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批次污泥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污水处理量加大,需安全处理的污泥量日益增大。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22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53亿m3/d,80%含水率的污泥产量已超过3000万t;2015年,我国年产污泥(80%含水率)总量达到3359万t;预计到2018年,80%含水率的污泥产量将进一步突破4000万t。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后续产物,其实是污水中污染物的浓缩,具有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致命微生物等特点,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因此如果不能把污泥彻底处置,就失去了污水处理的意义,污泥的含水率大约在80%左右,只有把污泥中的水分降到30%-16%以下后,污泥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利用,如焚烧发电或制肥。
传统污泥处理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方式,焚烧因污泥含水率高经济性不好且容易产生二噁英等物质,填埋占用土地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中含有重金属不宜直接用于堆肥。
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干燥设备干燥以去除污泥中的水分,具体为,通过干燥的风吹至污泥表面,加速污泥表面的空气流动,使得污泥水分得以蒸发,但一方面,在干燥风产生过程中,新风来源于外界,干燥过得到的湿润冷风直接排放,不利于节能环保,且未实现气体循环,第二方面,单纯依靠加速污泥表面空气流动这种办法对污泥进行干燥,干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气体循环供应、且通过干燥热风对污泥进行处理、干燥效率高的批次污泥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批次污泥干燥系统,包括一侧设有柜门的处理室、位于处理室内部一端用于放置污泥的放置区、与放置区正对设置用于对污泥进行干燥的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工作室、开设于工作室和处理室侧壁用于引入外界空气至工作室内的新风口、设置于工作室侧壁且与放置区相对设置用于工作室内空气排出的出风口、设置于工作室顶部用于与工作室内空气交换的回风口、设置于工作室内且与回风口相连通的空气交换器;所述工作室内还设有用于对工作室内的新风和回风进行干燥加热的干燥加热设备,所述出风口连通干燥加热设备以将经干燥加热后的干燥热风排出至工作室外的放置区;所述出风口和回风口开设于工作室的同一侧壁,且回风口位于出风口上方。
对本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均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工作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
对本方案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室内用于通过回风口引入回风的引风机和用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燥热风的鼓风机。
对本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空气交换器包括位于工作室内的室内机、位于工作室外的室外机、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去水管。
对本方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干燥加热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干燥组件和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干燥组件一侧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先将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压缩变为湿润温风,所述干燥组件对经空气压缩机处理的湿润温风进行干燥以除去湿润温风中的水分得到干燥温风,所述加热组件对经干燥的干燥温风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风;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环保冷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方面,将污泥放在放置区上,启动干燥机构,通过干燥机构产生干燥热风直接吹过污泥表面对污泥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取出污泥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二方面,干燥机构通过回风口引入处理室内放置区上方经干燥后的湿润冷风,通过新风口和空气交换器实现工作室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采用新风加回风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室内的空气质量,避免对污泥进行干燥时引入新的杂质,无二次污染。第三方面,通过干燥加热设备对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处理,使得经出风口排出的空气为干燥热风,当干燥热风吹至污泥表面时,迅速与污泥发生热交换,同时加速污泥表面空气流动,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2、新风口和回风口均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工作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通过过滤网滤去空气中的杂质,保证进入工作室内的新风和回风的洁净度,防止二次污染,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环保。
3、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室内用于通过新风口引入回风的引风机和用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燥热风的鼓风机,通过引风机加速回风进入,通过鼓风机加速干燥热风的排出,使得工作室内空气流动快,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4、空气交换器包括位于工作室内的室内机、位于工作室外的室外机、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去水管,室内机除去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去水管经室外机排出,起到初步干燥的作用,降低空气含水率,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5、干燥加热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干燥组件和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干燥组件一侧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先将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压缩变为湿润温风,所述干燥组件对经空气压缩机处理的湿润温风进行干燥以除去湿润温风中的水分得到干燥温风,所述加热组件对经干燥的干燥温风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风;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环保冷媒。压缩机在对空气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得空气温度升高,同时,空气在压缩机和干燥组件之间进行循环,在提高干燥加热效率的同时,实现能量的循环供应,有利于节能环保。
6、压缩机内设有环保冷媒,通过环保冷媒提高压缩效率,同时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
批次污泥干燥系统100,包括一侧设有柜门111的处理室110、位于处理室内部一端110内用于放置污泥的放置区120、与放置区120正对设置用于对污泥进行干燥的干燥机构130。
所述干燥机构130包括工作室131、开设于工作室131侧壁用于引入外界空气至工作室131内的新风口132、设置于工作室131侧壁且与放置区120相对设置用于工作室131内空气排出的出风口133、设置于工作室131顶部用于与工作室131内空气交换的回风口134、设置于工作室131内且与回风口134相连通的空气交换器135;所述工作室131内还设有用于对工作室131内的新风和回风进行干燥加热的干燥加热设备136,所述出风口133连通干燥加热设备136以将经干燥加热后的干燥热风排出至工作室131外的放置区120;所述出风口133和回风口134开设于工作室131的同一侧壁,且回风口134位于出风口133上方。
一方面,将污泥放在放置区120上,启动干燥机构130,通过干燥机构130产生干燥热风直接吹过污泥表面对污泥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取出污泥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二方面,干燥机构130通过回风口134引入处理室110内放置区120上方经干燥后的湿润冷风,通过新风口132和空气交换器135实现工作室131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采用新风加回风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室131内的空气质量,避免对污泥进行干燥时引入新的杂质,无二次污染。第三方面,通过干燥加热设备136对工作室131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处理,使得经出风口133排出的空气为干燥热风,当干燥热风吹至污泥表面时,迅速与污泥发生热交换,同时加速污泥表面空气流动,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新风口132和回风口134均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工作室13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137,通过过滤网137滤去空气中的杂质,保证进入工作室131内的新风和回风的洁净度,防止二次污染,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环保。
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室131内用于通过新风口132引入回风的引风机132a和用于通过出风口133排出干燥热风的鼓风机133a,通过引风机132a加速回风进入,通过鼓风机133a加速干燥热风的排出,使得工作室131内空气流动快,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空气交换器135包括位于工作室131内的室内机、位于工作室131外的室外机、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去水管138,室内机除去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去水管138经室外机排出,起到初步干燥的作用,降低空气含水率,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压缩机136c内设有环保冷媒,通过环保冷媒提高压缩效率,同时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性。
干燥加热设备136包括依次相连的干燥组件136a和加热组件136b,还包括位于干燥组件136a一侧的压缩机136c,所述压缩机136c先将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压缩变为湿润温风,所述干燥组件136a对经空气压缩机136c处理的湿润温风进行干燥以除去湿润温风中的水分得到干燥温风,所述加热组件136b对经干燥的干燥温风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风;所述压缩机136c内设有环保冷媒。压缩机136c在对空气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得空气温度升高,同时,空气在压缩机136c和干燥组件136a之间进行循环,在提高干燥加热效率的同时,实现能量的循环供应,有利于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污泥放在放置区120内,然后,启动干燥机构130,关闭处理室110,干燥机构130产生干燥热风,对放置区120上的污泥进行干燥,干燥热风与污泥发生热交换后,变为湿润冷风,湿润冷风向上运动至回风口134处,进入干燥机构130内部,又再次被加热成为干燥热风,实现空气的循环供应。
干燥机构130产生干燥热风的具体过程为,湿润冷风在引风机132a的作用下通过回风口134经过滤网137后进入工作室131内,同时工作室131内的空气在空气交换器135的作用下通过新风口132与外界空气交换,提高工作室131内的空气质量,工作室131外较洁净的空气通过新风口132经过滤网137后进入工作室131内;然后,湿润冷却的空气进入干燥加热设备136被处理为干燥热风;最后,在鼓风机133a的作用下,工作室131内的干燥热风经出风口133排出至工作室131外部到达放置区120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