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756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PM2.5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调作为现代家庭必备家电之一,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人们对空调这类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具有调节和控制功能的家庭电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空调主要为制冷/制热功能,比较单一,空气净化器种类繁多,鱼龙混杂,性价比不高,给消费者选购及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亟需一种集中解决最关键的也是最普遍的空气污染即PM2.5等污染物问题的高性价比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包括外壳、室内换热器、送风机、接水盘、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PM2.5传感器、风扇、水雾净化系统和智能数控模块,所述外壳的前表面面板上设置所述显示屏、智能数控模块和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进风口,所述水雾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室、喷淋机构、水箱和吸水管,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净化室内部,所述喷淋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化室内的顶部,所述净化室内的顶部还设有所述风扇,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净化室的底部,所述喷淋机构通过所述吸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依次设置所述PM2.5传感器、净化室和室内换热器,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底部相接,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接水盘相连通,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若干回流槽。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数控模块包括室内换热器控制模块、显示屏控制模块、喷淋机构控制模块和送风机控制模块。具体的,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还包括蓝牙控制模块或者无线网络控制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上还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水冷管道与外界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出风口之间。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在空气流通过程中利用空调产生的冷凝水对空气中的PM2.5等污染物进行清除净化。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参见图1,包括外壳1、室内换热器8、送风机6、接水盘14、进风口2和出风口3,还包括显示屏5、PM2.5传感器13、水雾净化系统和智能数控模块4,外壳1的前表面面板上设置显示屏5、智能数控模块4和出风口3,外壳1的底部设置进风口2,水雾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室16、喷淋机构7、水箱15和吸水管,送风机6设置在净化室16内部,喷淋机构7设置在净化室16内的顶部,净化室16内的顶部还设置有风扇10,水箱15设置在净化室16的底部,喷淋机构7通过吸水管与水箱15相连,出风口3和进风口2之间依次设置PM2.5传感器13、净化室16和室内换热器8,接水盘14与室内换热器8的底部相接,水箱15通过管道与接水盘14相连通,水箱15的顶部设置若干回流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工作原理如下:带有PM2.5净化装置的空调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的工作中,还能通过水雾净化系统对空气中的PM2.5污染物进行清除净化,同时对水箱15的及时更换,能够知道水雾净化系统的工作状态,当水箱15中的水质较为浑浊时,需要用户对净化水进行更换,这样才能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流通的同时,对室内的PM2.5等污染物进行最大的净化,同时,由于净化水也可来源于空调运作产生的冷凝水,因此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再利用且更换净化水的频率较低,使用更为便捷。为了对空调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智能数控模块4包括室内换热器控制模块、显示屏控制模块、喷淋机构控制模块和送风机控制模块。为了实现对空调的运作实现远程操控,智能控制模块4还包括蓝牙控制模块或者无线网络控制模块。为了防止冷凝水的水量过多,水箱上还设有溢流口11,溢流口11通过水冷管道12与外界相连通。为了加强水雾净化系统对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的清除力度,净化室16内的顶部还设置有风扇10。为了通过远距离释放出自然纯负离子,消除空气中的静电、正离子和有害化学物质,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9,负离子发生器9设置在室内换热器8和出风口3之间。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