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环保型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506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商用环保型电磁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商用环保型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商用电磁炉一般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设有加热线圈盘和感温元件,设备主体内设有芯片电路和降温扇;通常设备主体在厨房内占用的空间较大,从而很难在安置了电磁炉后再有多余的空间来放置容纳盒(也叫做垃圾桶),并且容纳盒的安置要么占用空间,要么导致人们无法正常行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对现有技术进行了相关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204629609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安全型商用电磁炉,其通过主体前侧面底部形成可安置垃圾桶的弧形缺口,线圈盘中心位置处形成第一漏孔,微晶板上位于第一漏孔正上方处形成第二漏孔,主体位于第二漏孔正下方设有一溢流物容纳盒,所述立板位于滑槽上方处设有显示屏。

但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之处,其外置的容纳盒内垃圾异味容易飘散到空气中,从而导致厨房环境的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用环保型电磁炉,解决了垃圾桶内垃圾异味污染空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商用环保型电磁炉,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台面,所述台面设置加热区和回收口,加热区内设置多个加热线圈盘,所述设备主体内还设置与回收口连通的空腔以及位于空腔下方的放置腔,其特征是:所述空腔内设置用于垃圾回收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位于空腔内的回收盒,所述放置腔侧壁设置倾斜向上与空腔连通的收集管,所述回收盒上部靠近回收口处设置与空腔连通的废料口,回收盒下部靠近收集管处侧壁设置下端口,所述收集管与放置腔连接处设置下料口,所述放置腔还设置正对下料口下方的垃圾桶以及供垃圾桶拿取的取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厨房垃圾以及一些废料,在电磁炉的台面设置的加热区以及加热线圈主要用来进行电磁加热操作,而同时在台面上设置的回收口可以方便厨房垃圾的投放,从回收口投入的垃圾会首先进入到空腔内,在设备主体内还设置与空腔连通的放置腔,放置腔内设置用于收集垃圾的垃圾桶,放置腔与空腔之间设置倾斜向上的收集管且收集管与放置腔连接处设置下料口,垃圾桶正对放置腔侧壁的下料口,垃圾在从空腔进入到放置腔内的垃圾桶之前会经过回收盒进行回收,避免了垃圾气味从回收口散发到空气之中,回收盒上设置用于投放的废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垃圾桶顶部设置用于压缩垃圾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位于放置腔顶部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朝向垃圾桶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垃圾桶内的垃圾过满时,启动伸缩件,伸缩件带动压板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垃圾在压板的作用下进行挤压;放置腔内顶部的压缩机构可以使得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压实处理,减小垃圾之间的空隙进而可以使得同等容积的垃圾桶内盛放有更多的垃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废料口位于回收盒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回收盒上设置用于启闭废料口的启闭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为了方便进行垃圾投放,在回收盒上设置两个废料口且对称设置于回收盒两侧,同时在每一个废料口上均设置用于启闭废料口的启闭机构,在需要进行投放时开启废料口进行垃圾投放,在不需要进行投放时,关闭废料口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启闭机构包括位于废料口顶部固定连接的翻转件,所述翻转件上设置用于遮挡废料口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料口的挡板可以在不需要进行垃圾投放时关闭废料口,挡板通过翻转件在废料口处进行翻转操作进而控制废料口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挡板周缘设置与废料口贴合的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挡板的封闭效果,避免少量废气从挡板与废料口之间的缝隙间渗漏到外界,在挡板的周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围绕于挡板进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空腔内设置供回收盒升降的升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节省台面的面积,当需要进行垃圾投放时,空腔内的升降装置可以使得延伸出空腔外的回收盒在空腔内进行升降操作,通过升降装置,回收盒可以很好的隐藏在台面之下的空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位于回收盒底部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底部设置液压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回收盒需要回收进入空腔内时只需要使得液压杆进行下降操作即可,在回收盒的上部设置用于投放垃圾的废料口,在回收盒的下部的设置用于垃圾排放的下端口,同时空腔与放置腔之间还倾斜连通有收集管,当回收盒上升外漏于台面上时,此时下端口与收集管重合方便垃圾的顺利投放,当回收盒回收进空腔内时,由于下端口也会同步跟谁回收盒进行下降,因此此时下端口与收集管错位远离,保证了气味从放置腔经过收集管扩散到空腔内,进而扩散到空气之中;同时使得液压杆在对回收盒进行升降运动过程中回收盒更加稳定,在回收盒的底部设置与液压杆固定连接的承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回收盒内设置便于垃圾下滑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向下倾斜方向朝向下端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盒为了方便垃圾顺利下滑进收集管内,在回收盒内设置倾斜的倾斜板,同时倾斜板的向下倾斜方向为朝向下端口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空腔与回收盒的截面为倒置的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空腔截面为倒置梯形,从而使得回收盒的截面也为倒置的梯形形状,方便垃圾的投放。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垃圾桶内以为飘散到空气中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0、设备主体;11、回收口;12、加热区;13、承接板;14、下端口;15、下料口;110、柜体;111、台面;112、加热线圈盘;113、空腔;114、回收盒;115、废料口;116、放置腔;117、垃圾桶;118、收集管;119、伸缩件;21、密封件;210、压板;211、翻转件;212、挡板;213、液压杆;214、倾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商用环保型电磁炉,包括设备主体10,设备主体10主要由台面111和柜体110构成,在台面111的两侧设置加热区12和位于加热区12内的加热线圈盘112,在柜体110内设置空腔113,同时台面111上还设置与空腔113连通的回收口11,在需要使用电磁炉进行食品制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废料等厨房垃圾,此时则可以通过台面111上设置的回收口进行投放,但为了防止垃圾从回收口进行到空腔113内再通过收集管118进入到放置腔116的垃圾桶117内时由于长时间放置垃圾头产生异味会按照原路返回,异味从回收口排放到空气中,在回收口处设置回收盒114;当垃圾从回收盒114上的废料口115投放进回收盒114内部后会进入到收集管118内,为了防止垃圾在回收管内堆积导致回收管堵塞影响后续垃圾的进入,收集管118设置在柜体110内,分别连接柜体110内的空腔113与放置腔116内,空腔113高于放置腔116,因此收集管118为倾斜设置,收集管118向下的倾斜方向为朝向放置腔116方向进行倾斜,收集管118上的下料口15正对放置腔116内的垃圾桶117。

参照图3,在对垃圾进行投放后为了防止从废料口115内散发到空气之中,回收盒114上设置翻转件211和挡板212,挡板212在翻转件211的作用下可以遮挡住废料口115,只有在需要进行垃圾投放时才通过翻转件211使得挡板212翻转让开废料口115,在平常挡板212会由于自身重力的情况下遮挡住废料口115;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废料口115有挡板212之间的密封性,挡板212周缘设置橡胶材质制作的密封件21。

参照图4,垃圾通过收集管118依靠自身重力下滑进放置腔116后,为了防止放置腔116清理垃圾不便,在放置腔116内设置垃圾桶117,垃圾会直接掉落进垃圾桶117内;由于厨房垃圾中杂物较多,特别是类似于果蔬菜叶类的垃圾之间空隙较大,导致垃圾桶117虽然装满了,但由于空隙的存在导致垃圾桶117内空间的浪费,在放置腔116内设置伸缩件119以及与伸缩件119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压板210,压板210与伸缩件119的配合可以使得垃圾桶117内的垃圾之间减小空隙,进而节省大量的垃圾桶117内垃圾无形中增大了垃圾桶117内的盛放容积,当垃圾桶117内的垃圾将要装满时,启动伸缩件119,使得伸缩件119向下运动,同时由于伸缩件119与压板210固定连接,压板210在伸缩件119的作用下跟随同步向下移动对垃圾桶117内部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

空腔113内设置液压杆213,回收盒114在液压杆213的作用下可以在空腔113内进行升降操作,当不需要进行垃圾投放时,在液压杆213的作用下使得原本隐藏在空腔113内的回收盒114慢慢上升并通过回收口上升到台面111之上,此时回收盒114底部的下端口与空腔113侧壁顶部的收集管118重合,方便垃圾投放,当垃圾投放完毕,再次启动液压杆213,液压杆213在使得回收盒114下降直至完全隐藏在空腔113内,此时回收盒114顶部与台面111齐平,由于回收盒114的下降使得原本与收集管118重合的下端口此时与收集管118错位,此时回收盒114设置下端口的一面侧壁相当于阻挡门的作用防止异味从收集管118进入到空腔113和回收盒114内;为了避免由于回收盒114在进行上下运动过程中回收盒114不稳定,在回收盒114的底部设置承接板13,承接板13与液压杆213固定连接,因此承接板13的作用下相当于增大了液压杆213与回收盒114之间的接触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