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53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配套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央空调均只设置有一个空调主机,然后通过管路将冷空气或热空气传递至多个出风口,实现对多个房间或区域的冷却,但是一般的出风口均未设置任何风量控制装置,无法灵活的调节出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设置有出风管,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导风管、导风块和线性电机,所述出风管为矩形管,且连接在所述空调的出风端和室内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管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导风口,所述导风管的进气口与所述导风口连接,所述线性电机的定子竖直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内,且与所述导风管的中线平行设置,所述线性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导风块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块设置在所述导风管的下方且可跟随所述线性电机上下滑动。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引风板,所述引风板的下端与所述导风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引风板的上端穿过所述出风管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出风管的上方,所述引风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导风管的外侧面通过滑轨可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导风块为水平设置的直角三棱柱,所述直角三棱柱的中轴线与所述导风管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直角三棱柱的两个直角面分别与所述出风管的下侧面和横截面平行,所述直角三棱柱的斜边面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以出风管的进风端为前,所述导风管的前侧面为直板结构,所述导风管的后侧面的下端为折板结构,所述导风管的后侧面包括长竖板、横板和短竖板,所述短竖板的下端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横板的后端与所述短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前端与所述长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短竖板的长度与所述导风块的高度相等,所述导风板的前端可与所述导风管的前侧面的下端贴合。

更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前流速传感器和后流速传感器,所述前流速传感器和所述后流速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内,所述前流速传感器位于所述导风管的前侧,所述后流速传感器位于所述导风管的后侧,所述前流速传感器、所述后流速传感器和所述线性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导风块和导风管将部分出风管内的风量引走,从而控制了出风口的出风量;并且通过线性电机控制导风块的上下移动实现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空调设置有出风管1,控制装置包括导风管2、导风块3、线性电机、引风板4、前流速传感器8和后流速传感器7,出风管1为矩形管,且连接在空调的出风端和室内出风口之间,出风管1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导风口,导风管2的进气口与导风口连接,线性电机的定子5竖直设置在出风管1内,且与导风管2的中线平行设置,线性电机 的转子6与导风块3固定连接,导风块3设置在导风管2的下方且可跟随线性电机上下滑动,前流速传感器8和后流速传感器7均设置在出风管内,前流速传感器8位于导风管的前侧,后流速传感器7位于导风管的后侧,前流速传感器8、后流速传感器7和线性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引风板4的下端与导风块3的上端固定连接,引风板4的上端穿过出风管的上侧面设置在出风管的上方,引风板4的内侧面与导风管2的外侧面通过滑轨9可滑动连接,导风块3为水平设置的直角三棱柱,直角三棱柱的中轴线与导风管2的中轴线垂直,直角三棱柱的两个直角面分别与出风管1的下侧面和横截面平行,直角三棱柱的斜边面为弧形结构,以出风管1的进风端为前,导风管2的前侧面为直板结构,导风管2的后侧面的下端为折板结构,导风管2的后侧面包括长竖板、横板和短竖板,短竖板的下端与出风管1连接,横板的后端与短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横板的前端与长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短竖板的长度与导风块3的高度相等,导风板的前端可与导风管2的前侧面的下端贴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种空调风量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前流速传感器8检测出风管前端内的空气流速,根据流速和出风管的横截面积即可换算出出风量,如果出风量大于设定的出风量,则控制线性电机上下移动,使导气板将出风管分隔为两个部分,上部分的空气从导风管到处,排至外部,或者中央空调的主风管,下部分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至室内,实现室温调节;在通过后流速传感器7检测排出的风量,实现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