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分体机,在室内机运行时,压缩机的吸气管及储液罐内为中温低压的气体,此位置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的温度比室外环境温度要低,如果直接排放,相当于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液罐及吸气管的外壁上的冷凝水直接排放浪费资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壳体;储液罐和吸气管,设置在壳体内,吸气管连接在储液罐上;冷凝器,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储液罐的一侧;导流结构,设置在储液罐和/或吸气管的下方以将储液罐和/或吸气管上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上。
进一步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导流板的表面形成朝向冷凝器的导流面。
进一步地,导流板设置在储液罐和吸气管的下方时,导流板包括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呈钝角夹角,第一导流板位于储液罐和吸气管的下方,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下方并朝向冷凝器延伸。
进一步地,导流板还包括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上设有用于避让连接在储液罐和室外机的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避让槽的边沿处设有朝向储液罐延伸的折边。
进一步地,室外机还包括电机支架,导流结构连接在电机支架上,部分冷凝器位于电机支架的下方,电机支架上设有通孔,冷凝水流入电机支架上通过通孔滴落于冷凝器上以对冷凝器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电机支架上。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上设置导流槽,通孔设置在导流槽内。
进一步地,室外机还包括隔板,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冷凝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储液罐设置在第二腔体中,隔板具有用于供导流结构穿过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室外机还包括隔板和压缩机,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冷凝器和储液罐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压缩机设置在第二腔体中,导流结构的远离冷凝器的一侧抵接在隔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室外机为上述的室外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储液罐和/或吸气管的下方设置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将储液罐和/或吸气管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上。由于冷凝水的温度比空气、冷凝器表面的温度低,利用冷凝水的温度对冷凝器进行降温,能够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增强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提高整机效率。上述结构有效地利用空调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水,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节约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储液罐及吸气管的外壁上的冷凝水直接排放浪费资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室外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室外机的导流结构和电机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导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导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的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室外机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实施例三的电机支架和导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20、储液罐;31、吸气管;32、连接管;40、冷凝器;50、导流结构;51、第一导流板;511、避让槽;52、第二导流板;53、第三导流板;54、折边;55、固定板;60、压缩机;71、电机支架;711、通孔;712、支撑脚;72、隔板;8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室外机包括:壳体10、储液罐20、吸气管31、冷凝器40及导流结构50,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设置在壳体10内,吸气管31连接在储液罐20上,冷凝器4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储液罐20的一侧,导流结构50设置在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的下方以将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上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40上。
应用本实施例室外机,在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的下方设置导流结构50,导流结构50将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40上。由于冷凝水的温度比空气、冷凝器40表面的温度低,利用冷凝水的温度对冷凝器40进行降温,能够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增强冷凝器40的换热效果,提高整机效率。上述结构有效地利用空调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水,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节约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储液罐及吸气管的外壁上的冷凝水直接排放浪费资源的问题。
在实施例一中,导流结构50设置在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的下方。当然,也可以将导流结构50仅设置储液罐20的下方,或者导流结构50仅设置在吸气管31的下方。
优选地,导流结构50包括导流板,导流板的表面形成朝向冷凝器40的导流面。导流板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产生的冷凝水滴落至导流面,冷凝水沿着导流面流动至冷凝器上,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增强换热,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为了便于将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上,如图3和图4所示,导流板包括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导流板51和第二导流板52,第一导流板51和第二导流板52之间呈钝角夹角,第一导流板51位于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的下方,第二导流板52位于第一导流板51的下方并朝向冷凝器40延伸。这样可以便于冷凝水流动,加快流动速度,有效地增强换热。
如图5所示,导流板还包括第三导流板53,第三导流板53位于第一导流板51的上方。第三导流板53具有止挡的作用,可以防止滴落到第一导流板上的冷凝水迸溅到压缩机的一侧,使得更多的冷凝水流到冷凝器上。第三导流板53的上端延伸至储液罐的远离冷凝器的一侧并位于储液罐和压缩机之间。这样将更多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上,充分地利用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产生的冷凝水。
如图3所示,第一导流板51上设有用于避让连接在储液罐20和室外机的压缩机60之间的连接管32的避让槽511。避让槽511可以避让连接管32,防止发生导流结构与连接管32发生干涉的情况。优选地,避让槽511呈U形。避让槽的底壁可以更好地与连接管32的外壁配合。
为了防止冷凝水从避让槽511处流出,如图6和图7所示,避让槽511的边沿处设有朝向储液罐20延伸的折边54。折边54可以阻止冷凝水从避让槽处流出,将更多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上,更有效地增强换热。
如图1所示,室外机还包括电机支架71,导流结构50连接在电机支架71上,部分冷凝器40位于电机支架71的下方,电机支架71上设有通孔,冷凝水流入电机支架71上通过通孔滴落于冷凝器40上以对冷凝器40进行降温。电机支架71可以方便固定导流结构,也便于将冷凝水通过通孔滴落至冷凝器的表面上。冷凝水滴落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然后流动到电机支架71上,冷凝水通过通孔滴落至部分冷凝器上。优选地,通孔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通孔可以将冷凝水滴落到冷凝器的不同位置上,增大冷凝水流过的冷凝器表面面积,增强换热效果。
为了便于将导流结构50固定在电机支架上,如图4所示,导流结构50包括固定板55,固定板55固定在电机支架71上。这样,固定简便,安装和拆卸方便,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选地,固定板55与电机支架71的侧壁贴合设置。更优选地,固定板55与电机支架71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方便,操作简便。
电机支架71上设置导流槽,通孔设置在导流槽内。冷凝水从导流结构流入电机支架71上的导流槽内并通过通孔滴落于冷凝器的底部的表面上。导流槽沿电机支架71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流槽内设置多个通孔,导流槽具有集流的作用,使得冷凝水流入各个通孔中,增大冷凝水流过的冷凝器表面面积。优选地,导流槽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导流槽可以进一步地增大冷凝水流过的冷凝器表面面积。
如图1所示,室外机还包括隔板72,隔板72将壳体10的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冷凝器40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储液罐20设置在第二腔体中,隔板72具有用于供导流结构50穿过的安装孔。隔板72具有支撑导流结构的作用,导流结构固定牢固可靠,稳定性高。优选地,隔板为直板。
压缩机60为卧式压缩机,压缩机6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当然,压缩机60也可以为水平设置。室外机还包括底盘,卧式压缩机设置在底盘上。
在实施例一中,电机支架71具有四个支撑脚712,支撑脚712起到支撑的作用。室外机还包括风机80,风机80设置在电机支架71上。
图8和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室外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实施例二的室外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板的位置和形状不同。在实施例一中,隔板设置在冷凝器40和储液罐20之间。而在实施例二中,隔板设置在冷凝器40和压缩机60之间,具体地,隔板72将壳体10的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冷凝器40和储液罐20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压缩机60设置在第二腔体中,导流结构50的远离冷凝器40的一侧抵接在隔板72上。
在实施例二中,隔板呈折弯形,使得储液罐位于设置有冷凝器的第一腔体内,整机工作时,具有一定湿度的空气从机体外侧吸入,在储液罐位置冷凝形成冷凝水,随后通过导流结构滴落于冷凝器表面,用于加强换热。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室外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实施例三的室外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电机支架的结构不同。在实施例一中,电机支架71具有四个支撑脚712。而在实施例三中,电机支架71具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对设置并位于电机支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实施例三中,电机支架71上设有通孔711,冷凝水流入电机支架71上通过通孔711滴落于冷凝器40上以对冷凝器40进行降温。电机支架71可以方便固定导流结构,也便于将冷凝水通过通孔711滴落至冷凝器的表面上。冷凝水滴落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然后流动到电机支架71上,冷凝水通过通孔711滴落至部分冷凝器上。优选地,通孔711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通孔711可以将冷凝水滴落到冷凝器的不同位置上,增大冷凝水流过的冷凝器表面面积,增强换热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室外机,室外机为上述的室外机。在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的下方设置导流结构50,导流结构50将储液罐20和吸气管31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40上。由于冷凝水的温度比空气、冷凝器40表面的温度低,利用冷凝水的温度对冷凝器40进行降温,能够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增强冷凝器40的换热效果,提高整机效率。上述结构有效地利用空调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水,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节约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储液罐及吸气管的外壁上的冷凝水直接排放浪费资源的问题。
由上述可知,随着卧式压缩机的广泛应用及整机的布局形式的变动,使得冷凝器底端的高度低于储液罐成为一种可能,从而使得吸气管及储液罐上的冷凝水可以直接引流至冷凝器利用,节约资源。例如,本申请采用导流结构将吸气管及压缩机储液罐产生的冷凝水引至冷凝器侧,用于冷却冷凝器,达到冷凝水充分利用的有益效果,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机体效率。
具体地,将导流板穿过隔板与电机支架相固定,或者导流板直接与电机支架连接。通过电机支架的两侧将冷凝水通过重力低落于冷凝器表面,用于提高冷却效果。
导流板通过电机支架、隔板来进行固定,并形成一个折弯形式的板状件。如图10所示,导流板一侧具有U型槽,用于避让储液罐与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此U型槽上侧向内部倾斜,便于冷凝水流动。整个U形槽进行折边加工,使得滴落于U型上方的侧板上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引流至导流板底侧使用。
如图10所示,导流板将储液罐及吸气管上的冷凝水收集自然流动到隔板另一侧的电机支架的凹槽上中,凹槽内包含有小孔,冷凝水流入凹槽内通过水孔滴落于U型冷凝器底侧的表面上,最后通过底盘流出。利用冷凝水的温度对冷凝器进行降温,从而增强换热。由于冷凝水的温度比空气、冷凝器表面温度低,能够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提高整机效率。导流板的上端位于储液罐及压缩机体之间,不与两侧连接。
如图8所示,吸气管进行折弯形式。吸气管位于换热器腔内,避开风机空间位置与冷凝器相连。空调器工作时,吸气管温度较低,形成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滴落于冷凝器上,增强换热。
如图8所示,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其与整机底盘的连接采用四个橡胶脚垫进行。压缩机头部位置的两个脚垫称为前脚垫,尾部的两个脚垫称为后脚垫。优选地,四个脚垫尺寸高度相同,使得压缩机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前脚垫尺寸和后脚垫尺寸均存在一个微小的倾角。
根据冷凝水量,调整电机支架的凹槽数量,凹槽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凹槽增大冷凝水流过的冷凝器表面面积。
导流板可以为钣金件、泡沫件、注塑件等中的一种或两种材料。
隔板可以为直隔板或者折弯型隔板,当隔板为折弯型隔板,使得储液罐位于换热器腔体内,整机工作时,具有一定湿度的空气从机体外侧吸入,在储液罐位置冷凝形成冷凝水,随后收集并滴落于冷凝器表面,用于加强换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可以有效地利用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率。
2、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能与其他零部件紧密结合,冷凝水的收集及排除相对容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