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经分析,茶叶中含有 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酶、维生 素A原、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因 茶叶具有上述成分及原料,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甚至发展为茶 道。
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茶叶的烘干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茶叶烘干机是用高温烘干茶叶,使茶叶水分发挥充分的同时保留住茶叶内的营养成分的机械,使茶叶易于长时间保存,可以随时取用。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设备的操作过程是平稳的那一种,但由于这种烘干方式时,茶叶与烘干设备接触的一面不能受到烘干,这会导致茶叶的烘干效率低,且品质不能得到保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茶叶是堆积在茶叶烘干机中的,茶叶容易出现受热不均。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在烘干过程中不断的翻动茶叶,并观察茶叶的烘干程度;茶叶在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断碎茶和茶尘,这些茶尘会随着热风从烘干机中逸出飘散在空气中和落积在机械设备上,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以及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实现对茶叶全面烘干,自动翻茶,不易产生茶尘的茶叶烘干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茶叶烘干机,其包括机体和提升机,所述提升机设置于机体外缘,提升机的出料端与机体的进料端对应;所述机体包括第一干燥区、第二干燥区和第三干燥区,所述第一干燥区靠近机体的进料端设置,所述第三干燥区靠近机体的出料端设置,所述第一干燥区内部设置有第一干燥管,第二干燥区内部设置有第二干燥管,所述第三干燥区内部设置有第三干燥管。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干燥区的主视结构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第一干燥区为网状结构,第一干燥区的出料端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第一干燥区和第二干燥区隔开。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干燥区内部设置有干燥网,所述干燥网上设置有锥形结构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刮板,靠近机体内壁的干燥网上设置有漏料孔,第二干燥管的出风端位于防护罩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干燥区内部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为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人员将茶叶放置于提升机的进料端,提升机将茶叶输送至机体内部的第一干燥区,由于第一干燥区呈漏斗状结构,茶叶会堆积于第一干燥区的出料端,在茶叶堆积过程中,第一干燥管出来的热风对第一干燥区内部的茶叶进行干燥,经过第一干燥区干燥的茶叶进入第二干燥区内部,进入第二干燥区的茶叶堆积于干燥网上,刮板将干燥网上的茶叶摊开,在摊开的过程中,第二干燥管中的热风对干燥网上的茶叶进行干燥,刮板在运动过程中将干燥网上茶叶推入漏料孔中,在第二干燥区内部实现了边干燥边下料,经过第二干燥区的茶叶进入第三干燥区内部,进入第三干燥区之后,茶叶落至第一输送带上,第一输送带运动将茶叶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在茶叶运动过程中第三干燥管完成对茶叶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烘干机,其包括机体2和提升机1,所述提升机1设置于机体2外缘,提升机1的出料端与机体2的进料端对应;所述机体2包括第一干燥区3、第二干燥区4和第三干燥区5,所述第一干燥区3靠近机体2的进料端设置,所述第三干燥区4靠近机体2的出料端设置,所述第一干燥区3内部设置有第一干燥管7,第二干燥区4内部设置有第二干燥管14,所述第三干燥区5内部设置有第三干燥管17;所述第一干燥区3的主视结构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第一干燥区3为网状结构,第一干燥区3的出料端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第一干燥区3和第二干燥区4隔开;所述第二干燥区4内部设置有干燥网9,所述干燥网上9设置有锥形结构的防护罩10,所述防护罩10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1,所述驱动装置11上设置有刮板12,靠近机体1内壁的干燥网9上设置有漏料孔13,第二干燥管14的出风端位于防护罩10内部;所述第三干燥区5内部设置有第一输送带15和第二输送带16,所述第一输送带15和第二输送带16均为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