于所述阀叶与所述底板的密封。所述密封件可以是密封垫、密封圈等等,但不限于此。
上述方案中,底板两侧的所述阀叶可以平行设置,平行设置可保证最大的通风量。底板两侧的所述阀叶也可不平行,但底板两侧的所述阀叶不平行时,通风量会降低。
上述方案中,所述阀叶的三边向迎风面一侧折弯并延伸形成折弯部,与所述阀叶未折弯一边正对的所述折弯部为A部,所述A部上设有孔A,拉簧一端与所述孔A固定,拉簧另一端与所述框体连接,折弯部A部的两侧的折弯部为B部,所述B部上设有孔B,所述孔B供转动机构将所述阀叶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A部上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排水、排灰。
上述方案中,所述框体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通风阀在通风状态时所述阀叶可以转动的最大角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具有可保证大的风量,且强度大,不易变形。
2、本发明的因为通过阀叶与底板上的密封件密封,具有极高的密封性。
3、本发明可双侧抗击冲击波和龙卷风。
4、现有技术中,阀叶通过轴再与弹簧连接,结构复杂,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失效。本发明阀叶直接与拉簧连接,避免了其他的连接机构,简化的结构,可靠性得以大幅提高。
5、本发明的阀叶关闭速度快,当冲击波来袭时,可以最快速度为建筑物提供保护。
6、本发明框架集成,组合自由,可满足客户不同尺寸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阵列式平行运动抗冲击波风阀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大风量抗冲击波风阀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圆形抗冲击波风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阀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阀叶开启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受一侧冲击/龙卷风后阀叶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A-A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正面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背面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A1阀体,A2阀芯,
B1阀芯,B2弹簧,B3旋转执行机构,B4阀体,
C1阀芯,C2阀体,
1阀框,11框体,12盖板,13底板,14通风口,15端盖,
2阀叶,2A阀叶,2B阀叶,21折弯部,22迎风面,23A部,24孔A,25B部,26孔B,27排水口,28未折弯的一边,
3转动机构,5拉簧,51拉簧机构,6限位结构,41密封圈,42侧向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本发明及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表述的内容。
下面结合图4至图10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模块式双侧抗冲击密闭龙卷风阀,包括阀框1和阀叶2。
阀框1包括框体11和底板13。
框体由盖板12围合固连形成。
底板13固设于两相对的盖板12之间,底板13上设有通风口14。通风口14的四周,底板13上设有密封圈41。
阀叶2为板状,其中三条边向迎风面22折弯并延伸形成U形的折弯部。
与阀叶未折弯一边28正对的折弯部为A部23,A部23上设有用于拉簧5固定的孔A24和用于排水、排灰的排水口27。拉簧5一端勾住孔A24中固定,拉簧5另一端与框体11连接固定。折弯部的A部23的两侧的折弯部为B部25,B部25上设有孔B26,孔B26供转动机构3将阀叶2与框体11转动连接。转动机构3为转轴。
阀叶2包括位于底板13一侧阀叶2A和底板13另一侧的阀叶2B,阀叶2A与阀叶2B平行。
阀叶(2A、2B)与框体11可转动连接。阀叶2A的折弯部B部25上设有孔B26,供转动机构3穿过孔B26将阀叶2A与框体11转动连接。阀叶2B的折弯部B部25上设有孔B26,供转动机构3穿过孔B26将阀叶2A与框体11转动连接。
针对同一所述通风口,底板13的正面的转动机构3位于通风口14上方,底板13的反面的转动机构3位于通风口14下方。
框体11上设有限位结构6,限位结构6用于限制通风阀在通风状态时阀叶(2A、2B)可以转动的最大角度。
在通风状态下,阀叶(2A、2B)与底板13成锐角;即保持通风口14通风。
当遇到正冲击波/龙卷风正压作用时,底板13一侧阀叶2A逆时针旋转,阀叶2A的背风面与底板13上的密封圈41密闭配合,使通风口14被关闭。另一侧阀叶2B不动。
当正压衰退,正压作用关闭的阀叶2A旋转打开,另一侧未动作阀叶2B继续静止不旋转,通风通道恢复开启状态。
当遇到负冲击波/龙卷风负压作用时,阀叶2B逆时针转动,阀叶2B的背风面与底板13上的密封圈41密闭配合,使通风口14被关闭。另一侧阀叶2A不动。
当负压衰退,受负压作用关闭的阀叶2B旋转打开,另一侧未动作阀叶2A继续静止不旋转,通风通道恢复开启状态。
当阀叶(2A、2B)与底板13的正反面配合关闭通风通道时,所述阀叶(2A、2B)的背风面与底板13平面接触,通过底板13上的密封圈或密封垫实现密封。
对比例:
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通风量大,且双侧抗冲击波或龙卷风,阀叶关闭通道速度快,抗爆等级高,且零泄露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