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923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风管机包括壳体,壳体前部设有出风口,壳体内部设有换热器、接水盘和风机,换热器位于出风口和风机出口之间,接水盘位于换热器下方;换热器的两个侧壁与底盘之间均是直角过渡;出风口上连接有一个方套,方套经螺钉与面板连接,面板上镂空有窗体,窗体内装配有显示屏。

现有技术的风管机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接水盘是直角过渡,两侧的直角比较陡峭,所以风机出风时容易产生涡流,导致较大的噪音,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其次,面板与壳体装配时,需要先将方套与壳体出风口连接固定,再将方套与面板连接固定,装配效率低,过程繁琐;况且,显示屏与面板为面贴式,不美观,而且需要作出镂空的面板,再将显示屏嵌入到镂空处,进一步降低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噪音的风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风管机,它包括壳体,壳体前部设有出风口,壳体内部设有换热器、接水盘和风机,换热器位于出风口和风机出口之间,接水盘位于换热器下方;换热器的两个侧壁与底盘之间均是圆弧过渡。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风管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该接水盘的两侧壁与底盘之间采用圆弧过渡,在不影响接水盘本身的排水能力的前提下,使得进风和出风更加均匀,有效消除涡流影响,降低了噪音,也提高了机组的整体性能。

作为优选,进风侧的过渡圆弧的进风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82°,进风侧的过渡圆弧的高度H1与宽度L1的比为0.9;出风侧的过渡圆弧的出风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3°,出风侧的过渡圆弧的高度H2与宽度L2的比为0.3,上述尺寸,是采用CFD软件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式得出的最优化曲线,噪音和空气流动效果最佳。

作为改进,该风管机还包括面板和方套,面板和方套是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方 套套合在壳体的出风口且两者螺接,这样,装配时,相比原先两个部件的装配,该风管机只需将方套套在出风口并螺接即可,装配简单方便,效率高。

作为再改进,面板上设有背透式的显示区域,这样,减少了结构零件的装配,提高了效率,而且更美观,结构强度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接水盘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壳体,2、出风口,3、换热器,4、接水盘,5、风机,6、进风侧的过渡圆弧,7、出风侧的过渡圆弧,8、面板,9、方套,10、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它包括壳体1,壳体1前部设有出风口2,壳体1内部设有换热器3、接水盘4和风机5。换热器3位于出风口2和风机5出口之间,接水盘4位于换热器3下方。

换热器3的两个侧壁与底盘之间均是圆弧过渡。具体的说,进风侧的过渡圆弧6的进风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82°,进风侧的过渡圆弧6的高度H1与宽度L1的比为0.9。出风侧的过渡圆弧7的出风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3°,出风侧的过渡圆弧7的高度H2与宽度L2的比为0.3。

该风管机还包括面板8和方套9,面板8和方套9是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方套9套合在壳体1的出风口2且方套9和出风口2两者螺接。

面板8上设有背透式的显示区域10,具体的说,面板8的显示区域10的厚度比面板8的其它区域要薄一半,而显示屏直接贴合固定在面板8的显示区域10的后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