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节能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现有技术不具有高的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结构简单,二次回收可利用资源,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具有高的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结构简单,二次回收可利用资源,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自来水进口、压力表、第一单向阀、分流阀、第二单向阀、循环水泵、余热回收装置、热水输送管道、热水储水箱、单向水泵、用户用水处、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余热回收器电控箱,所述的自来水进口上设有压力表,所述的自来水进口与第一单向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分流阀相连接,所述的分流阀上设有的第二单向阀与热水储水箱相连接,所述的分流阀与循环水泵相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泵与余热回收装置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热水输送管道与热水储水箱相连接,所述的热水储水箱通过单向水泵与用户用水处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的冷凝器与膨胀阀相连接,所述的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的蒸发器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的压缩机与余热回收装置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下方设有余热回收器电控箱。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水输送管道内设有保温层内管,减少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内管外与抗压抗高温外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水储水箱外设有保温外层,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外壳体上设有不锈钢金属层,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水输送管道内设有保温层内管,可以减少热量损失,通过热水储水箱外设有保温外层,可以节约能源,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外壳体上设有不锈钢金属层,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高的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结构简单,二次回收可利用资源,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热水输送管道的局部视图;
图中:自来水进口1、压力表2、第一单向阀3、分流阀4、第二单向阀5、循环水泵6、余热回收装置7、热水输送管道8、热水储水箱9、单向水泵10、用户用水处11、冷凝器12、膨胀阀13、蒸发器14、压缩机15、余热回收器电控箱16、保温层内管801、抗压抗高温外管802、保温外层9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自来水进口1、压力表2、第一单向阀3、分流阀4、第二单向阀5、循环水泵6、余热回收装置7、热水输送管道8、热水储水箱9、单向水泵10、用户用水处11、冷凝器12、膨胀阀13、蒸发器14、压缩机15、余热回收器电控箱16,所述的自来水进口1上设有压力表2,所述的自来水进口1与第一单向阀3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单向阀3与分流阀4相连接,所述的分流阀4上设有的第二单向阀5与热水储水箱9相连接,所述的分流阀4与循环水泵6相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泵6与余热回收装置7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7通过热水输送管道8与热水储水箱9相连接,所述的热水储水箱9通过单向水泵10与用户用水处11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7与冷凝器(12)相连接,所述的冷凝器12与膨胀阀13相连接,所述的膨胀阀13与蒸发器14相连接,所述的蒸发器14与压缩机15相连接,所述的压缩机15与余热回收装置7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7下方设有余热回收器电控箱16。
在进行使用时,自来水进口1通过第一单向阀3和分流阀4流入余热回收装置7,余热回收装置7上通过热水输送管道8把热水输送到热水储水箱9,热水储水箱9通过单向水泵10提供给用户用水处11,冷凝器12与压缩机15给余热回收装置7提供热量,使其具有高的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结构简单,二次回收可利用资源,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的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