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于吸烟室的空气净化装置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清洁式智能吸烟室除烟尘及除异味装置。
背景技术:
吸烟有害人体健康,二手烟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更大,为了防止人们在公共场所吸烟,大部分场所配置了吸烟室,然而吸烟室中因长期存积有害粒子,环境质量极差,异味极重,甚至会导致室内吸烟人们窒息、晕厥,因此吸烟室的排气、除异味工作尤为必要。
现有技术存在排气装置,但是直接将室内气体排出室外会污染室外大气,并且其排气需要人为控制,不能够做到在室内有害粒子超标时及时清除防止人们出现窒息、晕厥的状况。因此急需引入一种不污染室外空气的智能地除吸烟室烟尘、异味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式智能吸烟室除烟尘及除异味装置,旨在有效去除吸烟室的烟尘和异味,同时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吸烟者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洁式智能吸烟室除烟尘及除异味装置,包括设置在吸烟室墙壁上的第一封装盒和第二封装盒、连通在第一封装盒底部的引水管路、连通在第二封装盒底部的排水管路、连通在第一封装盒和第二封装盒之间的输水管路;所述第一封装盒包括第一盒体、设置在第一盒体内部的电路控制器和水泵,水泵同时与引水管路和输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封装盒包括第二盒体、设置在第二盒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盒体内部且位于进风口处的粒子传感器和风机、设置在第二盒体内部且与输水管路相连通的喷淋水管、设置在第二盒体内部且位于喷淋水管下方的水槽,排水管路与水槽底部连通;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
进一步,所述引水管路、排水管路、输水管路和喷淋水管均采用PVC管。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第二盒体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外部水源与引水管路连通,通过水泵引水,然后再通过输水管路将水从喷淋水管中打出,并与从风机吸入的吸烟室空气进行交换,利用水将烟尘粒子吸附并收集到水槽中,再通过排水管路排出至室外;此过程可以有效去除吸烟室内的烟尘粒子,净化空气,排出的水可净化后循环利用;
2、本实用新型利用粒子传感器检测烟尘粒子,电路控制器根据粒子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水泵及风机的起停,其控制简便安全,可根据时时环境调控系统的运行,这符合了吸烟室吸烟人群的流动特点;
3、出风口处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即可净化吸烟室空气去除异味;同时减缓空气流动,使烟气与水充分混合交换;
4、本实用新型的水管路的材质均采用PVC水管,质量轻、安装方便、利于吸烟室环境美化;
5、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第二盒体的前端,可有效避免烟气流动时对吸烟室墙壁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水管路;2-排水管路;3-输水管路;4-第一盒体;5-电路控制器;6-水泵;7-第二盒体;8-进风口;9-出风口;10-粒子传感器;11-风机;12-喷淋水管;13-水槽;14-活性炭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清洁式智能吸烟室除烟尘及除异味装置,包括设置在吸烟室墙壁上的第一封装盒和第二封装盒、连通在第一封装盒底部的引水管路1、连通在第二封装盒底部的排水管路2、连通在第一封装盒和第二封装盒之间的输水管路3;所述第一封装盒包括第一盒体4、设置在第一盒体4内部的电路控制器5和水泵6,水泵6同时与引水管路1和输水管路3连通;所述第二封装盒包括第二盒体7、设置在第二盒体7上的进风口8和出风口9、设置在第二盒体7内部且位于进风口8处的粒子传感器10和风机11、设置在第二盒体7内部且与输水管路3相连通的喷淋水管12、设置在第二盒体7内部且位于喷淋水管12下方的水槽13,排水管路2与水槽13底部连通;所述出风口9处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14;所述引水管路1、排水管路2、输水管路3和喷淋水管12均采用PVC管;所述进风口8和出风口9均设置在第二盒体7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电路控制器5启动电源,接收粒子传感器10时时反馈的空气中烟尘粒子浓度信息,当达到设定值时,启动水泵6和风机11,引水管路1与外部水源连接,水源可以是地下水,也可是现有的水箱、水池等,在水泵6的作用下将水吸入并排入到输水管路3中,输水管路3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喷淋水管12中,形成喷淋效果,与风机11吸入的含有烟尘的空气交互结合,吸附烟气有害粒子,并沉积到水槽13中,再通过排水管路2排放至下水道,或是回流至水池水箱等,经净化后再循环利用;与水交换结合后的空气从出风口9排出,因活性炭过滤层14的作用再次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在本实用新型中,活性炭过滤层14起到一定的减缓空气流通的作用,同时横向布置的喷淋水管12增加了烟气流通的形成,因此烟气可以和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增加了除尘及除异味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