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风聚能锅支架,用于燃气灶中。
背景技术:
燃气灶,系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而锅支架是燃气灶的一个部件。现有技术的锅支架如图1所示,支架脚片之间的空间较大,这样存在两个缺陷:
1、燃气灶的炉头火焰燃烧时热辐射会通过支架脚片之间的空间向四周扩散,导致部分热量因为热辐射而损失;
2、风会从支架脚片之间的空间吹进来,影响火焰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防风聚能锅支架,可提高燃烧热效率,并且防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聚能锅支架,包括支架圈和支架脚片,支架脚片固定在支架圈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风聚能环;所述的支架脚片上开有安装面;安装面倾斜设置,且其底部比顶部更靠近支架圈的中心;防风聚能环为上下开口的倒圆锥环形,其上口大,下口小;防风聚能环的顶面固定在安装面上;防风聚能环的底部位于支架圈的顶部上方,其顶部位于支架脚片的顶部下方;防风聚能环的下口位于支架圈中间的上方,上口位于支架脚片顶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风聚能环底部与支架圈顶部之间的距离不为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风聚能环顶部与支架脚片顶部之间的距离不为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风聚能环底部的直径小于支架圈顶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风聚能环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8°~4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面与支架圈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8°~4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圈为圆环形或者方环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风聚能环的中轴线与支架圈的中轴线同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防风聚能环挡住了支架脚片之间的空间,热辐射碰到防风聚能环会反射,延缓了热辐射的扩散,起到聚能效果,
燃烧热效率有显著的提高,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风也不会从支架脚片之间的空间吹进,起到防风的效果;防风聚能环的形状使得其也可以反射锅底、锅底附近火焰等防风聚能环上方热源的热辐射,聚能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中支架圈为方环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图中支架圈为方环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图中支架圈为方环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支架圈为圆环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支架圈为圆环形。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支架圈为圆环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支架圈1、支架脚片2和防风聚能环3。
支架圈1为圆环形或者方环形。安装时,燃气灶的炉头位于支架圈1中间。
支架脚片2焊接固定在支架圈1的顶部。支架脚片3为至少三片,均匀设置在支架脚片3上。本实施例中,支架脚片3为四片,均匀分布。
支架脚片3上开有安装面4;安装面4倾斜设置,且其底部比顶部更靠近支架圈1的中心。安装面4为平面。安装面4与支架圈1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8°~45°。
防风聚能环3为上下开口的倒圆锥环形,其上口大,下口小,这样也可以反射锅底、锅底附近火焰等防风聚能环3上方热源的热辐射。防风聚能环3的顶面焊接固定在安装面4上。
防风聚能环3的底部位于支架圈1顶部上方,且防风聚能环3的底部与支架圈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不为零,这样不采用过多的封闭结构,可以保证燃烧时的氧气量。防风聚能环3底部的直径小于支架圈1顶部的直径,这样防风聚能环3的下口就不会与炉头距离过远,防风聚能效果更好。防风聚能环3的中轴线与支架圈1的中轴线同轴,这样防风聚能的效果就较为平均,不会出现一侧效果好、一侧效果差。
防风聚能环3的下口位于支架圈1中间的上方,炉头的火焰就可以穿过防风聚能环3的下口向上燃起,这样就可以不影响火焰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的补充。
防风聚能环3的顶部位于支架脚片2的顶部下方,且防风聚能环3顶部与支架脚片2顶部之间的距离不为零,这样不采用过多的封闭结构,可以将燃烧产生的废气顺畅的排出燃烧室,保证燃烧时的氧气量。
防风聚能环3的上口位于支架脚片2顶部的下方,炉头的火焰就可以穿过防风聚能环3的上口向上燃起加热支架脚片2上的炊具。
防风聚能环3的侧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18°~45°。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