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448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因此换热器被广泛运用在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技术领域当中。

现有技术中,目前使用的换热器通常采用独立式换热器,在大规模换热场合中,该种换热器无法持续完成换热,当换热到一定时间后,需要更换该换热器内的换热介质或者需要进行多次换热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换热的指标,因此该种换热器效率低,适合小规模换热。不仅如此,目前使用的换热器结构复杂,维修和保养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高效换热器。

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该换热器本体上设有第一换热箱和第二换热箱,该第一换热箱与该第二换热箱之间设有隔板,该第一换热箱和该第二换热箱的内部设有换热介质,该第一换热箱上设有流体进口、流体出口和两端分别与该流体进口和该流体出口连接的换热管,该第二换热箱上设有回流管,该回流管穿过该隔板延伸至该第一换热箱内部,该换热管上设有连接管和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该连接管的两端连接的两个蛇型管,两个该蛇型管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该流体进口和该流体出口连接。

上述高效换热器,由于该换热管由该连接管和两个该蛇型管组成,两个该蛇型管增大了流体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并且流体在两个该蛇型管内部容易 产生湍流,能够加速流体分子间运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该连接管能够对流体形成缓存作用,避免流体发生膨胀,并且该连接管能够增加流体与该换热介质的接触时间,使得流体能够充分进行热传递。同时两个该蛇型管通过螺纹结构与该连接管、该流体进口和该流体出口连接,使得该换热管容易进行拆卸、维修和更换。

进一步地,两个该蛇型管和该连接管的外表面均设有鳍片层。

进一步地,两个该蛇型管和该连接管的内表面均涂有钛纳米材料。

进一步地,两个该蛇型管相互平行且竖直的设置在该第一换热箱的内部。

进一步地,两个该蛇型管相互平行且水平的设置在该第一换热箱的内部。

进一步地,两个该蛇型管和该连接管均由玻璃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该连接管的形状呈“U”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高效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高效换热器的蛇型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高效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及设于该换热器本体10上的循环系统20、回收系统30和搅拌器40。

该换热器本体10上设有第一换热箱11和第二换热箱12,该第一换热箱11与该第二换热箱12之间设有隔板13,该第一换热箱11和该第二换热箱12的内部均设有保温层14和换热介质1,该保温层14可以防止该第一换热箱11和该第二换热箱12内部的该换热介质1与外界介质发生热传递,提高了整个该高效 换热器系统的换热效率,该换热器本体10的底部设有对称分布的四个滚轮15,该滚轮15上设有锁紧扳手151,该滚轮15使得该高效换热器移动方便。该第一换热箱11上设有流体进口111、流体出口112和两端分别与该流体进口111和该流体出口112连接的换热管113,该流体进口111和该流体出口112与该第一换热箱1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机构。该换热管113上设有连接管1131和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该连接管1131的两端连接的两个蛇型管1132,两个该蛇型管1132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该流体进口111和该流体出口112连接,并且两个该蛇型管1132与该流体进口111、该连接管1131和该流体出口112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结构,两个该蛇型管1132和该连接管1131的外表面均设有鳍片层,该鳍片层增强了该蛇型管1132和该连接管1131的热传导能力,两个该蛇型管1132和该连接管1131的内表面均涂有钛纳米材料,该钛纳米材料使得该蛇型管1132和该连接管1131的内壁不容易产生污垢,该连接管1311的形状呈“U”型,两个该蛇型管1132相互平行且竖直的设置在该第一换热箱11的内部,两个该蛇型管1132和该连接管1131均由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采用玻璃材料使得该蛇型管1132和该连接管1131的内部结构稳定且能耐受高温,该流体进口111上设有节流阀1111,该节流阀1111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速。该第二换热箱12上设有回流管121,该回流管121穿过该隔板13延伸至该第一换热箱11的内部,该回流管121由多个U型管首尾相连接而成,每个该U型管之间的相互连接处均设于该隔板13内部,使得该回流管121拆卸简单,维修和保养方便,该回流管121与该隔板1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机构。该回流管121的顶端设于该隔板13内部,并且该回流管121的顶端设有水泵,该回流管121的底端呈倒“L”型,并且该回流管121的底端垂直且延伸至该第二换热箱12的底部,该回流管121的外表面均设有鳍片层,该鳍片层增强了该回流管121的热传导能力,该回流管121的内表面涂有钛纳米材料,该钛纳米层使得该回流管121的内壁不容易产生污垢,该回流管121由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采用玻璃材料使得该回流管121的内部结构稳定且能耐受高温。该第一换热箱11和该第二换热箱12上均设有气压表16,每个该气压表16分别用于检测该第一换热箱11和该第二换热箱12内部的气压,当发生漏气或者出现气压过高时可以很好的检测到。

该循环系统20设于该流体出口112上,包括第一控制系统21、循环管道22、流体出口管道23和第一温度检测器24,该流体出口管道23与该流体出口112连接,该流体出口管道23上卡设有与该第一控制系统21电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231,该循环管道22的一端与该流体出口管道23连接,该循环管道22的另一端与该流体进口111连接,该循环管道22与该流体出口管道23的连接处设于该第一电磁阀231的前面,该循环管道22上卡设有与该第一控制系统21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221,该第一温度检测器24与该第一控制系统21电性连接且设置在该流体出口112上,用于持续检测换热后的流体的温度并传送至该第一控制系统21进行比较,当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一控制系统21控制该第一电磁阀231关闭并控制该第二电磁阀221打开,将该换热后的流体重新排入到该第一换热箱11内进行换热。正常情况下,该第一电磁阀231打开,该第二电磁阀221关闭,当该第一温度检测器24检测到的温度不大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该循环系统20回复正常状态,使得流体换热后将直接通过该流体出口管道23排出。

该回收系统30设于该第二换热箱12的外部侧表面上,包括第二控制系统31、回收管道32和第二温度检测器33。该回收管道32的一端设于该第二换热箱12的内侧底部且卡设有与该第二控制系统31电性连接的水泵322,该回收管道32的另一端设置在该第二换热箱12的内侧顶部,该回收管道32上设有回收处理室321,该回收处理室321的内部设有温度调节装置,该第二温度检测器33设于该第二换热箱12的内部,用于持续检测该换热介质1的温度并传送至该第二控制系统31进行比较,当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时,该第二控制系统31控制该水泵322打开,将该换热介质1排入到该回收处理室321进行处理,最终重新排入到该第二换热箱12内。该回收管道32与该第二换热箱1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当该换热介质1的温度不大于该第二设定温度值时,该第二控制系统31控制该水泵322关闭,该回收系统30恢复到原先状态。

该搅拌器40设于该第一换热箱11的底部,该搅拌器40用于搅拌该第一换热箱11内部的该换热介质1,加快了该换热介质1的分子间运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并且不断的搅拌该换热介质1,能够使得该换热介质1的内部温度均匀, 避免了出现局部热胀冷缩的现象。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该高效换热器的该换热管113由该连接管1131和两个该蛇型管1132组成,两个该蛇型管1132增大了流体与该换热介质1的接触面积,并且流体在两个该蛇型管1132的内部容易产生湍流,能够加速流体分子间运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该连接管1131能够对流体形成缓存作用,避免流体发生膨胀,并且该连接管1131能够增加流体与该换热介质1的接触时间,使得流体能够充分进行热传递。同时两个该蛇型管1132通过螺纹结构与该连接管1131、该流体进口111和该流体出口112连接,使得该换热管113容易进行拆卸、维修和更换。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高效换热器,本实施例中的高效换热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高效换热器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高效换热器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该蛇型管1132相互平行且水平的设置在该第一换热箱11的内部,增长了流体与该换热介质1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该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