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323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换热设备长周期运行领域,涉及一种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广泛应用于解决传统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固体颗粒不能充分循环的技术问题。



背景技术: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被广泛使用。然而随着使用时间增加,换热器内不可避免存在污垢粘附现象,从而导致换热器换热效率降低,阻力增加,影响换热器正常运行。

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运行时间长的显著优点。

固体颗粒能否在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内充分循环是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能否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制约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传统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下降管和液固分离器一路管路阻力小,固体颗粒往往在下降管内被向上的液相托住,形成短路,造成固体颗粒无法充分循环,因而影响了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文献US6350928公开了一种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文献US5676201公开了另一种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上述流化床换热器没有设置明确的固体颗粒循环构件,从而导致效果不佳,甚至不能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固体颗粒不能充分循环的问题,提供一种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能够实现固体颗粒充分循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主要包括加料罐1、换热器2、单向阀3、液固分离器4、滤网Ⅰ5、颗粒下料口6、滤网Ⅱ7、分壁8、液体储槽9、泵A10、泵B11;其中,加料罐1连入泵B11出口之后到换热器2进口之前的管路,换热器2连接液固分离器4的管路伸入液固分离器4内,连接颗粒下料口6,分壁8位于液固分离器4内,将液固分离器4分为两侧,一侧连接颗粒下料口6,另一侧连接滤网Ⅱ7,分壁8上方安装滤网Ⅰ5,液固分离器4上端出口和液体储槽9相连,液体储槽9连接泵A10,泵A10连接泵B11,液固分离器4下端管路汇入泵A10连接泵B11的水平管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壁8从泵A10连接泵B11的水平管路下管壁处开始安装,沿着液固分离器4下端管路一直安装到液固分离器4内,分壁8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4顶部120~200mm;分壁8到液固分离器4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口6距离分壁8顶部50~100mm;下料口6和分壁8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7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固分离器4料腿直径为50mm~10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滤网Ⅰ5孔径为0.1~1mm;滤网Ⅰ5距离液固分离器4顶部50~8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滤网Ⅱ7孔径为0.1~1mm;滤网Ⅱ7低于分壁8顶部10~3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2为立式列管式换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向阀3位于换热器2连接液固分离器4的管路上,流向为从换热器2到液固分离器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A10为液相输送泵,优选离心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B11为液固两相输送泵,优选渣浆泵、螺杆泵、柱塞泵、蠕动泵、隔膜泵中的一种。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种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取得了固体颗粒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以上的较好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示意图。

图1中,1为加料罐;2为换热器;3为单向阀;4为液固分离器;5为滤网Ⅰ;6为颗粒下料口;7为滤网Ⅱ;8为分壁;9为液体储槽;10为泵A;11为泵B。

泵B11和换热器2相连,加料罐1连入泵B11和换热器2之间,换热器2连接液固分离器4,液固分离器4连接液体储槽9,液体储槽9连接泵A10,泵A10连接泵B11,液固分离器4下端管路汇入泵A10连接泵B11的水平管路。从换热器2出来的管路伸入液固分离器4内,连接颗粒下料口6。分壁8位于液固分离器4内,分壁8一侧连接颗粒下料口6,另一侧连接滤网Ⅱ7,分壁8上方安装滤网Ⅰ5。

固体颗粒从加料罐1加入,在泵B11推动下,依次经过换热器2、单向阀3,从颗粒下料口6进入液固分离器4,在液固分离器4内,固体颗粒沉降,液相经过滤网Ⅰ5进入液体储槽9,在泵A10推动下,液体从分壁一侧经滤网Ⅱ7后,从上而下推动固体颗粒,经泵B11送入换热器2完成固体颗粒循环。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并不仅限于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2】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3】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4】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10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5】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7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6】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7】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3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8】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8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9】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12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10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实施例10】

采用图1所示分壁式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壁顶部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200mm。分壁到液固分离器下端管路左管壁和右管壁的距离比为1/2。下料口距离分壁顶部50mm;下料口和分壁形成的锐角夹角为15°。液固分离器料腿直径50mm。滤网Ⅰ孔径为0.1mm;滤网Ⅰ距离液固分离器顶部50mm。滤网Ⅱ孔径为0.1mm;滤网Ⅱ低于分壁顶部10mm。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泵B选用渣浆泵。该条件下固体颗粒可以实现充分循环,连续稳定循环100小时后,固体颗粒循环状况没有改变。

【对比例】

采用传统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内设123根换热列管,每根管长1000mm,管径为Φ22×1.5mm,管子呈正三角形排列。固体颗粒选用平均粒径2mm的玻璃珠。液相为水。泵A选用离心泵,无泵B。该条件下固体颗粒无法实现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